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更换的车用内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2536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快速更换的车用内胎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车用内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更换的车用内胎。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车用内胎,在更换内胎的时候,必须先卸下整个车轮,程序和工时上太过复杂,费时费力。

而现有的分体式内胎,结构上不是很合理,车辆在正常行驶时内胎会发生前后左右的窜动,分体式内胎两端接头处易产生旋转,造成内胎的扭曲,以及同时会增加内胎与外胎之间的摩擦,使得内胎寿命减少。

另外,现有分体式内胎两端端面处在非充气状态下呈平行的平面状(两端端面所在平面经过内胎中心),充气后由于内胎内圆和外圆外径的不同,两端接头处内圆易产生挤压,形成折痕,易折裂,影响内胎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分体式内胎两端接头处易产生旋转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更换的车用内胎。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更换的车用内胎,所述内胎呈开放式,非充气状态时,所述内胎两端端面具有夹角,所述夹角由内胎的外圆向内胎的内圆方向呈扩张状;所述内胎两端端面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其中一个端面上的凸起与另一端面上的凸起交错设置。

作为优选,为使得内胎两端端面上交错设置的凸起能够有效镶嵌配合,所 述内胎两端端面上的凸起高度均相同。

作为优选,为保证内胎两端端面上的凸起配合的稳定性,所述内胎两端端面上的凸起均呈阵列状。

作为优选,所述的凸起高度为1mm-6mm。

作为优选,所述的凸起高度为2mm,容易拼接,满足产品需要,生产工艺也比较合理。

进一步地,为有效避免内胎两端接头处内圆产生挤压,形成折痕,所述夹角大于0°小于等于30°。

作为优选,根据橡胶的延展性,所述的夹角为10°。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改进开放式内胎两端连接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两端接头处的窜动和旋转,有效避免磨损,提高内胎质量和寿命;

通过将两端端面改进为斜面接头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内胎内圆产生折痕、断裂,有效提高内胎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非充气状态内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胎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充气状态内胎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0.内胎,1.外圆,2.内圆,3.端面,4.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快速更换的车用内胎,所述内胎10呈开放式,如图1所示,非充气状态时,所述内胎10两端端面3具有夹角α(即非充气状态时,两端端面3所在平面偏离内胎10中心),所述夹角α由外圆1向内圆2方向呈扩张状,根据橡胶的延展性,所述的夹角α优选为10°。

如图1~4所示,所述内胎10两端端面3上均设置有凸起4阵列,其中一个端面3上的凸起4与另一端面3上的凸起4交错设置。所述内胎10两端端面3上的凸起4高度均相同本发明中以凸起4高度为2mm为例。

本发明原理如下:充气时,内胎10的外圆1朝向内胎10外部膨胀,内胎10的内圆2朝向内胎10内部膨胀,由于本申请中内胎10两端端面3设置了夹角α,如图1所示,因此在充气完成后内胎10的外圆1和内圆2处均能够拼接成整体圆形,如图3所示,这样有效避免了内胎10两端端面3处内圆2由于膨胀产生挤压、形成折痕的现象,从而避免了内胎10使用过程中摩擦增大、易折裂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内胎10的使用寿命。另外,如图3和4所示,内胎10两端端面3通过交错设置的凸起4阵列镶嵌配合固定,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单个凸起和单个凹槽的配合固定不易产生旋转、扭曲,有效避免磨损,提高了内胎10质量和寿命。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由本发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