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7514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视镜。其包括:后盖及镜头组件,后盖包括主体部及固定装置,固定装置设置于主体部上,主体部开设镜头通孔;镜头组件包括:镜头、镜头前盖及镜头板;镜头前盖上设置有安装位及定位装置;镜头板设置于镜头前盖上,并与镜头前盖围合成一收容槽;镜头容置于收容槽内,镜头穿设安装位,且部分凸出于镜头前盖外部;镜头组件固定设置于后盖上,镜头组件穿设镜头通孔,且镜头部分凸出于通孔;并且,定位装置与固定装置相对应连接,将镜头组件定位设置于后盖上。上述后视镜,将导航和行车记录仪结合在一起,增加了后视镜的功能。镜头更加稳定地设置于后视镜内,令镜头采集的画面更加平稳流畅。
【专利说明】后视镜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视镜。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并逐步普及。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11月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0578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7872万辆。
[0003]后视镜属于汽车的重要安全件。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后视镜功能单一,均只能为驾驶者提供更宽广的视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功能更多、性能及安装均更稳定、内部结构定位及安装更加稳定的后视镜。
[0005]一种后视镜,包括:
[0006]后盖,所述后盖包括主体部及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主体部开设镜头通孔;
[0007]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头、镜头前盖及镜头板;
[0008]所述镜头前盖上设置有安装位及定位装置;
[0009]所述镜头板设置于所述镜头前盖上,并与所述镜头前盖围合成一收容槽;
[0010]所述镜头容置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镜头穿设所述安装位,且部分凸出于所述镜头前盖外部;
[0011]所述镜头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后盖上,所述镜头组件穿设所述镜头通孔,且所述镜头部分凸出于所述镜头通孔;
[0012]并且,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固定装置相对应连接,将所述镜头组件定位设置于所述后盖上。
[0013]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为固定槽,所述定位装置为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容置于所述固定槽内。
[0014]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槽均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开设所述镜头通孔的表面上,且多个所述固定槽分别设置于所述镜头通孔相对的两侧,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固定槽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定位块收容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固定槽内。
[0015]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前盖内壁上相对设置有固定筋,所述镜头板与所述固定筋相抵接。
[0016]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板与所述固定筋抵接的表面为平面。
[0017]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镜头上盖及固定板,所述镜头上盖抵接所述镜头前盖及所述镜头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后盖上,并且,所述固定板抵接所述镜头上盖,将所述镜头组件固定于所述后盖上。
[0018]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上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匹配的所述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容置于所述定位槽内。
[0019]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视镜还包括前框及镜片,所述前框设置于所述后盖上,与所述后盖形成容置槽,所述镜片设置于所述前框上,并遮盖所述容置槽。
[0020]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视镜还包括显示屏,所述前框开设与所述显示屏匹配的通槽,所述显示屏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显示屏固定于所述通槽,所述镜片设置透空区,以露出所述显示屏。
