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比例中继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325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双比例中继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双比例中继阀,在本中继阀有上阀体、中间体和下阀体及内部大模板、中膜板、小模板、内体;其中大模板、大鞲鞴、大阀杆(7)、作用阀、作用弹簧、螺盖、阀座零件装配于上阀体内,中膜板、中鞲鞴、缓解弹簧等零件装配于中间体内,小模板、小鞲鞴、内体等零件装配于下阀体内,在下阀体上设置了一个转换阀。本双比例中继阀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可靠。双比例中继阀可获得两组不同的系列制动缸压力输出,以满足高速动车组高、低速度的制动需求。
【专利说明】双比例中继阀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用PCV-1型中继阀,特别涉及一种“双比例中继阀”。
【背景技术】
[0002]中国铁路装备经技术引进后,装备制造业、铁路运输装备实现了飞跃发展,国产高速动车组用制动系统一直在使用德国KNORR等公司产品。由于进口产品价格昂贵,供货期不保及维护保养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产高速动车组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急需研究开发国产的高速动车组用制动系统及系统中所用的重要部件,以替代进口产品。
[0003]PCV-1型中继阀(双比例中继阀)就是近期研发的国产高速动车组用制动系统的一个重要部件。本中继阀主要由上、下阀体,中间体,内体,大、中、小膜板,作用阀,转换阀,弹簧,O型圈等零部件构成。其主要作用功能是在电器元件的控制下,通过双比例中继阀可获得两组不同的系列制动缸压力的输出,以满足高速动车组不同工况下的制动需求。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比例中继阀,用于高速动车组用制动系统,在电器元件的控制下,通过双比例中继阀可获得两组不同的系列制动缸压力的输出,以满足高速动车组不同工况下的制动需求。
[0005]本
【发明内容】
是:
[0006]一种双比例中继阀,其特征在于:由上阀体(9)连接中间体(13),中间体连接下阀体(19),上阀体和中间体之间有大模板(11),中间体和下阀体中间有中膜板(14),下阀体内部有内体(16 ),内体底部有小模板(17 );上阀体和中间体之间有C室,中间体和下阀体之间有Cvz室,下阀体的内体下部是Cx室;
[0007]上阀体内有上阀室和下阀室,
[0008]上阀体的上阀室顶部有螺盖(1),螺盖中心内部有作用阀(5),作用阀外有作用弹簧(3),螺盖与作用阀之间上部有O型圈a,螺盖与作用阀之间中部有O型圈b ;
[0009]在上阀体的上阀室和下阀室之间有环形阀座(29),环形阀座上方与作用阀底部的密封圈配合;
[0010]C室缩堵a中间装有大阀杆(6),大阀杆在C室内连接大模板上的大鞲鞴(8);下阀室的大模板下方是Cv室;
[0011]大阀杆底部通过中间杆连接Cvz室内中膜板的中鞲鞴(15 ),中鞲鞴上面与中间体内顶部之间有缓解弹簧(12) ;C室和Cvz室之间有Cvz室缩堵b ;
[0012]中鞲鞴下面中间连接下阀体内部内体下面Cx室内的小模板上的小鞲鞴(18);
