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椅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178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性椅背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座椅悬挂系统,包括限定椅背结构的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提供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每一个组件都包括至少两个向外延伸的弹性组件。乘客支承件,包括可操作地联接到弹性组件远端的外周。在乘客支承件和椅背结构之间限定外周空隙。
【专利说明】一种弹性椅背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悬挂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弹性椅背悬挂系统的车辆座椅总成。
【背景技术】
[0002]车辆座椅总成通常都包括椅背,用以支撑以挺直坐姿及各种倾斜坐姿乘车的乘员的后背。与车辆座椅总成的其它部分类似,椅背通常设计成在车辆加速、改变方向和碰撞时,支撑以挺直坐姿乘车的乘员。相应地,椅背都制造得实质上很硬很宽大。

【发明内容】

[000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车辆座椅悬挂系统包括限定椅背结构的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提供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每一个组件都包括至少两个向外延伸的弹性组件。乘客支承件,包括与弹性组件的远端可操作地联接的外周。在乘客支承件和椅背结构之间限定外周空隙。
[000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车辆座椅悬挂系统包括限定椅背结构的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提供了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每一个组件都包括至少两个向外延伸的弹性组件。乘客支承件,包括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弹性组件远端的外周。可移除的盖架,置于所述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之上。在乘客支承件和第一、第二侧边支承件之间限定的外周空隙。
[0005]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一种座椅悬挂系统包括有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的椅背。悬挂总成,包括向外延伸的弹性组件。乘客支撑件,与所述的悬挂总成可操作地联接。在乘客支承件和第一、第二侧边支承件之间限定的外周空隙。
[0006]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阅读下述的说明书、权利要求和附图后,将会理解和领会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目的及特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附图中:
[0008]图1是车辆内车辆座椅总成的俯视透视图;
[0009]图2是具有车辆座椅悬挂系统的车辆座椅总成的俯视透视图;
[0010]图2A是车辆座椅总成和车辆座椅悬挂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透视图;
[0011]图3是图2所示车辆座椅总成的侧视立面图;
[0012]图3A是图2A所示车辆座椅总成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立面图;
[0013]图4是图2所示车辆座椅总成的俯视图;
[0014]图4A是图2A所示车辆座椅总成的又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5]图5是图2所不车辆座椅总成的椅背的分解俯视透视图,具有悬挂系统和乘客支承件;
[0016]图5A是图2A所不车辆座椅总成的椅背的又一实施例的分解俯视透视图,具有悬挂系统和乘客支承件;
[0017]图6是图5所不椅背和悬挂系统的前侧俯视透视图;
[0018]图6A是图5A所示椅背的又一实施例的前侧俯视透视图;
[0019]图7是图5所示椅背及悬挂系统的后侧俯视透视图;
[0020]图8是图5所示悬挂系统的分解前侧俯视透视图;
[0021]图8A是图5A所示悬挂系统的又一实施例的分解前侧俯视透视图;
[0022]图9是图5所示悬挂系统的分解后侧俯视透视图;
[0023]图10是图5所示悬挂系统的侧视立面图,以点划线显示了车辆座椅总成的轮廓;
[0024]图1OA是图5A所示悬挂系统的又一实施例的侧视立面图,以点划线显示了车辆座椅总成的轮廓;
[0025]图11是图5所示乘客支承件的分解俯视透视图;
[0026]图12是沿图11中XII线所截取的乘客支承件的外周的局部放大视图;
