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半挂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090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自卸半挂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挂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卸半挂车。



背景技术:

现有自卸半挂车多为举升式卸料,卸料门结构都是随车箱举升而打开。也有一部分是非动力卸料的自卸半挂车,其卸料门都是布置在箱体的正下方,使得卸料门直接受货物重力冲击易发生变形。

因此,亟待实用新型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自卸半挂车的卸料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自卸半挂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卸料门承受车箱内货物重力过大而易变形,开启不便等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卸半挂车,包括用以承载货物的车箱,所述车箱包括:车箱本体和卸料装置。车箱本体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两侧对称倾斜设置的两侧箱板,两个所述侧箱板的下边缘相连;其中,至少一个侧箱板的侧下方位置具有卸料口;卸料装置对应所述卸料口设置;所述卸料装置包括:用于封闭所述卸料口的卸料门。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卸料装置还包括:围板;所述围板将所述卸料口围设于其内;所述围板沿所述车箱本体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并具有一外开口,所述卸料门设置于所述围板的外开口位置。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围板包括:两侧封板、上封板和滑料板;所述两侧封板面面相对且沿所述车箱本体纵向间隔设置;所述上封板和所述滑料板沿所述车箱本体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上封板和所述滑料板沿所述车箱本体纵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侧封板相连。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滑料板的一侧边与所述卸料口的下边缘对应连接。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卸料门的一条边与所述围板的下边缘铰接,通过下翻或上翻以实现所述卸料门的开启和关闭。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卸料装置还包括:卸料门启闭结构,用以开启和关闭所述卸料门。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卸料门启闭结构包括:执行气缸和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分别与所述执行气缸和所述卸料门连接,所述执行气缸能够通过所述连杆机构控制所述卸料门的启闭。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执行气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卸料门连接。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卸料门启闭结构中包括两个所述连杆机构,两个连杆机构分设于所述两侧封板的外侧;两个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扭力杆相连,所述扭力杆与所述执行气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自卸半挂车的卸料装置设置于车箱本体侧箱板的侧下方位置。首先,卸料门不承受车箱本体内货物的直接重力,减小了卸料门的变形可能性。

其次,所需启闭卸料门的动力较小,方便随时启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自卸半挂车车箱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卸料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两个连杆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连杆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2、车箱本体;21、侧箱板;31、侧封板;32、上封板;33、滑料板;4、卸料门;41、合页;5、连杆机构;51、第一连杆;511、第一端;512、第二端;52、第二连杆;521、第一端;522、第二端;53、第三连杆;54、连杆销;55、扭力杆;56、第一固定套;57、第二固定套;58、支板;6、执行气缸;61、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的自卸半挂车主要指自流式半挂车。该自卸半挂车包括:牵引机构、行走机构、车架以及置于车架上的车箱,车箱与车架固定相连。该车箱用以承载货物,其包括:车箱本体和卸料装置。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自卸半挂车的结构,定义车身行驶方向的两侧为车身的左右,车头方向为前,车尾方向为后。

参阅图1,车箱本体2沿车身左右两侧的其中一侧下方的位置具有卸料口。车箱本体2包括:两侧箱板21、前箱板和后箱板。两侧箱板21位于车身左右两侧,前箱板朝向车身前方设置,后箱板位于车尾,两侧箱板21、前箱板和后箱板围成一上开口的箱体结构。其中,两个侧箱板21对称倾斜设置与车身左右两侧,两个侧箱板21的下边缘相连。卸料口设置于一侧箱板21的下部,且卸料口的开口边对应于另一侧箱板21的下边缘。较优地,卸料口沿车箱本体2纵向方向贯通设置。

在实际使用中,车箱本体2还可以包括:顶板。顶板置于该箱体结构的顶部,用于封闭该箱体结构的上开口。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车箱本体2的两侧下方的位置均具有卸料口,且车箱本体2两侧边的卸料口错开设置。

卸料装置对应卸料口设置,该卸料装置包括:围板和卸料门4。

围板沿车箱本体2的外表面向外延伸设置并具有外开口,以将卸料口围设于其内。进一步地,围板包括:两个侧封板31、上封板32和滑料板33。两个侧封板31面面相对且沿车箱本体2纵向间隔设置。上封板32和滑料板33沿车箱本体2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上封板32和滑料板33沿车箱本体2纵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封板31相连。两个侧封板31、上封板32和滑料板33围成的外开口为长方形。在本实施例中,侧封板31从具有卸料口的一个侧箱板21并绕过车箱本体2底部向对侧的侧箱板21延伸设置,以使侧封板31与车箱本体2连接的边大致呈L形。