[0013]在下阀体外侧装有转换阀体(20),转换阀体内有转换阀套(21 ),转换阀套内有转换阀(22)、转换阀与转换阀套之间有O型圈c (24),O型圈d(25)、转换阀体上部有转换阀螺盖(27),转换阀螺盖与转换阀之间有转换阀弹簧(26),转换阀体与转换阀套之间有O型圈 d(25);
[0014]在转换阀体与转换阀套之间有上下两个环室,上下两个环室由三个O型圈d密封;
[0015]上阀体的上阀室通过内部管道连接R接口,上阀体的下阀室通过内部管道连接C接口,C室通过内部管道连接Cv接口,Cvz室下部通过内部管道连接FX2接口,Cx室底部通过内部管道连接d接口,螺盖顶部有FXl接口,转换阀体底部通过内部管道连接F接口 ;转换阀体的上环室通过内部管道连接C接口,转换阀体的下环室通过内部管道连接d接口并与Cx室底部通过内部管道连接的d接口贯通;
[0016]在下阀室和C室之间有C室缩堵a (7),在上阀室和下阀室之间有Cvz室缩堵b(IO ),在d接口处有Cx室缩堵d (23 ),在中间体和下阀体之间的Cv内部管道内有Cv管缩堵 c (28);
[0017]上阀体(9 )、中间体(13 )、下阀体(19 )由螺栓紧固连接,转换阀体(20 )由螺栓紧固连接于下阀体(19)。
[0018]本发明有益效果:
[0019]本双比例中继阀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可靠。
[0020]当转换阀F 口的控制压力空气≤50KPa,其通过设定的系列Cv 口预控压力的输入,可获的一组相对较高的系列制动缸压力的输出,制动缸的压力输出值与Cv 口预控压力输入成正比。
[0021]当转换阀F 口的控制压力空气≤300KPa,其通过设定的系列Cv 口预控压力的输入,可获的另一组相对较低的系列制动缸压力的输出。制动缸的压力输出值与Cv 口预控压力输入成正比。
[0022]通过不同的Cv 口预控压力的输入,再配以转换阀的控制,双比例中继阀可获得两组不同的系列制动缸压力输出,以满足高速动车组高、低速度的制动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双比例中继阀结构原理图。
[0024]图中:(I)螺盖、(2) O型圈a、(3)作用弹簧、(4) O型圈b、(5)作用阀、(6)大阀杆、(7) C室缩堵a、(8)大鞲鞴、(9)上阀体、(10) Cvz室缩堵b、( 11)大模板、(12)缓解弹簧、(13)中间体、(14)中膜板、(15)中鞲鞴、(16)内体、(17)小模板、(18)小鞲鞴、(19)下阀体、(20)转换阀体、(21)转换阀套、(22)转换阀、(23) Cx室缩堵d、(24) O型圈C、(25)0型圈d、(26)转换阀弹簧、(27)转换阀螺盖、(28) Cv管缩堵C、(29)阀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一种双比例中继阀由上阀体(9)、中间体(13)和下阀体(19)及内部大模板(11)、中膜板(14)、小模板(17)、内体(16)等零件的装配,构成了双比例中继阀的主体部分;
[0026]其中大模板(11)、大鞲鞴(8)、大阀杆(7)、作用阀(5)、作用弹簧(4)、螺盖(I)等零件装配于上阀体(9)内,中膜板(14)、中鞲鞴(15)、缓解弹簧等零件装配于中间体(13)内,小模板(17)、小鞲鞴(18)、内体(16)等零件装配于下阀体(19)内,将上阀体(9)、中间体
(13)、下阀体(19)由螺栓紧固连接。[0027]本中继阀还设置了转换阀,转换阀由螺栓紧固连接于下阀体(19)。其中转换阀套
(21)、转换阀(20 )、螺盖(I)等零件装配于转换阀体(20 )内。
[0028]本中继阀在下阀体(19)上设有:C管(制动缸压力输出管)、Cv管(预控压力输入管)、R管(压力空气源管)和F管(转换阀控制压力管)。