[0027]图13是图11所示乘客支承件的俯视透视图;
[0028]图14是沿图11中的XIV-XIV线所截取的乘客支承件的侧视剖视图,示出了装在饰件支架上的弹性饰件;
[0029]图15是沿图13中的XV-XV线所截取的乘客支承件的侧视剖视图,示出了装在饰件支架上的弹性饰件;
[0030]图16是图2所不悬挂系统的俯视图,有一个乘员坐在车辆座椅总成里;
[0031]图16A是图2A所不悬挂系统的又一实施例的俯视图,有一个乘员坐在车辆座椅总成里;
[0032]图17是图16所示悬挂系统的俯视图;
[0033]图17A是图16A所示悬挂系统的又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34]图18是图16所不悬挂系统的俯视图,有一个乘员坐在车辆座椅总成里稍微向右倾斜;
[0035]图18A是图16A所不悬挂系统的又一实施例的俯视图,有一个乘员坐在车辆座椅总成里稍微向右倾斜;
[0036]图19是图18所示悬挂系统的俯视图;
[0037]图19A是图18A所示悬挂系统的又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38]图20是图18所不悬挂系统的俯视图,有一个乘员坐在车辆座椅总成里明显向右倾斜;
[0039]图20A是图18A所不悬挂系统的又一实施例的俯视图,有一个乘员坐在车辆座椅总成里明显向右倾斜;
[0040]图21是图20所示悬挂系统的俯视图;
[0041]图21A是图20A所示悬挂系统又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42]图22是车辆座椅总成的又一实施例的俯视透视图;
[0043]图23是沿图22中的XXIII线所截取的悬挂系统的侧立面剖视图;
[0044]图24是沿图22中的XXIV线所截取的悬挂系统的俯视剖视图;
[0045]图25是车辆座椅总成又一实施例的俯视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为了在此进行说明,此处的术语“上”(“upper”),“下”(“lower”),“右”(“right”),“左”(“left”),“后” (“rear”),“前” (“front”),“垂直” (“vertical”),“水平”(“horizontal”)及其派生词将涉及图1所示方位的交通工具。但是,应理解到的是,本发明可以采用各种可供选择的方位,除非有相反的明确说明。还应理解到的是,附图中所示的以及以下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装置和过程仅仅是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关于此处公开的实施例的具体的尺寸和其它物理特征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除非权利要求中另有明确声明。
[0047]参见图1-25,附图标记10总体上指车辆座椅悬挂系统,其具有限定椅背结构15的第一侧边支承件12和第二侧边支承件14。上部组件16和下部组件18各包括至少两个向外延伸的弹性组件20。乘客支承件22包括可操作地联接到弹性组件20远端的外周23。在乘客支承件22和椅背结构15之间限定了外周空隙26。
[0048]现在参见图1,车辆座椅总成24置于车辆25的司机一侧的位置上。车辆座椅总成24包括与椅背30枢轴联接的座椅28。座椅28与车辆25的底板32通过滑轨总成34可滑动地联接。滑轨总成34设置成使得车辆座椅总成24可以相对车辆25向前和向后进行调整。可以理解,车辆座椅总成24还可以安置在车辆25除了示出位置以外的各种其他位置,比如乘客侧位置,中间一排的位置,以及后部的座椅位置等等。还可以想到,座椅28可以不包括滑轨总成34,而是与车辆25的底板32固定联接。
[0049]如图2所示,车辆座椅总成24包含本发明的车辆座椅悬挂系统10。因此,座椅总成24的椅背30包括限定椅背结构15的第一侧边支承件12和第二侧边支承件14。椅背结构15的第一侧边支承件12和第二侧边支承件14与座椅28的后部枢转联接,并从座椅28向上延伸到椅背30的顶部36。椅背30的顶部36在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12和14之间延伸。头部保护装置38与椅背30的顶部36联接,实质上位于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12和14的中间。悬挂系统10的上、下部组件16和18与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12和14联接,并且跨在它们之间,使得悬挂系统10总体上位于头部保护装置38和座椅28之间,以支撑乘员的背部。可以构想,头部保护装置38可以与座椅30的顶部36 —体成型,或者头部保护装置38可以不包括在车辆座椅总成24上。
[0050]如图2所示,悬挂系统10的下部组件18包括弹性组件20,弹性组件20从第一侧边支承件12和第二侧边支承件14的每一个延伸出去,与乘客支承件22的下段40接合。下段40与座椅28相邻,用来支撑乘员的下背部。类似地,悬挂系统10的上部组件16有一对弹性组件20,弹性组件20延伸至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12和14附近与乘客支承件22的上段42接合。上部组件16的弹性组件20从中心体48延伸,中心体48与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12和14枢转联接。相应地,上、下部组件16和18每一个都包括至少两个向外延伸的弹性组件20。然而,可以构想,上、下部组件16和18可以整合在跨椅背30的单一组件中,或者进一步分成沿椅背30的许多额外的组件。
