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清洗,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洗车装置。
背景技术:
露天煤矿车辆行驶的道路均为泥土结构,采场粉尘、煤灰极大,道路需要喷洒大量的水用来降尘,导致道路泥泞。生产指挥车辆出入采场或遇雨雪天气行驶时,车辆非常容易溅上大量泥土、粉尘、煤灰,车辆前后保险杠、轮眉常因悬挂大量泥土,不仅影响车辆整洁、美观,而且泥土得不到及时清洗,会对车辆造成损坏,影响车辆寿命,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前、后车玻璃蒙上一层煤灰、粉尘,影响驾驶员视线。
目前,清洗指挥车一般采用普通洗车机在室内或大型洗车间进行清洗,需要有专人负责,投入的人工费用相对较高。普通洗车机水枪压力不够,无法在短时间内冲掉大量悬挂泥土,清洗效率低;而且车辆悬挂的泥土不及时清除会损坏保险杠等配件,增加车辆维修成本。采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容易损伤车身漆面,也增加车辆维护成本。建立大型洗车间,投入的费用较高,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洗车装置,针对车辆需要清洗的部位设计复合管路结构,可自动完成对整车的清洗过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洗车装置,其中,包括主管、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主管和第一副管均包括顶部的横管和两侧的纵管,主管与供水管路连接;其中,第一副管位于主管后方,主管和第一副管的顶部横管通过第一支管连通,主管和第一副管的左侧纵管通过第二支管连通,主管和第一副管的右侧纵管通过第三支管连通,并且第一副管的顶部横管上设置有第四支管;第二副管位于主管前方,第二副管包括顶部的横管和竖直的至少两根立柱;主管的左侧纵管和第二副管的顶部横管的左端通过第五支管连通,主管的右侧纵管和第二副管的顶部横管的右端通过第六支管连通,第二副管的顶部横管上设置有第七支管和第八支管,第八支管的高度低于第七支管的高度;并且所有支管上均设置有喷洒机构。
优选地,其中,第四支管、第七支管和/或第八支管为弯折管。
优选地,其中,所述喷洒机构为喷水孔,喷水孔的直径为60-80mm。
优选地,其中,所述喷洒机构包括花洒式喷头,花洒式喷头上安装有电机,电机用于带动花洒式喷头转动。
优选地,其中,第二支管、第三支管、第五支管和第六支管上安装有花洒式喷头。
优选地,所述自动洗车装置还包括用于指引车辆进入清洗位置的挡车位,挡车位沿第一副管→主管→第二副管的方向布置在地面上。
优选地,所述自动洗车装置还包括水泵、开关标识杆和红外启动装置,水泵与供水管路连接,红外启动装置与水泵开关电连接,红外启动装置的触发开关设置在开关标识杆上,开关标识杆设置在第五支管的外侧,车辆到达开关标识杆位置时触发红外启动装置的触发开关。
优选地,其中,在第四支管、第七支管和/或第八支管的末端均连接有一平直焊管。
优选地,其中,第四支管的末端平直焊管的高度低于第二副管顶部横管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主管、第一副管、第二副管及多个支管对车辆的不同方位进行清洗,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专人看管,可短时间内清除车辆的悬挂泥土,清洗效率高,使用方便,驾驶员可自助清洗,并且通过设置花洒式喷头可调整喷水方向,实现定向清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洗车装置施工较为简单,实用性强,生产运营成本低,非常适合于大型工业场所清洗车辆,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洗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管与第一副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管与第二副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花洒式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洗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主管10、第一副管11和第二副管12,如图所示,三者均呈门型,其中第一副管11和第二副管12分别位于主管10两侧,在图1实施例中,第一副管11位于主管10后方,第二副管12位于主管10的前方。主管10和第一副管11均包括顶部横管和两侧的纵管,第二副管12顶部为横管,两侧为实心立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主管10的管径大于第一副管11和第二副管12的管径,以保证管路的水压和水量。主管10与第一副管11高度大致相等,第二副管12的高度低于主管10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洗车装置还包括若干支管。具体来看,参考图1,第一支管1连通主管10和第一副管11的顶部横管,第一支管1上设置有喷水机构,可清洗车顶。可以设置多根第一支管1,例如图1和图2实施例中有两根第一支管1。
主管10与第一副管11的左侧纵管通过第二支管2连通。主管10与第一副管11的右侧纵管通过第三支管3连通。第二支管2、第三支管3分别用于清洗车辆两侧的车门及轮胎。第二支管2和第三支管3也可分别设置多根,例如图1和图2实施例中有两根第二支管2和两根第三支管3。
进一步地,参考图2,第一副管11的顶部横管上还连接有第四支管4,第四支管4呈弯折状,可用来清洗车尾部及后挡风玻璃。
参考图3,第二副管12包括顶部横管和至少两根立柱(图3实施例为三根立柱),立柱支撑第二副管12的顶部横管。主管10的左侧纵管与第二副管12的顶部横管的左端通过第五支管5连通,主管10的右侧纵管与第二副管12的顶部横管的右端通过第六支管6连通。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用直管替换第二副管12中的立柱,则第五支管5和第六支管6可分别连通到第二副管12的两侧直管上。第五支管5和第六支管6清洗车辆前轮胎。
进一步地,参考图3,第二副管12的顶部横管上还连接有第七支管7,与第四支管4相似,第七支管7也为弯折管,用来清洗车辆的引擎盖和前挡风玻璃等。
优选地,第二副管12顶部横管上还连接有第八支管8,同样为弯折管,第八支管8用来清洗前保险杠底部。第七支管7的高度高于第八支管8的高度。
以上的第一支管1到第八支管8上均设置有喷洒机构,例如在支管上设置若干喷水孔,喷水孔的直径可为60-80mm。喷水孔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密,以更好地清洗车辆。
优选地,喷洒机构可采用花洒式喷头13,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花洒式喷头13,安装在第三支管3上,花洒式喷头13上安装有电动机14(参考图4),电动机14可带动花洒式喷头13转动,从而改变喷水方向,可对车辆某部位的顽固污泥定向清洗。优选地,在第二支管2、第三支管3、第五支管5和第六支管6上均安装花洒式喷头13。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增大清洗面积,在第四支管4、第七支管7和/或第八支管8的末端均连接有一平直焊管,如图2和图3所示。第四支管4的末端平直焊管的高度应低于第二副管12顶部横管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清洗车辆尾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洗车装置还包括挡车位,挡车位沿第一副管11→主管10→第二副管12的方向布置在地面上,挡车位的形状为中空的矩形框,其一边开口,作为入口引导车辆进入清洗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洗车装置还包括红外启动装置16,其安装在开关标识杆15上,开关标识杆15位于第五支管5的外侧,当车辆到达开关标识杆15的位置时,将触发红外启动装置16。红外启动装置16与水泵开关电连接,以控制水泵工作。水泵与主管10通过供水主管路连接,供水主管路上设置有水阀门。
工作时,待洗车辆从挡车位的入口驶入,到达开关标示杆15时停车,此时红外启动装置16被触发,水泵开始供水,通过供水主管路,自动洗车装置的各主管、副管以及支管得到供水,喷出水雾开始对车辆进行清洗,花洒式喷头13旋转改变喷水方向,对顽固污泥进行定向清洗。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