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后视镜。
背景技术:
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各国均规定了汽车上必须安装后视镜,且所有后视镜都必须能调整方向。现今汽车日益增多,许多车主都装上了行车记录仪,方便记录开车时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以便后续作为证据或者回放使用。由于行车记录仪额外占用了车前窗上的覆盖面积,因而市场上出现了集成有行车记录功能的智能内后视镜。这些内后视镜额外增加了多个部件,如摄像头、显示屏等等,重量增加了许多。而市面上不少智能内后视镜内部结构过于复杂,整体刚性差,强度不够,容易晃动产生噪声,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整体刚性较高的新型后视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后视镜,其包括壳体、显示屏、摄像头以及后视玻璃板,壳体包括注塑成型的前盖以及一体成型的铝合金后壳,前盖固定于后壳上,后视玻璃板固定于前盖上,显示屏固定在前盖的安装框上并且显示屏显示内容的表面朝向后视玻璃板,后视玻璃板在对应显示屏的位置处为可透光,摄像头固定在壳体上并贯穿后壳;壳体内还设有与显示屏平行放置的主控电路板,主控电路板分别与摄像头和显示屏电连接。
进一步地,壳体内还设有一个电路板安装架,电路板安装架通过螺钉固定于后壳上,主控电路板通过螺钉固定在电路板安装架上。
进一步地,电路板安装架上还固定有一个按键电路板,按键电路板与主控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壳体内还设有一个喇叭,喇叭与主控电路板电连接,后壳上对应喇叭的位置上设有透声孔。
进一步地,后壳的背面固定有两个背带架,背带架上贯穿有用于将后视镜固定于车内的背带。
进一步地,背带架上设有两个对称的U形定位凸起,后壳上设有四个方形定位口,背带架固定在后壳上时,定位凸起卡接于定位口内。
进一步地,后壳在对应主控电路板的位置上设有散热孔。
进一步地,前盖的安装框的外边缘均匀设有四个卡接头,四个卡接头将显示屏卡接固定于前盖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成型的铝合金后壳和注塑成型的前盖将摄像头、显示屏、主控电路板固定在壳体内,结构相对简单,而且由于后壳刚性比塑料刚性大,后视镜的整体刚性得到提高,强度也得到提升,不容易产生晃动,不容易产生噪声,用户使用体验得到提升,产品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视镜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视镜的分解图(后部视角);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视镜的分解图(省略后视玻璃板、前盖和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
本实施例的后视镜是车内后视镜。后视镜包括壳体、显示屏30、摄像头50以及后视玻璃板20。壳体包括注塑成型的前盖11以及一体成型的铝合金后壳12。前盖11安装在后壳12的过程中,前盖11先卡接固定于后壳12上,然后通过螺钉与后壳12固定连接。
后壳12的背面固定有两个背带架80,背带架80上贯穿有用于将后视镜固定于车内的背带90。背带架80上设有两个对称的U形定位凸起81。后壳12上设有四个方形定位口121。背带架80固定在后壳12上时,定位凸起81卡接于定位口121内。
后视玻璃板20固定于前盖11上。显示屏30固定在前盖11的安装框111上并且显示屏30显示内容的表面朝向后视玻璃板20。后视玻璃板20在对应显示屏30的位置处为可透光。前盖11的安装框111的外边缘均匀设有四个卡接头112,四个卡接头112将显示屏30卡接固定于前盖11上。
摄像头50固定在壳体上并贯穿后壳12。具体地,摄像头50的镜头贯穿后壳12,而摄像头50末端固定于前盖11上。
壳体内还设有与显示屏30平行放置的主控电路板40,主控电路板40分别与摄像头50和显示屏30电连接。后壳12在对应主控电路板40的位置上设有散热孔122。壳体内还设有电路板安装架60,电路板安装架60通过螺钉固定于后壳12上,主控电路板40通过螺钉固定在电路板安装架60上。电路板安装架60上还固定有按键电路板70,按键电路板70与主控电路板40电连接。
壳体内还设有喇叭(未示出),喇叭与主控电路板40电连接,后壳12上对应喇叭的位置上设有透声孔123。
以上陈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