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调节连续接合式斜倚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8059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快速调节连续接合式斜倚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盘式斜倚器包括设置在固定板与可动板之间的齿轮板。齿轮板与固定板通过爪操作性地联接,该爪选择性地与齿轮板相接合。偏心元件操作性地联接在齿轮板与可动板之间,以使得可动板上的内向齿与齿轮板上的外向齿以啮合的方式接合。当爪与齿轮板分离时,可动板与齿轮板一起相对于固定板旋转以使座椅靠背枢转至折叠位置。当爪与齿轮板接合时,偏心元件的旋转改变内向齿与外向齿之间的接合点并且导致可动板相对于齿轮板和固定板的摇摆旋转运动,以使座椅靠背在多个斜倚就座位置之间枢转。
【专利说明】快速调节连续接合式斜倚器
[0001]相关申请
[0002]本申请要求2012年4月12日提交的名称为“快速调节连续接合式斜倚器(QuickAdjust Continuously Engaged Recliner) ” 的美国临时申请 Nos.61/623,197 的优先权和全部权益。

【技术领域】
[0003]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组件的盘式斜倚器,该盘式斜倚器允许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坐垫进行枢转调节。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释放特征以将座椅靠背快速调节至便捷进入位置或折叠平放位置的连续盘式斜倚器。

【背景技术】
[0004]机动车辆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座椅组件,这些座椅组件具有座椅坐垫和座椅靠背以支撑车辆底板上方的乘客。为了使乘客感觉舒适,座椅组件通常通过座椅轨道组件安装至车辆底板以允许座椅组件向前和向后滑动调节。座椅靠背通常通过斜倚器组件操作性地联接至座椅坐垫以允许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坐垫进行枢转调节。
[0005]一种周知类型的斜倚器组件包括将座椅靠背操作性地联接至座椅坐垫的一对连续的盘式斜倚器。典型的现有技术的连续盘式斜倚器包括固定板和可动板,其中固定板紧固至座椅坐垫,可动板紧固至座椅靠背并且可旋转地联接至固定板。固定板形成为包括具有多个外向齿的外轮廓,并且可动板形成为包括具有多个内向齿的内轮廓。外向齿比内向齿至少少一个齿。驱动机构设置在可动板与固定板之间并且能够操作为迫使可动板相对于固定板旋转。驱动机构包括限定偏心元件的凸轮和一对楔状件。偏心元件使可动板与固定板之间形成偏心距,该偏心距使得外向齿和内向齿的一部分在接合点处按压在一起。当凸轮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楔状件沿第一方向被驱动,使得偏心距的方向改变,从而改变内向齿与外向齿的接合点。接合点的改变本身表明可动板沿第一方向进行摇摆旋转运动,从而使座椅靠背沿向后的方向倾斜或斜倚。当凸轮沿第二方向旋转时,楔状件沿第二方向被驱动,使得偏心距的方向改变,从而改变内向齿与外向齿的接合点。接合点的改变本身表明可动板沿第二方向进行摇摆旋转运动,从而使座椅靠背沿向前的方向倾斜。由于内向齿与外向齿之间在接合点处的摩擦以及驱动机构与固定板和可动板之间的摩擦,座椅靠背被保持在期望的就座位置。
[0006]连续盘式斜倚器的一个缺点是:不能提供使座椅靠背经过较大的座椅靠背角度而快速调节至或“倾卸”至便捷进入位置或叠覆在座椅坐垫上的折叠平放位置。为了将座椅靠背枢转至便捷进入位置或折叠平放位置,连续盘式斜倚器必须被致动经过整个调节范围。尽管连续盘式斜倚器提供了对座椅靠背的非常好的精细调节,但是使座椅靠背移动经过较大座椅靠背角度的较长的致动时间是不期望的。在某些情况下,外部释放机构设置成使座椅靠背与连续盘式斜倚器分离以允许座椅靠背自由枢转至便捷进入位置或折叠平放位置。
[0007]因此,期望的是提供一种连续盘式斜倚器,该连续盘式斜倚器具有释放机构以将座椅靠背快速枢转至便捷进入位置或折叠平放位置。


【发明内容】

