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头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811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的头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头靠装置、一种具有头靠装置的车辆座椅以及一种具有头靠装置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用于机动车的头靠装置是已知的,该头靠装置在其位置、例如在其高度上可以相对于座椅靠背调节。这种头靠装置通常具有头靠、导杆和安全销,其中,安全销将头靠保持在其高度位置中。

例如在专利文献ep0822117b1记载的现有技术中,车辆座椅具有靠背,靠背向上通过头靠延长。头靠被至少一个刚性的销钉所支承,该销钉垂直地以确定的向前的摆动间隙导入与靠背连接的套筒中,其中,头靠基于角度地通过支承在套筒前部的和作用在销钉上的弹簧向后压在平衡位置。在平衡位置中,与套筒固定地连接的锁阻件阻止销钉垂直的滑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在功能上改进的调整装置的头靠。

所述技术问题通过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的头靠装置、具有头靠装置的车辆座椅以及一种具有头靠装置的机动车解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头靠装置,其包括头靠、靠背和至少一个导杆,其中,至少一个导杆将靠背与头靠连接,其中,头靠可以在第一锁定位置和至少一个第二锁定位置之间调整,其中,头靠装置可以采取调整模式和锁定模式,在锁定模式中头靠被锁定在锁定位置中,在调整模式中头靠可以从第一锁定位置调整到至少一个第二锁定位置中,其中,至少一个导杆包括至少两个轴向有间距的止动缺口,其中,所述止动缺口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接挡缺口并且具有止动面和滑动面,其中,止动面构造为支承面并且滑动面是相对于导杆的轴向平面倾斜的面,其中,靠背包括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具有用于使头靠锁定在锁定位置中的锁定体,其中,所述锁定体包括锁定面和倒圆的边棱区域,其中,在锁定模式中,锁定体的锁定面面式地接触止动面,在调整模式中,倒圆的边棱区域线式地接触滑动面。

根据本发明的头靠装置,其中,所述止动面位于所述导杆的径向平面中。

根据本发明的头靠装置,其中,所述止动面与径向平面围成倾角,所述倾角在-70度到+70度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头靠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另外的止动缺口构造为调整缺口。

根据本发明的头靠装置,其中,所述锁定体构造为螺栓形的纵长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头靠装置,其中,倒圆的边棱区域在锁定体纵向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头靠装置,其中,倒圆的边棱区域具有大于1毫米的弯曲半径。

根据本发明的头靠装置,其中,锁定体的横截面是具有至少一个倒圆角的三角形。

根据本发明的头靠装置,其中,锁定体的横截面是具有至少一个倒圆角的矩形。

根据本发明的头靠装置,其中,锁定体的横截面是具有至少一个倒圆角的多边形。

根据本发明的头靠装置,其中,锁定体的横截面是具有至少一个倒圆角的液滴形。

根据本发明的头靠装置,其中,靠背包括调整装置,使得在操纵调整装置时,锁定体从止动缺口中松脱。

根据本发明的头靠装置,其中,在调整模式中,锁定体在止动缺口以外点式地和/或线式地接触至少一个导杆。

建议一种用于在车辆中、尤其在客车或者货车中的车辆座椅的头靠装置。头靠装置包括靠背、头靠和至少一个导杆。至少一个导杆连接靠背与头靠。在尤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头靠装置包括两个导杆,使得头靠不能绕导杆转动。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导杆与头靠一体式地连接,尤其至少一个导杆例如可以插入靠背中。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导杆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备选地,至少一个导杆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导杆尤其构造为空心体。备选地导杆是实心体。

头靠可以在第一锁定位置和至少一个第二锁定位置之间调整。头靠的锁定位置尤其分别限定头靠离靠背的各个高度距离,其中,在下文中该高度距离被称为第一可能高度,第二高度距离被称为第二可能高度。锁定位置的调整尤其仅分级地实现。

头靠装置可以采取调整模式和锁定模式。在锁定模式中头靠被锁定在至少两个锁定位置中的一个中。因此头靠不能意外地改变高度。尤其地,每个锁定位置被布置在相应可能的可设置的高度中。在调整模式中头靠可以在两个锁定位置之间、尤其从一个锁定位置到第二锁定位置中调整和/或可以由机动车乘员调整。