[0051]仍然参见图2,下部组件18还包括第一侧部44和第二侧部46,使得第一侧部44与第二侧部46相区分和分离。第一侧部44和第二侧部46每一个都包括基底部分47,分别与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12和14联接。第一和第二侧部44和46还包括弹性组件20,弹性组件20从基底部分47延伸至与乘客支承件22的下段40可操作地联接。相应地,下部组件18的第一和第二侧部44和46每一个都独立地与椅背结构15联接,并且独立地延伸至与乘客支承件22的下段40可操作地联接。
[0052]如图2所示,悬挂系统10的上部组件16包括一对从中心体48两侧延伸至与乘客支承件22的上段42可操作地联接的弹性组件20。上段42位于乘客支承件22的下段40与头部保护装置38之间,用以支撑乘员的上背部。上部组件16的中心体48与枢轴杆50联接,枢轴杆50在椅背结构15的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12和14之间横向延伸。枢轴杆50是枢转联接,以使得上部组件16能够绕枢轴杆50向前和向后枢转。进一步地,枢轴杆50与电动机52可操作地联接,以使绕枢轴杆50可调整地转动,从而使上部组件16相对于椅背结构15前后枢转,下面会进行更详细地描述。
[0053]本车辆座椅总成的又一实施例如图2A以及其他标有后缀A的附图所示,相同的但还包括后缀A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组件。如图2A所示,车辆悬挂系统IOA的下部组件18A包括从第一侧边支承件12A伸出的三个弹性组件20A,和从第二侧边支承件14A伸出的三个弹性组件20A。这些弹性组件20A都具有手指形状,类似地与乘客支承件22A的下段40A接合。第一和第二侧部44A和46A的基底部分47A分别沿着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12A和14A跨过,与手指形状的弹性组件20A相互连接。本实施例也包括了上部组件16A,其具有两个手指形状的弹性组件20A,弹性组件20A从中心体48A的两侧延伸至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12A和14A附近与乘客支承件22A的上段42A可操作地联接。而且,乘客支承件22A的上段42A和下段40A包括图2所公开的形状以外的其它替代可选形状,以类似地支撑乘员的上背部和下背部。还可以进一步构想出一个可替代的实施例,其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或者其它形状的弹性组件,其在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的两边中的任何一边延伸,与乘客支承件接合。
[0054]如图3-4所示,上、下部组件16和18的弹性组件20从椅背结构15向前延伸,以形成椅背结构15和乘客支承件22之间的外周空隙26。外周空隙26在有力作用于乘客支承件22上,压缩支撑乘客支承件22的一个或多个弹性组件20时,体积可以减小。因此,上部组件16和下部组件18在乘员的重量之下,可以单独弯曲,下面会有更详细的描述。如图4所示,上、下部组件16和18的弹性组件20也向前及横向向外延伸,以与乘客支承件22的成角度的侧垫54可操作地联接。成角度的侧垫54设置用于阻止乘员背部相对于乘客支承件22横向运动,比如,在车辆25转弯时所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下的乘员背部的横向运动。
[0055]进一步地,如图3A-4A所示,座椅总成24A的又一实施例具有替代可选设置的弹性组件20A,所述的弹性组件20A类似地在乘客支承件22A和椅背结构15A之间形成外周空隙26A。而且,如图4A所示,该又一实施例包括乘客支承件22A的成角度的侧垫54A。然而,也可以构想,椅背30A还可以设置成不含成角度的侧垫54A。还可以想出来的是,外周空隙26A可以由盖架材料、弹性护罩、或者其它可以想出来的遮盖物盖上,以在视觉上掩盖及/或盖住它以防物体塞入。
[0056]如图5所不,椅背结构15包括金属框架56和实质上包住金属框架56的塑料饰件壳58。金属框架56有第一侧边组件60和第二侧边组件62,它们从与座椅28 (图2)枢转联接的斜躺支架64向上延伸。第一侧边组件60和第二侧边组件62实质上相互平行,并从斜躺支架64向上和向后弯曲,以提供与乘员的脊柱实质上类似的弯曲形状。进一步地,侧边组件60和62在斜躺支架64的附近更加粗壮,随着它们向上延伸与顶部组件66联接而逐渐变细,顶部组件66在第一侧边组件60和第二侧边组件62之间与它们垂直地延伸。相应地,椅背结构15的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12和14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侧边组件60和62,椅背结构15的顶部36包括金属框架56的顶部组件66。顶部组件66包括连接器68,用以确保头部保护装置38在第一和第二侧边组件60和62的正中间的顶部组件66的中间部分。连接器68包括用于与头部保护装置38联接的向上突起的突出部。