[0021]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视镜还包括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设置于所述后盖上。
[0022]上述后视镜,将导航和行车记录仪结合在一起,导航显示镜头收集到的实景,令使用者能够更准确的分辨地图,同时,还可以记录行车过程中的视频,避免发生意外时,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增加了后视镜的功能。此外,由于镜头设置于后视镜上,不会影响使用者开车时的视线,进而令行车更加安全。
[0023]镜头通过镜头前盖及镜头板固定于镜头组件中,令镜头更加稳定地设置于后视镜内,在行车过程中不易摆动摇晃,令镜头采集的画面更加平稳流畅。固定装置及定位装置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镜头的安装的稳定性。
[0024]固定装置为固定槽,定位装置为定位块令镜头组件及后盖的定位结构简单,容易制作,且方便镜头组件的拆装。多个相对的固定槽及定位块的设置,令镜头组件的定位更加准确。
[0025]固定筋的设置令镜头板的更加稳定地设置于镜头前盖上,不易转动及晃动。定位筋与镜头板的抵接面为平面,进一步保证了设置于镜头前盖的定位板的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后视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所示的后视镜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1所示的后视镜的爆炸图;
[0029]图4为图1所示的后视镜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图1所示的后视镜的局部示意图;
[0031]图6为图1所示的后视镜的不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图1所示的后视镜的镜头组件的爆炸图;
[0033]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图8所示的后视镜的爆炸图;
[0035]图10为图8所示的后视镜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如图1至图3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后视镜10各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相关爆炸图。
[0037]后视镜10包括:后盖100、镜头组件200,功能组件300、前框400、安装块500、显示屏600及镜片700。
[0038]前框400开设与显示屏600匹配的通槽,且前框400设置于后盖100上,与后盖100形成容置槽。显示屏600、功能组件300、镜头组件200均容置于容置槽内。其中,显示屏600固定于通槽。功能组件300设置于后盖100上。安装块500设置于后盖100上。镜片700设置于前框400上,并遮盖容置槽。并且,镜片700设置透空区,以露出显示屏600。
[0039]请一并参阅图4,其为图1所示的后视镜10的后盖100的结构示意图。
[0040]后盖100包括:主体部110、固定装置120、卡位部130、安装柱140、卡位板150、连接筋160、限位杆170、螺丝柱180。固定装置120、卡位部130、安装柱140、卡位板150、连接筋160、限位杆170、螺丝柱180均设置于主体部110上,且位于主体部110的一个侧面上。
[0041]主体部110开设镜头通孔111、安装槽112、定位孔113及声音孔114。安装槽112的侧壁与安装槽112的底面形成钝角。如图2、图4所示,安装槽112与安装柱140分别位于主体部110相背的两个侧面上,即安装槽112位于后盖100的外侧。其中,外侧指后盖100与前框400形成容置槽的外侧。定位孔113位于镜头通孔111所在的区域旁边。声音孔114与镜头通孔111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声音孔114包括若干规则排列的小圆孔,其直径小于I毫米。例如,为解决声音效果更好的技术问题,所述小圆孔具有斜柱体形状,即其为一倾斜的圆柱体;又如,倾斜方向为斜下,以便于用户获得方向性更明确的声音服务。根据实际情况,声音孔114可无规则排列,且声音孔114的直径也可为1.2毫米等。需要指出的是,安装槽112的侧壁与安装槽112的底面的夹角可为100°等,也可以为直角。又如,也可以省略声音孔114,此时,无需声音孔114。
[0042]如图4、图5所示,固定装置120设置于主体部110开设镜头通孔111的区域旁边。为稳固安装镜头,设置至少一个固定装置,例如,镜头螺接固定于固定装置,又如,镜头通过其固定板或者固定块卡接固定于固定装置;例如,固定装置120为两个。固定装置120均设置于主体部110开设镜头通孔111的表面上。两个固定装置120位于镜头通孔111相对的两侧,且靠近镜头通孔111设置。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20设置于镜头通孔111的边缘。根据实际情况,固定装置120也可以为其他数量,如一个、三个、五个等。当固定装置120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个时,多个固定装置120均成三角形分布。固定装置120也可以设置于主体部110的其他区域。多个固定装置120可以均位于安装孔的一侧。此外,固定装置120也可以设置于主体部110的其他侧面,如主体部110的侧壁上等。
