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后视镜换向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2525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检测过程中一种车内后视镜换向板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出行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汽车的车内后视镜换向板与球头配合公差波动较大,球头座上设有开口,存在诸多不便,随着行驶时间的不断增加,出现车内后视镜球头易从换向板脱出的现象;有异响以及定位失效的现象;市场返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底座的强度,保证换向板主体与球头配合公差合理,球头与换向板连接可靠,无松动、脱落现象的一种车内后视镜换向板。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内后视镜换向板机构,包括支撑杆、换向板主体、固定板、球头盛放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下方设有换向板主体,所述的换向板主体下端设有固定板,所述的换向板主体中间凹陷区域设有球头盛放区,所述的球头盛放区边缘设有多个加强筋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加强筋数量为7个。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板上设有两个固定槽。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板底部设有镂空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和效果为:1、结构简单、实用方便;2、提高了底座球头盛放区的强度,保证换向板主体与球头配合公差合理,球头与换向板连接可靠,无松动、脱落现象等特点,具体为支撑杆的设置,可以保证换向板主体可以固定及转动;固定板用于安装其他部件,如表面镜盖等安装,为了方便安装固定,在固定板上设有两个固定槽;为了保证后视镜上球头的安装,设置球头盛放区,球头盛放区边缘设有多个加强筋来固定,优选的加强筋数量采用7个,既可以很好的保证固定强度,也不会因为数量问题,造成制作过程工艺复杂;为了保证换向板整体强度和重量,在固定管板的底部设有镂空区,以上方案具有简便实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支撑杆;2为换向板主体;3为固定板;4为球头盛放区;5为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内后视镜换向板机构,包括支撑杆1、换向板主体2、固定板3、球头盛放区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1下方设有换向板主体2,所述的换向板主体2下端设有固定板3,所述的换向板主体2中间凹陷区域设有球头盛放区4,所述的球头盛放区4边缘设有多个加强筋5固定,所述的加强筋5数量为7个,所述的固定板3上设有两个固定槽,所述的固定板3底部设有镂空区。

因此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是这样的:在换向板主体2上端设置支撑杆1,在换向板主体2的下端设置固定板3,在换向板主体2中间内凹陷区域设置球头盛放区4,在球头盛放区4的周边设置多个加强筋5固定,优选为设置7个加强筋5,本方案是这样实施的,将后视镜上球头安装到球头盛放区4内,由于是过盈配合,为了保证安装质量和固定的牢固强度,设置7个加强筋5,保证球头盛放区4牢固卡合住球头,支撑杆1用于安装到固定位置后,换向板主体2可随着支撑杆1转动而转动,镜子安装好以后,固定板3安装其他部件,如表面镜盖等安装,完成后,将支撑杆1安装固定到车内指定位置,完成本次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