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移动厢式变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8174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应急移动厢式变电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压线路和变压器维修的变电车,尤其涉及一种应急移动厢式变电车。



背景技术:

在冰雪、洪水、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突发性电网设备运行故障时,需要在电缆线完全停电的情况下进行维修。而且,在进行故障定位及维修时,需要很多大型的维修辅助设备。现有的很多高压输电线路都设置在人烟稀少的野外,当遇到突发状况需要对线路进行维护和检修时,由于需要携带的设备多、而人力资源有限,极大的增加了检修人员的操作难度及工作负荷,减慢了检修人员的工作速度,不利于输电线路的快速检修和维护。

中国专利CN 104210412 A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车。该方案将变压器布置在靠近车厢中部的位置,并在变压器的前部和后部均布置了操控室,来控制车厢中的设备,这样不但不利于检修人员的操作,并且使得整车的重量分布偏后,容易在车辆进行转弯时造成车辆侧翻等情况。而且,检修人员来回穿梭于两个操控室,均需路过变压器,这样大大增加了人员触电的可能性,为车辆和人员的安全埋下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应急移动厢式变电车,能够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急移动厢式变电车,包括牵引车、平板挂车、车厢;

所述牵引车与平板挂车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车厢固定安装于平板挂车上,

所述车厢内设有变压器、控制装置及绞盘装置;

所述变压器位于车厢的一端,所述绞盘装置位于车厢的另一端,所述控制装置位于变压器与绞盘装置之间;

所述变压器位于平板挂车或车厢与牵引车相邻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车厢与牵引车相邻的一端设有通风口及变压器外罩;

所述通风口位于车厢的底部,且贯穿车厢及平板挂车,所述变压器外罩安装于通风口之上;

所述变压器安装于通风口上,及所述变压器外罩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高压柜、低压柜、高压输出柜、低压输出柜、高压线槽和低压线槽;

所述高压柜及低压柜相邻设置,且固定于车厢上;所述高压柜与高压输出柜之间设有高压线槽;所述低压柜与低压输出柜之间设有低压线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绞盘装置至少为1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车厢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至少为一块;

所述车厢内设有第一隔板,位于变压器与控制装置之间,所述第一隔板的固定端与车厢相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自由端与车厢的顶部设有贯通第一隔板的开口,所述第一隔板设有一扇检修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车厢内还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位于绞盘装置与控制装置之间,所述第二隔板固定安装于车厢内,且将绞盘装置与控制装置分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车厢包括湿控器、百叶窗和排风机;

所述湿控器位于所述变压器外罩与控制装置相对应的一侧,所述湿控器位于变压器外罩上;

所述百叶窗位于车厢紧邻牵引车一侧的顶部,所述排风机与百叶窗平行且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车厢还包括照明灯、空调及工作门;

所述工作门位于车厢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车厢还包括液压支撑架及液压支撑架控制系统;所述液压支撑架至少为4个。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整车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考虑,采用平均分配配重的方法,将涉及到本实用新型中配重较重的两个部分的设备,分别布置在车厢的前部和后部,并通过布置在车厢中部的控制室来平衡整车的配重分配,使得整车的质量分布均匀,提高了整车在运动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应急移动厢式变电车的主视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应急移动厢式变电车局部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应急移动厢式变电车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说明性实施方式的描述应与相应的附图相结合,附图应作为完整的说明书的一部分。在附图中,实施例的形状或是厚度可扩大,并以简化或是方便标示。再者,附图中各结构的部分将以分别描述进行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图中未示出或未通过文字进行说明的元件,为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

此处实施例的描述,有关方向和方位的任何参考,均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任何限制。相关术语,如“更低”、“更高”、“水平的”、“垂直的”、“在上”、“在下”、“上”、“下”、“顶部”和“|底部”以及其派生词(如“水平地”、“向下地”、“向上地”等等)均应被解释为说明中描述的或附图中示出所讨论的方位。这些相关术语仅仅为了方便描述,而不应认为是对仪器设备的解释或者在特定方位上的具体操作。术语,如“附上……的”(attached)、“固定于……的”、“相连的”和“彼此相连的”指代一种关系,其中结构被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插入结构,固定或附着于另一结构,除非有明确的描述,所述结构包括可移动的、或者固定不动的、或者相关联的。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通过参照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因此,优选实施方式说明可能的非限定的特征的组合,这些特征可能独立存在或者组合存在,本实用新型并不特别地限定于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所界定。

