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座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0882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座调节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节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座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座椅是汽车整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包含了大量的科技价值与形象价值。在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特别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快速发展,先后出现长春一汽,湖北十堰二汽,中国重型卡车等一批车企,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小轿车,因此汽车座椅行业也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对于绝大数汽车来说其座椅成本可能高于其变速箱甚至是车身的成本。

现有技术的座椅大多以固定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车辆本体上,座椅下设置有弹性装置,座椅上设置有调节椅背角度的调节装置,无法调节座椅高低,且无法有效的较少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颠簸。

因此,提供一种可以调节高度且有效较小颠簸的座椅调节机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座调节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可调节座椅高度和颠簸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座调节机构,包括支架、调节气阀、调节块、拨板和用于升降车座的升降装置;

所述调节气阀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调节气阀包括气阀本体和开关,所述调节块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调节块一侧与所述开关接触,用于控制所述调节块的所述拨板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用于控制所述拨板的拉线设置在所述拨板上;

所述调节气阀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所述拨板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调节气阀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调节块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所述拨板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位于所述调节气阀一侧,所述第二开关位于所述调节气阀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气阀本体包括腔体和进气口;

所述进气口与气管配合连接,所述腔体至少设置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块包括凹形区、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

所述凹形区与所述拨板配合,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开关接触,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开关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拨板上设置有凸形区,所述凸形区与所述凹形区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拨板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拉线位于所述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拨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拨板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的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可以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座调节机构,包括支架、调节气阀、调节块、拨板和用于升降车座的升降装置,调节气阀与升降装置连接,调节气阀设置在支架上,其中,调节气阀包括气阀本体和开关,开关用于控制气阀本体的进出气,实现对气阀本体的控制,调节块可旋转的设置在支架上,调节块可以相对调节气阀和拨板自由转动,调节块一侧与开关接触,一侧与拨板接触,当调节块转动时,会触动开关,控制调节气阀本体,使升降装置运动,可以调节车座的高度,拨板上设置有拉线,当用改变拉线松紧程度时,即间接控制了拨板,拨板运动带动调节块运动,即控制了车座的调节,当车辆颠簸时,拨板因拉线固定不动,调节块会随颠簸振动,当车座向上振动时,调节块运动,控制调节气阀,使座椅向下移动,当车座向下振动时,调节块运动,控制调节气阀,使座椅向上移动,有效的较少因颠簸产生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座调节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基于图1中调节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基于图1中调节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基于图1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架;101-第一支架;102-第二支架;2-调节气阀;201-气阀本体;2011-腔体;2012-进气口;202-开关;2021-第一开关;2022-第二开关;3-调节块;301-凹形区;302-第一触点;303-第二触点;4-拨板;401-凸形区;402-卡槽;5-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座调节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基于图1中调节气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基于图1中调节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基于图1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座调节机构,包括支架1、调节气阀2、调节块3、拨板4和用于升降车座的升降装置;

调节气阀2设置在支架1上,调节气阀2包括气阀本体201和开关202,调节块3可旋转的设置在支架1上,调节块3一侧与开关202接触,用于控制调节块3的拨板4设置在支架1上,用于控制拨板4的拉线5设置在拨板4上;

调节气阀2与升降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座调节机构,包括支架1、调节气阀2、调节块3、拨板4和用于升降车座的升降装置,调节气阀2与升降装置连接,调节气阀2设置在支架1上,其中,调节气阀2包括气阀本体201和开关202,开关202用于控制气阀本体201的进出气,实现对气阀本体201的控制,调节块3可旋转的设置在支架1上,调节块3可以相对调节气阀2和拨板4自由转动,调节块3一侧与开关202接触,一侧与拨板4接触,当调节块3转动时,会触动开关202,控制调节气阀本体201,使升降装置运动,可以调节车座的高度,拨板4上设置有拉线5,当用改变拉线5松紧程度时,即间接控制了拨板4,拨板4运动带动调节块3运动,即控制了车座的调节,当车辆颠簸时,拨板5因拉线固定不动,调节块3会随颠簸振动,当车座向上振动时,调节块3运动,控制调节气阀2,使座椅向下移动,当车座向下振动时,调节块3运动,控制调节气阀2,使座椅向上移动,有效的较少因颠簸产生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拉线5控制拨板4的转动,当拉线5运动时,拨板4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拨板4旋转,会对调节块3产生作用力,致使调节块3转动,调节块3的一端会触碰开关202,对调节气阀2形成控制,而调节气阀控制升降装置,因此控制车座的上升下降。

