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回收能量的流体减振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8110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能够回收能量的流体减振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回收能量的减振器,该减振器包括缸体,在该缸体中排挤器在工作腔室中实施受限的操作运动,由此压力流体被输送给流体马达,该流体马达驱动发电机,其中平衡腔室均衡压力流体的体积变化,其中,除了平衡腔室以外还设有蓄压器,该蓄压器与流体马达连接并且并联。
【专利说明】能够回收能量的流体减振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能够回收能量的流体减振器。【背景技术】
[0002] 例如应用在机动车辆中的传统减振器根据这种原理工作:基于外部激励的动能通 过排挤缓冲流体穿过节流阀转变成热量。然后,该热量通过减振器的壁必要时通过利用迎 面风而被排走。这种结构原理的很大优势在于简化减振器并且在生产技术上具有多年经 验。
[0003] 然而,这种结构原理也具有缺点,所产生的能量未被利用就被排走。因此,多年来 都力求要充分利用通过减振器的激励而产生的能量。W0 2009/060296A2描述了一种减振 器,在该减振器中流体流驱动液压马达,该液压马达与发电机连接。由此提供由激励所产生 的、以电流形式的能量。
[0004] 此外,W0 2009/060296A2公开了一种应急运行功能。如果通到液压马达的流体 管路中的压力提高,那么并联的压力截止阀打开。
[0005] 这种工作原理具有缺点,活塞杆速度的较大变化同样也影响电能的产生。此外已 显示,对于液压马达中的过多漏损的问题没有解决方案。在这种漏损情况下,在活塞杆运动 时流体可以在两个工作腔室中几乎无节流地循环泵送,从而没有足够的减振力。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问题最小化。
[0007] 根据本发明,除平衡腔室以外还提供蓄压器,该蓄压器与流体马达连接并且并联, 由此实现了一部分目的。
[0008] 附加的蓄压器容纳在激励突然变化时出现的压力波动并由此为流体马达提供更 均匀的驱动。由此也降低了流体马达的机械负荷。
[0009] 根据一个有利的从属权利要求,通过至少一个止回阀阻断压力流体从蓄压器直接 流出到工作腔室中。对此优点在于,蓄压器没有排空并且例如对应于附加的弹簧力提升汽 车车身。
[0010] 此外规定,在附加的蓄压器中的静态压力大于在最大利用平衡腔室情况下的工作 压力。通过这种措施能够实现,附加的蓄压器不需要作为用于在减振器上的所有激励的平 衡腔室,而仅需要平衡压力峰值。
[001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规定,至流体马达的每个流入方向都连接单独的附加的蓄压 器。由此存在这种可行性方案:附加的蓄压器彼此独立地协调需求。
[0012] 考虑到减振器的节省结构空间的构造,由活塞-活塞杆组件构成排挤器,其中附 加的蓄压器布置在该组件的内部。
[0013] 对此可以规定,活塞杆实施为管状并且附加的蓄压器布置在活塞杆的内部。该变 型方案实现了非常大的蓄压器体积。
[0014] 替代地,蓄压器也可以布置在活塞的内部。该变型方案对提供用于流体马达的连 接的结构空间特别有利,因为这样可以特别地通过空心的活塞杆敷设管路等。
[0015] 通过在流体马达之前连接应急运行识别阀,该应急运行识别阀在存在应急运行时 将流体流输送给减振阀(DSmpfventil),由此实现了第二部分目的。减振阀能够实施 为具有阀盘的传统阀,因此存在有匹配车辆的减振力特征曲线。
[0016] 于是,应急运行识别阀由控制压力操作,该控制压力与对流体马达的输入压力成 比例。
[0017] 此外,应急运行识别阀由控制压力操作,该控制压力与流体马达的输出压力成比 例。如果例如存在过大的漏损量,那么应急运行识别阀朝减振阀的方向接通流体流。
[0018] 通过使两个控制压力进行压力比较能够识别出在流体马达处或者流体马达中形 成的所有压力偏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 需要根据下面的【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详细阐述本发明。
[0020]其中:
[0021] 图1示出了具有附加的蓄压器的减振器;
[0022] 图2示出了在每个工作方向上都具有附加的蓄压器的减振器;
[0023] 图3示出了具有应急运行识别阀的减振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图1示出了减振器1的原理示意图,该减振器具有缸体3,在该缸体中排挤器实施 轴向操作运动。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形式。活塞-活塞杆组件用作排挤器,其 中,活塞5牢固地与活塞杆7连接。活塞将缸体分成活塞杆侧的工作腔室9和远离活塞杆 侧的工作腔室11,其中,在两个工作腔室9、11中完全地填满压力流体,例如液压油。活塞密 封件13防止活塞5的侧向环流。由活塞杆7排挤出的体积由平衡腔室15容纳,该平衡腔 室根据结构形状必要时将预压应力施加到工作腔室9、11上。在这个实施例中,分离活塞使 平衡腔室15与活塞杆侧的工作腔室11分离,但是对此,其他的结构形式9、11也是可以的。