[000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盘式斜倚器操作性地联接座椅靠背与座椅坐垫,以允许座椅靠背在多个斜倚就座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盘式斜倚器包括固定板和可动板,其中固定板安装至座椅坐垫,可动板安装至座椅靠背并且可旋转地联接至固定板。可动板包括多个内向齿和第一内周面。齿轮板设置在固定板与可动板之间并且包括多个外向齿和第二内周面。通过固定板上的凸起将一组爪在伸出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引导。在伸出位置中,爪与齿轮板接合,从而将齿轮板与固定板联接在一起以防止齿轮板相对于固定板进行旋转运动。在缩回位置中,爪与齿轮板分离,从而使齿轮板与固定板脱离,以允许齿轮板和可动板相对于固定板进行旋转运动。凸轮沿第一方向偏置,以将爪保持在伸出位置,并且释放轴使凸轮沿第二方向旋转。爪释放板联接至凸轮以用于与凸轮一起旋转。爪释放板响应于释放轴沿第二方向的旋转而将爪从伸出位置移动至缩回位置,从而允许座椅靠背枢转运动至折叠位置。凸轮驱动器和一对楔状件限定了偏心元件,该偏心元件操作性地联接在可动板的第一内周面与齿轮板的第二内周面之间。偏心元件使得可动板上的内向齿与齿轮板上的外向齿在接合点处以啮合的方式接合。当爪处于伸出位置时,凸轮驱动器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旋转会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迫压楔状件。当楔状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时,可动板与齿轮板之间的接合点改变,使得可动板相对于齿轮板和固定板进行摇摆旋转运动,从而在多个斜倚就座位置之间枢转地调节座椅靠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通过参照联系附图来考虑的以下详细说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优点将会易于了解,在附图中:
[0010]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续盘式斜倚器的外部立体图;
[0011]图2是连续盘式斜倚器的内部立体图;
[0012]图3是连续盘式斜倚器的分解的外部立体图;
[0013]图4是连续盘式斜倚器的第一局部分解外部立体图;
[0014]图5是固定板的内侧的立体图,其示出了凸轮、爪释放板、以及一组爪;
[0015]图6是齿轮板的第一侧的立体图,其示出了凸轮、爪释放板、以及处于伸出位置的一组爪;
[0016]图7是固定板的内侧的侧视图,其示出了释放轴和一对杠杆弹簧;
[0017]图8是示出了驱动机构的齿轮板的第二侧的立体图;
[0018]图9是连续盘式斜椅器的第二局部分解外部立体图;以及
[0019]图10是连续盘式斜椅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照附图,其中在全部几幅附图之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或相对应的部件,用于在机动车辆中使用的座椅组件(未示出)包括用于支承座椅使用者的大致水平的座椅坐垫(未示出)和大致竖直的座椅靠背(未示出)。座椅靠背通过斜倚器组件(部分地示出)而操作性地联接至座椅坐垫以用于提供在以下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竖直就座位置、多种斜倚就座位置、以及便捷进入位置或叠覆在座椅坐垫上的折叠平放位置。斜倚器组件总体上包括一对间隔开且同步的连续盘式斜倚器,其中的一个连续盘式斜倚器在图1和图2中以10示出,以下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0021]参照图1至图3,盘式斜倚器10包括固定板12和可动板14,其中固定板12适于紧固至座椅坐垫,可动板14适于紧固至座椅靠背并且可旋转地联接至固定板12。固定板12和可动板14通过保持环16而保持在一起,保持环16固定地紧固至可动板14并且允许可动板14相对于固定板12进行摇摆旋转运动,这将在下文进行更详细的描述。齿轮板18被夹置于固定板12和可动板14之间,并且与可动板14以啮合的方式接合,如图6所示。在连续的致动模式中,齿轮板18操作性地紧固至固定板12并且盘式斜倚器10通过使可动板14相对于齿轮板18和固定板12旋转来提供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坐垫的精细调节。在不连续的致动模式中,齿轮板18从固定板12释放并且盘式斜倚器10通过使可动板14和齿轮板18 —起相对于固定板12旋转来提供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坐垫的枢转调节。应当理解的是,可动板14相对于固定板12的旋转导致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坐垫的枢转运动。
