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箱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036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燃油箱盖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油箱盖,涉及燃油箱【技术领域】,包括外盖和连接筒,连接筒内设有排气阀,排气阀包括弹簧固定座、活动座以及排气阀弹簧,活动座上设有进气孔,进气孔与外界大气相通的气路上隔设有滤层,连接筒内还设有支撑座和启闭进气孔的进气阀,进气阀套有进气阀弹簧,支撑座具有容置进气阀和进气阀弹簧的凹腔,进气阀与活动座抵接形成第一密封面,凹腔的开口端与活动座抵接形成第二密封面,进气阀的外周与凹腔的内壁之间形成与燃油箱连通的环状流道;在凹腔内于进气阀的开启方向设置有多个有高度落差的支撑脚。本实用新型通过不等高的支撑脚形成杠杆支点来实现气流通道大小的突变,以满足流量突变要求,其进排气流量控制可靠性高。
【专利说明】燃油箱盖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箱【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燃油箱加油口的燃油箱盖。

【背景技术】
[0002]汽车燃油箱盖是用于密封汽车燃油箱加油口的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密封加油口防止燃油箱内汽油及其蒸汽泄漏,防止外部灰尘进入油箱。在汽车正常运行过程中燃油供给系统连续向发动机提供燃油,燃油箱内的压力会随着燃油逐步减少而降低直至出现负压,此时燃油箱盖处于进气工况,进气阀开启向燃油箱补入清洁空气,而在遇到剧烈颠簸、燃油箱被撞击等意外情况时可能会导致燃油箱内部压力过高,致使油箱破裂,燃油外泄。此时燃油箱盖处于排气工况,排气阀开启大流量排气,即油箱盖具有呼吸功能且进排气的压力流量特性符合图1所示的阴影部分要求。典型排气压力气流量是:当油箱内压力达到22Kpa时,流量大于220L/min。典型补气压力流量是:当油箱内压力为_8.6kPa时,流量大于1L/min0由此可见,进排气流量相差大。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常用的工况是向燃油箱内补气,而现有市售的同类产品是仅靠气体压力作用压缩弹簧使弹性密封件位移实现进、排气口的开启,开口倾向的偶然性不利于充分满足图1所示的流量突变的要求,进排气流量控制的可靠性低。如专利CN201020110799.7公开的油箱盖的补气功能是通过进气阀杆受吸力作用压缩弹簧和海绵防尘套筒来开启进气通道,由于海绵的弹性参数不确定,因此不易控制补气流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油箱盖,这种燃油箱盖可以解决现有汽车燃油箱加油口的燃油箱盖的进排气流量控制可靠性低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燃油箱盖包括外盖和连接燃油箱加油口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内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包括弹簧固定座、活动座以及设置于弹簧固定座和活动座之间的排气阀弹簧,所述活动座上设有进气孔,所述连接筒内还设置有支撑所述活动座的支撑座和启闭所述进气孔的进气阀,所述进气阀套有进气阀弹簧,在所述支撑座上于所述活动座的下方设有通孔,所述支撑座具有容置所述进气阀和所述进气阀弹簧的凹腔,所述进气阀置于所述进气阀弹簧和活动座之间,所述进气阀与所述活动座抵接形成第一密封面,所述凹腔的开口端与所述活动座抵接形成第二密封面,所述进气阀的外周与所述凹腔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状流道,所述环状流道通过所述通孔与燃油箱连通;在所述凹腔内于所述进气阀的开启方向设置有多个有高度落差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为所述进气阀的开启支点。
