一种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493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安全气囊充气展开的瞬间却会对乘员产生较大的冲击的问题。本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设置在汽车方向盘上,包括一气体发生器和一气袋,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与气袋内腔相连通,气袋的外侧面上连接有一缓冲袋,所述缓冲袋内侧壁与气袋外侧壁之间形成一缓冲腔,所述气袋上开设有若干连通缓冲腔与气袋内腔的通气孔。本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能够减少气囊展开时对人体的冲击伤害。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在满足操控、舒适等要求的同时,安全性能更是人们出行最基本的需求。汽车上拥有诸多安全部件,如ABS泵、车身吸能盒、后视镜、左右车门镜等,安全气囊作为车内最直接的安全部件,其设计性能尤为重要。安全气囊一般设置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被称为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旨在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当发生碰撞事故时,安全气囊通过大约
0.03秒的充气时间对气袋进行充气,使身体还在向前行进时,安全气囊能及时到位,避免乘员发生二次碰撞,或车辆发生翻滚等危险情况下被抛离座位。
[0003]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01120137743.5)公开了一种车身安全气囊,包括充有气体的气袋,所述气袋上设有用于充气的进气装置、在压力作用下可放气的卸气装置。所述气袋可根据车身设置成不同的形状及大小,所述卸气装置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碰撞产生的冲力对车身产生挤压,车身对设于其内面的气袋上的卸气装置产生压力,卸气装置在压力的作用下释放气袋中的气体,对碰撞冲力产生缓冲,有效减小碰撞对车内人员的伤害。该安全气囊虽然在展开之后进行了排气,但是在安全气囊充气展开的瞬间却会对乘员产生较大的冲击,这将对对乘员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该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能够减少气囊展开时对人体的冲击伤害。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设置在汽车方向盘上,包括一气体发生器和一气袋,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与气袋内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的外侧面上连接有一缓冲袋,所述缓冲袋内侧壁与气袋外侧壁之间形成一缓冲腔,所述气袋上开设有若干连通缓冲腔与气袋内腔的通气孔。
[0006]气体发生器、气袋及缓冲袋均设置在一个气囊模块内,该气囊模块固定在汽车方向盘上,当发生碰撞事故时且碰撞力大于设定值时,气囊模块收到信号并使气体发生器对气袋充气,气袋迅速膨胀且气袋内的部分气体通过通气孔进入缓冲腔,即缓冲袋的展开速度小于气袋的展开速度,当气袋完全展开时,缓冲袋部分展开,因此缓冲袋表面较为柔软,与人体接触后起到缓冲的效果,能够减少气袋展开时对人体的冲击伤害。
[0007]在上述的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中,所述气袋与缓冲袋采用相同材料制成,所述缓冲袋呈圆形,缓冲袋的边沿通过粘接固连在气袋外侧面上。缓冲袋的位置为气袋展开后朝向人体的侧面上,粘结工艺简单,且气袋展开保护时时间较短,因此粘结的连接强度足够。
[0008]在上述的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中,所述通气孔有三个,该三个通气孔沿缓冲袋边沿周向均匀分布。通气孔太多,缓冲袋展开速度过快,缓冲效果变差,通气孔太少,气袋完全展开后缓冲袋展开较慢,起不到缓冲效果;同时通气孔周向均匀分布能够使缓冲袋展开均匀。
[0009]在上述的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中,所述缓冲袋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当人体靠在缓冲袋上后通过排气孔对缓冲袋以及气袋进行泄气,避免缓冲袋挤压人体。
[0010]在上述的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中,所述气袋内设有若干连接两相对内侧壁的拉带,所述气袋充气时拉带的长度方向与车体的前后方向一致。对气袋的厚度进行限制,为人体撞击后预留生存空间。