至少一个导杆包括至少两个轴向有间距的止动缺口,其中,该止动缺口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接挡缺口。优选的是,止动缺口处于第一和至少一个第二锁定位置的高度。在尤其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接挡缺口处于最大可设置的高度和/或最大可设置的锁定高度。锁定位置的数量尤其相应于止动缺口的数量。特殊地,止动缺口沿导杆的纵轴线的平行线成一排地和/或在导杆的轴向俯视图中重叠地布置。尤其地,锁定模式仅仅在锁定体卡锁进止动缺口时才持续地稳定。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止动缺口构造为在导杆中的挖空部。备选的是,挖空部例如构造为导杆的凹陷部或者构造为铣槽。

优选的是,接挡缺口在侧向的断面中具有楔形。接挡缺口具有止动面和滑动面。止动面构造为支承面。止动面用于头靠的止动的锁定,其中,头靠可以被稳定在不变的高度上。滑动面优选地是粗糙度极小的面,其他物体可以在该面上沿该面滑动。优选的是,支承面大于1平方毫米、尤其大于10平方毫米、特殊地大于20平方毫米。支承面尤其构造为平的和/或不弯曲的。滑动面构成相对于导杆的轴向平面成角度地倾斜的面。滑动面无弯曲地和平地或者弯曲地延伸。滑动面与导杆的轴向平面围成倾角。优选地,倾角为至少10度、优选至少30度和/或最大80度。可选地作为补充地,在滑动面和止动面之间可以有另外的连接面。尤其滑动面和止动面相交成直线,其中,直线构成接挡缺口边棱。

靠背具有用于使头靠在高度上锁定的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可以被隐藏地布置在靠背中。锁定装置与至少一个导杆处于有效接触中,使得锁定装置通过直接的交互作用、例如通过摩擦力或者形状配合使头靠能被锁定在高度上。锁定装置包括用于使头靠锁定在锁定位置中的锁定体。

锁定体包括锁定面和倒圆的边棱区域(或称为边棱区域)。锁定面尤其大于1平方毫米、优选大于10平方毫米和特殊地大于20平方毫米,因为随着锁定面的尺寸变大,在锁定体和导杆之间的摩擦或者形状配合和交互作用也升高。

倒圆的边棱区域优选地在锁定体的侧边棱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备选地,倒圆的边棱区域可以仅构成锁定体的侧边棱的长度的一部分。倒圆的边棱区域优选长于2毫米、尤其长于5毫米并且特殊地长于10毫米。在尤其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倒圆的边棱区域在至少一侧构成锁定面的侧向的终结。两个相邻的倒圆的边棱区域尤其可以相互交融地过渡并且构成具有半径曲线(radienverlauf)的面。例如两个倒圆为四分之一筒形的边棱区域共同构成半筒形。倒圆的边棱区域的纵向延伸优选地构造为垂直于导杆的纵向延伸。备选地,导杆的纵向延伸和倒圆的边棱区域的纵向延伸围成至少40度和最大90度的角度。倒圆的边棱区域的纵向延伸尤其平行于接挡缺口边棱。

倒圆的边棱区域的弯曲半径在倒圆的边棱区域的纵向延伸的横截面中构造。弯曲半径尤其构成在锁定体的纵向延伸中的不变的横截面轮廓。倒圆的边棱区域邻接锁定面。优选地,倒圆的边棱区域面向接挡缺口边棱和/或指向接挡缺口边棱内。尤其地,锁定面和使锁定面与倒圆的边棱区域连接的第二个面相交成的角度小于90度,使得第二个面不平行于导杆的纵轴线地延伸。