[0005]上述燃油箱盖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活动座的进气孔与外界大气相通的气路上隔设有滤层,所述滤层包括粗滤网和精滤芯,所述精滤芯安装所述活动座上,所述粗滤网安装于所述弹簧固定座之上,所述进气孔依次通过所述精滤芯和所述粗滤网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粗滤网和所述精滤芯由耐乙醇汽油的塑料或者金属滤网制成,在所述连接筒内设有集尘区。
[0006]进一步的,具有多个所述精滤芯,所述精滤芯为杯状体,所述杯状体具有支撑骨架,所述杯状体的杯口与所述活动座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精滤芯的杯口向外延伸形成凸边,所述排气阀弹簧的一端压紧与所述凸边上;所述外盖包括顶盖和卡接于所述顶盖边缘的边框,所述弹簧固定座卡接于所述连接座上,与所述外盖相连接的所述连接座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卡盘,所述边框设有向内延伸的限位台,所述卡盘卡扣于所述限位台和所述顶盖之间。
[0008]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座通过密封阀垫与所述支撑座相抵接,所述进气孔的外沿向所述进气阀方向延伸形成凸缘,所述密封阀垫套于所述凸缘外与所述活动座相紧贴,所述凹腔的开口端与所述密封阀垫抵接形成第二密封面;所述进气阀具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密封阀垫抵接形成第一密封面。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盖的外壁镶嵌有金属标识牌。
[001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1、产品性能可靠性高、寿命长、零件可循环再利用、商标标识醒目且更改方便。
[0012]2、在进气阀的开启方向设有多个高低不等的支撑脚,这些不等高的支撑脚是进气阀开启的支点,通过不等高的支撑脚形成杠杆支点的作用来实现气流通道大小的突变以满足流量突变要求,从而可靠控制进排气量;补气时,进气阀下移压缩进气阀弹簧将补气口打开;油箱内负压不大时,进气阀平移下降,开口微小,满足小补气流量要求,若油箱内负压继续增大直至达到规定值时,进气阀持续下移一定距离后,碰到位于其下方的不等高支撑脚,由于不等高支撑脚的杠杆支点作用,使进气阀产生倾斜,气流通道突然增大,满足大补气流量要求。
[0013]3、采用粗滤网和精滤芯两层滤网来实现防尘功能。粗滤网和精滤芯均设在进气通道上,燃油箱盖处于进气工况时,外部空气需经过粗滤网和精滤芯多层过滤方能进入:粗滤网先滤去颗粒较大的灰尘、杂质,精滤芯是杯状体的塑料或金属虑网,有较大的气流通道面积,易于满足补气流量的要求;精滤芯的杯口扣在阀垫座上,利用排气弹簧压紧密封进气孔,过滤颗粒较小的灰尘,在精滤芯和粗滤网之间设有集尘区,吸附在滤网上的灰尘在跟随车辆运行的颠簸过程中脱落到集尘区处。燃油箱盖处于排气工况时,密封阀垫和阀垫座推动精滤芯一起压缩排气阀弹簧开启排气通道,此时第二密封面处打开,油箱内的大部分气体可不经过精滤芯,直接从粗滤网排出,以此获得较大的排气通道,满足大流量排气要求。此结构既可以充分过滤掉进入油箱盖中的空气中的灰尘,又可以有效地防止滤网堵塞导致呼吸功能失效。
[0014]4、采用可拆卸的装配结构:排气弹簧座本体与连接座零件、顶盖与边框都采用卡扣连接,此结构易于拆卸与装配,可以将排气弹簧座和精滤芯拆卸出来进行清洗,因此可以重复使用,有利于节约资源。
[0015]5、在油箱盖外壁镶嵌金属标识牌的方案来实现产品的商标标识,金属标识牌的光泽度高,与燃油箱盖的塑料本体反差大,能方便地获得突出商标图案、醒目的效果,且不易脱落,更改标识时只需更换镶嵌件即可,不需改变模具,从而加强了模具的适应性,节省了修模费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燃油箱盖进排气流量要求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状态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状态示意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排气弹簧座与连接座的装配图。
[0022]图7是图2燃油箱盖的俯视图。