还需要走指出的是,当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颠簸时,对用户会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出现车祸等现象,而在调节机构中,在拉线5的作用下,拨板4固定不同,调节块3会随支架1转动,此时,因拨板4固定,调节块3转动,因此调节块3会触碰到开关202,当车座受颠簸下降时,调节块3会触碰第一开关2021,给车座一个向上的力,减缓车座的下降程度,当车座受颠簸上升时,调节块3会触碰第二开关2022,给车座一个向下的力,减缓车座的上升程度,在能够调节车座上升下降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减小颠簸程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02;

拨板4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支架101上,调节气阀2固定在第二支架102上,调节块3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支架102上;

拨板4位于第二支架102上。

拨板4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支架101上,同时位于第二支架102上,即拨板4、调节块3与调节气阀2均处于第二支架102上,因此拨板4、调节块3与调节气阀2能够简单直接的触碰或相互作用,减小因传动产生的误差。

需要指出的是,将调节气阀2固定在第二支架102上,使开关202能够对调节块3的运动灵敏反应。

还需要指出的是,调节块3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支架102上,调节块能够通过转动角度的不同对不同开关202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开关202包括第一开关2021和第二开关2022,第一开关2021位于调节气阀2一侧,第二开关2022位于调节气阀2另一侧。

开关202包括第一开关2021和第二开关2022,第一开关2021位于调节气阀2一侧,第二开关2022位于调节气阀2另一侧,将开关设置在调节气阀2的两侧,避免因制造精度的影响,影响产品的实用性能。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气阀本体201包括腔体2011和进气口2012;

进气口2012与气管配合连接,腔体2011至少设置两个。

气阀本体201包括腔体2011和进气口2012,进气口2012与气管配合连接,其他通过气管从进气口2012进入腔体2011内。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调节块3包括凹形区301、第一触点302和第二触点303;

凹形区301与拨板4配合,第一触点302与第一开关201接触,第二触点303与第二开关202接触。

调节块3包括凹形区301、第一触点302和第二触点303,调节块3起到中间调节作用,拨板4运动带动调节块3运动,调节块3控制开关202,其中调节块3通过凹形区301与拨板4配合,通过第一触点302控制第一开关201,通过第二触点303控制第二开关202。

需要指出的是,调节块3不会同时触动第一开关20和第二开关202。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拨板4上设置有凸形区401,凸形区401与凹形区301配合。

拨板4通过凸形区401与调节块3配合,其中凸形区401与凹形区301配合,能够减少两者之间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拨板4上设置有卡槽402,拉线5位于卡槽402内。

拉线5控制拨板4的运动,因此在拨板4上设置有卡槽402,将拉线5设置在卡槽402内,防止拉线5与拨板4之间相对位移,对机构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拨板4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拨板4与第一支架101连接的弹簧。

拨板4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支架101上,且位于第二支架102上,在机构调节过程中,拉线5动作后,需要拨板4固定,因此设置弹簧,弹簧将拨板4与第一支架101连接,在车辆颠簸过程中,有弹簧和拉线5的约束,拨板4会牢牢固定住。

需要指出的是,当拉线5放松后,拨板4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归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支架102可以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支架101上。

第二支架102可以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支架101上,第一支架101与第二支架102可以相对转动,第一支架101与第二支架102的转动角度控制座椅上升或者下降的高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升降装置设置在支架1上。

升降装置设置在支架1上,升降装置用于升降座椅,其中升降装置控制支架1的转动角度,以达到升降座椅的功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