在锁定模式中,锁定体的锁定面面式地接触止动面。锁定面和接挡缺口的止动面在锁定模式中尤其形状配合地连接。优选的是,锁定面和止动面是全等的并且在锁定模式中相互完全接触。在锁定模式中锁定面安放在止动面上。在锁定模式中,锁定体尤其啮合在止动缺口中并且以锁定面面式地安放在止动面上。在调整模式中,倒圆的边棱区域线式地接触滑动面。尤其地,例如在事故时在导杆向上强烈加速时锁定体尤其啮合在接挡缺口中。向上的强烈加速尤其是沿机动车顶方向的大于10g的加速度。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述锁定体结合了具有圆形横截面和矩形横截面的锁定体的优点。具有圆形横截面的锁定体减小了在锁定体和滑动面之间的摩擦并且因此实现极小的调整力。具有圆形横截面的锁定体的缺点是,锁定体仅具有比较小的锁定面,锁定体可以通过该锁定面安放在导杆的止动面上并且可以用其止动。这导致,在事故时或者在强烈加速时头靠会滑出。具有角形的横截面的锁定体具有比较大的锁定面,锁定体可以以所述锁定面安放在止动面上并且止动,由此可以防止例如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中头靠的滑出。然而在此的缺点是,具有角形横截面的锁定体在调整模式中也具有对导杆的大面积的接触,并且因此在头靠的高度调整时必须抵消较高的摩擦力。在按照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通过使用所述锁定面和倒圆的边棱区域结合了具有角形横截面的锁定体的优点和具有圆形横截面的锁定体的优点,同时不会出现各自的缺点。

在尤其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止动面位于导杆的径向平面中。对于具有非圆形的横截面的导杆来说径向平面尤其是导杆的纵轴线对其构成法向向量的平面。止动面仅占径向截面的一部分,其中,止动面具有止动面长度l,该长度从径向截面的外边界突伸进径向截面中。优选的是对于具有直径d的径向截面,止动面长度小于0.4*d,尤其小于0.2*d并且特殊地小于0.1*d。

在备选的设计方案中,径向平面与止动面围成倾角。该倾角尤其在0度到+70度之间,使得止动面不会对于头靠自动打开。优选地,所有接挡缺口具有相同的倾角。尤其这样地选择倾角,使得接挡缺口的止动面和锁定体的锁定面在锁定模式中相互平行地延伸。锁定面和止动面尤其构成相交线,其中相交线平行于锁定体的纵轴线。

锁定体优选地构造为纵长部件。倒圆的边棱区域沿锁定体的纵向延伸。锁定体尤其由金属和/或塑料构造。锁定体可以构造为实心体或者空心体。尤其锁定体的横截面优选地在整个长度上保持不变。备选地,锁定体的横截面可以在其长度上改变。例如,锁定体的横截面可以沿其纵轴线锥形地收缩。锁定体尤其优选地是螺栓和/或销钉形的锁定体。

在尤其优选的设计方面的方案中,倒圆的边棱区域的弯曲半径大于1毫米。弯曲半径优选地大于5毫米并且特殊地大于10毫米,但是小于5厘米。弯曲半径尤其在倒圆的边棱区域的整个长度上保持不变。备选地,弯曲半径可以在倒圆的边棱区域的长度上变化。这种设计方案的优点在于,基于这种边棱半径使得在沿滑动面顺着滑动时会较少被卡住。由此可以减小为抵消在头靠或者锁定体沿导杆移动时的滑动摩擦和静摩擦所需的力。

优选地,靠背包括用于由使用者调整头靠的调整装置。优选地,在操纵调整装置时,锁定体从止动缺口和/或接挡缺口中松开,使得头靠可以在高度上被调整。尤其地,至少一个导杆被调整装置包围并且特殊地被环形地包围。通过导杆的这种包围,在锁定体被压在导杆上时调整装置向导杆施加反作用力,使得头靠被锁定。

在尤其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调整装置包括复位装置、例如复位弹簧。尤其地,锁定体耦连在复位装置上。复位装置把锁定体压向止动缺口中和/或使锁定体被保持在止动缺口中。优选地,操纵复位装置导致减小复位装置在锁定体上的作用,使得锁定体例如不再这么强烈地和/或干脆不再被压向止动缺口中。例如,操纵调整装置导致复位弹簧的拉伸或者压缩。尤其地,在调整装置被操纵时,锁定体可以移动,使得锁定体可以从第一止动缺口移至第二移动缺口中。

在止动缺口以外,锁定体线式地和/或点式地接触导杆,其中,例如弯曲的导杆被锁定体点式地接触,不弯曲的表面被锁定体线式地接触。由此可以减小在从第一锁定位置移至第二锁定位置中时在锁定体和导杆之间的摩擦力。

在尤其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构造至少一个另外的止动缺口作为调整缺口。优选地,调整缺口设计为凹处、凹陷部或者铣槽。调整缺口具有至少一个调整面,其中,导杆的径向平面与调整面围成调整角度。调整角度大于10度、尤其大于50度,但是最大80度。优选地,调整缺口包括第二调整面,其中,第二调整面与导杆的径向平面围成至少10度但是最大80度的角度。第一和第二调整面相交于调整边棱并且构成v形缺口。