[0011]在上述的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中,所述气体发生器为燃烧式气体发生器。燃烧式气体发生器是对储存的气体进行加热膨胀产生气体,速度快,为主流的气体发生器,使用较为普遍,技术较为成熟。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具有以下优点:
[0013]1、由于气袋迅速膨胀且气袋内的部分气体通过通气孔进入缓冲腔,即缓冲袋的展开速度小于气袋的展开速度,当气袋完全展开时,缓冲袋部分展开,因此缓冲袋表面较为柔软,与人体接触后起到缓冲的效果,能够减少气袋展开时对人体的冲击伤害。
[0014]2、由于气袋与缓冲袋采用相同的材料,因此折叠后体积较小,不会影响气囊的整体体积。
[0015]3、由于气袋内设有拉带,因此能够对气袋展开的厚度进行限制,为人体撞击后预留生存空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的结构剖视图。
[0017]图中,1、气体发生器;2、气袋;21、通气孔;22、拉带;3、缓冲袋;31、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9]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包括一气体发生器I和一气袋2,气体发生器I的出气口与气袋2内腔相连通,气袋2的外侧面上连接有一缓冲袋3,气体发生器1、气袋2及缓冲袋3均设置在一个气囊模块内,该气囊模块固定在汽车方向盘上。缓冲袋3内侧壁与气袋2外侧壁之间形成一缓冲腔,气袋2上开设有连通缓冲腔与气袋2内腔的通气孔21。当发生碰撞事故时且碰撞力大于设定值时,气囊模块收到信号并使气体发生器I对气袋2充气,气袋2迅速膨胀且气袋2内的部分气体通过通气孔21进入缓冲腔,即缓冲袋3的展开速度小于气袋2的展开速度,当气袋2完全展开时,缓冲袋3部分展开,因此缓冲袋3表面较为柔软,与人体接触后起到缓冲的效果,能够减少气袋2展开时对人体的冲击伤害。
[0020]具体来说,气袋2与缓冲袋3采用相同材料制成,折叠后体积较小,不会影响气囊的整体体积,缓冲袋3呈圆形,缓冲袋3的边沿通过粘接固连在气袋2外侧面上,缓冲袋3的位置为气袋2展开后朝向人体的一侧,粘结工艺简单,且气袋2展开保护时时间较短,因此粘结的连接强度足够。通气孔21太多,缓冲袋3展开速度过快,缓冲效果变差,通气孔21太少,气袋2完全展开后缓冲袋3展开较慢,起不到缓冲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通气孔21有三个,该三个通气孔21沿缓冲袋3边沿周向均匀分布,使缓冲袋3展开均匀。缓冲袋3上开设有两个排气孔31,当人体靠在缓冲袋3上后通过排气孔31对缓冲袋3以及气袋2进行泄气,避免缓冲袋3挤压人体。气袋2内设有两条连接两相对内侧壁的拉带22,气袋2充气时拉带22的长度方向与车体的前后方向一致,对气袋2的厚度进行限制,为人体撞击后预留生存空间。气体发生器I为燃烧式气体发生器,该燃烧式气体发生器是对储存的气体进行加热膨胀产生气体,速度快,为主流的气体发生器,使用较为普遍,技术较为成熟。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设置在汽车方向盘上,包括一气体发生器(I)和一气袋(2),所述气体发生器(I)的出气口与气袋(2)内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2)的外侧面上连接有一缓冲袋(3),所述缓冲袋(3)内侧壁与气袋(2)外侧壁之间形成一缓冲腔,所述气袋(2)上开设有若干连通缓冲腔与气袋(2)内腔的通气孔(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2)与缓冲袋(3)采用相同材料制成,所述缓冲袋(3)呈圆形,缓冲袋(3)的边沿通过粘接固连在气袋(2)外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21)有三个,该三个通气孔(21)沿缓冲袋(3)边沿周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袋(3)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31)。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2)内设有若干连接两相对内侧壁的拉带(22),所述气袋(2)充气时拉带(22)的长度方向与车体的前后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驾驶位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I)为燃烧式气体发生器。
【文档编号】B60R21/235GK203472781SQ201320619270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7日
【发明者】应晓燕 申请人:应晓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