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车用齿轮传动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6681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车用齿轮传动后视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机车用齿轮传动后视镜。



背景技术:

在轨道车辆的行驶过程中,司机需要经常对轨道两旁的行驶环境以及车身的行驶状况进行观察,目前机车上安装的后视镜普遍为手动式后视镜和气动式后视镜。其中,手动式后视镜的外形尺寸较大且笨重,需要司机进行手动操作,不仅不便于使用,而且极容易因为多次掰动和用力过度而造成连接处的松动和磨损;气动后视镜虽然摆脱了人工操作的限制,使用便捷,但其结构较为复杂且占用了较大的空间,而且还会因为气管老化破损和接头损坏产生漏气现象,从而造成气动后视镜无法正常动作。

中国专利201310720676.3公开了一种位置可调节的汽车后视镜,其包括后视镜壳体及安装座,安装座装有电机、传动机构以及沿汽车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后视镜壳体可滑动地安装于导轨上,后视镜壳体的底部设有与导轨配合的限位滑杆,以避免后视镜壳体脱离导轨,所述电机与传动机构配合,可带动后视镜壳体沿导轨移动。该汽车后视镜可以沿着车身前后方向调整位置,从而解决因驾驶员与后视镜之间的距离不合适而引起的视野不佳的问题,更有利于驾驶员观察路况,保证行车安全,但所述技术方案并没有对后视镜的角度调节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没能解决手动式和气动式操作存在的缺陷。

中国专利200920223072.7公开了一种机车后视镜,该后视镜包括有基座、旋转支臂和镜体,所述镜体的背部安装于旋转支臂一端,所述旋转支臂的另一端可枢转地安装在该基座上,所述基座内装设有自动启闭装置并通过带动旋转支臂旋转而开合镜体。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自动启闭装置为气动式,包括气缸和相关气动控制元件,虽然便于操作,但是仍存在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齿与齿之间的啮合传动来实现后视镜的开启与闭合动作的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车用齿轮传动后视镜,其包括依次连接的镜体总成、支板总成和驱动机构,通过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支板总成的转动以实现所述镜体总成的开合;

所述驱动机构通过安装板固定连接于机车车体的外侧壁上,且包括至少一个与车身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滑槽、在所述滑槽内可滑动设置的齿条、以及与所述齿条联动设置的转轴和驱动电机,所述转轴和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轴平行设置,且在所述转轴和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轴上均设置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转轴的轴向一端与所述支板总成固定连接,且所述转轴的位置通过固定座固定,所述驱动电机与机车电源和司机室内的控制开关电连接。

所述固定座呈类几字型,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轴肩结构,所述转轴通过该轴肩结构与所述固定座卡接。

优选地,所述镜体总成的镜壳采用不锈钢材料整体冲压成型,其镜面上镀有一层防爆膜,所述支板总成采用2mm厚度的不锈钢材料冲压成流线型结构,可有效减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阻,所述驱动电机采用24V直流电机。

优选地,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在其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滑槽槽口间的距离可根据后视镜打开角度的范围来设计。

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滑槽槽口间的距离越大,所述齿条的可移动范围也就越大,因此通过所述转轴带动后视镜转动而打开的角度也就越大。反之,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滑槽槽口间的距离越小,所述齿条的可移动范围也就越小,因此通过所述转轴带动后视镜转动而打开的角度也就越小。

优选地,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外部设置有保护盖,且在所述保护盖上还开有用于所述转轴穿过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边缘部分设置成与所述保护盖四周卡接的折弯面。

优选地,在所述保护盖与所述安装板的连接处均匀涂抹有一层硅胶,可有效防止灰尘和雨水的渗入。

优选地,所述转轴和所述支板总成的连接部分设置成相匹配的方形杆和方形孔。方形的连接结构可避免在转动过程中出现串动的情况,保证所述镜体的打开角度能够调节到位。

优选地,在所述转轴和所述支板总成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弹性垫圈和施必牢防松螺母,以起到紧固二者的作用。