调整缺口构造用于容纳锁定体。锁定体线式地接触调整面。在尤其优选的设计方案中,锁定体可以啮合在调整缺口中,其中,锁定体例如以倒圆的边棱区域啮合在调整边棱中。

尤其优选的是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锁定体,其中至少一个角是被倒圆或倒圆角并且构成倒圆的边棱区域。优选地,该角在锁定体的纵轴线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地被倒圆。备选地,锁定体具有矩形的横截面或者多边形的横截面或者液滴形的横截面,其中,其中至少一个角是被倒圆的并且构成倒圆的边棱区域,该角优选地在锁定体的纵轴线的整个长度上延伸。

本发明的其他内容涉及一种具有按照本发明的头靠装置的车辆座椅以及车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优点和作用从本发明的下文中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附图中:

图1示出头靠装置的二维示意图;

图2示出具有头靠、导杆和锁定体的头靠装置的局部;

图3a示出具有接挡缺口的头靠装置的局部;

图3b示出具有接挡缺口和锁定体的头靠装置的局部;

图4a示出图3a所示局部的侧视图;

图4b示出图3b所示局部的侧视图,具有锁定体的接触可能性的示意性视图;

图5a、5b、5c示出锁定体的可能的横截面;

图6示出具有调整装置的头靠装置的局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在二维示意图中示出头靠装置1,其包括头靠2、靠背3和两个导杆4。两个导杆4与头靠2不可松脱地连接。两个导杆4在另外的端部上插入靠背3,使得导杆4将头靠2与靠背3连接。导杆4在容纳位置中插入靠背3。

插入的导杆4可以部分地从靠背3中拉出和进入,使得可以实现头靠2从第一锁定位置到第二锁定位置相对于靠背3的高度调整。在两个容纳位置上分别安装锁定装置5。锁定装置16处于与导杆4的直接接触中并且其实现使头靠2保持在不变的高度上、尤其在第一锁定位置或者第二锁定位置上。

图2示出头靠装置1的局部。该局部示出头靠2和两个导杆4,其中,导杆4与头靠2固定连接。头靠2构造为具有织物套和/或皮套的发泡材料体。

在该实施例中,导杆4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备选地,导杆4也可以具有矩形的或者任意的横截面。导杆4具有两个止动缺口。一个止动缺口被刻槽构造为接挡缺口6。接挡缺口6构成导杆4的端部前的最后的止动缺口。另一个止动缺口构造为调整缺口7并且布置在头靠2和接挡缺口6之间。在头靠2和接挡缺口6之间也可以布置多个调整缺口7。

调整缺口7具有两个弄平的调整面,它们构成在导杆4中的v形缺口。调整面构造为三角面,其中,三角面的两个底边重合并构成调整边棱。与底边相对的三角尖端中的一个指向头靠2的方向,一个指向接挡缺口6的方向。

锁定体8啮合在接挡缺口6中并且以此稳定头靠2的高度。为了表示的清楚,在图2中仅示出一个锁定体8。但是在设计上头靠装置1包括在另一个导杆4上在相同高度上的第二个止动体6。

图3a和3b以头靠装置1的详细的局部视图示出具有接挡缺口6的导杆4。

附图3a示出具有接挡缺口6的导杆4。接挡缺口6具有滑动面9和止动面10。止动面10构成用于锁定体8的支承面。止动面10垂直于导杆4的纵轴线。止动面10与滑动面9围成最小10度并且最大80度的角度。止动面10与滑动面9接触/相交于直线,即接挡缺口边棱11。接挡缺口边棱11垂直于导杆4的径向平面的法线向量。

图3b示出与在图3a中相同的具有接挡缺口6的导杆4和额外地示出所啮合的锁定体8。锁定体8构造为螺栓形的金属销钉,其中,锁定体8在纵向延伸中具有销钉长度。销钉长度大于止动面10的长度。销钉长度尤其大于1厘米并且小于10cm。锁定体8构造为实心体。备选地,锁定体8可以构造为空心体。锁定体8具有三角形的横截面,其中,所有三个角都被倒圆。所述角在锁定体8的纵轴线的整个长度上被倒圆并且构成倒圆的边棱区域12。锁定体8的纵轴线垂直于导杆4的纵轴线。在锁定模式中锁定体8如图所示地锁定在接挡缺口6中。不弯曲的侧面中的一个安放在止动面10上,所安放的面构成锁定面12。锁定面13与止动面10处于形状配合中并且阻止头靠2在其高度上的滑动。

