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4265发布日期:2018-08-21 20:1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主张2015年12月24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252314的优先权,通过参照其整体,视为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而进行引用。

本发明涉及具有光源和长条的导光体的车辆用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车辆用室内照明装置:通过在车辆室内的天花板的左右侧部沿大致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为线状,从而对天花板以线状来进行照明。该照明装置由呈线状延伸的导光体和使光从该导光体的端部导入到导光体内的发光二极管(led)构成。另外,在该文献中记载有:也可以在导光体的与作为出光面的前表面对置的后表面上形成微小的反射单元,使得导入到导光体的光高效率地向前表面射出。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车辆用灯具:该车辆用灯具具有多个光源和能够从一个端面对从多个光源照射而来的光进行引导的单个导光体。该导光体具有单个的被称作延伸要素的主体部,该主体部在规定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使被引导的光从导光体的表面或位于与多个光源相反的一侧的另一个端面导出。另外,导光体在该延伸要素的一端具有多个被称作入射要素的分支部,该多个分支部以从该延伸要素起分支的方式被配置,分别具有供从多个光源分别照射而来的光入射的入射面(相当于上述一个端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062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2254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和2所记载的照明装置采用如下结构:以与长条的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面对置的方式配置光源,将从光源照射的光从该端面导入,因此在将光源仅配置在导光体的一端的端面侧的情况下,若导光体的长度(延伸距离)变长,则会出现光不会到达另一端的端面侧、或者到达的光量不足的情况,从而难以均匀地发光。另外,在将光源分别配置在导光体的两侧的端面上的情况下,连接各光源的电源用的线束需要有导光体的长度、或者导光体的全长以上的长度,从而成本会增加,并且线束的配设作业性恶化,另外,会产生、要确保线束的搭载空间等设计上的制约。除此之外,在导光体的两端面上配设led以作为光源的情况下,安装led的基板需要2张以上。因此,由于需要设置用于对各个led基板进行定位的固定形状,从而成本和组装工时增加,并且随着led基板的搭载空间增加,会产生设计上的制约。

鉴于以上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能够使长条的导光体均匀地发光,并且能够减小用于向光源供电的线束的长度。除此之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抑制了led用的基板的所需张数的增加,从而消除成本上、工序上以及设计上的不良情况。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具有长条的导光体,该导光体具有一对端面,在所述导光体的所述一对端面之间的部位的一个侧面上,具有入射面的入光部与所述导光体一体形成,并且光源以与所述入射面对置的方式被配置。

在使用长条或大型导光体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领域中,本发明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具有上述入光部的结构,由此,能够不从导光体的端面,而是从一对端面之间的中途部分将光源的光导入到导光体内,因此能够使长条的导光体均匀地发光,并且除此之外,例如在配置多个光源的情况下,由于光源彼此接近,因此会共用光源用的基板,由此也能够减少基板的数量以及将多个基板彼此连接的线束。另外,本发明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由于在导光体的中途存在光源,因此能够使电源用线束的长度比以往短,并且可以获得废除基板的组装构造、节省空间等成本上、工序上以及设计上的优异效果。

另外,在导光体的两端配置光源的情况下,从发光的均匀性这一点出发,由于配置有光源的该两端附近无法发出光,因此导光体的能够发光的范围被限制,但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中,包括导光体的两端附近在内,没有限定导光体的能够发光的范围,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可发光的范围。

另外,作为现有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仅要求作为基于间接照明的气氛照明的功能,但随着如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车室内照明的普及,需求提高了,需要能够实现直接照明的功能照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照明装置,能够提供具有如下附加价值的车辆用照明装置,该附加价值是指,还能够应对上述的需要大光量的功能照明化、导光体的进一步长条化和大型化。

优选为,所述入光部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一个侧面起突出形成,并且除了该结构,还具有分支成多个的脚部,优选在所述脚部上分别形成有入射面。通过该突出构造和入射面的结构,能够将来自光源的光高效地向导光体引导。另外,通过分支成多个的脚部,能够将来自一个脚部的入射面的光朝向导光体的一个端面引导,将来自另一个脚部的入射面的光朝向导光体的另一个端面引导。