优选地,设置于所述转轴和所述驱动电机转动轴上的齿轮具有相同的齿数和模数。

由于所述两个齿轮的齿数和模数保持一致,则当所述齿条移动时,二者转过的角度也保持一致,可通过调节齿轮在齿条上的具体位置或更换齿条来改变两个齿轮间的齿数,进而调整后视镜打开角度的范围。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控制开关间通过航空插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后视镜完全采用齿轮式机械传动,其结构简单,不仅整体占用空间小,而且操作简便、控制灵敏度高,各组成部分的耐候性和使用寿命远高于气动式后视镜,减少了后视镜的故障频率,并降低了其维修成本和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01齿轮,1镜体总成,2支板总成,3驱动机构,4控制开关,5安装板,6保护盖;31滑槽,32齿条,33转轴,34驱动电机,35固定座,3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一种机车用齿轮传动后视镜,包括依次连接的镜体总成1、支板总成2和驱动机构3,所述支板总成2的一端与所述镜体总成1的背部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3联动设置,通过所述驱动机构3带动所述支板总成2的转动以实现所述镜体总成1的开合。

所述驱动机构3整体通过安装板5固定连接于机车车体的外侧壁上,且包括滑槽31、齿条32、转轴33、驱动电机34、固定座35和限位块36。所述滑槽31与车身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且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固定于所述安装板5上,所述齿条32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31内,所述限位块36的数量为二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滑槽31长度方向的两端,用于阻挡所述齿条32的继续运动,所述固定座35的数量为二且呈类几字型,二者分别设置于所述滑槽31的上下两侧且通过十字槽盘头螺钉紧固于所述安装板5上,所述转轴33通过其上设置的轴肩结构与所述固定座35卡接,所述驱动电机34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固定于所述安装板5上,所述转轴33和所述驱动电机34的转动轴平行设置,且在所述转轴33和驱动电机34的转动轴上均设置有与所述齿条32啮合的齿轮01。

所述转轴33的轴向一端与所述支板总成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33与所述支板总成2的连接部分为相匹配的方形杆和方形孔,并在二者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弹性垫圈和施必牢防松螺母,以起到增加摩擦、紧固连接的作用。

由于设置于所述转轴33和所述驱动电机34转动轴上的齿轮01具有相同的齿数和模数,使得当所述齿条32移动时,二者转过的角度也保持一致,该结构有利于对后视镜打开角度的范围进行设计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可调节两个齿轮01在所述齿条32上的具体位置或更换齿条来改变两个齿轮01间的齿数,也可以调节所述限位块36与所述滑槽31槽口间的距离来改变所述齿条32的移动范围。

在所述驱动机构3的外部还设置有方形的保护盖6,且在所述保护盖6上开有用于所述转轴33穿过的通孔,相应的,所述安装板5的边缘部分设置成与所述保护盖6四周卡接的折弯面,为了有效阻止灰尘和雨水的渗入,还在所述保护盖6与所述安装板5的连接处均匀涂抹上一层硅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34采用24V直流电机且带有自锁功能,其上的电机引出线和航空插头穿过所述安装板5上的U型孔和车体预留孔进入司机室内,电机引出线与机车电源连接,航空插头与司机室操作台面上的控制开关4连接,所述控制开关4上设置有开启、停止和关闭三个档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镜体总成1的镜壳采用不锈钢材料整体冲压成型,其镜面上镀有一层防爆膜,所述支板总成2采用2mm厚度的不锈钢材料冲压成流线型结构,可有效减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阻。

所述后视镜的开闭过程如下:

后视镜的初始状态应为关闭状态,即镜体总成1与车体的外侧壁保持平行,此时控制开关4位于关闭档;将控制开关4旋至开启档,驱动电机34通电运转并带动支板总成2向外转动,直至镜体总成1打开至理想角度,再将控制开关4旋至停止档,驱动电机34断电停止运转并自锁;最后将控制开关4旋至关闭档,驱动电机34通电运转并带动支板总成2向内转动,当镜体总成1关闭至与车体的外侧壁平行时,驱动电机34断电停止运转并自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任何改进或等同替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