[0043]卡位部130至少为一个。卡位部130包括设置于主体部110上的第一挡板131、第二挡板132及第三挡板133。第一挡板131及第二挡板132垂直设置,且第一挡板131的一个端部与第二挡板132的一个端部相连接。第三挡板133 —端连接第一挡板131及第二挡板132,且第三挡板133位于第一挡板131及第二挡板132之间。第三挡板133与第一挡板131成45°角。第三挡板133与镜头组件200抵接。卡位部130设置于主体部110开设镜头通孔111的区域,且卡位部130与镜头组件200的边缘卡接,用于限定镜头组件200的位置,将镜头组件200定位。其中,除第三挡板133外,至少一挡板与镜头组件200抵接,即第一挡板131或第二挡板132与镜头组件200抵接,或者第一挡板131、第二挡板132均与镜头组件200抵接。根据实际情况,卡位部130可以为两个、三个、五个等,当卡位部130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个时,多个卡位部130均成三角形分布。第三挡板133也可以与第一挡板131成其他角度,如30°、60°角等。也可以省略第三挡板133,此时无需第三挡板133,只需第一挡板131及第二挡板132定位镜头组件200。需要指出的是,也可以省略卡位部130,此时,镜头组件200直接设置于后盖100上,无需卡位;例如,镜头组件200螺接设置于后盖100上。
[0044]安装柱140及卡位板150均为多个,其中,卡位板150与功能组件300相抵接。多个安装柱140及卡位板150分为多组组合,设置于主体部110的不同区域。每组组合中至少包括一个安装柱140,即多个组合中可以仅有安装柱140,或者可以同时包括安装柱140及卡位板150。其中一组组合设置于镜头通孔111的区域。此外,也可以省略卡位板150,此时无需卡位板150进行卡位。
[0045]连接筋160自主体部110延伸至安装柱140。安装柱140的高度与连接筋160的高度的差值设置为功能组件300的厚度。根据实际情况,安装柱140的高度与连接筋160的高度的差值也可以略大于功能组件300的厚度。此外,也可以省略连接筋160,此时,无需连接筋160。需要指出的是,连接筋160也可以自主体部110延伸至卡位板150。
[0046]限位杆170设置于主体部110开设镜头通孔111的区域。限位杆170为两个。两个限位杆170位于镜头通孔111相对的两侧。根据实际情况,限位杆170可为多个,多个限位杆170也可以位于镜头通孔111的同侧。
[0047]螺丝柱180为多个。多个螺丝柱180位于主体部110的内侧边缘处。螺丝柱180用于将前框400及后盖100相连接。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省略螺丝柱180,此时,直接通过螺纹紧固件及螺孔将前框400与后盖100固定连接。
[0048]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7,其分别为图1所示后视镜10的不同角度的局部示意图及镜头组件200的爆炸图。
[0049]镜头组件200包括:镜头210及其支架220、镜头上盖230、环状的固定板240、固定块250。镜头210容置于支架220上。镜头上盖230设置于支架220上,固定板240设置于后盖100上。固定块250设置于固定板240上,并与镜头上盖230及固定板240相抵接。
[0050]支架220包括:镜头前盖221及镜头板222。镜头板222设置于镜头前盖221上,且镜头板222与镜头前盖221围合成一收容槽,镜头210容置于该收容槽中,形成一个整体,易于安装与拆卸。
[0051]镜头前盖221具有开口 2211。镜头前盖221上设置有安装位2212、定位装置2213及固定筋2214。定位装置2213的数量与固定装置120相同,例如均为两个。两个定位装置2213设于镜头前盖221相对的两侧,且位于靠近开口 2211的同一平面内。定位装置2213与固定装置120相对应连接,将镜头前盖221定位设置于后盖100上。固定筋2214相对设置于镜头前盖221内壁上。根据实际情况,定位装置2213也可以为其他数量,如一个、三个等,此时相应地设置固定装置120的数量。例如,定位装置2213也可以设置于镜头前盖221的同一侧。
[0052]镜头板222与镜头前盖221的开口 2211形状相匹配,并遮盖镜头前盖221的开口2211。镜头板222与定位筋及镜头前盖221的内壁相抵接。其中,镜头板222与固定筋2214抵接的表面为平面。又如,根据实际情况,镜头板222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即镜头板222部分遮盖开口 2211。镜头板222也可以开设固定筋收容槽,令固定筋2214容置于固定筋收容槽内,并将其镜头板222卡接于镜头前盖221上。此外,镜头前盖221与固定筋2214抵接的表面可以为弧面,即具有弧形的表面或者理解为具有弧形截面的表面,此时,相应地令固定筋2214与镜头板222相抵接的表面为相匹配弧面,使固定筋2214与镜头板222为面接触,从而获得更稳固、且不易脱离接触的技术效果。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省略固定筋2214,此时无需固定筋2214,镜头板222与镜头前盖221内壁相抵接。
[0053]镜头210容置于镜头板222与镜头前盖221围合成的收容槽内。其中,镜头210穿设安装位2212,且部分凸出于镜头前盖221外部。
[0054]镜头上盖230与支架220抵接,其中,镜头上盖230抵接镜头板222及镜头如盖221。镜头上盖230与镜头前盖221的抵接面与支架220凸出部分分别位于后盖100的两侦U。镜头上盖230设有凸起部231及定位装置2213。凸起部231位于镜头上盖230远离支架220的侧面上,即镜头上盖230朝向固定板240的一侧。凸起部231位于环状的固定板240的中部,并且,穿设固定板240。其中,凸起部231的表面为弧面。定位装置2213设置于镜头上盖230相对的两侧,并且,定位装置2213与固定装置120的分布相同。定位装置2213与固定装置120相对应连接,将镜头上盖230定位设置于后盖100上。
