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防闷示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7981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防闷示警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粗心家长把孩子忘在车里,导致孩子闷死在车内的悲剧屡屡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家长将小孩遗忘在车里的车载防闷示警器。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载防闷示警器,所述车载防闷示警器包括一单片机ECU,一用于感应车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一用于感应车内氧气含量的氧浓度传感器,一用于车内热探测的红外传感器,一用于接收遥控指令的遥控模块,一用于根据单片机发送的声音报警指令驱动声音报警器报警的声音报警驱动电路,一用于根据单片机发送的灯光报警指令驱动灯光报警器报警的灯光报警驱动电路,一用于根据单片机发送的温度调节指令驱动空调调节温度的空调电路,一用于根据单片机发送的天窗开启/关闭指令驱动天窗开启/关闭的天窗电路,一用于发送无线信号的无线信号发射电路以及一对车载防闷示警器供电的电源;

所述单片机ECU同时与温度传感器、氧浓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遥控模块、声音报警驱动电路、灯光报警驱动电路、空调电路、天窗电路、无线信号发射电路电连接;单片机同时与电源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载防闷示警器中,所述无线信号发射电路为GSM通信模块、3G通信模块、4G通信模块或WIFI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载防闷示警器中,所述遥控模块为红外信号接收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载防闷示警器中,所述单片机ECU为基于ARM框架结构的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防闷示警器,通过将车载防闷示警器安装在车内,由氧浓度传感器检测车内的温度及氧气含量,一旦快接近人体生存极限,ECU将收到信号并处理,将灯光/声音报警指令驱动灯光/声音报警器报警的灯光/声音报警驱动电路,汽车报警,同时,空调电路驱动空调自动开启,天窗电路驱动天窗自动开启。目前市场上并没有此类防护示警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防闷示警器价格低廉、实用性高,简单易加装,利用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实时控制,使系统工作于最佳状态,提高了系统的综合反应灵敏度,报警及时,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防闷示警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原理进行进一步说明。

一种车载防闷示警器,所述车载防闷示警器包括一单片机ECU1,一用于感应车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一用于感应车内氧气含量的氧浓度传感器3,一用于车内热探测的红外传感器4,一用于接收遥控指令的遥控模块5,一用于根据单片机发送的声音报警指令驱动声音报警器报警的声音报警驱动电路6,一用于根据单片机发送的灯光报警指令驱动灯光报警器报警的灯光报警驱动电路7,一用于根据单片机发送的温度调节指令驱动空调调节温度的空调电路8,一用于根据单片机发送的天窗开启/关闭指令驱动天窗开启/关闭的天窗电路9,一用于发送无线信号的无线信号发射电路10以及一对车载防闷示警器供电的电源11。

所述单片机ECU1同时与温度传感器2、氧浓度传感器3、红外传感器4、遥控模块5、声音报警驱动电路6、灯光报警驱动电路7、空调电路8、天窗电路9、无线信号发射电路10电连接;单片机同时与电源11电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载防闷示警器中,所述无线信号发射电路10为GSM通信模块、3G通信模块、4G通信模块或WIFI模块。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载防闷示警器中,所述遥控模块5为红外信号接收电路。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载防闷示警器中,所述单片机ECU1为基于ARM框架结构的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红外传感器4感应车内是否存在人员,通过温度传感器2、氧浓度传感器3感应车内的温度值、氧浓度,在车内的温度值、氧浓度值低于在单片机ECU1预设的阈值时,单片机ECU1控制声音报警驱动电路6驱动声音报警器报警,灯光报警驱动电路7驱动灯光报警器报警,空调电路8驱动空调开启,天窗电路9驱动天窗开启;并且将报警的信息通过无线信号发射电路10远程发送给他人。并且可以通过遥控模块5接收他们远程发送的控制指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防闷示警器,通过将车载防闷示警器安装在车内,由氧浓度传感器3检测车内的温度及氧气含量,一旦快接近人体生存极限,ECU将收到信号并处理,将灯光/声音报警指令驱动灯光/声音报警器报警的灯光/声音报警驱动电路6,汽车报警,同时,空调电路8驱动空调自动开启,天窗电路9驱动天窗自动开启。目前市场上并没有此类防护示警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防闷示警器价格低廉、实用性高,简单易加装,利用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实时控制,使系统工作于最佳状态,提高了系统的综合反应灵敏度,报警及时,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