如图1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应急移动厢式变电车的主视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应急移动厢式变电车。如图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应急移动厢式变电车包括牵引车1、平板挂车2、车厢3。牵引车1与平板挂车2为可拆卸式连接,牵引车1设有与平板挂车2相互配合的连接机构,通过牵引滑板将平板挂车2牵引到适当位置,至牵引车1与之相配合的位置上下相互对齐,通过牵引销插入的方式将牵引车1与平板挂车2连接到一起,方便整车的移动。平板挂车2与车厢3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方式,将车厢3固定在平板挂车2上,通过牵引车1提供动力,方便运输车厢3到任何位置,便于抢修工作的迅速开展。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车厢3内设有变压器4、控制装置5及绞盘装置6。将车厢3在空间上大致分成三个部分,即前部、中部及后部,前部为车厢3紧邻牵引车1的一端,后部为车厢3远离牵引车1的一端,中部位于前部及后部之间。

变压器4位于车厢3的前部,紧邻牵引车1;绞盘装置6位于车厢3的后部,远离牵引车1的一端;控制装置5位于变压器4及绞盘装置6之间。牵引车1设有一个车轴,平板挂车2的中后部设有另一个车轴,变压器4及绞盘装置6为整车当中配重最重的部分,将变压器4设置在车厢3的前部,变压器4位于牵引车1及平板挂车2的两个车轴之间,将变压器4的重量均匀分布,避免了由整车配重分布不平衡所造成的安全隐患。绞盘装置6设置在车厢3的后部,控制装置5位于变压器4及绞盘装置6之间,通过局部调整控制装置5在变压器4与绞盘装置6之间的位置,来平衡变压器4及绞盘装置6在整车中的重量分布,提高变电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便于整车的运输。

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车厢3与牵引车1相邻的一端设有通风口7及变压器外罩8;通风口7位于车厢3的底部,且通风口7上设有多个贯穿于车厢3及平板挂车2的通孔,变压器外罩8位于通风口7上;变压器4设置于通风口7上,及变压器外罩8内。

进一步地,变压器4的外部设有变压器外罩8,该变压器外罩8可以为绝缘材料,可以有效的实现将变压器4与人员操作的空间进行有效的隔离,防止操作人员触电,进而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优选地,变压器外罩8还可以为耐火且散热性能好的材料组成,变压器外罩8采用耐火材料时,遇到变压器4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火灾时,可以有效的抑制火源,控制过火面积和火灾的蔓延速度,从而为火灾的救援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减少损失,提高整车的安全性。

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控制装置5包括高压柜501、高压线槽5011、高压输出柜5012、低压柜502、低压线槽5021、低压输出柜5022。优选地,高压柜501及低压柜502紧邻设置,可用螺栓连接等方式将高压柜501及低压柜502安装在车厢3内。高压柜501与高压输出柜5012之间设有高压线槽5011,低压柜502与低压输出柜5022之间设有低压线槽5021,高低压柜通过线槽与变压器4相连接。高压输出柜5012及低压输出柜5022位于车厢3同一侧的箱体上,高压输出柜5012外设置有可开启式的保护盖,用于保护高压输出柜5012不受外力破坏及保持高压输出柜5012的清洁。高压线槽5011与低压线槽5021可用螺栓连接等方式,连接在车厢3的底面上。