[0055]根据实际情况,定位装置2213可为定位块,固定装置120为与定位块匹配的固定槽192。定位块与固定槽192 —一对应设置,且定位块收容于与其对应的固定槽192内。定位装置2213及固定装置120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如相配合的卡扣及卡槽结构;又如,定位装置2213为定位孔113,固定装置120为穿设柱,通过穿设柱与定位孔113的过盈配合,将镜头上盖230及镜头前盖221定位固定。此外,可以省略镜头前盖221或镜头上盖230的定位装置2213,或者同时省略镜头前盖221及镜头上盖230的定位装置2213,同时省略镜头前盖221及镜头上盖230的定位块装置时,可以省略固定装置120。
[0056]固定板240开设与限位杆170匹配的限位孔241及镜头安装孔242。限位孔241至少部分套设限位杆170,以通过限位杆限定固定板的位置,避免发生位移。镜头安装孔242套设于安装柱140外部,用于配合将固定板限定在安装柱的位置,避免发生位移,从而将镜头组件200设置于后盖100上。固定板240朝向后盖100的一侧延伸有支撑部243。支撑部243对应定位孔113设置。支撑部243的抵接端容置于定位孔113内,且支撑部243部分容置于定位孔113中。其中,支撑部243抵接后盖100的端面为弧面。固定板240的边缘与卡位部130卡接,用于限定固定板240的位置。根据实际情况,支撑部243可为三个、四个等,多个支撑部243位于固定板240的边缘设置。也可以省略定位孔113,此时,支撑部243直接抵接后盖100底面,无需穿设定位孔113。此外,支撑部243抵接后盖100的端面也可以为平面等。为了解决适配于后盖100的形状与结构的技术问题,固定板240也可以为圆形、矩形等形状。
[0057]固定块250上开设固定通孔251,固定通孔251套设限位杆170,即限位杆170顺序穿设限位孔241及固定通孔251。固定块250朝向后盖的一侧延伸有抵接部252。抵接部252与镜头上盖230的凸起部231相抵接。其中,凸起部231的抵接面为弧面。抵接部252为空心柱状结构。并且,凸起部231至少部分容置于抵接部252内。根据实际情况,凸起部231可完全容置于抵接部252内。此外,抵接部252也可以为实心结构,此时,凸起部231与抵接部252直接抵接,无需容置于其内。需要指出的是,可以省略抵接部252,此时,无需抵接部252,固定块250直接套设支架220,并抵接后盖100。此外,也可以省略限位杆170,此时。相应地省略限位孔241及固定通孔251。也可以理解为,固定板240与镜头上盖230抵接,此时,可以省略定位块,镜头组件200直接通过固定板240设固定设置于后盖100上。
[0058]功能组件300开设功能安装孔310。功能安装孔310套设并固定于安装柱140,将功能组件300设置于后盖100上。其中,连接筋160与功能组件300相抵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省略安装柱140,并相应地省略镜头安装孔242及功能安装孔310,此时,功能组件300及镜头组件200可以通过卡扣等结构设置于后盖100上。
[0059]请参阅图2,其为图1所示的后视镜10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60]安装块500的中部设有凹陷层510。安装块500容置于安装槽112内。其中,安装块500通过若干螺纹紧固件固定于后盖100上。各螺纹紧固件包括多组,每组为两个,每组螺纹紧固件均匀分布于安装块500上。根据实际情况,凹陷层510也可以省略,此时,无需凹陷层510。安装槽112可以省略,此时安装块500直接设置于后盖100外侧的表面。也可以同时省略安装块500及安装槽112,此时,后视镜10直接通过后盖100连接于车身。
[0061]需要指出的是,为了解决获取更多角度、更全面的视频信息,例如,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于后视镜10上设置前置摄像头,并且在车内外的后视镜、侧后镜上均设置镜头组件,这样可以更全面的捕捉实景,及记录行车录像。
[0062]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10,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后视镜20的结构示意图、爆炸图及局部示意图。
[0063]与上一实施例后视镜10的结构区别如下。
[0064]后视镜20还包括至少二夹持部800及压板900。夹持部800及压板900均设置于后盖100上。各夹持部800相互配合,用于夹持固定后视镜20。
[0065]后盖100还包括设置于主体部110上的侧挡板190及固定柱191。侦彳挡板190围合成固定槽192。主体部110开设有第一夹持槽115及压板槽910。第一夹持槽115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夹持部800的数量。多个第一夹持槽115排成平行的两列,每列中的第一夹持槽115均平行设置。压板槽910位于后盖100开设安装槽112的表面上,且压板槽910与压板900相匹配。根据实际情况,第一夹持槽115的数量可为八个,夹持部800的数量为四个。此外,第一夹持槽115也可以排成三列、四列等。
