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内胎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126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内胎轮胎,具体涉及大宽度、低扁平比的轮胎。

(二)

背景技术:

最初的汽车轮胎胎面很窄,直径很大,因为当时汽车的形状受马车和自行车的影响很大,而马车和自行车的轮胎又是又窄又高的。又窄又高的轮胎,不但操纵安全性很差,而且,因为轮胎的受力面积小,所以,耐久性特差。因此,增加轮胎的宽度,缩小轮胎的内径,成了轮胎的发展方向和轮胎厂家追求的目标。

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还是小宽度、高扁平比的轮胎。高扁平比的轮胎由于胎壁长,缓冲能力强,相对来说舒适性较高,但对路面的感觉较差,转弯时的侧向抵抗力弱。车辆装配大宽度、低扁平比的轮胎后,除了操纵性强,外观视觉效果也给人很威猛的感觉。

目前市场上很多低扁平轮胎大多来自国外并不适用国内车辆,因此有时更换后没有达到原来的效果反而会影响车辆的使用性能。低扁平比、胎面宽阔的轮胎,因为接地面积大,轮胎可承受的压力亦大,对路面反应非常灵敏,转弯时的侧向抵抗能力强,使车辆的操控性大大加强。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国内市场的需求提供一种可供国内车辆更换的无内胎轮胎,轮胎的外径尽可能保持不变增大胎面宽度,这样,车辆的最佳操控性能不会改变,速度表不会出现误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内胎轮胎,包括胎体、胎冠带束层、胎面、胎侧和胎圈,所述轮胎具有决定轮胎总体高度的外径和匹配胎圈大小的内径,其特征在于,在保持轮胎的总体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所述的胎面宽度不小于230mm。以此获得低扁平比(轮胎的高度和轮胎的宽度的比就是轮胎的扁平比)的同时胎面宽阔。

进一步,减小轮胎的内径,从而能够减小行驶阻力。

再进一步,胎冠部分具有钢带层,在轮胎变宽大情况下保护轮胎不容易被铁钉等尖硬物刺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胎面比较宽,所以接地面积大,它的抓着力强,制动性能好,操纵稳定性能好;钢带层则保护轮胎不容易被铁钉等尖硬物刺破;因此,轮胎可承受的压力亦大,对路面反应非常灵敏,转弯时的侧向抵抗能力强,使车辆的操控性大大加强。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无内胎轮胎,包括胎体、胎冠带束层、胎面、胎侧和胎圈,轮胎外径决定轮胎总体高度,内径与胎圈大小匹配,为了实现大宽度、低扁平比,在保持轮胎的总体高度不变的情况下使得所述的胎面宽度不小于230mm。优选情况为保持总体高度不变,轮胎胎面宽度为250mm。

进一步,可以通过缩小轮胎的内径,以减小大宽度带来的高摩擦阻力。

轮胎的胎冠部分使用钢带层,在轮胎变宽大情况下保护轮胎不容易被铁钉等尖硬物刺破。胎冠部分还可以使用比较硬的橡胶,从而提高轮胎的耐磨性,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内胎轮胎。这种轮胎大宽度、低扁平比,所以接地面积大,它的抓着力强,制动性能好,操纵稳定性能好,轮胎可承受的压力亦大,对路面反应非常灵敏,转弯时的侧向抵抗能力强,使车辆的操控性大大加强。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瑞平
技术研发日:2015.12.30
技术公布日:2017.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