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绞盘装置6包括绞盘支架601、电缆绞盘602、电缆线603(图中未示)及绞盘控制系统。优选地,电缆绞盘602的中心轴与绞盘支架601上的转动轴可转动连接。绞盘控制系统通过驱动绞盘支架601上的转动轴,控制与之相配合的电缆绞盘602的转动,达到控制电缆绞盘602对电缆线603(图中未示)的收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绞盘装置6可以为单层手动的绞盘,工作人员通过摇柄控制绞盘装置6进行收放线的操作。优选地,绞盘装置6可以为单层的电动绞盘,通过绞盘控制系统电动的控制绞盘装置6进行收放线的操作。绞盘装置6为单层电动绞盘时,可以减小绞盘装置6的体积,节省占地空间,便于操作,减轻操作人员的负荷,实现快速收放线的操作。优选地,绞盘装置6可以为手动、电动双驱动的单层绞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绞盘装置6可以为双层手动的绞盘,工作人员通过摇柄控制绞盘装置6进行收放线的操作。优选地,绞盘装置6可以为双层的电动绞盘,通过绞盘控制系统电动的控制绞盘装置6进行收放线的操作。绞盘装置6为双层电动绞盘时,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多的设置电缆绞盘602,每盘电缆绞盘602上可以缠绕不同作用及型号的电缆线供工作人员选择,可以更加便捷地维修受损设备,且可以更加多的在绞盘装置6上存放电缆绞盘602。优选地,绞盘装置6可以为手动、电动双驱动的双层绞盘。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车厢3内设有隔板9,隔板9可以为两块;车厢3内设有第一隔板901,位于变压器4与控制装置5之间,第一隔板901的固定端与车厢3相连接,第一隔板901的自由端与车厢3的顶部设有贯通第一隔板901的开口,第一隔板901上还设有一扇检修门10;变压器4与控制装置5之间通过第一隔板901与车厢3的顶部开口相互贯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车厢3内还设有第二隔板902,第二隔板902位于电缆绞盘6与控制装置5之间,第二隔板902固定安装于车厢3内,并且通过第二隔板902将电缆绞盘6与控制装置5彻底分隔开。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车厢3包括湿控器11、百叶窗12和排风机13。湿控器11位于变压器外罩8与控制装置5相对应的一侧,变压器4靠近牵引车1一侧的上部,设有百叶窗12和排风机13,排风机13相对百叶窗12设置,且与百叶窗12相互平行。百叶窗12固定安装于车厢3的一侧,排风机13固定安装在百叶窗12相对位置的固定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湿控器11通过感应室内温湿度的变化,当室内温湿度超过规定临界值时,则启动排风机13,通过排风机13鼓动室内空气,通过百叶窗12进行空气置换,调控室内温湿度。百叶窗12受到车厢3箱体的限制,导致空气转换面积有限,故车厢3的底部还设置了通风口7。通风口7设置在变压器4的下方,这样既可以增加变压器4的散热面积,也可以增加变压器室4的换热面积,可以更加快速的调控车厢3内的温湿度,从而保证变压器4在适宜的工作环境下正常运行。变压器4用于调节输入电能的电压,使得从变压器4输出的电能与所在供电线路的电能的电压相匹配。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车厢3还包括照明灯14、空调15及用于人员进出的工作门16;工作门16设置在车厢3的一侧,位于第一隔板901与第二隔板902之间。空调15位于第二隔板902与控制装置6所在的一侧,空调15可以通过第一隔板901与车厢3之间的开孔,控制车厢3内的温度,改善车厢3内的工作环境,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及设备的正常运转。车厢2内还设有照明灯14等装置,用于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整车的安全性。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车厢3还包括液压支撑架17及液压支撑架控制系统。液压支撑架17至少为4个,由液压支撑架控制系统控制其收起及放下。液压支撑架17用于平衡稳定车厢3的箱体,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提高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应急移动厢式变电车的工作原理;

1.首先由工作人员确定被损坏的部件所处的位置,分高压端、变压器及低压端三个部分。

2.进行高压端的维修:

a、将两根高压线分别接入被损坏部件的高压线的两端,且均远离被损坏部件,供工作人员维修或者更换。电能通过高压输出柜5011、高压线槽5012进入高压柜501,再通过高压柜501及高压线槽5012返回到高压输出柜5011,形成供电回路,在不改变电压的情况下,持续供电。

b、完成步骤a的供电回路后,可根据现场需要,对被损坏部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且可以保证该供电线路的正常供电,无需停电抢修。

c、维修或更换完被损坏部件后,按原路安装回被损坏部件,撤回接入的高压线,断开变电车与高压线形成的回路,则输电线路可按原有的供电回路继续供电。

3.进行变压器的维修:

d、将与被损坏的变压器相连接的高压端高压线接入高压输出柜5011,电能通过高压输出柜5011、高压线槽5012进入高压柜501,再通过高压柜501及线槽进入变压器4,电能通过变压器4改变电能电压,使之与输出电压一致,通过线槽进入低压柜502,电能通过低压线槽5021进入低压输出柜5022,将与被损坏的变压器4相连接的低压端高压线接入低压输出柜5022,可形成可变电压的供电回路,保证在对被损坏的变压器进行维修时可持续的供电,无需停电抢修。

e、完成步骤d的供电回路后,可根据现场需要,对被损坏的变压器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f、维修或更换完被损坏变压器后,按原路安装回被损坏变压器4,撤回接入的高压线,断开变电车与高压线形成的回路,则设备可按原有的供电回路继续供电。

4.进行低压端的维修:

g、将两根高压线分别接入被损坏部件的高压线的两端,且均远离被损坏部件,供工作人员维修或者更换。电能通过低压输出柜5022、低压线槽5021进入低压柜502,再通过低压柜502及低压线槽5021返回到低压输出柜5022,形成供电回路,在不改变电压的情况下,持续供电。

h、完成步骤g的供电回路后,可根据现场需要,对被损坏部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且可以保证该供电线路的正常供电,无需停电抢修。

i、维修或更换完被损坏部件后,按原路安装回被损坏部件,撤回接入的高压线,断开变电车与高压线形成的回路,则输电线路可按原有的供电回路继续供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