较优地,滑料板33的一侧边与卸料口的下边缘对应连接,以使滑料板33为与其相连的侧箱板21的延伸结构,方便货物从车箱本体2内流出。

在实际使用中,围板还可以由其他不同结构的板材构成,或一体成型的板材构成,此处均不作限定。

卸料门4呈长方形板材,其大小于围板的外开口大致相同,卸料门4用于封闭该围板的外开口。卸料门4的一条长边与滑料板33的外边通过合页41铰接,通过下翻或上翻现卸料门4的开启和关闭。

在其他实施例中,围板还可以省略设置,卸料门4直接设置于卸料口位置上;卸料门4与车厢本体活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均可,此处均不予限定。

结合图2至图5,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卸料装置还包括:用以开启和关闭卸料门4卸料门启闭结构。该卸料门启闭结构为气动启闭结构,其包括:连杆机构5和执行气缸6。

连杆机构5分别与执行气缸6和卸料门4连接,执行气缸6能够通过连杆机构5控制卸料门4的启闭。本实施例中,连杆机构5的数量为两个,分设于两个侧封板31的外侧。

每个连杆机构5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其中,第一连杆51包括第一端511和第二端512,第二连杆52包括第一端521和第二端522。第一连杆51的第二端512与第二连杆52的第一端521通过连杆销54连接,第二连杆52的第二端522通过销轴与卸料门4连接。

两个连杆机构5的第一连杆51的第一端511通过扭力杆55固定相连。具体地,扭力杆55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侧封板31与两个第一连杆51的第一端511固定连接。较优地,两个侧封板31相对的面上均固定设有第一固定套56,扭力杆55穿过第一固定套56和侧封板31与第一连杆51的第一端511固定连接,以加强扭力杆55与侧封板31的连接强度。

执行气缸6大致设置于扭力杆55的中部位置,执行气缸6通过支架61与车箱本体2连接。扭力杆55的中部设有第三连杆53,该第三连杆53的一端与执行气缸6的活塞相连,另一端与扭力杆55固定相连。第三连杆53、扭力杆55和第一连杆51相互固定连接,以传递执行气缸6的动力,实现卸料门4的启闭。

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2并依照图1的纸面方向,对卸料门4的启闭原理具体说明:当关闭卸料门4的时候,执行气缸6的活塞杆向外伸并带动第三连杆53的一端朝下运动,第三连杆53的另一端带动扭力杆55顺时针旋转,扭力杆55将旋转的动力依次传递给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直至第二连杆52的第二端522带动卸料门4向上翻,并完全封闭围板的外开口,完成卸料门4的关闭。当开启卸料门4的时候,执行气缸6的活塞杆向内收缩并带动第三连杆53的一端朝上运动,第三连杆53的另一端带动扭力杆55逆时针旋转,扭力杆55将旋转的动力依次传递给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直至第二连杆52的第二端522带动卸料门4向下翻,解除围板外开口的封闭,完成卸料门4的开启。

较优地,扭力杆55的中部位置上还设有支撑结构,用以支撑扭力杆55。该支撑结构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套57和支板58。第二固定套57套设于扭力杆55的中部,支板58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套57相连,另一端与滑料板33的底面固定相连。

在其他实施例中,扭力杆55还可以省略设置。具体地,第一连杆51的第一端511直接与执行气缸6活动连接,执行气缸6的动力通过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传递至卸料门4,并执行关闭和打开的动作,执行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类似,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里中,卸料门启闭结构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进行卸料门的开启和关闭,如:推拉的方式、扣合的方式或其机械联动结构等。

在其他实施例里中,卸料门启闭结构还可以省略设置,通过手动对卸料门4进行开启和关闭的操作,并还可以配合锁紧结构对卸料门4进行锁紧。该锁紧结构可以是插销式锁紧结构等常用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自卸半挂车的卸料装置设置于车箱本体侧箱板的侧下方位置。首先卸料门不承受车箱本体内货物的直接重力,减小了卸料门的变形可能性。其次,所需启闭卸料门的动力较小,方便随时启闭。卸货装置的围板将卸料门向车箱本体外移,进一步地减少了卸料门受货物的承压力,进一步减小了卸料门的变形可能性和启闭所需的力。

进一步地,卸货装置中增设的执行气缸和连杆机构,其二者的配合,大大方便了卸料门的启闭。具体地,执行气缸经过第三连杆、扭力杆和第一连杆将动力传送至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带动卸料门,以实现卸料门的自动开启和关闭。

虽然已参照以上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