优选为,所述入光部向与出光方向不同的方向突出形成,由此,所述入射面和所述出光面的各自的法线的方向不同,该出光方向是,光从作为所述导光体的侧面之一的出光面发出的方向。通过该结构,能够降低从入光部的光向导光体的外部(具体而言是从出光面向外部)发出的漏光出光率。并且,优选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入光部的所述入射面的所述法线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出光面的所述法线所成的角度被形成为大致90°。此时,能够使漏光出光率最低。

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入光部也可以在从所述导光体的一个侧面突出的根部部分形成有有宽幅部,随着靠近导光体与入光部连接的连接部,该宽幅部的横截面积变大。通过该结构,光能够高效地从整个该根部部分向导光体的长条状的主体部分入射,从而能够减少入光部的漏光的量并且提高导光体向长度方向导光的导光效率。

在与形成有所述入光部的所述一个侧面对置的另一个侧面上也可以形成有凸部,该凸部位于与所述入光部对置的位置。通过凸部,能够避免或抑制从入光部引导而来的光成为另一个侧面的漏光并在入光部附近释放到导光体的外部。

也可以在所述导光体的与所述出光面对置的反射面上,以隔开间隔的方式在所述导光体的长度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凹部,并且除了该结构,还可以是,在所述入光部附近,所述凹部在局部被排列成多列。通过作为反射单元即多个凹部的上述结构,能够将来自光源的光在整个出光面上均匀地发出。另外,虽然有可能在入光部附近产生明亮度的偏差,但通过在入光部附近,在局部将凹部形成为多列,能够在入光部附近增大光的散射,从而使导光体均匀地发光。

所述导光体的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为矩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第一侧面上形成有所述入光部,在与所述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二侧面上形成有所述出光面,在与所述第二侧面对置的第三侧面上形成有所述反射面,在与所述第一侧面对置的第四侧面上形成有所述凸部。由此,能够容易地针对导光体进行注射成型。

在权利要求书和/或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两个结构的任意组合均包含于本发明中。特别是,权利要求书的各权利要求的两项以上的任意组合均包含于本发明中。

附图说明

由参考了附图的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会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然而,实施方式和附图仅用于图示和说明,而并非用于确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附加的权利要求书确定。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相同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所述照明装置的主视图。

图3a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

图3b是图3a的a部放大图。

图4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导光体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所述导光体的另外一例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导光体的入光部的立体图。

图7a是从下方观察凹部时的立体图。

图7b是凹部的横截面图。

图8是图2的c部的透射放大图。

图9a是图2的ix-ix剖视图。

图9b是图9a的b部放大图。

图10a是用于说明入光部相对于导光体的延伸角度的立体图。

图10b是沿导光体的长度方向观察图10a时的图。

图10c是示出延伸角度与出光面的漏光出光率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11a是用于说明入光部的脚部相对于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突出角度的俯视图。

图11b是示出突出角度与出光面的漏光出光率和向导光体的主体部导光的导光效率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12a是用于说明入光部的分支部从导光体的主体部突出的突出长度的俯视图。

图12b是示出突出长度与出光面的漏光出光率和向导光体的主体部导光的导光效率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13a是用于说明凸部相对于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倾角的俯视图。

图13b是示出倾角与出光面的漏光出光率和向导光体的主体部导光的导光效率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14a是用于说明凸部从导光体的主体部移动的顶线移动量的俯视图。

