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827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后视镜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视镜和车辆,所述后视镜包括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前部的镜片,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所述后视镜遮挡装置,所述后视镜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后视镜遮挡装置向前伸出或向后缩回所述壳体的第一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后视镜能够提高车辆在雨中行驶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后视镜和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视镜和车辆。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后视镜是能够反映出车辆后方情况的装置而在车辆安全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任意一个盲区都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危险,尤其当车辆在雨中行驶时由于外后视镜暴露在雨中并且车门侧窗玻璃上留有雨水痕迹而使后视镜反光面也留有痕迹,通过两层的光面和镜面反射和折射作用而扰乱驾驶人员的眼睛对路况的判断能力,使驾驶人员看不清车辆后侧方的情况而很有可能导致发生车辆碰撞等安全事故,产生这种盲区对车辆行驶过程中不仅降低了驾驶人员的行车安全,也对行驶过程中的后方车辆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车辆在雨中行驶的安全性的后视镜是现有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车辆在雨中行驶的安全性的后视镜。
[0005]为了解决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视镜,所述后视镜包括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前部的镜片,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后视镜遮挡装置,所述后视镜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后视镜遮挡装置向前伸出或向后缩回所述壳体的第一驱动装置。
[0006]优选地,所述后视镜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盖板支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的第一驱动电机和设置在该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后视镜遮挡装置之间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后视镜遮挡装置,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以通过所述输出轴的旋转使所述另一端前后移动的方式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的中部铰接在所述后视镜的盖板支座上。
[0007]还可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形成为丝杠螺母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杆部、第二杆部、连接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第二杆部的一端并连接于所述后视镜遮挡装置的第三杆部、连接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第二杆部的另一端并与所述输出轴形成所述丝杠螺母机构的连接件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第二杆部之间并与所述盖板支座铰接的第四杆部。
[0008]另外,优选地,所述后视镜遮挡装置形成为包围所述后视镜的上部而呈U形板状。
[0009]优选地,所述后视镜遮挡装置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后视镜的镜面的出风口和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并用于连接供风装置的进风口。
[0010]优选地,所述出风口为多个并围绕所述镜面的边缘设置,所述后视镜遮挡装置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连通的空腔,所述进风口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供风装置的风管。
[0011]优选地,所述多个出风口并列地倾斜设置成多排,以使每个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平行地朝向所述镜面。
[0012]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后视镜。
[0013]优选地,所述车辆包括用于清理侧窗的侧窗雨刮器和用于驱动所述侧窗雨刮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侧窗雨刮器设置为在所述侧窗的前侧的两个边缘之间摆动。
[0014]优选地,所述后视镜安装在车门的安装板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二驱动电机、固定于该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驱动臂、以及与该驱动臂和所述侧窗雨刮器的端部铰接的驱动杆,所述侧窗雨刮器铰接在所述车门的侧门内板上。
[00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后视镜上部的后视镜遮挡装置来遮挡后视镜并且由后视镜遮挡装置的出风口提供风使其吹向镜面而防止雨滴落到镜面上,使驾驶人员在雨中也能从后视镜中清楚地反映出后方车辆的情况,并通过设置在侧窗前侧的侧窗雨刮器来清理侧窗,从而提高车辆在雨中行驶的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后视镜的立体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后视镜遮挡装置的立体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后视镜、后视镜遮挡装置和第一驱动装置的安装结构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后视镜遮挡装置和第一驱动装置的安装结构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侧窗雨刮器和第二驱动装置的安装结构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二驱动电机的结构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I 安装板2 后视镜
