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及其车身、与车身相配合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0691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汽车及其车身、与车身相配合的控制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汽车及其车身、与车身相配合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汽车车门外板通常设有外把手,在车门再关闭状态解锁后,操作外把手开启车门。以现有的遥控钥匙为例,遥控钥匙是指不用把钥匙键插入锁孔中就可以远距离开门和锁门,其基本原理为:

在车门外板内装有接收天线,从钥匙内发射微弱的电波,接收天线接收该电波信号,经汽车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识别信号代码,再由该系统的执行器(电动机或电磁线圈)执行解/闭锁的动作;

之后,操作外把手开启车门。

但是,这存在以下问题:

1、在开启车门时,需要用力拉动外把手,带来不便利性;

2、外把手影响车身线条美观性,且外把手与车门之间具有缝隙,这会引发风噪问题,风噪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空气与外把手与车门之间缝隙、边角摩擦产生的声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汽车车门存在的以下问题:

1、在开启车门时,需要用力拉动外把手,带来不便利性;

2、外把手影响车门线条美观性,且外把手与车门之间具有缝隙,这会引发风噪问题,风噪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空气与外把手与车门之间缝隙、边角摩擦产生的声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包括:侧围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侧围的车门,所述车门远离转轴的开启段和所述侧围分别设有 接合部,两个所述接合部能够在所述车门关闭时沿车宽方向接合;

具有推杆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侧围和车门中的其中一个部件,所述推杆指向所述侧围和车门中的另一个部件的所述接合部,所述另一个部件的所述接合部作为止推部;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在所述车门关闭并解锁后驱动所述推杆朝向所述止推部移动,至抵接所述止推部并达到使车门开启一定角度;和,

在车门开启后驱动所述推杆反向移动至复位。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具有输出端的旋转电机,所述推杆通过丝杆传动方式连接至所述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具有输出端的直线电机,所述推杆连接至所述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的电磁铁及复位弹簧;

所述推杆穿过所述电磁铁,所述推杆的其中一端装有衔铁且另一端用于抵接所述止推部;

所述电磁铁用于:在所述车门关闭并解锁后通电吸引所述衔铁移动,以驱动所述推杆朝向所述止推部移动;

所述复位弹簧用于:在所述电磁铁断电时驱动所述推杆反向移动至复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与上述任一所述的汽车车身相配合的控制系统,配合的方式为:

在车门关闭并解锁后,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推杆朝向所述止推部移动,至抵接所述止推部后使所述车门开启一定角度;

在所述车门开启后,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推杆反向移动至复位。

可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解锁信号;

指令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解锁信号,之后向所述驱动 机构发送驱动指令,及在所述车门开启一定角度后向所述驱动机构发送反向驱动指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汽车车身;

所述的控制系统。

可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固定在所述汽车车身。

可选地,所述控制系统为汽车ECU。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技术方案的汽车车身中,驱动机构可以在车门关闭并解锁后驱动推杆朝向止推部移动,推杆在与止推部抵接后继续移动,此时车门开启段受到向外的推力开始与止推部分离,在推杆移动至最大位移时,车门达到一定角度,接着手动开启车门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开启车门时无需用力,比较方便;

2、车门无需设置门把手,保持汽车车身线条美观性,并进一步消除了外把手和车门之间的缝隙,消除该区域的风噪问题,提升乘员乘车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汽车车身在车门关闭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汽车车身中,车门接合部、侧围接合部、推杆及驱动机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汽车车身中,侧围、推杆及驱动机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汽车车身在车门开启一定角度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汽车车身中,驱动机构及推杆的示意图;

图6是另一实施例的汽车车身中,驱动机构及推杆的示意图;

图7是一变形例的汽车车身中,驱动机构及推杆的示意图;

图8是与图2所示驱动机构相配合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车身1,包括:

侧围2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在侧围2的车门3,车门3远离转轴的开启段30和侧围2分别设有接合部,这两个接合部分别为车门接合部31和侧围接合部20,能够在车门3关闭时沿车宽方向接合;

具有推杆5的驱动机构4,驱动机构4固定在侧2围和车门3中的其中一个部件,推杆5指向侧围2和车门3中的另一个部件的所述接合部,所述另一个部件的所述接合部作为止推部,例如所述其中一个部件为车门3,侧围接合部20作为止推部;

驱动机构4用于:在车门1关闭并解锁后驱动推杆5朝向侧围接合部20移动,至抵接侧围接合部20并达到车门3开启一定角度;和,

在车门3开启后驱动推杆反向移动至复位,复位后推杆5回收至其所在车门接合部31内,以便于后续关门闭锁。

本技术方案的汽车车身1中,驱动机构4可以在车门3关闭并解锁后驱动推杆5伸出车门接合部31朝向侧围接合部20移动,推杆5先与车门接合部31抵接,之后再驱动机构4的驱动下继续朝向侧围接合部20移动,此时车门3的开启段30受到推力开始与侧围接合部20分离,在推杆5移动至最大位移时,车门3达到一定角度,接着手动开启车门3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开启车门3时无需用力,比较方便;