[0023]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0025]实施例1
[0026]图2所示的燃油箱盖主要包括外盖、连接筒8、设置于连接筒8内的排气阀和进气阀10,外盖设有与连接筒8内部连通的气流通道,在连接筒8的外壁设有螺旋部,连接筒8的一端与外盖相连接,另一端连接燃油箱加油口(,并通过螺旋部与加油口的螺纹配合紧固,通过密封圈密封。在连接筒8的下部设置有支撑排气阀的支撑座8-1,排气阀包括弹簧固定座3、活动座7以及设置于弹簧固定座3和活动座7之间的排气阀弹簧5,活动座7上设有进气孔7-1,进气阀10设置于活动座7的下方用于启闭该进气孔7-1,进气阀10套有进气阀弹簧11,支撑座8-1具有用于容置进气阀10和进气阀弹簧11的凹腔,进气阀10置于进气阀弹簧11和活动座7之间;活动座7通过密封阀垫13与支撑座8-1相抵接,活动座7的进气孔7-1的外沿向进气阀10方向延伸形成凸缘,密封阀垫13套于凸缘外与活动座7相紧贴,进气阀10具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与密封阀垫13抵接形成第一密封面12,凹腔的开口端与密封阀垫13抵接形成第二密封面9,凹腔的开口端与连接座8内壁之间形成向加油口方向倾斜的斜面。本实施例通过在进气孔7-1与外界大气相通的气路上隔设粗滤网4和精滤芯6两层滤层的防尘结构来实现防尘功能,粗滤网4、精滤芯6均采用耐乙醇汽油的塑料或金属材料。粗滤网4与排气弹簧座3制成一体,其结构是盖子形状,粗滤网4做成弧面,排气弹簧座3的圆周通过卡块与连接座8上的止口紧密配合。精滤芯6为杯状体,杯状体具有支撑骨架,其锥面和顶面是耐乙醇汽油的塑料或金属虑网,有较大的气流通道面积,易于满足补气流量的要求;杯状体的杯口与活动座7连接,精滤芯6的杯口向外延伸形成凸边,排气阀弹簧5的一端压紧于该凸边上。精滤芯6被粗滤网4覆盖在其下方,外部的空气必须先经过粗滤网4滤去颗粒较大的灰尘、杂质,再经过精滤芯6过滤颗粒细小的灰尘后才能进入油箱,如此可增大防尘装置的气流通道面积,以满足补气流量的要求。在连接筒8内设有集尘区14,支撑座8-1从凹腔的开口端至连接筒8内壁的连接部分为锥体,该锥体与连接筒8内壁之间的区域为集尘区14,吸附在滤网上的灰尘在跟随车辆运行的颠簸过程中脱落到集尘区14处。此结构既可以充分过滤掉进入油箱盖中的空气中的灰尘,又能有效地防止滤网堵塞,从而确保油箱盖呼吸功能的长期有效性,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0027]在支撑座8-1上于活动座7的下方设有通孔8-3,进气阀10的外周与凹腔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状流道,环状流道通过通孔8-3与燃油箱连通;如图3所示,在支撑座8-1的凹腔内于进气阀10的开启方向设置有多个有高度落差的支撑脚8-2,这些不等高的支撑脚8-2为进气阀10开启的支点,这些支撑脚8-2相当于杠杆支点。当油箱内压力降低形成负压时,进气阀10压缩进气阀弹簧11下移将补气口打开,进气通道如图2中所示。油箱内负压不大时,进气阀10平移下降,开口微小,满足小补气流量要求;若油箱内负压继续增大直至达到规定值时,进气阀10持续下移一定距离后,碰到不等高的支撑脚8-2,由于杠杆支点的作用必然使进气阀10产生倾斜,参见图4,气流通道突然增大,外部空气经过粗滤网4和精滤芯6进入油箱,满足大补气流量要求。当油箱内压力过高时,密封阀垫13和活动座7推动精滤芯6 —起压缩排气阀弹簧5开启排气通道,此时第二密封面9处打开,参见图5,油箱内大部分气体可不经过精滤芯6,直接从粗滤网4的网眼排出,从而大大增大了排气通道,以此获得较大的排气流量。
[0028]如图2所示,外盖由顶盖2和卡接于顶盖2边缘的边框I组成,边框I和顶盖2内设有与外界大气以及连接座8内部连通的气流通道,边框I设有径向向内延伸的限位台,与外盖相连接的连接座8的边缘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卡盘,卡盘卡扣于限位台和顶盖2之间。如图6所示,弹簧固定座3卡接于连接座8上,连接座8设有卡槽8-4和与卡槽8-4连通的缺口 8-5,弹簧固定座3上设有与卡槽8-4卡合连接的卡爪3-1,装配时,弹簧固定座3的卡爪
3-1经连接座8上的缺口 8-5放入,旋转一定角度后即可卡在连接座8上的卡槽8-4内。精滤芯6由排气弹簧5压紧。整个燃油箱盖的各个零件均设计为可拆卸结构,符合绿色设计的理念。因此当防尘滤网表面累积的灰尘较多时,可以方便地将盖子拆开,取出防尘装置,清洗干净后再装回去重复使用,从而延长了防尘装置的使用寿命,有利于节约资源。