[0024]3 壳体4 后视镜遮挡装置
[0025]5 侧门内板6 侧窗雨刮器
[0026]7 风管8 出风口
[0027]9 第一驱动电机10 输出轴
[0028]11 盖板支座12 第一杆部
[0029]13 第二杆部14 第三杆部
[0030]15 第四杆部16 连接件
[0031]17 第五杆部18 第六杆部
[0032]19 进风口20 第二驱动电机
[0033]21 驱动臂22 驱动杆
[0034]23 驱动机构24 导向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视镜,所述后视镜2包括壳体3和安装在壳体3的前部的镜片,壳体3的顶部设置有后视镜遮挡装置4,后视镜2还包括用于使后视镜遮挡装置4向前伸出或向后缩回壳体3的第一驱动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通过将后视镜遮挡装置4设置在壳体3的顶部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后视镜遮挡装置4使其向前伸出于壳体3而有效遮挡落到后视镜2的大部分的雨滴,使镜面保持清洁,从而保证从后视镜2中能够清楚地观测到车辆后方的情况,提高了车辆在雨中行驶的安全性。在此,在无需使用后视镜遮挡装置4时可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使后视镜遮挡装置4向后缩回壳体3而不影响驾驶员从后视镜2中观测车辆后方情况的视野范围和车辆的美观。
[0037]其中,第一驱动装置可以设置为各种适当的形式,只要能够驱动后视镜遮挡装置4前后移动即可。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后视镜2包括设置在壳体3内的盖板支座11,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壳体3的第一驱动电机9和设置在该第一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10和后视镜遮挡装置4之间的驱动机构23,该驱动机构23的一端铰接于后视镜遮挡装置4,另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10以通过输出轴10的旋转使所述另一端前后移动的方式连接,驱动机构23的中部铰接在后视镜2的盖板支座11上。
[0038]如图3和图4所示,当第一驱动电机9运转时,通过输出轴10的旋转使另一端前后移动的驱动机构23以与盖板支座11铰接的铰接点为中心旋转,进而使驱动机构23的另一端推动后视镜遮挡装置4使其向前伸出或向后缩回壳体3,从而能够在使用后视镜遮挡装置4时使其向前伸出壳体3并能够在不使用时向后缩回壳体3而不影响驾驶员从后视镜2中观测车辆后方情况的视野范围和车辆的美观。在此优选地,可以在后视镜遮挡装置4的两侧面设置导向件24并在后视镜2的壳体3的对应于导向件24的位置上设置导向槽,从而能够使后视镜遮挡装置4通过导向件24的导向按预定方向向前伸出或向后缩回壳体3。
[0039]其中,驱动机构23可以采用各种适当的形式,只要便于与相关部件的连接即可。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10形成丝杠螺母机构,所述驱动机构23可以包括第一杆部12、第二杆部13、连接第一杆部12和所述第二杆部13的一端并连接于后视镜遮挡装置4的第三杆部14、连接第一杆部12和第二杆部13的另一端并与输出轴10形成丝杠螺母机构的连接件16以及连接在第一杆部12和第二杆部13之间并与盖板支座11铰接的第四杆部15。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SP输出轴10与连接件16形成为丝杠螺母机构而通过输出轴10的旋转使连接件16沿输出轴10的轴向方向移动,使得驱动机构23以第四杆部15和盖板支座11的铰接点为中心旋转,从而使连接第一杆部12和第二杆部13的第三杆部14推动后视镜遮挡装置4使其向前伸出或向后缩回壳体3。在此,当第一驱动电机9正转时连接件16沿靠近第一驱动电机9的方向移动而使驱动机构23推动后视镜遮挡装置4使其向前伸出于壳体3,当第一驱动电机9反转时连接件16沿远离第一驱动电机9的方向移动使驱动机构23推动后视镜遮挡装置4使其向后缩回壳体3。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将所述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形成为蜗轮蜗杆结构。
[0040]另外,所述驱动机构23还可以包括从第四杆部15的两端延伸而分别与后视镜遮挡装置4的两侧铰接的第五杆部17和第六杆部18,从而能够稳定地推动后视镜遮挡装置4,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
[0041]优选地,所述后视镜遮挡装置4形成为包围后视镜2的上部而呈U形板状。如图2所示,通过将后视镜遮挡装置4形成为U形板状的结构能够有效防止雨滴从后视镜2的侧面落到镜面上。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所述后视镜遮挡装置4也可以形成为包围后视镜2的上部和外侧部的形状。
[0042]还可优选地,所述后视镜遮挡装置4上设置有朝向后视镜2的镜面的出风口 8和与出风口 8连通并用于连接供风装置的进风口 19。供风装置能够通过进风口 19向出风口8供风而吹向镜面,从而能够清理落在镜面的雨滴。其中,供风装置可以是车辆本身固有的装置,例如向车辆内部送风的空调系统等。
[0043]优选地,所述出风口 8为多个并围绕镜面的边缘设置,后视镜遮挡装置4上设置有与多个出风口 8和进风口 19连通的空腔,进风口 19设置有用于连接供风装置的风管7。供风装置将空气通过风管7进入到进风口 19并通过空腔送到多个出风口 8而吹向镜面,从而能够使风均匀地吹向镜面而进行清理。
[0044]还可优选地,所述多个出风口 8并列地倾斜设置成多排,以使每个出风口 8的出风方向平行地朝向镜面。如图2所示,通过将多个出风口 8并列地倾斜设置成多排,由出风口8的倾斜角度导向风而使其平行地吹向后视镜2的镜面,从而均匀地清理镜面。
[0045]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后视镜。该车辆通过具有如上所述的后视镜2,即使车辆在雨中行驶时也能够通过后视镜遮挡装置4的遮挡和通过出风口 8供风至镜面的清理作用,使镜面保持清洁从而使得驾驶人员通过后视镜2的镜面清楚地观测到车辆后方的情况,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并且也降低了后方车辆的安全隐患。
[0046]优选地,所述车辆包括用于清理侧窗的侧窗雨刮器6和用于驱动侧窗雨刮器6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侧窗雨刮器6设置为在侧窗的前侧的两个边缘之间摆动。如图5所示,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侧窗雨刮器6使其在侧窗的前侧两个边缘之间摆动而刮去落到侧窗前侧的雨滴,从而通过侧窗雨刮器6和后视镜遮挡装置4的操作能够使驾驶人员从后视镜2中更加清楚地观测到车辆后方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车辆在雨中行驶的安全性。在此,可以通过控制装置同时驱动后视镜遮挡装置4和侧窗雨刮器6,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控制装置分别独立地驱动后视镜遮挡装置4和侧窗雨刮器6。
