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举升机构及具有该举升机构的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8167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车厢举升机构及具有该举升机构的三轮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厢的举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车厢举升机构及具有该举升机构的三轮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三轮摩托车车厢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固定不动,与机架固定连接的结构,另一种是后端不动前端可旋转的结构。其中,第二种主要是为了便于卸货或装载货物。然而,在实际应用当中,通常需要将三轮车中的货物装到大货车车厢内,或将大货车车厢内的货物装卸到三轮车车厢内。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一般都是先将其中一个车厢的货物卸载后,再装载到另一个车厢内,或者将两车的车厢相对,再在两车厢之间搭设踏板进行人工装卸。采用上述两种方式装卸货物时,都十分不便,装卸时间较长,同时,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以及目前三轮车车厢距地高度低于货车车厢距地高度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能够将三轮车车厢进行举升,以达到三轮车车厢与货车车厢高度相等的目的。而上述的车厢举升机构,通常在自卸载车车厢上应用比较广泛。然而,目前,市面上的车厢举升机构的结构都比较复杂,其且举升高度较低,不能适用于三轮车车厢的举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目前,三轮车在与货车对接,进行装卸货物时,由于三轮车车厢与货车车厢存在高度差,装卸货物时十分不便,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装卸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车厢举升机构,它包括车厢底板以及位于车厢底板下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安装在车架其中一端的举升油缸以及至少一组中部交叉设置且相交处可转动地连接的左举升架和右举升架;所述左举升架两端分别与车架和车厢底板下端相接,且其中一端为转动式连接结构、另一端为滑动式连接结构;所述右举升架两端分别与车架和车厢底板下端相接,且其中一端为转动式连接结构、另一端为滑动式连接结构;所述举升油缸的下端固定安装在车架上,上端与左举升架或右举升架相接。

上述左举升架和右举升架一端可转动、另一端可滑动,且其中一根举升架还与举升油缸相连接,进而,在启动举升油缸,油缸抬升的过程中,与之相接的举升架即会随之抬升,在抬升的过程中,举升架的转动端进行转动,滑动端进行滑动,从而使得举升架在滑动和抬升的过程中,其相对位置发生改变,顶端距离车架的高度也变长,进而使得与其相接的车厢底板抬升,最终使得增个车厢抬升。反之,举升油缸回位的过程中,与之相接的左举升架和右举升架也随之回位,原理同上,不再敷述。上述结构中的举升油缸、左举升架和右举升架所占空间较小,不会影响其它部件的安装,同时,只需一个动力源,车厢起升和下降都过程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左举升架和右举升架均设有两根,每一根左举升架和右举升架形成一组举升支撑件,两组举升支撑件分别设置在车架内部安装框的两侧,且左右两侧的举升支撑件通过一举升架轴转动式连接,所述举升架轴置于左举升架和右举升架相交处。

设置两根左举升架和两根右举升架后,车厢下端即会有四个支撑点,且两根左举升架、两根右举升架均分别位于车架两侧,故在举升过程中,每根举升架受力一致,进而能够有效地提高举升过程中,车厢的平稳性,同时,还能增加每根举升架的使用寿命。另,将两根左举升架、两根右举升架均分别位于车架两侧,还能够预留出车架的中部空间,以用于安装其它部件,空间结构安排合理,结构调整小,有利于推广应用。

进一步的,在左右两侧的左举升架或右举升架之间固定连接有一连接杆,所述举升油缸的上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上述连接杆置于左举升架之间或右举升架之间,并与举升油缸上端相连,而同一侧的左举升架和右举升架的中部交叉连接在一起的,故,当启动举升油缸,油缸抬升时,与之相连的连接杆即会抬升,与连接杆相连的左举升架和右举升架也会相应抬升。该设置方式,使得抬升力在中部,相较于直接将举升油缸与其中一根举升架相连的结构,该设置方式能够使得举升油缸抬升更加省力,向两侧分的力是一样的,油缸使用寿命更长。

进一步的,在车架内部安装框前端或后端的两侧均设有一个供左举升架或右举升架下端滑动的车架轨道,所述车架轨道沿车架长度方向设置,并与车架侧边相平行,在车架轨道相对的一端设有一根连接左右两侧左举升架之间或右举升架之间的车架轴;在车厢底板下端的左右两侧、车架轨道相对应处均设有一个供右举升架或左举升架上端滑动的车厢轨道,所述车厢轨道与车厢的长边相平行,在车厢底板下端、车厢轨道的相对端还设有一根连接在左右两侧左举升架之间或右举升架之间的车厢轴。

