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0369阅读:94来源:国知局
后视镜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视镜改良结构,具有一基座以安装一主镜片与一副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一定位部,所述副镜片设有与所述定位部具互补形状的一组装部,使所述副镜片能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定位部,同时通过导引件与受导引部的结构配合,让用户能够轻易的独立调整副镜片相对于主镜片的倾斜角度,以达到较佳的视野而避免行车的盲点区域,提高行车安全。
【专利说明】后视镜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与车体外侧的后视镜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双镜面,且其中一镜面能够独立调整与另一镜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以达成驾驶人具有较佳的行车视野。

【背景技术】
[0002]现代社会的步调日趋加快,车辆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也使得车辆的性能日新月异,但是对驾驶人来说,后视镜可说是提供后侧视野的最重要设备,特别是安装于车体外侧的后视镜所提供的影像,更是驾驶人在超车或倒车时必定会注意的部分。
[0003]然而,尽管已经有各式的电子式盲点指示设备做为辅助,但普遍价格较为昂贵,而且使用上仍然不如传统的后视镜来得符合驾驶人的使用习惯,因此,现有的后视镜本身有多种设计来设法完全克服视野的盲点区域,例如在主镜面上增加一圆形凸镜或是设置一倾斜的副镜片等,但现有的设计通常无法让驾驶人自行调整所需要的视野,因此所发挥的功能相当有限,仍有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视镜改良结构,其副镜面能够独立地相对主镜面进行调整动作,方便驾驶人调整至最佳视野,以完全发挥其功能。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后视镜改良结构,具有一基座以安装一主镜片与一副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一定位部,所述副镜片设有与所述定位部具互补形状的一组装部,使所述副镜片能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定位部。
[0006]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部为一凹槽且其内侧设有一内弧面,所述组装部为一凸块且其外侧设有一外弧面,所述凸块能容置于所述凹槽,且所述外弧面抵接于所述内弧面。
[0007]所述凹槽为圆形,所述凸块为圆环状。
[0008]所述基座设有至少一导引件设于所述定位部的外侧,所述副镜片设有至少一受导引部与所述导引件相接。
[0009]所述至少一导引件顶面凹设有一切口,所述至少一受导引部则为一凸柱而能插接于所述切口。
[0010]所述至少一导引件与所述至少一受导引部的数量均为二个,且分布于同一直在线。
[0011]所述凹槽的底面朝向所述副镜片凸起形成一限位柱。
[0012]所述副镜片为一平面镜或一凸面镜。
[0013]所述副镜片朝向所述主镜片凸伸形成一延伸段。
[0014]所述延伸段位于所述副镜片的下半部且呈尖角状。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驾驶人可以轻易施力于副镜片,使副镜片相对基座产生转动,以调整副镜片与主镜片之间的倾斜角度,让副镜片提供不同于主镜片的辅助视野,以减少驾驶人的盲点区域而提供行车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0018]图3是沿图1中3-3剖视线的剖视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
[002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后视镜10,如图1所示,后视镜10包含有一基座20,以安装一主镜片30与一副镜片40,副镜片40为一平面镜或一凸面镜,并能够相对基座10产生转动,进而调整其与主镜片30之间的倾斜角度。
[0023]如图2所示,基座20设有一圆形的凹槽以作为定位部21,定位部21内侧设有一内弧面22 (详如图3所示),且定位部21的底面朝向副镜片40凸起形成一限位柱23。此外,基座20还设有二设于定位部21外侧的导引件24,各导引件24分布于同一直线A上,且各导引件24的顶面凹设有一切口 25。
[0024]副镜片40对应基座20的定位部21设有具互补形状的一组装部41,在本实施例为一圆环状的凸块以插设于定位部21,且组装部41外侧设有一外弧面42能够抵接于内弧面22,进而使副镜片40可转动地安装于基座20。此外,副镜片40对应各导引件24设有二凸柱作为受导引部43,当副镜片40安装于基座20时,受导引部43将会插接于导引件24的切口 25。因此,副镜片40收到导引件24的导引而只能在通过直线A的虚拟平面上产生摆动。
[0025]此外,如图3所示,由于限位柱23的设置,副镜片40的转动角度将会收到限位柱23的限制,也就是副镜片40达到最大转动角度时,副镜片40背面将会与限位柱23顶面相接触。
[0026]在此要补充说明的是,前述实施例的导引件24与限位柱23等结构是为了导引或限制副镜面40的动作而设置,实际上只要副镜面40能够顺利相对基座20转动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并且前述实施例中定位部21与组装部41的结构仅为一种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简单改变两者的配合形状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例如改变凹槽与凸块的设置位置,均应视为与本实用新型实质相同的结构设计。
[0027]如图4与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第二实施例的后视镜10,其主要结构与前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主要结构差异在于:副镜片40的下半部朝向主镜片20凸伸形成尖角状的一延伸段44,能够进一步拓展副镜片所提供的辅助视野。
[0028]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可调整视野的后视镜改良结构,让驾驶人除了调整主镜片的位置之后,还能够根据个人需求调整副镜片相对于主镜片的倾斜角度,使主镜片与副镜片同时提供两个视野,以减少行车时的视觉盲点区域,提高行车安全。
[0029]最后,必须再次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前述实施例中所揭示的构成元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举凡其他易于思及的结构变化,或与其他等效元件的替代变化,也应被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后视镜改良结构,具有一基座以安装一主镜片与一副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为一圆形凹槽且其内侧设有一内弧面,所述副镜片设有与所述定位部具互补形状的一组装部,所述组装部为一中空的圆环状凸块且其外侧设有一外弧面,并且所述凸块能容置于所述圆形凹槽,使所述副镜片能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定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至少一导引件设于所述定位部的外侧,所述副镜片设有至少一受导引部与所述导引件相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导引件顶面凹设有一切口,所述至少一受导引部则为一凸柱而能插接于所述切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视镜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导引件与所述至少一受导引部的数量均为二个,且分布于同一直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视镜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面朝向所述副镜片凸起形成一限位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镜片为一平面镜或一凸面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视镜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镜片朝向所述主镜片凸伸形成一延伸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视镜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位于所述副镜片的下半部且呈尖角状。
【文档编号】B60R1/06GK203946028SQ201420050301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4日
【发明者】曾文彬 申请人:曾文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