[0029]双比例中继阀的作用原理
[0030]本中继阀为橡胶膜板、止阀结构,各阀体均由铝合金加工而成,外形美观、大方。通过Cv管预控压力的输入,再配合转换阀F管控制压力的输入,可获得两组不同的系列制动缸压力输出。
[0031]1、转换阀控制管F的空气压力≤50KPa.[0032]1.1、制动位
[0033]当转换阀控制管F的空气压力≤50KPa,本中继阀在“制动”时,大模板(11)、中膜板(14)、小模板(17)均参与工作。
[0034]首先在预控压力输入管Cv内输入预定的压力空气(预定的预控压力由50KPa、100KPa、150KPa……600KPa),Cv管的压力空气随即经Cv管缩堵c (28)进入Cv室,同时经Cvz室缩堵b (10)进入Cvz室,Cv室的压力空气向上推动大模板(11)并带动大阀杆(6)连同中膜板(14) 一同上移,打开作用阀(5),而进入Cvz室预控压力向下压迫中膜板,部分抵消Cv室向上的作用力。
[0035]由于作用阀(5)被打开,总风管R管的压力空气进入C管,经C室缩堵a (7)进入C室,为制动缸管C管输出压力。同时经Cx室缩堵d (23)进入Cx室,部分抵消C室向下的作用力,Cx室的压力直接推动小模板(17)上移。
[0036]当C室、Cvz室向下的作用力与Cv室、Cx室向上推力得以平衡或稍高时,C室的作用力推动大模板(11)并带动大阀杆(6)连同作用阀(5)下移,使作用阀(5)密贴阀座(29),大阀杆(6)密贴作用阀(5)的胶垫,本中继阀进入“制动保压位”。此时,可获得相对较高的系列制动缸管C管输出压力。
[0037]1.2、缓解位
[0038]当Cv室的压力空气经Cv管定值减少时,Cv室向上的作用力、Cvz室向下的作用力按比例减小,此时,C室、Cvz室向下的作用力远大于Cv室、Cx室向上的作用力,促使大模板(11)带动大阀杆(6)连同中膜板(14)、小膜板(17) —同下移,终使作用阀(5)密贴阀座
(29),大阀杆(6)脱离作用阀(5)的胶垫,打开了制动缸管C排大气的通路,C管、C室、Cx室的压力空气经螺盖(I)的EXl 口排大气。此时,本中继阀呈“缓解位”。
[0039]当C管、C室、Cx室的压力空气降低到与Cv管、Cv室、Cvz室的压力相平衡或稍低时,大模板(11)带动大阀杆(6)连同中膜板(14)、小膜板(17) —同上移,但上移的作用力仅能使大阀杆(6)密贴作用阀(5)的胶垫,作用阀(5)仍与阀座(29)密贴。此时本中继阀呈“缓解保压位”。
[0040]如果Cv管的预控压力减至零,则C管、C室、Cx室的压力空气亦会完全缓解至零,此时中继阀呈“全缓解位”。
[0041]2、转换阀控制管F的空气压力≥300KPa.[0042]2.1、制动位
[0043]当转换阀控制管F的空气压力> 300KPa,本中继阀在作用时,只有大模板(11)、中膜板(14)参与工作。
[0044]预控压力输入管Cv输入预定的压力空气(预定的预控压力由50KPa、100KPa、
150KPa......600KPa), Cv管的压力空气随即经Cv管缩堵c (28)进入Cv室,同时经Cvz室
缩堵b (10 )进入Cvz室,Cv室的压力空气向上推动大模板(11)并带动大阀杆(6 )上移,打开作用阀(5),而进入Cvz室预控压力向下压迫中膜板,部分抵消Cv室向上的作用力。
[0045]由于作用阀(5)被打开,总风管R管的压力空气进入C管,同时经C室缩堵a (7)进入C室。最终C室、Cvz室的作用力将与Cv室的作用力产生新的平衡。
[0046]当C室、Cvz室向下的作用力与Cv室向上推力得以平衡或稍大时,大模板(11)并带动大阀杆(6)连同中膜板(14) 一同下移,使作用阀(5)密贴阀座(29),大阀杆(6)密贴作用阀(5)的胶垫,本中继阀呈“制动保压位”。此时,由于只有大模板(11)、中膜板(14)参与工作,可获得系列制动缸管(C管)的输出压力相对较低。