图14b是示出顶线移动量与出光面的漏光出光率和向导光体的主体部导光的导光效率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15是示出入光部周边的光的前进方向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6是对导光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与导光体的亮度分布的关系进行仿真后的结果的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在图2中示出了照明装置1的主视图。这里,正面侧是光从照明装置1发出的一面侧。照明装置1例如是安装在汽车的门饰板等装饰部件(装饰品)上的表皮透射照明型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1至少包含表皮100、外透镜200、紧固部300、前壳体400、导光体500、发光部600、用于将导光体500安装于前壳体400的固定用的爪700、以及后壳体800,该照明装置1是由这些部件大致按此顺序从正面侧朝向背面侧层叠而构成的。

表皮100是覆盖照明装置1的正面侧的最外侧的部件,材料例如优选针织质地。但是,表皮100的材料只要是使光透过的材料即可,可以是很宽泛的。虽然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采用了通过表皮100来覆盖照明装置1的出光侧的上述的表皮透射型,但不限定于此。照明装置1例如可以为不是表皮透射型,而是直接照明型,在用于汽车的天花板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如下类型的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被埋设于如下凹陷部中,是使后述的外透镜200在车室内露出这一类型的照明装置,该凹陷部是,通过对在表面上贴合有表皮的天花板基材(未图示)按照该表皮进行切割而在该天花板基材上被形成为长孔状的凹陷部。

如图2的iii-iii剖视图(图3a)的a部放大图(图3b)所示,外透镜200在导光体500的出光面550的极近处对置地配置,使光透过,并具有保护导光体500的功能。外透镜200例如是对透明或半透明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树脂或pc(聚碳酸酯)等热塑性树脂进行成型而成的。外透镜200也可以添加散射剂、或者着色为乳白色等。由此,由于能够使形成在后述的导光体500的反射面560上的凹部561晕映,因此能够确保作为内饰件的良好外观,因此优选。

图1的紧固部300和前壳体400用于夹着表皮100的外周而将表皮100固定于照明装置1。对于紧固部300和前壳体400的各自的材料,只要能够实现该固定,则不特别限定。在照明装置1例如不是上述那样的表皮透射型,而是直接照明型的情况下,可以省略该紧固部300的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前壳体400也可以采用上述天花板基材。在该前壳体400上的与紧固部300相反的相反侧紧固有后壳体800,如图3b所示,前壳体400与后壳体800的紧固方法可以应用如下的公知的紧固方法:使固定用螺钉bs贯穿到分别形成在前壳体和后壳体上的紧固孔th1、th2中从而进行紧固等公知的紧固方法。

导光体500是使进入的光在内表面反射而在内部传播并从各处向外部发出的部件。因此,导光体500例如优选使用透明的上述丙烯酸树脂或pc等可注塑成型的热塑性树脂、或者硅酮等热固性树脂。但是,导光体500的材料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玻璃等并非树脂的透明材料。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导光体500的特征在于,该导光体500为长条状,是长度方向x的两端面511、512之间的部位,在作为与该两端面511、512不同的侧面的一个侧面的中途具有一个入光部520。另外,如图5所示,入光部520可以存在多个。

如图6所示,入光部520具有以从导光体500的一个侧面530延伸的方式一体形成,在分支部525处被分支为两叉状,从一个侧面530向从该入光部520的法线方向离开的方向突出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两个)脚部即第一脚部521和第二脚部522。第一脚部521和第二脚部522的末端面分别为入射面523、524,以与该入射面523、524对置的方式分别配置对应的led610、611(图1)。第一脚部521和第二脚部522以向外侧弯曲的方式从导光体的侧面突出,在使从入射面522、523进入的来自led610、611的光分别向另一方的脚部方向前行的同时,引导到导光体500内。具体而言,通过分支成两个的脚部521、522,能够将来自第一脚部521的入射面523的光朝向导光体500的一个端面511(图4)引导,将来自第二脚部522的入射面524的光朝向导光体500的另一个端面512(图4)引导。通过使用具有上述的入光部520的本实施方式的导光体500,配设在车辆的天花板上的长条的导光体自不必说,即使是在车门等中使用的比较短的导光体,也能够应用于无法确保在两端搭载光源的空间那样的部分的导光体。