[0022]固定板12是圆形的并且包括轴向延伸穿过固定板12的第一中央孔20。固定板12的外侧22适于固定地紧固至座椅坐垫。固定板12的内侧24为大致杯状的并且限定了围绕固定板12周向延伸的内缘25,如图7和图10所示。内侧24包括图7中最佳可见的从内侧突出的四个凸起26,这些凸起26沿径向方向向内及向外地引导一组爪28,以在连续致动模式与不连续致动模式之间致动盘式斜倚器10,这一点将在下文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23]齿轮板18是圆形的并且包括轴向延伸穿过齿轮板18的第二中央孔30。齿轮板18的第一侧32面对固定板12的内侧24,并且齿轮板18的第二侧34面对可动板14。齿轮板18的第一侧32为大致杯状的并且限定内缘35和外缘36,内缘35和外缘36中的每一个均围绕齿轮板18周向地延伸,如图6和图10所示。多个第一内向齿37围绕内缘35设置,并且外缘36与固定板12的内缘25接合以引导齿轮板18相对于固定板12旋转。围绕齿轮板18周向延伸的外缘38包括围绕该外缘38设置的多个第一外向齿39。
[0024]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存在四个爪28并且每个爪28均包括具有多个第二外向齿40的外缘,所述多个第二外向齿40适于与齿轮板18上的第一内向齿37以卩齿合的方式接合。爪28围绕凸轮42周向地设置,并且凸轮42包括具有一系列凸角44的外轮廓,该外轮廓与爪28中的每个爪的内轮廓相对应。凸轮42沿第一方向(当从图6中观察时为顺时针方向)偏置,使得凸角44接合爪28以将爪28保持在伸出位置。在伸出位置中,如图6中示出的,爪28上的第二外向齿40与齿轮板18上的第一内向齿37以啮合的方式接合。因此,当爪28处于伸出位置时,齿轮板18联接至或操作性地紧固至固定板12,这防止了齿轮板18相对于固定板12的旋转运动。换言之,在齿轮板18操作性地紧固至固定板12的状态下,盘式斜倚器10处于连续致动模式。
[0025]凸轮42还包括用于接纳释放轴48的中央孔46。释放轴48设置成用于使凸轮42沿第二方向(当从图6中观察时为逆时针方向)旋转,以将盘式斜倚器10从连续致动模式致动为不连续致动模式。释放轴48沿轴向方向穿过固定板12的第一中央孔20延伸至凸轮42的中央孔46中。更具体地,释放轴48的内端50压配合至中央孔46中,使得释放轴48沿第二方向的旋转会使凸轮42沿第二方向旋转。爪释放板52联接至凸轮42以用于与凸轮42 —起旋转。更具体地,爪释放板52包括突耳54,突耳54沿轴向方向延伸并且设置在凸轮42上的凸角44之间,使得爪释放板52与凸轮42 —起旋转。爪释放板52包括用于接纳突起58 (pip)的内轮廓56,突起58沿轴向方向从爪28中的每个爪朝向齿轮板18的第一侧32延伸,如图5所示。当凸轮42沿第二方向旋转时,爪释放板52也沿第二方向旋转,并且内轮廓56径向向内地迫压突起58,从而使爪28从伸出位置运动至缩回位置。在缩回位置中,爪28上的第二外向齿40与齿轮板18上的第一内向齿37分离。因此,当爪28处于缩回位置时,齿轮板18从固定板12脱离或者释放,这允许齿轮板18相对于固定板12进行旋转运动。换言之,当齿轮板18从固定板12释放时,盘式斜倚器10处于不连续致动模式。杆或把手机构可以附接至释放轴48的外端60,以使释放轴48沿第二方向旋转。
[0026]应当理解的是,释放轴48限定了图1和图10中示出的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旋转轴线62。固定板12、齿轮板18、凸轮42以及爪释放板52全部围绕第一旋转轴线62为中心,使得齿轮板18、凸轮42以及爪释放板52围绕第一旋转轴线62旋转。
[0027]一对杠杆弹簧64使释放轴48沿第一方向偏置,这相应地使凸轮42沿第一方向偏置,从而朝向伸出位置迫压爪28。杠杆弹簧64定位在释放轴48的相反侧并且每个杠杆弹簧64设置在形成于固定板12的内侧24的袋状部66中并且处于相邻的凸起26之间,如图7所示。每个杠杆弹簧64包括自由端68,该自由端68接合释放轴48的内端50上的凸角或突部70以沿第一方向偏置释放轴48。十字形状的垫片72设置成与固定板12的内侧24相邻并且使杠杆弹簧64与爪28分离。十字形状的垫片72在各个相邻的凸起26之间延伸并且包括被释放轴48延伸穿过的开口 74。
[0028]可动板14是圆形的并且包括轴向地延伸穿过可动板的第三中央孔76。可动板14的外侧78适于紧固至座椅靠背,并且可动板14的内侧80面对齿轮板18的第二侧34。内侧80为大致杯状的并且限定围绕可动板14周向延伸的内缘82。可动板14的内侧80上设置有围绕内缘82的多个第二内向齿84。齿轮板18上的第一外向齿39适于与可动板14上的第二内向齿84以卩齿合的方式接合。第一外向齿39比第二内向齿84至少少一个齿。第一外向齿39与第二内向齿84的齿数差允许了可动板14围绕齿轮板18的摇摆旋转运动。