[0066]若干夹持部800均具有第一夹持板810及与第一夹持板810相连接的第二夹持板820。第一夹持板810具有缺口 811,且开设与固定柱191匹配的固定孔812。固定槽192的形状与夹持板的形状相匹配。第一夹持板810固定于固定槽192内,并且,容置于容置槽内。固定孔812套设固定柱191,固定柱191与侧挡板190配合将第一夹持板810固定设置于后盖100上,进而将夹持部800设置于后盖100上。第二夹持板820穿设第一夹持槽115,且凸出于后盖100外部。第二夹持板820向外延伸有弯折部830。每个夹持部800的第一夹持板810与其第二夹持板820均形成夹角。其中,夹角为锐角。夹持部800为弹性夹持部,其中,夹角在夹持状态下的角度大于其在自由状态下的角度。多个夹持部800呈平行的两列分布,其中一列夹持部的第二夹持板与另一列夹持部的第二夹持板相对设置。根据实际情况,每个第一夹持板810与其第二夹持板820也可形成直角。多个夹持部800也可以呈三列、四列等分布,此时,相应地设置第一夹持槽115的列数。夹持部800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为其他相连接的结构。第一夹持板810上的缺口 811可省略,此时无需缺口811。可以理解为,固定柱191也可以省略,此时,第一夹持板810可通过与固定槽192的过盈配合固定于后盖100上。此外,侧挡板190也可以省略,此时,第一夹持板810可通过固定柱191与后盖100固定,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与后盖100固定连接,如卡扣结构等。第二夹持部800上也可以设置防滑纹路。
[0067]压板900开设与第一夹持槽115相连通的第二夹持槽920。压板900容置于压板槽910内,其中,第二夹持板820顺序穿设后盖100上的第一夹持槽115及压板槽910上的第二夹持槽920。根据实际情况,第二夹持槽920的数量及分布可与第一夹持槽115的数量及分布相同,均为八个,第二夹持槽920的数量也可以与第一夹持槽115的数量不同,如四个等。此外,也可以省略压板槽910,此时,压板900直接设置于后盖100的外侧面上。压板900也可以省略,此时无需压板900。
[0068]上述后视镜10或后视镜20,功能组件300包括导航模组、麦克风、扬声器等。行车过程中,通过镜头210记录沿途的实景与行车过程中的视频。功能组件300将记录的实景接入导航的地图中,令地图可以显示镜头210收集的实景。后视镜O还可以通过麦克风对导航模组进行语音搜索。后视镜10可通过安装块500直接安装于车内,也可以通过夹持部800,将后视镜夹持连接于车内原有的后视镜上。
[0069]上述后视镜10或后视镜20,将导航和行车记录仪结合在一起,导航显示镜头210收集到的实景,令使用者能够更准确的分辨地图,同时,还可以记录行车过程中的视频,避免发生意外时,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从而增加了后视镜的多用性。此外,由于镜头210设置于后视镜上,不会额外影响使用者开车时的视线,进而令行车更加安全。
[0070]镜头组件200及功能组件300通过安装孔及安装柱140配合固定,令镜头组件200及功能组件300定位更加准确、固定更加稳定。不会由于在行车过程中产生的颠簸,而令功能组件300及镜头组件200松动,进而影响后视镜10使用功能的稳定性,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0071]连接筋160与安装柱140具有高度差,当镜头组件200及功能组件300安装于安装柱140时,连接筋160抵持镜头组件200及功能组件300,限制其安装深度,不会由于镜头组件200及功能组件300安装过浅,导致其松动。同时,由于连接筋160抵持镜头组件200及功能组件300,令镜头组件200及功能组件300安装更加稳定,不易晃动,进一步保证了后视镜10、20使用功能的稳定性。
[0072]卡位板150的设置,限制了镜头组件200及功能组件300设置于后盖100上的位置,并辅助固定镜头组件200及功能组件300,令其定位准确。
[0073]卡位部130的设置,令镜头组件200的定位更加准确。此外,卡位部130与镜头组件200抵持,令镜头组件200安装稳定,不易旋转。卡位部130,第三挡板133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镜头组件200安装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0074]安装槽112容置安装块500,充分利用空间,减小了后视镜10、20的厚度,令其运输及收纳都更加方便。
[0075]固定板240的设置,令镜头组件200的安装更加牢固稳定。由于固定板240支撑部243的抵接面为弧面,且与定位孔113相互配合,令固定板240的位置更加准确,不易偏移及摇摆。此外,支撑部243与定位孔113配合令定位板在拆卸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无需使用螺纹紧固件将固定板240的支撑部243设置于后盖100上。固定板240设置为环形,还令其在制作过程中减少材料,进而减轻重量,令后视镜更加轻便。
[0076]固定块250的设置,进一步保证镜头组件200安装的稳定性。固定块250的抵接部252通过凸起部231定位,令固定块250更加准确的设置于镜头上盖230上。并且,弧面的凸起部231与空心柱状的抵接部252配合更紧密,定位效果更好,且节约材料,减小后视镜的成本。
[0077]限位杆170的设置,辅助镜头组件200定位,同时,限制固定板240及固定块250的位置,防止镜头组件200摆动及旋转。
[0078]镜头210通过镜头如盖221及镜头板222固定于镜头组件200中,令镜头210更加稳定地设置于后视镜10或后视镜20内,在行车过程中不易摆动摇晃,令镜头210采集的画面更加平稳流畅。固定装置120及定位装置2213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镜头210的安装的稳定性。
[0079]固定装置120为固定槽192,定位装置2213为定位块令镜头组件200及后盖100的定位结构简单,容易制作,且方便镜头组件200的拆装。多个相对的固定槽192及定位块的设置,令镜头组件200的定位更加准确。
[0080]固定筋2214的设置令镜头板222的更加稳定地设置于镜头前盖221上,不易转动及晃动。定位筋与镜头板222的抵接面为平面,进一步保证了设置于镜头前盖221的定位板的稳定性。