[0057]还是如图5所示,塑料饰件壳58包括后饰板72和前饰板74。后饰板72与金属框架56联接,以实质上围住椅背结构15的后部。类似地,前饰板74有上部件75和下部件76,每一个都与金属框架56联接,以围住椅背结构15的前部。前饰板70的下部件76与下部组件18的弹性组件20联接,因此支撑乘客支承件22的下段40。前饰板70的上部件75在椅背30的中部与下部件76联接。上部件75还包括装配缺口 74,用于接收穿过其延伸至与金属框架56的上部组件66联接的头部保护装置38。进一步地,上部组件16置于上部件向前,下面会详细解释。前饰板70和后饰板72也在顶部组件66、第一侧边组件60和第二侧边组件62附近与金属框架56接合,实质上围住金属框架56的边缘部分。壳58的典型成型材料是聚合物材料,框架56实质上是由钢铁、铝或者其它实质上坚硬的金属材料构造而成。也可以想到用于制备壳58和框架56的替代材料以及构成方法。而且,也可以想到,壳58,或其部分,也可以与框架56 —体成型。
[0058]仍然参见图5,悬挂系统10的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16和18与乘客支承件22可操作地联接。更具体地,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16和18上的弹性组件20向前延伸,与乘客支承件22的上段和下段42和40接合。上段和下段42和40包括饰件支架78、垫子80和盖架82。弹性组件20以扣合和摩擦配合方式可操作地联接到饰件支架78上。垫子80置于饰件支架78和盖架82之间,下面会有更详细的描述。还可以构想,乘客支承件22在盖架82和饰件支架78之间,可以包括更多层或者更少层。进一步地,可以构想,乘客支承件22的上下段42和40可以是彼此以及/或者与悬挂系统10的上下部组件16和18 —体成型的一件。
[0059]在图5A所示的又一实施例中,前饰板70A由一个具有倒U型结构的部件组成,不包括跨在金属框架56A的第一和第二侧边组件60A和62A的中间部分之间的部分。相应地,在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下部组件18A的弹性组件20A围绕前饰板70A延伸,直接与金属框架56A的第一和第二侧边组件60A和62A联接。而且,与头部保护装置38A联接的连接器68A包括紧固件孔。可以想出来,许多不同的连接器68A都可以用于将头部保护装置38A与椅背30A联接起来。
[0060]现在参见图6-7,下部组件18的第一和第二侧部44和46每一个均包括从细长的基底部分47伸出的弹性组件20。细长的基底部分47每一个均包括三个纵向排列的、与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12和14对准的孔,用于将下部组件18的第一和第二侧部44和46固定在前饰板70的下部件76上。下部组件18的弹性组件20从基底部分47向前向外延伸,以生成外周空隙26。枢轴杆50跨在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12和14之间并与之枢转联接,总体上在下部组件18上方。更具体地,枢轴杆50穿过前饰板70的下部件76内的孔83延伸,与来自前饰板70的向后突出的支架85可枢转地联接。支承杆51实质上与其后的枢轴杆50平行延伸至与枢轴杆50的端部联接。枢轴杆50与电动机52可操作地联接,以枢转调节枢轴杆50,其也转动支承杆51。伸缩托架84固定联接到前饰板70的上部件75向上的位置上,并且从支承杆51的中间部分向上突起。伸缩托架84支撑悬挂系统10的上部组件16。因此,枢转调节的枢轴杆50进而调整上部组件16向前和向后,以支撑乘员的上背部。
[0061]在图6A所示的又一实施例中,下部组件18A的细长的基底部分47A直接接合金属框架56A的第一和第二侧边组件60A和62A的内表面。弹性组件20A类似地向前延伸,并且从基底部分47A弯曲向外延伸,以形成外周空隙26A。在本实施例中,枢轴杆50与基底部分47A可旋转地联接并且在基底部分47A之间延伸。伸缩托架84A与枢轴杆50A的中间部分固定联接并且从那里向上突出,以支撑悬挂系统10的上部组件16A并对之进行枢转调节。可以想出来,上部组件16A可以与椅背结构15A的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12A和14A联接,而无需枢轴杆50A或者其它枢转连接。
[0062]如图8-9所示,伸缩托架84与上部组件16的中心体48联接。上部组件16的中心体48实质上呈矩形,包括在伸缩托架84和弹性组件20之间的结构性法兰96,以给中心体48提供结构性支撑。上部组件16上的弹性组件20从中心体48的结构性法兰96向上向外呈扇形,以对乘员的上背部和肩部提供支撑,使得乘员对于乘客支承件22的上段42 (图5)施加的重量引起弹性组件20在乘员所施加的重量附近向后弯曲。然而,中心体48的结构性法兰96和其他部分与弹性组件20相比,实质上更坚硬,使得弯曲运动被导向弹性组件20附近。
[0063]如图8A所示的又一实施例包括支轴98A,其置于上部组件16A的中心体48A的中间部分,并在中心体48A的顶边和底边上设置的结构性法兰之间延伸。支轴98A适于接合从枢轴杆50A向上突起的伸缩支架84A,以使得中心体48A围绕支轴98A横向枢转。相应地,除了上部组件16A的弹性组件20A在乘员的重量之下所做的向后的弯曲运动以外,上部组件16A还围绕支轴98A横向枢转,以适应乘员上背部和肩部的运动。进一步地,又一实施例在枢轴杆50A上包括锁定端90A,以与下部组件18A的基底部分47A内的狭槽88A接合。枢轴杆50A还具有圆形末端92A,以接合下部组件18A对侧的基底部分47A中的旋转孔86A。枢轴杆50A的锁定端90A使得枢轴杆50A在第一和第二侧部44A和46A与金属框架56A联接之后进行安装。在该实施例中,细长的基底部分47A实质上成矩形棱柱形。