[0025] 图1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活塞5具有流体管路网17,在该流体 管路网中止回阀给流体马达27提供压力流体流的整流,该流体马达又驱动发电机29以产 生电能。流体管路网17通过两个并联的主管路将两个工作腔室9、11连接。两个主管路包 括输入管路区段31、33和排出管路区段35、37。在输入管路区段31、33中,止回阀19、21具 有对流体马达27的打开功能。排出管路区段35、37具有止回阀23、25,该止回阀具有朝工 作腔室9、11方向的打开功能。在两个主管路之间的连接管路39中接入流体马达27。
[0026] 在两个工作腔室9、11之间的并行连接中布置有压力截止阀43,该压力截止阀在 高于所限定的压力级时打开并由此防止减振器1的过载。
[0027] 除了平衡腔室15以外还设有蓄压器45,该蓄压器一方面通过连接管路39与流体 马达27连接并且与流体马达27功能性地并联。在流体马达27的输入侧的压力与蓄压器 45中的压力成比例。通过止回阀19、21和流体马达27阻止压力流体从蓄压器45直接流出 到工作腔室9、11之一中。因此蓄压器45不能在活塞杆7上施加移出力。例如蓄压器45布 置在活塞-活塞杆组件的内部。根据结构空间比例和蓄压器45的尺寸可以将活塞杆7实 施为管状的并因此将蓄压器45布置在活塞杆7的内部。但是也有这种可行性方案,将蓄压 器45直接安置在活塞5中。
[0028] 使附加的蓄压器45中的压力级与平衡腔室15中的压力级相协调。于是在活塞杆 静止时并且在平衡腔室15处于最大应用、即最大压缩的情况下在蓄压器45中出现的静态 压力大于在该条件下在平衡腔室15中所存在的工作压力。
[0029] 在活塞杆侧的工作腔室9由于减振器1的外部激励而压缩时,压力流体通过打开 的止回阀19被排挤到输入管路区段31中。同时,在输入管路区段33中的止回阀21关闭, 由此阻断在两个工作腔室9、11之间的直接连接。压力流体从输入管路区段33流到流体马 达27和存储器45。如果激励引起大的体积流量,使得其超过流体马达27的吸收能力的界 限,那么多余的体积流入到存储器45中。如果由于活塞杆运动的减慢而使体积流量下降, 那么通过压力流体从蓄压器45输送到流体马达27并且经由排出管路区段37流出到远离 活塞杆的工作腔室11中而使得在蓄压器45中的压力级又得以降低。
[0030] 在达到蓄压器45的最大储存容积并且尽管如此在流体管路网17中还仍然存在临 界压力时,那么并联的压力截止阀43打开并且开放并行连接41。借助蓄压器45使得在流 体管路网内部的压力峰值变得平滑并由此实现流体马达27的均匀运转。
[0031] 图2示出了图1的变型方案,在该变型方案中,活塞5或者活塞杆7相对于具有发 电机29a、29b的流体马达27a、27b的每个运动方向都连接单独的蓄压器45a、45b。在这种 情况下存在两个完全分离的流体管路网17a、17b,这两个流体管路网附加地具有单独的压 力截止阀43a、43b。对此,每个流体管路网17a、17b分别仅需要唯一的止回阀23、25。这种 结构形式的优点在于,实现了流体马达27a、27b的与活塞杆5的运动方向相关的功能以及 由此实现了电能的产生。
[0032] 图3示出了一种基于根据图1的变型方案的实施方式。在流体管路网17中接入 为2位3通阀的结构形式的应急运行识别阀47。应急运行识别阀47连接在流体马达之前 并且在存在应急运行时将流体流输送到减振阀49、51。作为减振阀49、51使用公知的与至 少一个阀盘连接的节流口。这种结构形式即使在应急运行状态下也实现了良好的减振力特 性。
[0033] 通过第一控制管路53以与到流体马达27、即流体马达27的输入侧的流体压力Pl 成比例的控制压力操控应急运行识别阀47。在流体马达功能完好时,在流体马达27处的输 入侧的压力Pl始终大于流体马达的输出压力P2。第二控制压力与输出压力P2成比例并且 通过第二控制管路55在应急运行识别阀47处与第一控制压力相反地作用。如图3所示, 调整弹簧57使得应急运行识别阀47的正常工作位置1得到稳定。
[0034] 在活塞朝活塞杆侧的工作腔室9的方向运动时,压力流体通过打开的止回阀19和 输入管路区段31输送到流体马达27。因此,在流体马达27处、在附加的蓄压器45处并且 经由第一控制管路53在应急运行识别阀47处具有输入压力 Pl。在流体马达和附加的蓄压 器按常规作用时,应急运行识别阀47就处于所述的正常工作位置1。从输入管路区段31、 33到应急运行识别阀47的输入连接部的旁通管路59与输出连接部分离。由此被排挤的全 部压力流体都通过流体马达27必要时流入附加的蓄压器45中。减振器由此将动能通过流 体马达27并结合发电机29转化为电能。
[0035] 如果发生例如流体马达27被阻断的情况,那么输入侧的压力Pl升高超过对输出 侧的压力P2所限定的等级。压差Pl减P2至少成比例地作用在应急运行识别阀47上,该应 急运行识别阀处于接通位置2并且打开从应急运行识别阀47到减振阀49的第一排出管路 61。另一个止回阀63打开并因此建立在两个工作腔室9 ;11之间的流动连接。在应急运行 识别阀47的该接通位置上,减振器1如同传统的流体减振器一样地起作用。
[0036] 在流体马达27内部有漏损的情况时,流体马达27中的压力降明显小于正常工作 时。因此,输出侧的压力p2比正常工作时相对更大。在流体马达27的输出侧和两个排出管 路区段35、37之间布置有关闭阀65,该关闭阀同样由压差Pl减p2控制,以避免由漏损量所 决定的压力流体从流体马达27排出。较小的压差Pl减p2使应急运行识别阀47运动到接 通位置3上。关闭阀65由于小的压差 ?1减巧而处于闭锁位置。因此禁止通过止回阀25 排出。压力流体这时同样流过减振阀49。