[0081]例如,后视镜10或后视镜20通过安装块500或者夹持部800设置于车内。当车内已安装其他后视镜时,后视镜可直接通过夹持部800夹持固定于原有的后视镜上。拆装方便,且无需对车身做其他改动,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泛。
[0082]第一夹持板810的缺口 811及侧挡板190围成的固定槽192,令第一夹持板810更稳定牢固地设置于后视镜上,进而令后视镜可以更稳定地固定于车身。固定柱191及固定孔812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夹持部800设置于后视镜10的稳定性。
[0083]压板900的设置令第一夹持板810更加平稳的设置于后盖100上,不易晃动歪斜。
[0084]多个第一夹持槽115的设置,令夹持部800可根据原有后视镜的宽度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后视镜的通用性。
[0085]第一夹持板810与第二夹持板820之间形成锐角,可保证夹持部800的夹持力,令夹持部800更加牢固地夹持原有后视镜,不易松动滑落。
[0086]安装槽112的侧壁与安装槽112的底面形成钝角,方便安装块500的拆装,节约安装时间。
[0087]安装块500中部的凹陷层510令安装块500安装于车内时,不会与车内的安装面产生干涉。
[008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盖,所述后盖包括主体部及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主体部开设镜头通孔; 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头、镜头前盖及镜头板; 所述镜头前盖上设置有安装位及定位装置; 所述镜头板设置于所述镜头前盖上,并与所述镜头前盖围合成一收容槽; 所述镜头容置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镜头穿设所述安装位,且部分凸出于所述镜头前盖外部; 所述镜头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后盖上,所述镜头组件穿设所述镜头通孔,且所述镜头部分凸出于所述镜头通孔; 并且,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固定装置相对应连接,将所述镜头组件定位设置于所述后盖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固定槽,所述定位装置为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容置于所述固定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槽均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开设所述镜头通孔的表面上,且多个所述固定槽分别设置于所述镜头通孔相对的两侧,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固定槽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定位块收容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固定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前盖内壁上相对设置有固定筋,所述镜头板与所述固定筋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板与所述固定筋抵接的表面为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镜头上盖及固定板,所述镜头上盖抵接所述镜头前盖及所述镜头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后盖上,并且,所述固定板抵接所述镜头上盖,将所述镜头组件固定于所述后盖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上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匹配的所述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容置于所述定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还包括前框及镜片,所述前框设置于所述后盖上,与所述后盖形成容置槽,所述镜片设置于所述前框上,并遮盖所述容置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还包括显示屏,所述前框开设与所述显示屏匹配的通槽,所述显示屏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显示屏固定于所述通槽,所述镜片设置透空区,以露出所述显示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还包括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设置于所述后盖上。
【文档编号】B60R1/12GK204020720SQ201420396818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7日
【发明者】范地国 申请人:惠州鑫广源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