[0029]参照图8至图10,总体上以86示出的驱动机构设置在可动板14与齿轮板18之间并且能够操作为将可动板14迫压成相对于齿轮板18旋转。驱动机构86包括凸轮驱动器88、一对楔状件90、92、摩擦环94以及楔弹簧96。凸轮驱动器88包括第一轴圈98和第二轴圈100,该第一轴圈98和第二轴圈100通过局部地围绕轴圈周向延伸的凸缘102而沿轴向方向分离。凸轮驱动器88的第一轴圈98设置在可动板14的第三中央孔76内,使得第一轴圈98的外表面接合第三中央孔76的内表面。摩擦环94被压配合至齿轮板18的第二中央孔30中。楔状件90、92以镜像方式布置并且限定了偏心元件104。更具体地,楔状件90,92中的每一个在窄端106与宽端108之间延伸并且包括内侧110和外侧112。各个楔状件90、92的内侧110置靠第二轴圈100的外表面,并且各个楔状件90、92的外侧112抵靠摩擦环94的内表面。凸轮驱动器88还包括与第二轴圈100相邻的驱动段114,该驱动段114在第一端116与第二端118之间沿周向方向延伸。驱动段114在径向上定位在第二轴圈100的外表面与摩擦环94的内表面之间。驱动段114在周向上定位在各个楔状件90、92的窄端106之间。楔弹簧96作用在楔状件90、92上,以防止驱动机构86中出现游隙。楔弹簧96设置在可动板14的内侧80与凸轮驱动器88上的凸缘102之间。楔弹簧96包括弯曲成直角的两个腿部120,这两个腿部120设置在楔状件90、92的宽端108处的袋状部121中,从而迫使楔状件90、92沿周向方向分开。
[0030]凸轮驱动器88还包括中央孔口 122,该中央孔口 122用于接纳驱动轴124,以使凸轮驱动器88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旋转。驱动轴124沿轴向方向穿过可动板14的第三中央孔76延伸至凸轮驱动器88的中央孔口 122中。更具体地,驱动轴124的外轮廓与凸轮驱动器88的中央孔口 122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轴124通过电动马达(未示出)旋转。然而可以构想的是,驱动轴124可以被手动旋转,而不会改变本发明的范围。圆盘状的垫片126设置成与齿轮板18的第一侧32相邻,以将凸轮驱动器88与凸轮42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圆盘状的垫片126安置于齿轮板18的第一侧32的凹部128中并且被键配合为防止圆盘状的垫片126的旋转。
[0031]应当理解的是,驱动轴124限定图2和图10中示出的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旋转轴线130。可动板14和凸轮驱动器88围绕第二旋转轴线130为中心并且围绕第二旋转轴线130旋转。由于偏心元件104插入可动板14与齿轮板18之间,因此形成偏心距E,使得第一旋转轴线62从第二旋转轴线130偏移,图10中最佳看出。该偏心距E使得可动板14上的第二内向齿84的一部分与齿轮板18上的第一外向齿38的一部分在接合点处沿由偏心距E限定的方向接合,如图6所示。
[0032]在操作中,从座椅靠背处于多个斜倚就座位置中的一个斜倚就座位置处并且盘式斜倚器10处在连续致动模式的起始状态开始,座椅使用者能够沿第一方向致动驱动轴124,从而使座椅靠背倾斜。沿第一方向致动驱动轴124会导致凸轮驱动器88沿第一方向旋转。凸轮驱动器88沿第一方向的旋转导致驱动段114的第一端116与楔状件90的窄端106接合,这将沿第一方向驱动或推动楔状件90。沿第一方向驱动楔状件90会导致另一楔状件92也沿第一方向被驱动,这是由于楔弹簧96将运动从一个楔状件90传递至另一个楔状件92。当楔状件90、92沿第一方向被驱动时,偏心距E的方向改变,从而改变了可动板14上的第二内向齿84与齿轮板18上的第一外向齿39之间的接合点。接合点的改变本身表明可动板14沿第一方向进行摇摆旋转运动从而使座椅靠背倾斜。
[0033]类似地,沿第二方向致动驱动轴124会导致凸轮驱动器88沿第二方向旋转。使凸轮驱动器88沿第二方向旋转会导致驱动段114的第二端118与楔状件92的窄端106接合,这会沿第二方向驱动楔状件92。沿第二方向驱动楔状件92导致另一楔状件90也沿第二方向被驱动,这是由于楔弹簧96将运动从一个楔状件92传递至另一个楔状件90。当楔状件90、92沿第二方向被驱动时,偏心距E的方向改变,从而改变了可动板14上的第二内向齿84与齿轮板18上的第一外向齿39之间的接合点。接合点的改变本身表明可动板14沿第二方向进行摇摆旋转运动,从而使座椅靠背沿向前方向倾斜,即,使座椅靠背提升。
[0034]或者,从座椅靠背处于多个斜倚就座位置中的一个斜倚就座位置处并且盘式斜倚器10处在连续致动模式的起始状态开始,靠近座椅组件站立的使用者可以沿第二方向致动释放轴48来将盘式斜倚器10致动至不连续致动模式,从而将座椅靠背快速枢转至便捷进入位置或折叠平放位置。释放轴48沿第二方向的旋转导致凸轮42沿第二方向旋转并且同时使爪释放板52沿第二方向旋转。当凸轮42和爪释放板52沿第二方向旋转时,爪释放板52的内轮廓56与每个爪28上的突起58接合并且使爪28从伸出位置径向向内运动至缩回位置。在缩回位置中,爪28上的第二外向齿40与齿轮板18上的第一内向齿37分离,以允许齿轮板18与可动板14 一起围绕第一旋转轴线62沿第二方向进行旋转运动,从而允许座椅靠背向前枢转。可以设置止挡部(未示出)以将座椅靠背阻挡在便捷进入位置处。或者,座椅靠背可以向前枢转至折叠平放位置。