[0047]2.2、缓解位
[0048]当Cv室的压力空气经Cv管定值减少时,Cv室向上的作用力、Cvz室向下的作用力按比例减小,此时,C室、Cvz室向下的作用力远大于Cv室向上的作用力,促使大模板(11)带动大阀杆(6)连同中膜板(14) 一同下移,终使作用阀(5)密贴阀座(29),大阀杆(6)脱离作用阀(5)的胶垫,打开了制动缸管C排大气的通路,C管、C室的压力空气经螺盖(I)的EXl 口排大气。此时,本中继阀呈“缓解位”。
[0049]当C管、C室的压力空气降低到与Cv管、Cv室、Cvz室的压力相平衡或稍低时,大模板(11)带动大阀杆(6)连同中膜板(14) 一同上移,但上移的距离仅能使大阀杆(6)密贴作用阀(5)的胶垫,作用阀(5)仍与阀座(29)密贴。此时本中继阀呈“缓解保压位”。
[0050]如果Cv管的预控压力减至零,则C管、C室的压力空气亦会完全缓解至零,此时中继阀呈“全缓解位”。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比例中继阀,其特征在于:由上阀体(9)连接中间体(13),中间体连接下阀体(19),上阀体和中间体之间有大模板(11),中间体和下阀体中间有中膜板(14),下阀体内部有内体(16),内体底部有小模板(17);上阀体和中间体之间有C室,中间体和下阀体之间有Cvz室,下阀体的内体下部是Cx室; 上阀体内有上阀室和下阀室, 上阀体的上阀室顶部有螺盖(1),螺盖中心内部有作用阀(5),作用阀外有作用弹簧(3),螺盖与作用阀之间上部有O型圈a,螺盖与作用阀之间中部有O型圈b ; 在上阀体的上阀室和下阀室之间有环形阀座(29),环形阀座上方与作用阀底部的密封圈配合; C室缩堵a中间装有大阀杆(6),大阀杆在C室内连接大模板上的大鞲鞴(8);下阀室的大模板下方是Cv室; 大阀杆底部通过中间杆连接Cvz室内中膜板的中鞲鞴(15 ),中鞲鞴上面与中间体内顶部之间有缓解弹簧(12) ;C室和Cvz室之间有Cvz室缩堵b ; 中鞲鞴下面中间连接下阀体内部内体下面Cx室内的小模板上的小鞲鞴(18); 在下阀体外侧装有转换阀体(20),转换阀体内有转换阀套(21 ),转换阀套内有转换阀(22)、转换阀与转换阀套之间有O型圈c (24),O型圈d(25)、转换阀体上部有转换阀螺盖(27),转换阀螺盖与转换阀之间有转换阀弹簧(26),转换阀体与转换阀套之间有O型圈d(25); 在转换阀体与转换阀套之间有上下两个环室,上下两个环室由三个O型圈d密封; 上阀体的上阀室通过内部管道连接R接口,上阀体的下阀室通过内部管道连接C接口,C室通过内部管道连接Cv接口,Cvz室下部通过内部管道连接FX2接口,Cx室底部通过内部管道连接d接口,螺盖顶部有FXl接口,转换阀体底部通过内部管道连接F接口 ;转换阀体的上环室通过内部管道连接C接口,转换阀体的下环室通过内部管道连接d接口并与Cx室底部通过内部管道连接的d接口贯通; 在下阀室和C室之间有C室缩堵a (7),在上阀室和下阀室之间有Cvz室缩堵b (10),在d接口处有Cx室缩堵d (23),在中间体和下阀体之间的Cv内部管道内有Cv管缩堵c(28); 上阀体(9)、中间体(13)、下阀体(19)由螺栓紧固连接,转换阀体(20)由螺栓紧固连接于下阀体(19)。
【文档编号】B60T15/18GK103921780SQ201410151407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6日
【发明者】张宗祥, 王硕, 刘凡, 赛华松, 胡淼 申请人:天津机辆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