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牦牛保定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7924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牦牛保定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牦牛保定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牦牛运输装置,牦牛的缰绳固定不方便;并且人不容易接触到牦牛,不利于保定牦牛灌服药物、打针、人工输精、病情检查等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牦牛保定运输装置,可以方便的缠绕、固定牦牛的缰绳,牵拉牦牛;有利于保定牦牛灌服药物、打针、人工输精、病情检查等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牦牛保定运输装置,其包括底板、两个侧栏、后端栅栏门、前栏;侧栏以及前栏均与固定设置在底板上;两个侧栏均与前栏固定连接;后端栅栏门与底板铰接;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底架以及四个轮子;底架与底板固定连接;四个轮子均与底架铰接,前栏固定设置有前端突出横梁;前端突出横梁设置有两个滑轮。

进一步的,侧栏以及前栏均为栏栅状。

进一步的,后端栅栏门还固定铺设有防滑板。

进一步的,后端栅栏门还固定设置有绳索;绳索的一端与侧栏固定连接;绳索的另一端与后端栅栏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底板的前端还固定设置有牵引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牦牛的缰绳可以方便的缠绕、固定在两个滑轮之间,方便牵拉牦牛;2、人可以将手穿过侧栏或者前栏接触到牦牛,有利于保定牦牛灌服药物、打针、人工输精、病情检查等操作;3、可以使牦牛很容易的从后端栅栏门踏上底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牦牛保定运输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牦牛保定运输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底板1;底架11;轮子12;侧栏2;后端栅栏门3;绳索31;前栏4;前端突出横梁41;滑轮42;牵引栓43。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牦牛保定运输装置,其包括底板1、两个侧栏2、后端栅栏门3、前栏4。

侧栏2以及前栏4均与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两个侧栏2均与前栏4固定连接。两个侧栏2可以防止牦牛在底板1上时踩空而骨折。

后端栅栏门3与底板1铰接。

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底架11以及四个轮子12;底架11与底板1固定连接;四个轮子12均与底架11铰接。

前栏4固定设置有前端突出横梁41;前端突出横梁41设置有两个滑轮42。牦牛的缰绳可以方便的缠绕、固定在两个滑轮42之间,方便牵拉牦牛。

侧栏2以及前栏4可以均为栏栅状。人可以将手穿过侧栏2或者前栏4接触到牦牛,有利于保定牦牛灌服药物、打针、人工输精、病情检查等操作。

后端栅栏门3还可以固定铺设有防滑板,比如橡胶垫等。可以增加摩擦力,从而使牦牛很容易的从后端栅栏门3踏上底板1。

后端栅栏门3还可以固定设置有绳索31;绳索31的一端与侧栏2固定连接;绳索31的另一端(即绳索31与侧栏2固定连接的一端的另一端)与后端栅栏门3固定连接。后端栅栏门3放下后,绳索31可以防止牦牛在后端栅栏门3上时踩空而骨折。

底板1的前端(底板1设置有前栏4的一端为前端)还固定设置有牵引栓43。用牵引锁链等穿过牵引栓43后,可以很方便的牵引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牦牛保定运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牦牛保定运输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将后端栅栏门3放下形成连接底板1的斜坡;将牦牛从后端栅栏门3赶上底板1;将后端栅栏门3收起关闭后将牦牛的缰绳缠绕、固定在两个滑轮42之间;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牦牛保定运输装置运输牦牛到所需的地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牦牛保定运输装置,牦牛的缰绳可以方便的缠绕、固定在两个滑轮42之间,方便牵拉牦牛;人可以将手穿过侧栏2或者前栏4接触到牦牛,有利于保定牦牛灌服药物、打针、人工输精、病情检查等操作;可以使牦牛很容易的从后端栅栏门3踏上底板1。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