[0035]已经以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并且应当理解的是,已经使用的术语旨在表示描述的词语的性质而非限制。根据以上教示,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改变均是可能的。因此应当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以具体描述的方式之外的其他方式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盘式斜倚器,所述盘式斜倚器将座椅靠背操作性地联接至座椅坐垫,以允许所述座椅靠背在多个斜倚就座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所述盘式斜倚器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适于安装至所述座椅坐垫; 可动板,所述可动板适于安装至所述座椅靠背并且能够旋转地联接至所述固定板,所述可动板包括多个内向齿; 齿轮板,所述齿轮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可动板之间,所述齿轮板包括多个外向齿; 至少一个爪,所述至少一个爪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固定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爪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爪与所述齿轮板接合,从而将所述齿轮板与所述固定板联接在一起以防止所述齿轮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板进行旋转运动,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爪与所述齿轮板分离,从而使所述齿轮板与所述固定板脱离,以允许所述齿轮板和所述可动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板进行旋转运动; 凸轮,使所述凸轮沿第一方向偏置,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爪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 释放轴,所述释放轴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凸轮以用于使所述凸轮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 爪释放板,所述爪释放板联接至所述凸轮以与所述凸轮一起旋转,其中所述爪释放板响应于所述释放轴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旋转而将所述至少一个爪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从而允许所述座椅靠背枢转运动至所述折叠位置;以及 凸轮驱动器和一对楔状件,所述凸轮驱动器和所述一对楔状件一起作用并且操作性地联接在所述可动板与所述齿轮板之间,从而使得所述可动板上的所述内向齿与所述齿轮板上的所述外向齿在接合点处以啮合的方式接合,并且其中,当所述至少一个爪处于与所述齿轮板接合的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凸轮驱动器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旋转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迫压所述一对楔状件,从而改变所述接合点,以使得所述可动板相对于所述齿轮板和所述固定板进行摇摆旋转运动,从而在所述多个斜倚就座位置之间枢转地调节所述座椅靠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斜倚器,其中,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中央孔、外侧以及面对所述齿轮板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式斜倚器,其中,所述齿轮板包括与所述固定板的所述第一中央孔同轴对齐的第二中央孔、面对所述固定板的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以及与所述外向齿相反的多个周向