图6的第一脚部521、第二脚部522各自的例如与入光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为矩形形状,在入射面523、524附近为固定的横截面积,但在与导光体500连接的连接部528附近的根部部分,分别形成有随着从该中间附近靠近连接部528,与光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横截面积变大的宽幅部526和527。通过各宽幅部526、527,能够在第一脚部521和第二脚部522的根部部分中,使光有效地入射到两者的整个根部部分和导光体500的长条状的主体部分,从而能够减少第一脚部521和第二脚部522中的漏光量并且提高导光体500向长度方向x(和-x方向)导光的导光效率。

导光体500的例如与其主体部分的长度方向x垂直的横截面为矩形形状,在与突出形成有所述第一脚部521和第二脚部522的导光体的一个侧面530对置的另一个侧面540上,一体地延长形成有凸部541。凸部541位于与连接部528对置的位置,通过凸部541,能够避免或抑制从第一脚部和第二脚部引导而来的光成为另一个侧面540的漏光而在入光部520附近释放到导光体500的外部。具体而言,凸部541具有四个面,具有与一个侧面530和另一个侧面540垂直的顶面和底面、和以与导光体的侧面呈±20°倾斜的方式而形成的两个侧面541a、541b。由于被该凸部541的两个侧面541a、541b反射的光会更加高效地向导光体500的长度方向x被引导,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光的导光效率,并且能够抑制没有凸部541的情况下的频发的入光部520附近的异常发光。凸部541的侧面为平面状,但也可以形成为朝向外侧弯曲。根据该弯曲形状,能够进一步提高导光效率。

光从导光体500发出是在出光面550上进行的,该出光面550是导光体500的与一个侧面530和另一个侧面540垂直的、剩余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即,入光部520的与一个侧面530平行的入射面523、524的法线n1的方向与出光面550的法线n2的方向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两法线n1、n2所成的角度为大致90°。第四个侧面是与出光面550对置的反射面560。在图6中,出光面550形成为下表面,反射面560形成为上表面。即,在作为第一侧面的一个侧面530上形成入光部520,在与第一侧面530相邻的第二侧面上形成有出光面550,在与第二侧面550对置的第三侧面上形成有反射面560,在与第一侧面530对置的第四侧面540上形成有凸部541。这样,第一脚部521和第二脚部522形成为向与光从导光体500射出的射出方向(出光方向)不同的方向突出。

在导光体500的作为与出光面550对置的面的反射面560上,以隔开间隔的方式在导光体500的长度方向x上排列形成有作为反射单元的多个微细的凹部(光学图案)561。如根据从图7a所示的下方观察到的立体图所掌握的那样,在光学图案561中,在入光部520附近,作为正面观察时为长圆状且最小深度为几百μm左右的棱镜p的、凹部以将其长圆的长轴相对于导光体500中的导光方向即长度方向x倾斜了几十度~百余度左右的状态(以下,还将该角度称为配置角度)配置成规定的图案。如图7b所示,棱镜p的与长轴垂直的截面为半径r的半圆状。若将棱镜p配置成其长轴相对于导光方向为垂直方向,则光会过多地从棱镜p朝向导光体500向外部发出。为了防止该情况,棱镜p优选以90°以外的上述那样的范围的配置角度倾斜配置,以控制光的输出方式。

另外,从技术上讲,虽然将半径r被调整为几μm~几十μm左右的较小的棱镜p配置成配置角度与长度方向x垂直,也能够控制光的输出,但这样的小棱镜的模具费用昂贵,从而产生成本的问题,另外因生产技术上的制约,半径r的最小化是受到限制的,因此作为调整上述那样的发光量的方式,使棱镜p的配置角度相对于长度方向x为可变。另外,原则上棱镜p是以棱镜p的长轴方向与导光方向垂直的配置角度来配置的,但为了在入光部520附近减少漏光,因此能够像上述那样使棱镜p的配置角度变化。