[0064]就像图8A中还示出的,弹性组件20A具有远端94A,每一个远端94A均包括桨状部分100A与乘客支承件22A (图5A)接合。桨状部分100A有突起102A以扣合方式与乘客支承件22A接合。因此,本实施例的弹性组件20A在桨状部分100A和基底部分47A之间弯曲,使得弹性组件20A在乘员的重量之下可以弹性形变。可以想出来,弹性组件20A的形状还可以设计成给乘客支承件22A提供更多或者更少的刚性。而且,还可以想出来,弹性组件20A的指状部分还可以单个地从下部组件18A的基底部分47A或者上部组件16A的中心体48A拆下来,以进行替换及/或在可拆分的指状部分附近为乘客支承件22A提供硬度定制。
[0065]如图10所示,上部组件16可以绕枢轴杆50向前和向后做枢转运动。电动机52与枢轴杆50可操作地联接,以转动调整支承杆51和乘客支承件22的上段42,相对于下段40向前和向后。连杆104联接电动机52与枢轴杆50的末端。可以构想出来,连杆104可以包括在电动机52和枢轴杆50之间的直接的齿轮联接。上部组件16可在向前的位置112,向后的位置114,以及各种向前的位置和向后的位置中间的位置116之间枢转。处于向后的位置114中的上部组件16由乘客支承件22的上段42所限定,实质上与椅背结构15对准,在图1-4中也有示出。随着上部组件16移动到中间部分116并进一步移动到向前的位置112,乘客支承件22的上段42向前倾斜,为乘员的上背部提供额外的支撑。相应地,随着乘客支承件22的上段42向前枢转到向前的位置112时,外周空隙26延伸到上部组件16附近。可以想出来,如图10所示,座椅总成24可选地可以设置成,随着椅背30从竖直的位置倾斜到相对于座椅28的倾斜的位置的同时,将上部组件16从向后的位置114枢转到中间的位置116,并进一步枢转到向前的位置112,这一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一般可以理解。
[0066]如图1OA所示,又一实施例包括将枢轴杆50A的锁定端90A联接到电动机52A的连杆总成104A,以使得乘客支承件22A的上段40A绕枢轴杆50A做枢转运动。所述的连杆总成104A包括与枢轴杆50A固定联接、并且从枢轴杆50A向下和向前延伸的上连杆106A。L型的下连杆108A与上连杆106A在下连杆108A的上末端枢转联接,且与下连杆108A的下末端的销IlOA枢转联接。销IlOA刻有螺纹,并且和与电动机52A可操作地联接的蜗轮113A接合。电动机52A运转以驱动销IlOA根据电动机52A的旋转方向上或向下运动。可以构想,电动机52A可以替换为可手动旋转的把手,使得上部组件16A绕枢轴杆50A做枢转运动。进一步地,还可以构想,各种可选的连接安排或者其它方法,比如,博登缆线,也可以用于旋转枢轴杆50A和使上部组件16A做枢转运动。
[0067]参见图11,乘客支承件22的上、下段42和40包括饰件支架78、垫子80和盖架82。饰件支架78有实质上为聚合物基的结构,该结构按照乘员的背部轮廓成型,并且与悬挂系统10的其它部分一起,灵活地在乘员的重量下弹性形变,下面会进行更详细的描述。进一步地,乘客支承件22有外周23,其与弹性组件20可操作地联接。更加具体地,乘客支承件22的饰件支架78的外周23,如图12所示,包括外边缘118和多个连接孔120。多个连接孔120以扣合方式与弹性组件20上的突起102 (图8)接合。饰件支架78示为具有两个实质上实心的铸造的塑料板,乘客支承件的上、下段42和40的每一个都有一个这样的塑料板。然而,可以想出来,上、下段42和40可以是中间带有活铰链的一体件,使得上部组件16可以做枢转运动。饰件支架78还包括制成一定形状和式样的用以增加乘客支承件22的柔韧性和通风的多个开口。可以想出来,为了给乘客支承件22提供理想的柔韧性和通风,开口可以制成其它可选样式,以及/或者一系列的均匀或者断续地分布在饰件支架78的部分的上方的通风孔。
[0068]如图11所示,乘客支承件的上段42的垫子80具有内部121和两个外部122,两个外部122横向置于靠近上部组件16的弹性组件20附近的内部121的两个侧边上(图5)。内部和外部121和122置于上段42的饰件支架78的上方。类似地,下段40的垫子80有中间部124和两个侧部126,侧部126置于横向紧邻中间部124并与下段40的饰件支架78接合。如图12所示,饰件支架78的外边缘118从具有多个连接孔120并且与垫子80接合的接合平面向前突起。外边缘118横向容纳垫子80的外部122和侧部126。垫子80的外部122和侧部126与饰件支架78的多个部分接合,饰件支架78的多个部分向前扩开以形成如上面描述过的、成角度的侧垫54 (图4)。垫子80包括纤维编织的基体,有敞开的区域可以通风。然而,也可以想出来,垫子80可以包括各种可替代的柔韧、透气的材料,比如氨绝泡沫或者其它能够想到的材料。
[0069]如图13-15所示,乘客支承件22的盖架82包括置于盖架82边缘部份128的紧固边130,其将盖架82固定在乘客支承件22上。盖架82覆盖住垫子80并且包裹饰件支架78的外边缘118,与外边缘118的后边内形成的凹槽134接合,如图14所示出。更加具体地,紧固边130包括保持表面132,其与凹槽134内形成的边缘136接合。保持表面实质上垂直于盖架82,并且边缘136类似地与凹槽134垂直。相应地,在盖架82的紧固边130插入凹槽134后,如图15所示,紧固边130滑过边缘136,并且紧固边的保持边缘与边缘136接合,从而使盖架82与饰件支架78接合。盖架82还将垫子80托靠在饰件支架78上。盖架82可以在不拆卸座椅总成的其它部分的情况下通过分开紧固边130,就可以被移开,使得对于盖架82及/或垫子80的替换得以改进。紧固边130与盖架82用多个紧固件140进行联接,图中示出的是缝合。紧固件140可以想出来的包括图钉、铆钉以及黏合剂,还有其他能够想得到的紧固件。还可以想出来,除了紧固件140以外的其它附着手段以外,紧固边130可以突出出盖架82的边缘128。还可以构想出来,盖架82还可以延伸到外周空隙26之上(图3),与椅背结构15联接,以掩盖外周空隙26。盖架82还可以想出来由织物、皮革、弹性或者其它垫衬材料构成。