通过设置车架轨道和车厢轨道,可为左举升架和右举升架提供滑动的路径,防止在滑动过程中,左举升架、右举升架偏移,同时,轨道还能对左举升架、右举升架滑动端进行限位和固定,防止其脱落。另外,所设置的车厢轴和车架轴既能够将左右两端的左举升架、右举升架连接呈一个整体,还能实现对左举升架、右举升架转动端的固定,使其能够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轨道、车厢轨道的长度在100-500mm之间,车厢轨道的宽度与左举升架或右举升架的宽度相对应,且每个车架轨道和车厢轨道均由两个相向设置的C字形钢板组成;在左举升架和右举升架的滑动端均设有一个滚轮。

车厢轨道和车架轨道由两个C字形钢板组成后,其上端就形成了一个防止左举升架、右举升架脱落的挡板,根据车厢所要抬升的高度,所设计的车架轨道、车厢轨道长度应满足所要抬升高度的要求。

一种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述车厢举升机构。三轮车采用了上述的车厢举升机构后,就能够实现三轮车车厢抬升的目的,从而在搬运货物时,启动该车厢举升机构,使三轮车车厢与货车车厢高度一致,从而便于货物的搬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得到的车厢举升机构及具有该举升机构的三轮车具有如下优点:

1、车厢举升机构采用举升油缸与举升架相配合的方式对车厢进行举升,在启动举升油缸后,安装在车厢底板和车架之间的左举升架和右举升架随之上升,左举升架和右举升架的一端转动,另一端滑动,相交的左举升架和右举升架之间的夹角随之变小,上端也逐渐上升,从而将车厢举升起来。采用该方式后,通过控制举升油缸,即可实现车厢的上升与下降,操作方式简单、方便。

2、通过将该举升机构应用于三轮车车厢后,可实现三轮车车厢的举升,进而在转运货物的过程中,可根据现场货车车厢的高度,对三轮车车厢进行举升,使之与货车车厢处于同一高度,进而在搬运货物时,缩短了货物转运的路径,同时,也减轻了人工搬运的体力消耗,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搬运货物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车厢举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车厢举升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厢底板1、车厢轨道11、车架2、车架轨道21、举升油缸3、左举升架4、右举升架5、举升架轴6、连接杆7、车架轴8、车厢轴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厢举升机构及具有该举升机构的三轮车,具体的,所述车厢举升机构包括包括车厢底板1以及位于车厢底板1下的车架2,它还包括安装在车架2其中一端的举升油缸3以及至少一组中部交叉设置且相交处可转动地连接的左举升架4和右举升架5;所述左举升架4的上端与车厢底板1转动式连接、下端与车架2滑动式连接,右举升架5的上端与车厢底板1滑动式连接、下端与车架2转动式连接;所述举升油缸3的下端固定安装在车架2上,上端与左举升架4相接,举升油缸3通过一液压动力组件为其提供动力,所述液压动力组件上设有控制其闭合或开启的开关。具体的,上述液压动力组件包括油泵、直流电机、电磁继电器、油箱以及实现油路通断的电磁阀。

上述左举升架4的上端还可以与车厢底板1滑动式连接、下端与车架2转动式连接,右举升架5的上端还可以与车厢底板1转动式连接、下端与车架2滑动式连接。当然,在具体实施中,还可采用左举升架4、由举升架5上端均与车架2滑动式连接、下端与车厢底板1转动式连接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举升架4和右举升架5均设有两根,每一根左举升架4和右举升架5形成一组举升支撑件,两组举升支撑件分别设置在车架2内部安装框的左右两侧,且左右两侧的举升支撑件通过一举升架轴6转动式连接,所述举升架轴6置于左举升架4和右举升架5相交处。

另外,上述举升油缸3与左举升架4之间的连接结构具体为:在左右两侧的左举升架4之间固定连接有一连接杆7,所述举升油缸3的上端与连接杆7中部固定连接。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连接杆7还可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右举升架5之间。

在车架2内部安装框前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供左举升架4下端滑动的车架轨道21,所述车架轨道21沿车架2长度方向设置,并与车架2侧边相平行,在车架轨道21相对的一端设有一根连接在左右两侧右举升架5之间的车架轴8;在车厢底板1的下端、车架轨道21上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供右举升架上端滑动的车厢轨道11,所述车厢轨道11与车厢的1长边相平行,在车厢底板1下端、车厢轨道11的相对端还设有一根连接在左右两侧左举升架4之间或右举升架5之间的车厢轴9。

具体的,上述车架轨道21、车厢轨道11的长度为300mm,车厢轨道11的宽度与左举升架4或右举升架5的宽度相对应,且每个车架轨道21和车厢轨道11均由两个相向设置的C字形钢板组成;在左举升架4和右举升架5的滑动端均设有一个滚轮(图中未画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