[0037] 在远离活塞杆的工作腔室11被压缩时达到了相同的作用。作为补充应当注意,参 照应急运行识别阀47的输出侧的第二排出管路67导引至第二减振阀51。压力流体在减振 器作功运动时通过止回阀21流入流体管路网17中并且位于流体马达27的输入侧。在流 体马达按常规工作并且压差Pl减&为限定的大小时,应急运行识别阀47以及关闭阀65处 于所示的接通位置。在流体马达27被流体封锁或者机械封锁时,流体马达27处的输入压 力Pl比输出压力p2大得多。因此应急运行识别阀47过渡到接通位置2中。关闭阀65维 持其打开的接通位置。整个压力流体经由旁通管路59通过应急运行识别阀47和第二排出 管路67流到第二减振阀51。
[0038] 在流体马达27中发生漏损情况下,应急运行识别阀47过渡到接通位置3并且关 闭阀65过渡到锁闭位置。然后同样地,全部压力流体通过应急运行识别阀47并且经由第 二排出管路67继续通过第二减振阀51经由止回阀69流入活塞杆侧的工作腔室9中。
[0039] 附图标记列表
[0040] 1减振器
[0041] 3 缸体
[0042] 5 活塞
[0043]7活塞杆
[0044] 9活塞杆侧的工作腔室
[0045]11远离活塞杆的工作腔室
[0046] 13活塞密封件
[0047] 15平衡腔室
[0048]17流体管路网
[0049] 19止回阀
[0050] 21止回阀
[0051] 23止回阀
[0052] 25止回阀
[0053]27流体马达
[0054]29发电机
[0055] 31输入管路区段
[0056] 33输入管路区段
[0057] 35排出管路区段
[0058] 37排出管路区段
[0059] 39连接管路
[0060] 41并行连接
[0061] 43压力截止阀
[0062] 45附加的蓄压器
[0063] 47应急运行识别阀
[0064] 49减振阀
[0065] 51减振阀
[0066] 53第一控制管路
[0067] 55第二控制管路
[0068]57调整弹簧
[0069] 59旁通管路
[0070] 61第一排出管路
[0071] 63止回阀
[0072] 65关闭阀
[0073] 67第二排出管路
[0074] 69止回阀
【权利要求】
1. 一种能够回收能量的流体减振器(1),所述流体减振器包括缸体(3),在所述缸体中 排挤器(5、7)在工作腔室(9、11)中实施受限的操作运动,由此压力流体被输送给流体马达 (27),所述流体马达驱动发电机,其中平衡腔室(15)均衡压力流体的体积变化,其特征在 于,除了所述平衡腔室(15)以外还设有蓄压器(45),所述蓄压器与所述流体马达(27)连接 并且并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回收能量的流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通过至少一个止 回阀(19-21)阻断压力流体从所述蓄压器(45)直接流出到所述工作腔室(9、11)中。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回收能量的流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附加的蓄压器 (45)中的静态压力大于在最大利用所述平衡腔室(15)情况下的工作压力。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回收能量的流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至所述流体马达 (27)的每个流入方向都连接单独的附加的蓄压器(45a、45b)。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回收能量的流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由活塞-活塞杆组 件构成所述排挤器(5、7),其中所述附加的蓄压器(45)布置在所述组件的内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回收能量的流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实施 为管状并且附加的蓄压器(45)布置在所述活塞杆(7)的内部。
7. 根据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能够回收能量的流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流体马达(27)之前连接应急运行识别阀(47),其中,在存在应急运行时流体流被输送给减 振阀(49、51)。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够回收能量的流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运行识 别阀(47)由控制压力操作,所述控制压力与对所述流体马达(27)的输入压力(Pl)成比例。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够回收能量的流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运行识 别阀(47)由控制压力操作,所述控制压力与所述流体马达(27)的输出压力(p2)成比例。
【文档编号】B60G13/14GK104411519SQ201380036239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9日
【发明者】M·特里贝尔, A·托梅, H·巴尔曼, W-H·布洛克斯, O·里希特莱恩, S·赫因, A·福斯特, J·加耶克, R·普拉德尔, A·松内曼 申请人: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