[0070]现在参见图16-17,不出的悬挂系统10有一个乘员以竖直坐姿背靠椅背30的乘客支承件22。乘员的这种姿势实质上将重量平均分布到悬挂系统10两边的弹性组件20上。相应地,上部组件16的弹性组件20以及下部组件18的第一和第二部分44和46的弹性组件20,同样地向后变形,以吸收乘员的重量。因此,外周空隙26实质上在乘客支承件22两边的任何一边都相等。如图16A-17A所示,又一实施例的上部组件16A也不绕支轴98A横向枢转,类似地,保持了外周空隙26在乘客支承件22A两边的任何一边大小实质上相等。
[0071]如图18-19所示,乘员已经微微向右转了,调整了乘员在悬挂系统10上的重量分布。因此,上部组件16右边的弹性组件20随着乘员肩膀和上背部的运动,已经向后弯曲了。弹性组件20从下部组件18的第二侧部46延伸,也通过稍微向后的弹性变形对乘员的所示运动做出反应。上部组件设计成可以达到弹性组件20的更大运动和变形,以适应乘员肩膀区域比乘员下背部区域可能进行的更大幅度的运动。相应地,外周空隙26在下部组件18的第二侧部46附近稍微减少,在上部组件16的弹性组件20的右边附近减少得相对更多些。
[0072]为了对于乘员的运动做出反应,如图18A-19A所示的又一实施例还包括了绕支轴98A横向枢转到右侧的上部组件16A。随着乘员的肩膀和上背部的运动,上部组件的横向枢转运动使得右边的弹性组件20A向后运动,并且使得左边的弹性组件20A向前运动。相应地,上部组件16A附近的外周空隙26A在乘客支承件22A的右边减小,在乘客支承件22A的左边稍微增加。
[0073]如图20-21所示,乘员已经从图18-19所示的姿势向右转更多了,因此,进一步地调整了乘员在悬挂系统10上的重量分布。在这个姿势中,乘员右边的上部组件16的弹性组件20有一个更加向后的弹性变形,以给乘员向右的运动提供一些阻力。上部组件16的弹性变形因此给乘员的上背部提供了与其运动和姿势改变相适应的支撑。从下部组件18的第二侧部46延伸的弹性组件20也通过进一步向后的弹性变形发生了额外的偏斜,因此,也为乘员的下背部提供了适应性支撑。结果,外周空隙26在乘客支承件22的右边进一步减小。可以想出来,乘员回到如图16-17所示的面朝前的姿势的运动,将会导致弹性组件20弹性地重新获得一个实质上类似的定向,因此外周空隙26在乘客支承件22两边的任何一边,会重新获得一个实质相等的体积。进一步地,可以想出来,与图18-21所示运动相对应的乘员向左的运动,将导致悬挂系统10的左边的弹性组件的实质上镜像的变形。[0074]再参见如图20A-21A所示的又一实施例,乘员类似地转向右侧更多一些,使得上部组件16A继续绕支轴98A横向向右做枢转运动。绕支轴98A的枢转运动,再一次使得右侧的弹性组件20A进一步向后运动,左侧的弹性组件20A进一步向前运动,基本上与乘员的肩部和上背部对齐。乘员右边的上部组件16A的弹性组件20A也向后发生弹性变形,以对乘员的转身动作提供增加的阻力以及给乘员的上背部提供可调整的支撑。
[0075]如图22-24所示,悬挂系统10的又一个可选实施例类似地包括上部组件144和下部组件146。上部组件144具有第一中心体148,与跨在金属框架56的第一和第二侧边组件60和62之间的第一交叉支架(cross bracket) 150枢转联接。因此,上部组件144绕第一中心体148和第一交叉支架150之间的枢转连接做横向枢转运动。第一中心体148类似地包括两个弹性组件20,其从第一中心体148的两边向前和横向延伸与乘客支承件接合,使得上部组件144进行枢转运动和弹性变形,以对乘员的转身运动提供阻力,并对乘员的上背部提供可调整的支撑。然而,本实施例的上部组件144并不相对于下部组件146向前做枢转运动。
[0076]如图22-24所示,这一可选实施例的下部组件146包括跨在金属框架56的第一和第二侧边组件60和62之间的第二交叉支架152。下部组件146还包括与第二交叉支架152枢转联接的第二中心体154。第二中心体154包括上部156和下部158,每一个都有两个从两个中心体154向前和横向向外延伸与乘客支承件接合的弹性组件20。下部组件146的上、下部156和158的彼此相邻的弹性组件20,在其末端结合成一体。因此,下部组件146在弹性组件20的六个远端与乘客支承件22接合。第二交叉支架152包括凸起部分160,其装配在第二中心体154的上、下部156和158之间,使得枢轴销162延伸穿过上部156、凸起部分160和下部158,提供枢转联接。因此,下部组件146可以绕枢轴销162横向枢转,与上部组件16类似,为乘员的整个背部提供枢轴以及弹性变形的阻力。
[0077]如图24所示,第二交叉支架52与从金属框架56的内部面165横向延伸的金属框架56的后部法兰164接合。螺栓166穿过后法兰164的第一孔168延伸,然后再穿过第二交叉支架152的第二孔170,将第二交叉支架152连接到金属框架56上。套管172置于第二交叉支架152和金属框架56之间,以增加悬挂系统的有效性和降低金属框架56与第二交叉支架之间的磨损。第一交叉支架150类似地与金属框架56用套管172和螺栓166接

口 ο