图4a和图4b示出图3a和图3b的局部细节的侧向的俯视图,并且示出带锁定体8的导杆4和接挡缺口6和不带有锁定体8的导杆4和接挡缺口6。图4a示出接挡缺口6,其具有楔形的轮廓。止动面10位于导杆4的径向平面中,滑动面9是相对导杆4的轴向平面倾斜的面。

图4b示出在三种不同的高度位置i、ii、iii中的锁定体8。在第一高度位置i中,头靠装置1位于锁定模式中并且锁定体8安放在接挡缺口6的止动面10上。锁定体8完全啮合在接挡缺口6中并且没有超出接挡缺口6的外边棱。通过锁定体8的锁定面13与止动面10的面式的接触,头靠2稳定在其高度上并且阻止头靠2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中脱落并且在车辆内部空间中到处飞。

在第二高度位置ii中,头靠装置1位于调整模式中。锁定体8不再以锁定面13接触止动面10。锁定体8以倒圆的边棱区域12接触滑动面9。锁定体8线式地接触滑动面9。为了使锁定体8不是面式地接触滑动面9,因此使得在导杆4的径向平面和滑动面9之间的角度大于锁定体8在滑动面9上沿着滑动的边棱上的角度。

在第三高度位置iii中,锁定体8不再以其锁定面13接触止动面10。在接挡缺口6之外,锁定体8线式地或者点式地接触导杆4。在接挡缺口6之外弯曲的导杆4在此点式地接触锁定体8,在接挡缺口之外平直的导杆4在此线式地接触锁定体8。在调整模式中点式的和/或线式的接触减小了在锁定体8和导杆4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可以以极小的力的耗费实现简便的调整。

图5a、图5b和图5c示出锁定体8的三种可能的横截面或者轮廓。在5a中锁定体8的横截面是具有三个倒圆的角的三角形。锁定体在头靠装置中这样地布置,使得倒圆的角构成滑动圆角14,其中,滑动圆角14是倒圆的角,其在调整模式中面向滑动面9并且沿锁定体8的纵向构成倒圆的边棱区域12。在备选的设计方案中,三个角中可以仅有一个倒圆,其中,该倒圆的角构成滑动圆角。在滑动圆角14上接有锁定边棱15,其中,锁定边棱15沿锁定体8的纵向延伸构成锁定面13。

图5b示出剖切锁定体8的横截面,其中,该横截面是矩形,其中,两个较短的矩形边凸出地弯曲。两个凸出的矩形边中的一个构成滑动圆角14,其沿锁定体8的纵向构成倒圆的边棱区域12。在滑动圆角14上接有锁定边棱15,其沿锁定体8的纵向延伸构成锁定面13。

在图5c中所示的锁定体8的横截面构成圆部段。圆部段的弧线构成滑动圆角14并且沿锁定体8的纵向延伸构成倒圆的边棱区域12。在滑动圆角14上接有直的边棱,其构成锁定边棱15并且沿锁定体8的纵向延伸构成锁定面13。

图6示出具有调整装置16的头靠装置1的细节局部。优选地,调整装置16安装在靠背3的表面上并且与靠背3和靠背套连接。调整装置16包括保持件17和操纵装置18,其中,调整装置16袖套式地包围导杆4。

操纵装置18穿过保持件17。调整装置16包括复位装置,在该实施方式中复位装置构造为复位弹簧。复位装置把锁定体8拉在和保持在导杆4上、尤其把锁定体8向导杆4上拉。

操纵装置18构造为与复位装置脱耦,例如使复位弹簧拉伸。由此使得将锁定体8压在导杆4上的力被减小,锁定体8可以从止动缺口中松脱。在此模式中,锁定体8可以从第一止动缺口转移至第二止动缺口,头靠2因此可以在其高度上被调整。

调整装置1还额外地包括导引通道19。导引通道19与保持件17直接连接。导引通道19安装在靠背中并且被其包围。导杆4通过保持件17插入导引通道19中。导引通道19用于引导导杆4,以便避免与靠背3的填料的钩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