另一方面,棱镜p的半径r和深度d被调整为在入光部520附近相对于其他部分较小。这是为了通过减少入光部520附近的发光量能够使整个导光体500均匀地发光。光学图案561例如与导光体500的注塑成型同时地形成。具体而言,光学图案561那样的微细的光学图案能够通过利用喷砂加工、激光加工、蚀刻等对导光体500的成型模具进行加工来形成。

并且,例如如图6所示,仅在入光部520的附近,上述凹部形成为排列成3列。在入光部520附近,在与导光体500的长度方向x垂直的宽度方向y上有可能产生明亮度的偏差。因此,通过在导光体500的宽度方向y上形成多列凹部,能够在入光部520附近增大光的散射,从而可使导光体500均匀地发光,即从导光体500的出光面550均匀地发光。

所述第一、第二脚部521、522和凸部541被形成为,在一个侧面530和另一个侧面540内相对于出光面侧而集中于该出光面侧的相反侧,即,在配设这些导光体时,这些导光体以位于图6中的上侧即大致上半侧的方式被形成,而在两侧面530、540的下半部分侧形成有未形成入光部520的连接部528等的嵌合部580。另一方面,在导光体500的上述上半部,除了入光部520等以外,还形成有凸缘部570,该凸缘部570在两侧面530、540的端缘以在与反射面560相同的面内向外侧突出的方式沿导光体500的长度方向x形成。利用该构造,通过使导光体500的图6中所示的嵌合部580与图1所示的前壳体400或天花板基材中所形成的的长槽嵌合而被凸缘部570卡定,能够卡定导光体500,从而进行导光体500在嵌合方向上的定位,并且能够使出光面550与图1的前壳体400或天花板基材的表面侧为大致相同的面从而提高设计性。图6的凸缘部570遍及导光体500的大致整个长度内形成,但仅在与所述入光部520和凸部541对应的部分上未形成该凸缘部570。这是为了提高凸部541的上述功能、即提高导光效率,并防止异常发光的抑制的功能降低。

图1的发光部600例如包含作为led的两个光源610、611、fpc(柔性印刷电路基板)630、散热器650。如作为图2的c部的透射放大图的图8所示,led610、611分别与对应的入射面523、524对置而使发出光入射。led610、611的光射出面的面积只要与入射面523、524的面积相同或比它小即可,从而能够不拘泥于制造商等而广泛地选择该led610、611。fpc630是贴合具有绝缘性的柔软的基膜(聚酰亚胺等)和铜箔等导电性金属而形成电路的基板,是安装有led而接收电源供给的led用基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led610、611安装在1张fpc上,但也可以安装在不同的fpc上。

散热器650由铝、铜、铁等热传导率高的材料构成,像图2的ix-ix剖视图(图9a)的b部放大图(图9b)所示那样,以使散热面的面积增大的结构与led610、611或fpc630相接、或者配设在它们附近,由此,具有使从led610、611产生的热散热的功能。通过散热器650,能够防止如下的不良情况:导光体500的入射面523、524因上述的产生热而熔融、或者led610、611的周边部件烧焦。除此之外,能够防止led610、611自身的因发热而导致的寿命缩短。这里,根据照明装置所要求的明亮度、即根据所使用的led的种类,不需要这样的另外的散热部件,因此也可以省略散热器650。

固定用的爪700与前壳体400和导光体500分体形成,如图3b所示,该固定用的爪700用于通过贯穿插入于形成在前壳体400的孔hl中并且利用机械摩擦力卡定于导光体的凸缘部570的侧面,从而将导光体500固定于前壳体400。为了将导光体500固定于前壳体400,固定用的爪700只要具有耐振动性、耐热性等即可,其材料不特别限定。