[0078]如图25所示,悬挂系统10的另外一个可选实施例类似地包括上部组件174和下部组件176。在本实施例中,上、下部组件174和176以一种更加呈线性的构型,跨在金属框架56的第一和第二侧边组件60和62之间。进一步地,下部组件176类似地包括枢轴销178,以使得弹性组件20除了弹性变形以外,还可以横向枢转运动。在本实施例中,上部组件174不横向枢转,而是通过弹性组件20的弹性变形,适应乘员重量或者姿势上的任何改变。
[0079]最后,在各个实施例中所示的弹性组件20为乘客提供了局部的偏转,该偏转与乘客坐在座椅总成24内时乘客在重量改变、肩部运动、以及其它在车辆25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般乘客运动或者其它情形相一致。通过使用具有不同厚度、形状,以及总体构造,比如又一实施例中移除和替换如附图序号标有后缀A的附图所示的指状弹性组件20A,取而代之以更硬或更有弹力的弹性组件20A,从而可以对于弹性组件20的局部偏转进行提升或者定制,以更贴合乘客的体型。弹性组件20所提供的局部偏转和整体贴合,与整个悬挂系统10 —起,提升了乘客的乘坐和舒适度体验,并且提供了理想的支撑特点。
[0080]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描述的本发明的结构和其它组件不限于任何具体的材料。这里公开的本发明的其它示例性实施例可以由任何种材料制成,除非这里另有说明。
[0081]为了说明,术语“联接”(各种形式的联接)总体上指两个组件(电的或机械的)彼此直接或间接的接合。这种接合可以是实质上固定的或实质上移动的。这种接合可以通过两个(电的或机械的)组件与彼此或两个组件与任何附加的中间组件一体成型为一个单独的整体来实现。如无相反的说明,这样的接合可以是实质上永久的或可以是实质上可移除的或可拆离的。
[0082]同样重要的是,需注意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发明的元件的构造和设置仅是示例性的。尽管本发明只对很少一些实施例在说明书中进行了详细说明,但阅读本发明的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到,多种变化也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大小、尺寸、结构、形状和比例,参数值,安装布置,材料的应用,颜色,方位等)而实质上并不脱离本发明的新颖教导和优势。例如,示出的一体成型的元件可以由多个示为可以一体成型的多个零件的部件或元件构成,界面的操作可以倒过来或做其它变化,系统的结构和/或部件或联接器或其它元件的长度或宽度可以改变,元件之间提供的调节位置的类型或数目可以改变。应注意的是,系统的元件和/或总成可以由提供足够强度或耐用性,具有多种色彩、纹理和组合的任一的多种类型材料中的任一种形成。因此,所有这些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可以对期望的和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设计、操作条件和设置进行其它的替代、修正、改变和省略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0083]应理解到的是,任何所述的过程或所述过程中的步骤可以与其它公开的过程或步骤组合以形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结构。此处公开的示例性的结构和过程仅用于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0084]还应理解到的是,对前述的结构所做的改变和修正并不脱离本发明的概念,进一步地应理解到的是,这些概念涵盖于权利要求中,除非这些权利要求的文字表述有相反的表不。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座椅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界定椅背结构的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其每一个包括至少两个向外延伸的弹性组件;具有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弹性组件远端的外周的乘客支承件;以及在所述乘客支承件和所述椅背结构之间限定的外周空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组件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乘客支承件的上段,并且可以在向前和向后的位置之间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组件与电动机可操作地联接,所述的电动机使上段在向前和向后的位置之间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部组件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的第一侧部与所述的第二侧部不同且相分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乘客支承件的上段绕枢轴杆做枢转运动,所述的枢轴杆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的第一侧部和所述的第二侧部。