的内向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式斜倚器,其中,所述爪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多个齿,所述爪的所述多个齿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中与所述齿轮板上的所述内向齿接合以将所述齿轮板与所述固定板锁定地联接在一起从而使所述齿轮板和所述固定板相对于所述可动板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式斜倚器,其中,所述凸轮包括多个径向突出的凸角,所述凸角用于响应于所述凸轮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旋转而与所述爪接合并将所述爪从所述第二位置致动至与所述齿轮板上的所述内向齿接合的所述第一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式斜倚器,其中,所述爪包括轴向突出的突起,并且所述爪释放板包括内轮廓,所述内轮廓成形为响应于所述释放轴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旋转而与所述突起相接合并且将所述爪从所述第一位置致动至从所述齿轮板释放的所述第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式斜倚器,还包括至少一个杠杆弹簧,所述杠杆弹簧联接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释放轴之间以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偏置所述释放轴和所述凸轮并将所述爪偏置至所述第一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式斜倚器,包括摩擦环,所述摩擦环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外表面压配合至所述齿轮板的所述第二中央孔中,所述一对楔状件置靠于所述摩擦环的所述内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式斜倚器,其中,所述凸轮驱动器包括第一轴圈和第二轴圈,所述第一轴圈和所述第二轴圈通过局部周向地围绕所述第一轴圈和所述第二轴圈延伸的凸缘而轴向地分离,所述第一轴圈设置在所述可动板的第三中央孔内并且所述第二轴圈设置在所述一对楔状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盘式斜倚器,其中,所述凸轮驱动器包括轴向延伸穿过所述凸轮驱动器的中央孔并且所述盘式斜倚器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轴向地延伸穿过所述中央孔以用于致动所述凸轮驱动器沿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旋转,从而使得所述可动板相对于所述齿轮板进行所述摇摆旋转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盘式斜倚器,其中,所述一对楔状件包括间隔开并且面对的窄端、和相反的并且间隔开的宽端,所述凸轮驱动器具有弯曲的驱动段,所述驱动段从所述第二轴圈径向地延伸并且置于所述楔状件的所述间隔开的窄端之间,以用于响应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凸轮驱动器的旋转而使所述楔状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式斜倚器,还包括楔弹簧,所述楔弹簧置于所述楔状件的间隔开的所述宽端之间,以抵抗所述凸轮驱动器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盘式斜倚器,其中,所述释放轴轴向地延伸穿过限定了第一旋转轴线的所述固定板的所述第一中央孔以及所述齿轮板的所述第二中央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盘式斜倚器,其中,所述驱动轴轴向地延伸穿过限定了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偏移的第二旋转轴线的所述可动板的所述第三中央孔以及所述凸轮驱动器的所述中央孔。
【文档编号】B60N2/20GK104284801SQ201380019430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2日
【发明者】塞缪尔·詹姆斯·马特 申请人:麦格纳座椅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