后壳体800由pmma或pc、abs等树脂或其他材料构成,作为收纳导光体500等的外壳而发挥功能。为了不发生漏光,后壳体800优选黑色的具有遮光性的材料。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能够提供如下的照明装置:在与图4的导光体500的长度方向x的两端面511、512不同的、导光体500的一个侧面530的中途具有入光部520,由此,能够使长条或大型的导光体500均匀地发光,并且图8的led610、611存在于接近导光体500的一个侧面530的中途的入光部520附近的部位,因此能够减小用于向led610、611供电的线束的长度。除此之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如下的照明装置:led610、611存在于接近导光体500的中途的入光部520附近的部位,因此能够将led610、611搭载于1张led用基板上,从而抑制了led用基板的所需张数的增加,并消除了成本上、工序上以及设计上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导光体500的两端、即一个端面511和另一个端面512上配置led610、611的情况下,从发光的均匀性这一点出发,由于配置led610、611的该两端附近,光无法发出,因此导光体500的能够发光的范围被限制,但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包括导光体500的上述两端附近在内,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能够发光的范围。

接下来,对入光部520相对于导光体500的延伸角度θ1的最佳值进行说明。如图10a所示,在将导光体500的与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这两者垂直的高度方向(图中的上方向)z设为与出光方向恰好相反的方向时,如从图10a的-x方向观察而得到的图所示、即如图10b所示,在该方向z上,延伸角度θ1=0°。另外,延伸角度θ1在0°≤θ1≤90°内变化。在延伸角度θ1=0°时,入光部520从上表面560延伸,在延伸角度θ1=90°时,入光部520从一个侧面530延伸。

来自入光部520的光从连接部528周边向导光体500的外部发出的光(以下,也称为漏光)是由于在导光体500内部反复进行全反射的光的传播过程中超过临界角而产生的。即,是指光从与光的传播方向不平行的两个面中的任何一个面起超过了临界角而发出。反之,在与传播方向完全平行的两个面之间反复进行全反射的光不会超过临界角,从而不会发出。在图10c中示出了使延伸角度θ1从与出光方向平行的方向(θ1=0°)变化至与出光方向垂直的方向(θ1=90°)时的、延伸角度θ1和出光面550的漏光出光率的特性图。漏光出光率是出光方向上的上述漏光相对于向导光体500入射的全部入射光的比例。观察图10c可知,存在随着相对于出光方向而接近θ1=90°,漏光出光率降低的倾向,可以说,延伸角度θ1的优选角度是使漏光出光率最低的75°≤θ1≤9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完全阻止漏光的产生,使延伸角度θ1=90°,入光部520像上述那样以从一个侧面530向其法线方向突出的方式延伸。

接下来,对入光部520的第一脚部521相对于导光体500的长度方向x的突出角度θ2的最佳值进行说明。如图11a所示,第一脚部521的宽幅部526的与第二脚部522对置的侧平面521a与长度方向x所成的角度为突出角度θ2。在图11b中示出了表示使突出角度θ2在15~60°内变化时的突出角度θ2与出光面550的漏光出光率和向导光体500的主体部导光的导光效率的关系的特性图。这里,导光效率是通过“导光体末端(一个端面511和另一个端面512)处的剩余光量/从led610和611射出的射出全部光束”这一计算式而求出的。根据图11b可知,存在如下倾向:在25°≤θ2≤35°的范围内漏光出光率最低(导光效率最高),随着离开该范围,漏光出光率上升(导光效率降低)。因此,突出角度θ2的优选角度也可以说是25°≤θ1≤35°。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角度θ2=35°。以上内容对于第二脚部522显然也同样适用。

接下来,对入光部520的分支部525从导光体500的主体部向y方向突出的突出长度l的最佳值进行说明。如图12a所示,将分支部525从导光体500的主体部按照导光体500的宽度的量(在本实施例中例如是5(mm))突出后的位置设为l=0(mm)。在图12b中示出了如下特性图,该特性图示出了,使突出长度l在-2.5~7.5(mm)内变化时的突出长度l与出光面550的漏光出光率和向导光体500的主体部导光的导光效率的关系。根据图12b可知,存在如下的倾向:在-1≤l≤1(mm)的范围内漏光出光率最低(导光效率最高),随着离开该范围,漏光出光率上升(导光效率降低)。由此,突出长度l的优选范围可以说是-1≤l≤1(mm)。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长度l=0(mm)。