6.如权利要求4的车辆座椅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部通过第一基底部分与第一侧边支承件联接,所述的第二侧部通过第二基底部分与第二侧边支承件联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组件和所述的第一和第二侧部可各自独立地在乘客的重量之下弯曲。
8.—种车辆座椅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限定椅背结构的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其每一个包括至少两个向外延伸的弹性组件;具有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弹性组件远端的周边的乘客支承件;置于所述的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之上的可以移除的盖架;以及在所述的乘客支承件和所述的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之间限定的外周空隙。
9.如权利要求8所示的车辆座椅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架包括将盖架紧固到所述乘客支承件上的紧固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组件包括第一弹性组件、第二弹性组件和置于其间的中心体。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组件可操作地联接到在向前和向后的位置之间可操作的所述乘客支承件的上段。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座椅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段与电动机可操作地联接,所述的电动机使所述上段在向前和向后的位置之间移动。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部组件包括与第二侧部不同且相分离的第一侧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座椅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边部分和第二侧边部分每一个都包括带有向外延伸的弹性组件的基底部分。
15.—种座椅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包括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的椅背;具有向外延伸的弹性组件的悬挂总成;与所述的悬挂总成可操作地联接的乘客支承件;以及在所述的乘客支承件和所述的第一和第二侧边支承件之间限定的外周空隙。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椅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其每一个都包括至少两个向外延伸的弹性组件,所述的上部组件包括第一弹性组件、第二弹性组件和置于其间的中心体。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座椅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组件可操作地联接到在向前和向后的位置之间可移动的所述乘客支承件的上段,所述的下部组件包括第一侧边部分和第二侧边部分,所述的第一侧边部分与所述的第二侧边部分不同且相分离。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座椅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组件与电动机可操作地联接,所述的电动机使所述的上段在向前和向后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的上段绕枢轴杆做枢转运动,所述的枢轴杆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每一个都包括至少具有两个向外延伸的弹性组件的基底部分。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座椅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部由第一基底部分连接到第一侧边支承件,所述的第二侧部由第二基底部分连接到第二侧边支承件。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座椅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置于所述的上、下部组件之上的盖架,所述 的盖架包括在所述的盖架的边缘部之上将所述的盖架紧固到所述的乘客支承件上的紧固边。
【文档编号】B60N2/64GK103963684SQ201410035643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4日
【发明者】乔纳森·安德鲁·莱恩, 丹尼尔·费雷蒂, 约翰·W·亚兰森, 格兰特·A·康普顿, 肯德里克·奥尔登·哈珀, 凯文·瓦尼兰德 申请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