2、车门3无需设置门把手,保持汽车车身线条美观性,并进一步消除了外把手和车门之间的缝隙,消除该区域的风噪问题,提升乘员乘车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车门3的转轴大致平行于车高方向,其开启段30是车门3沿车前后方向远离转轴的一段。驱动机构4及推杆5设置在开启段30,且是最远离车门3转轴的一端,此时车门3受到较小的推力就能开启一定角度,容易打开。相比之下,驱动机构4及推杆5越靠近车门3的转轴,车门3开启越吃力,推杆5必须施加给车门3较大力才行。因此,开启段30是指车门3在驱动机构4驱动推杆5的推动下能够开启一定角度的区域,因此驱动机构4及推杆5的位置不限于图示,可作相应改进。另外,对于图1所示开启段30区域仅起到示例作用,对应具体场合可作相应调整。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车门的转轴位于车顶且大致平行于车前后方向时,开启段是车门沿车高方向远离转轴的一段。对于不同车门,开启段不同。

参照图2和图1,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固定在车门3的内侧,在车门3开启时,推杆5抵接侧围接合部20并受到反向推动力,使得车门3开启一定角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设置驱动机构4固定在侧围2,并使推杆5指向车门接合部31。在车门3开启时,推杆5直接推动车门3开启一定角度。

在本实施例,结合参照图5,驱动机构4包括:固定的电磁铁40及复位弹簧41;

推杆5穿过电磁铁,推杆5的一端装有衔铁6且另一端用于抵接另一个接合部;

电磁铁40用于:在车门3关闭并解锁后通电以吸引衔铁6移动,以驱动推杆5朝向另一个接合部移动至抵接该另一个接合部以使车门3开启一定角度;

复位弹簧41用于:在电磁铁40断电时驱动推杆5反向移动至复位。

参照图5,衔铁6位于复位弹簧41和电磁铁40之间,复位弹簧41为螺旋弹簧,其一端连接衔铁6且另一端固定。在衔铁6受电磁铁40吸引移动时,螺旋弹簧被拉伸,待电磁铁40断电,螺旋弹簧的形变释放以牵拉衔铁6及推杆5复位。其中,电磁铁40、衔铁6及复位弹簧41固定在一壳体42中,衔铁6可在壳体42内滑动,螺旋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壳体42,壳体42固定在车门3(参照图1)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参照图6,复位弹簧41′固定在电磁铁40′沿推杆5′的长度方向与衔铁6相对的另一侧,壳体42设有容纳腔420来容纳复位弹簧41。推杆5′设有止挡部50,复位弹簧41的一端固定在止挡部50且另一端固定在壳体42。在车门3(参照图1)开启过程中,复位弹簧41′被压缩;待车门3开启后,被压缩的复位弹簧41′的形变释放使得推杆5′复位。

作为一种变形例,驱动机构为具有输出端的直线电机,推杆连接至输出端。直线电机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直线运动机械能,而不需要任何中间转换机构的传动装置。直线电机包括初级和次级,如果初级固定,则次级可沿初级作往复直线移动,此时次级作为输出端;如果次级固定,则初级可沿次级作直线往复移动,此时初级作为输出端。直线电机通过改变通电电流方向,可实现推杆作直线往复移动,例如在车门解锁时驱动推杆来推开车门一定角度,和在车门开启后反向驱动推杆复位。

作为另一种变形例,参照图2,驱动机构还可为具有输出端4a的旋转电机,推杆通过丝杆传动方式连接至输出端4a,驱动机构输出转矩,转矩经丝杆传动方式被转化为推杆5”的直线运动。丝杆传动方式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4a为齿轮,推杆5”为丝杆,其外表面设有沿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锯齿51,齿轮和锯齿51啮合。旋转电机旋转时,齿轮通过一系列锯齿51带动推杆5”移动。通过改变通电电流方向,改变旋转电机的转动方向,可实现推杆5”作直线往复移动。

以上列举了三种驱动机构的可行实施例,有效地实现推杆作直线运动。除此之外,还可选择其他可替代的实现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通电电源可以是车载电源,通过合理的布线将车载电源和驱动机构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单独设置一电源,如蓄电池,将电源固定在驱动机构、或固定在驱动机构所在车门或侧围。

驱动机构需要与控制系统相配合,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驱动机构的工作。参照图1~图4和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与上述汽车车身1中驱动机构4相配合的控制系统7,配合方式为:

在车门3关闭并解锁后,控制系统7控制驱动机构4通过推杆5朝向另 一个接合部移动,至抵接该另一个接合部以驱动车门3开启一定角度;

在车门3开启后,控制系统7控制驱动机构4驱动推杆5反向移动至复位。具体地,控制系统7是通过控制驱动机构4的通电状态来控制驱动机构4的动作。

其中控制系统7包括:

接收单元70,用于接收解锁信号;

指令单元71,用于获取接收单元70接收到的解锁信号,之后向驱动机构4发送驱动指令,及在车门3开启一定角度后向驱动机构4发送反向驱动指令。

控制系统7能够与汽车解/闭锁系统通信,从解/闭锁系统接收解锁信号。具体地,在开/闭锁系统包括一传感器,控制系统7与该传感器通信。在车门解锁后,传感器会发送一解锁信号给控制系统7,控制系统7控制驱动机构4动作。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该控制系统7直接与汽车ECU通信,汽车ECU在控制车门解锁后,会同时向控制系统7发送解锁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7固定在汽车车身1,其中控制系统7可以固定在车门3内侧,也可以固定在侧围2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系统7为汽车ECU,汽车ECU可以同时控制车门解/闭锁系统及驱动机构4的动作,集成程度高。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