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险杠底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039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险杠底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险杠底板。一种保险杠底板,包括底板主体,底板主体的左右两侧弯折,分别在左右两侧形成一折边。底板主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固定通孔。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用于保险杠的连接稳定可靠,且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便等显著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保险杠底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险杠底板。

【背景技术】
[0002]汽车保险杠是吸收和减缓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汽车保险杠一般通过保险杠缓冲件固定在保险杠底板上,保险杠底板固定在车身上。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上述设计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前后车体及行人。
[0003]由于保险杠底板用于连接汽车保险杠,因此保险杠底板的强度和稳定性及其重要。在汽车运动过程中,由于时刻在振动,因此现有的保险杠底板固定后,由于与汽车车身贴合不紧密,会存在由于振动引起的松动问题。另外,保险杠底板的强度不够时,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险杠底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保险杠底板,包括一底板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主体的左右两侧弯折,分别在左右两侧形成一折边;
[0007]所述底板主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固定通孔。
[0008]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通孔将底板主体固定在车身上,底板主体的中部固定缓冲件,缓冲件端部固定保险杠。在底板主体的左右两侧增设折边后,底板主体固定在车身后,折边朝向外侧保险杠缓冲件及保险杠,增加了保险杠整体强度。
[0009]所述底板主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向后突出的凸起块,所述固定通孔设置在凸起块的中部。在底板主体制作时,通过压设将底板主体上下两侧压制出凸起块,然后在凸起块中打孔形成固定通孔。当底板主体固定在车身上后,底板主体上的凸起块与车身紧密贴合,避免因车身振动引起噪音。
[0010]所述底板主体的下侧中部设有一个所述凸起块,所述底板主体的上侧均匀设有两个所述凸起块,每个所述凸起块上均设有一个所述固定通孔。本实用新型采用三角定位方法,以使底板主体可靠牢固的固定在车身上,避免由于车身的振动引起底板主体松动,甚至掉落的可能。
[0011]所述底板主体的中部挖有通槽,所述通槽位于上下两侧的所述固定通孔之间。通槽的挖设不仅可节省材料,减少生产成本,还可以降低底板主体的整体重量。
[0012]所述底板主体优选采用QSTE420钢板材料制成的底板主体,所述底板主体的厚度为 3.0mm±0.5mm。
[0013]所述底板主体的上下长度为150.2mm±0.5mm。所述底板主体为上宽下窄结构,所述底板主体的左右两侧从中部往下侧逐渐变窄;
[0014]所述底板主体上方的左右长度为118.2mm±0.5mm。
[0015]所述通槽优选采用圆角矩形槽,所述圆角矩形槽的上下长度为38mm±0.5mm,所述圆角矩形槽的左右宽度为51mm±0.5mm,所述圆角矩形槽的圆角为R6圆角。
[0016]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用于保险杠的连接稳定可靠,且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便等显著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视图;
[0018]图2为图1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0]参照图1、图2,一种保险杠底板,包括底板主体I,底板主体I的左右两侧弯折,分别在左右两侧形成一折边2。底板主体I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固定通孔3。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通孔3将底板主体I固定在车身上,底板主体I的中部固定缓冲件,缓冲件端部固定保险杠。在底板主体I的左右两侧增设折边2后,底板主体I固定在车身后,折边2朝向外侧保险杠缓冲件及保险杠,增加了保险杠整体强度。
[0021]参照图1,底板主体I的下侧中部设有一个凸起块4,底板主体I的上侧中部设有两个凸起块4,每个凸起块4上均设有一个固定通孔3。在底板主体I制作时,通过压设将底板主体I上下两侧压制出凸起块4,然后在凸起块4中打孔形成固定通孔3。当底板主体I固定在车身上后,底板主体I上的凸起块4与车身紧密贴合,避免因车身振动引起噪音。本实用新型采用三角定位方法,以使底板主体I可靠牢固的固定在车身上,避免由于车身的振动引起底板主体I松动,甚至掉落的可能。
[0022]底板主体I的中部挖有通槽5,通槽5位于上下两侧的固定通孔3之间。底板主体I的中部挖空,形成通槽5,通槽5的挖设不仅可节省材料,减少生产成本,还可以降低底板主体I的整体重量。如图中所示,通槽5优选采用圆角矩形槽,圆角矩形槽的上下长度为38mm±0.5mm,圆角矩形槽的左右宽度为51mm±0.5mm,圆角矩形槽的圆角为R6圆角。
[0023]底板主体I优选采用QSTE420钢板材料制成的底板主体,底板主体I的厚度为3.0mm±0.5mm。底板主体I的上下长度为150.2mm±0.5mm。底板主体I为上宽下窄结构,底板主体I的左右两侧从中部往下侧逐渐变窄。底板主体I上方的左右长度为118.2mm + 0.5mm0
[0024]参照图1、图2,在底板主体I上侧位于两个固定通孔下方分别设有一个圆孔,在制作底板主体I时,用于固定底板主体I。两个圆孔优选采用直径为8mm±0.5mm的圆孔。
[00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保险杠底板,包括一底板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主体的左右两侧弯折,分别在左右两侧形成一折边; 所述底板主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固定通孔; 所述底板主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向后突出的凸起块,所述固定通孔设置在凸起块的中部; 所述底板主体的下侧中部设有一个所述凸起块,所述底板主体的上侧均匀设有两个所述凸起块,每个所述凸起块上均设有一个所述固定通孔; 所述底板主体的中部挖有通槽,所述通槽位于上下两侧的所述固定通孔之间; 所述底板主体为上宽下窄结构,所述底板主体的左右两侧从中部往下侧逐渐变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险杠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采用圆角矩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险杠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角矩形槽的上下长度为38mm±0.5mm,所述圆角矩形槽的左右宽度为51mm±0.5mm,所述圆角矩形槽的圆角为R6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险杠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主体采用QSTE420钢板材料制成的底板主体,所述底板主体的厚度为3.0_±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险杠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主体的上下长度为150.2mm + 0.5mm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保险杠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主体上方的左右长度为 118.2mm±0.5mm。
【文档编号】B60R19/24GK204037497SQ201420051905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7日
【发明者】张军, 杨华忠, 宋利峰 申请人:上海戈吕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