[0029]如图2和图7所示,本燃油箱盖的外盖顶部镶嵌具有商标标识的金属标识牌15,其金属光泽度高,与箱盖的塑料本体反差大,能方便地获得突出商标图案、醒目的效果且不易脱落,更改标识时只需更换镶嵌件即可,不需改变模具,从而加强了模具的适应性,节省了修模费用。
[0030]实施例2
[0031]本实施例具有两个精滤芯(其它实施例可以是三个或更多个精滤芯),该两个精滤芯与固定弹簧座上的粗滤网构成三层过滤结构,其中一个精滤芯设置于另一个精滤芯内,两个精滤芯由排气弹簧压紧于活动座上,其余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燃油箱盖,包括外盖和连接燃油箱加油口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内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包括弹簧固定座、活动座以及设置于弹簧固定座和活动座之间的排气阀弹簧,所述活动座上设有进气孔,所述连接筒内还设置有支撑所述活动座的支撑座和启闭所述进气孔的进气阀,所述进气阀套有进气阀弹簧,在所述支撑座上于所述活动座的下方设有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具有容置所述进气阀和所述进气阀弹簧的凹腔,所述进气阀置于所述进气阀弹簧和活动座之间,所述进气阀与所述活动座抵接形成第一密封面,所述凹腔的开口端与所述活动座抵接形成第二密封面,所述进气阀的外周与所述凹腔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状流道,所述环状流道通过所述通孔与燃油箱连通;在所述凹腔内于所述进气阀的开启方向设置有多个有高度落差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为所述进气阀的开启支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的进气孔与外界大气相通的气路上隔设有滤层,所述滤层包括粗滤网和精滤芯,所述精滤芯安装所述活动座上,所述粗滤网安装于所述弹簧固定座之上,所述进气孔依次通过所述精滤芯和所述粗滤网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粗滤网和所述精滤芯由耐乙醇汽油的塑料或者金属滤网制成,在所述连接筒内设有集尘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箱盖,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所述精滤芯,所述精滤芯为杯状体,所述杯状体具有支撑骨架,所述杯状体的杯口与所述活动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滤芯的杯口向外延伸形成凸边,所述排气阀弹簧的一端压紧与所述凸边上;所述外盖包括顶盖和卡接于所述顶盖边缘的边框,所述弹簧固定座卡接于所述连接座上,与所述外盖相连接的所述连接座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卡盘,所述边框设有向内延伸的限位台,所述卡盘卡扣于所述限位台和所述顶盖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燃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通过密封阀垫与所述支撑座相抵接,所述进气孔的外沿向所述进气阀方向延伸形成凸缘,所述密封阀垫套于所述凸缘外与所述活动座相紧贴,所述凹腔的开口端与所述密封阀垫抵接形成第二密封面;所述进气阀具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密封阀垫抵接形成第一密封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的外壁镶嵌有金属标识牌。
【文档编号】B60K15/077GK203854513SQ201420050078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6日
【发明者】黄捍伟 申请人:广西南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