接下来,对凸部541相对于导光体500的长度方向x的倾角θ3的最佳值进行说明。如图13a所示,凸部541的侧面541a与长度方向x所成的角度为倾角θ3。在图13b中示出了如下特性图,该特性图示出了使突出角度θ3在10~45°内变化时的倾角θ3与出光面550的漏光出光率和向导光体500的主体部导光的导光效率的关系。根据图13b可知,存在如下的倾向:在15°≤θ3≤25°的范围内,优选在18°≤θ3≤23°的范围内,漏光出光率最低(导光效率最高),随着远离该范围,漏光出光率上升(导光效率降低)。由此,倾角θ3的优选角度可以说是18°≤θ3≤2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计成θ3=20°。以上内容对于侧面541b显然也同样适用。

接下来,对凸部541的从导光体500的主体部向-y方向移动的顶线移动量h的最佳值进行说明。如图14a所示,若将凸部541的侧面541a和541b的交线541c(图6)称作凸部541的顶线,则将顶线541c从导光体500没有从主体部突出的位置设为h=0(mm)。在图14b中示出了如下特性图,该特性图示出了使顶线移动量h在1~7(mm)内变化时的顶线移动量h与出光面550的漏光出光率和向导光体500的主体部导光的导光效率的关系。根据图14b可知,主要有如下的倾向:在1.7≤h≤2.8(mm)的范围内漏光出光率最低(导光效率最高),随着离开该范围,漏光出光率上升(导光效率降低)。由此,顶线移动量h的优选范围可以说是1.7≤h≤2.8(mm)。由于该范围内的顶线移动量h的漏光出光率的极小值(导光效率的极大值)为2.25(mm),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线移动量h=2.25(mm)。

在图15中示出了使用了以上所述的延伸角度θ1、突出角度θ2、突出长度l、倾角θ3、顶线移动量h的情况下的光的前进方向的示意性俯视图,在图16中示出了仿真结果。图15示出了图14a的入光部520周边的光的前进方向。在图15中,光是在没有从图14a的入光部520和导光体500漏出的前提下、从入光部520经由连接部528向导光体500进入的。另外,图16是对图14a的导光体500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与导光体500的亮度分布的关系进行仿真仿真后的结果的特性图,该关系具体而言是,以连接部528的长度方向x的中间部为基准点时的、自该基准点起的长度方向x上的距离p与导光体500的亮度分布的关系。在图16中,为基准点p=0(mm)周边的亮度的变化特性为,基本不逊色于p=0(mm)周边以外的其他部分的亮度的变化特性的脉动特性。

如图15和图16所示,从图14a的入光部520附近泄漏的的漏光减少,从而不产生暗点、热点(将出光面550中的特别明亮的部分的异常发光部分、特别暗的部分的异常发光部分,分别称为热点、暗点)。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消除了明亮度不均和眩光这样的导致照明装置的外观上的性能降低的原因,明亮度不均和眩光是因在导光体500的长度方向x的中途设置入光部520而容易产生的暗点、热点所引起的。如上所述,本申请的发明人们发现了,通过从与出光方向即出光面550的垂直方向不同的方向、优选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使光进入到导光体500,能够减少上述异常发光,从而能够提供如下照明装置1,该照明装置1的特征在于,从长条的导光体500的中途的入光部520使光进入。

如上所述,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如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则会通过阅读本说明书而很容易在显而易见的范围内设想各种变更和修正。因此,这样的变更和修正被解释为处于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发明的范围内或与其均等的范围内。

标号说明

500:导光体;511、512:端面;520:入光部;521、522:脚部;523、524:入射面;526、527:宽幅部;528:连接部;530:一个侧面;540:另一个侧面;541:凸部;550:出光面;560:反射面;561:光学图案(多个凹部);610、611:光源;x:长度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