[0047]优选地,所述侧窗雨刮器6设置为在位于侧窗的前侧的三角窗的范围内摆动。通过使侧窗雨刮器6位于侧窗的前侧的三角窗的范围内摆动,从而能够有效清理该部分的侧窗使驾驶人员通过该部分的侧窗清楚地观测后视镜2中反映的车辆后方情况。
[0048]优选地,所述后视镜2安装在车门的安装板I上,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板I上的第二驱动电机20、固定于该第二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的驱动臂21、以及与该驱动臂21和侧窗雨刮器6的端部铰接的驱动杆22,侧窗雨刮器6铰接在车门的侧门内板5上。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驱动电机20运转时驱动输出轴和固定在输出轴上的驱动臂21旋转,并带动铰接在驱动臂21上的驱动杆22运动,使铰接在侧门内板5上的侧窗雨刮器6在侧窗的前侧的两个边缘之间摆动而刮除落在该部分的雨滴,从而能够使驾驶人员清楚地观测到后视镜2中的车辆后方情况。但第二驱动装置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驱动侧窗雨刮器6在侧窗的前侧的两个边缘之间摆动,也可以设置为其他一种结构。
[0049]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驱动机构23使其以与盖板支座11的铰接点为中心旋转而推动后视镜遮挡装置4,使后视镜遮挡装置4向前伸出于壳体3而遮挡落到后视镜2的大部分的雨滴,并且通过供风装置向出风口 8供风而吹向镜面,从而能够清理后视镜2的镜面,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驱动杆22使侧窗雨刮器6在侧窗的前侧的两个边缘之间摆动来刮除落在该部分的雨滴,从而通过后视镜遮挡装置4和侧窗雨刮器6来同时清理侧窗和后视镜2上的雨滴,使驾驶人员能够清楚地观测到后视镜2中的车辆后方的情况,显著提高了车辆在雨中行驶的安全性。
[0050]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51]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52]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后视镜,所述后视镜(2)包括壳体(3)和安装在所述壳体(3)的前部的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的顶部设置有所述后视镜遮挡装置(4),所述后视镜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后视镜遮挡装置(4)向前伸出或向后缩回所述壳体(3)的第一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2)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3)内的盖板支座(11),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3)的第一驱动电机(9)和设置在该第一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10)和所述后视镜遮挡装置(4)之间的驱动机构(23),该驱动机构(23)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后视镜遮挡装置(4),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10)以通过所述输出轴(10)的旋转使所述另一端前后移动的方式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3)的中部铰接在所述后视镜(2)的盖板支座(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10)形成丝杠螺母机构,所述驱动机构(23)包括第一杆部(12)、第二杆部(13)、连接所述第一杆部(12)和所述第二杆部(13)的一端并连接于所述后视镜遮挡装置(4)的第三杆部(14)、连接所述第一杆部(12)和所述第二杆部(13)的另一端并与所述输出轴(10)形成所述丝杠螺母机构的连接件(16)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杆部(12)和所述第二杆部(13)之间并与所述盖板支座(11)铰接的第四杆部(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遮挡装置(4)形成为包围所述后视镜(2)的上部而呈U形板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遮挡装置(4)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后视镜(2)的镜面的出风口(8)和与所述出风口(8)连通并用于连接供风装置的进风口(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8)为多个并围绕所述镜面的边缘设置,所述后视镜遮挡装置(4)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出风口(8)和所述进风口(19)连通的空腔,所述进风口(19)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供风装置的风管(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出风口(8)并列地倾斜设置成多排,以使每个所述出风口(8)的出风方向平行地朝向所述镜面。
8.—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用于清理侧窗的侧窗雨刮器(6)和用于驱动所述侧窗雨刮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侧窗雨刮器(6)设置为在所述侧窗的前侧的两个边缘之间摆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2)安装在车门的安装板(I)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板(I)上的第二驱动电机(20)、固定于该第二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的驱动臂(21)、以及与该驱动臂(21)和所述侧窗雨刮器(6)的端部铰接的驱动杆(22),所述侧窗雨刮器(6)铰接在所述车门的侧门内板(5)上。
【文档编号】B60R1/06GK204136873SQ201420429295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1日
【发明者】王志华, 肖静杰, 郝之凯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