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4142发布日期:2018-06-02 04:3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世界各国都开始鼓励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当使用者利用充电桩上的充电枪对汽车充完电后,需要将拉出的电源线收回充电桩内,传统的手动卷盘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充电桩体底部的电源线箱,所述充电桩体底面内左右对等设有滑接槽,每个所述滑接槽内均设有向内侧伸长设置的锁接槽,所述电源线箱顶面对等设有导接槽,所述电源线箱内部设有卷盘腔,所述卷盘腔上方的所述电源线箱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底壁设有第一锥状轮,所述第一锥状轮底部固定设有向下伸长并通贯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卷盘腔之间的所述电源线箱内的卷盘转接轴且与所述电源线箱内转接,所述卷盘转接轴底部伸长段伸长至所述卷盘腔内,所述第一锥状轮右侧顶部契合连接有第二锥状轮,所述第一空腔右侧方的所述电源线箱内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的所述电源线箱内转接有转接轴,所述转接轴与所述第二锥状轮固定连接,所述转接轴右侧面内设有卡接槽,所述第二空腔内底部设有第一滑接块,所述第一滑接块顶部左侧固设有第二滑接块,所述第二滑接块内设有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左侧配合连接有与所述卡接槽相对设置的卡接轴,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右侧配合连接有第三锥状轮,所述第一滑接块内螺状纹配合连接有向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一螺状杆,所述第二空腔右侧上方的所述电源线箱内设有底部与所述第二空腔相通贯设置的进槽,所述充电桩体前面上部固定嵌设有充电量提示屏,所述充电量提示屏下方开设有充电枪口,所述锁接槽中设置有触发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滑接块顶部与所述第二空腔内顶壁抵压且滑接配合,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左侧的所述卡接轴探至所述第二滑接块左侧面外,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右侧的所述第三锥状轮探至所述第二滑接块右侧面外。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状杆左侧伸长尾梢与第二动力装置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左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状杆右侧伸长尾梢与所述第二空腔右侧内壁转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进槽内设有向左右两侧伸长设置的通贯槽,所述通贯槽左侧伸长段尾梢与左侧所述导接槽相通贯设置,所述通贯槽右侧伸长段尾梢与右侧所述导接槽相通贯设置,所述进槽内设有第四锥状轮,所述第四锥状轮左侧固设有向左侧伸长设置的第二螺状杆,所述第二螺状杆左侧伸长段经过左侧所述通贯槽后伸长至左侧所述导接槽内且与左侧所述导接槽的左侧内壁转接,所述第四锥状轮右侧固设有向右侧伸长设置的第三螺状杆,所述第三螺状杆右侧伸长段经过右侧所述通贯槽后伸长至右侧所述导接槽内且与右侧所述导接槽的右侧内壁转接,所述第二螺状杆和所述第三螺状杆螺状纹反向设置,左右两侧所述导接槽内均滑接有向上伸长设置的锁接杆,左右两侧所述锁接杆底部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导接槽内的所述第二螺状杆和所述第三螺状杆螺状纹配合连接,探至所述电源线箱顶面外的左右两侧所述锁接杆上均设有向内部伸长设置的锁接头。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触发装置包括触发器和提示灯,所述触发器分别设置在所述锁接槽中的内侧壁上,所述提示灯固定设置在所述充电桩体左侧面上,所述触发器和所述提示灯电联接,当所述锁接头与所述触发器相碰时,所述提示灯亮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空腔内底壁设第一锥状轮,第一锥状轮底部固定设向下伸长并通贯第一空腔与卷盘腔之间的电源线箱内的卷盘转接轴且与电源线箱内转接,卷盘转接轴底部伸长段伸长至卷盘腔内,第一锥状轮右侧顶部契合连接第二锥状轮,第一空腔右侧方的电源线箱内设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之间的电源线箱内转接转接轴,转接轴与第二锥状轮固定连接,转接轴右侧面内设卡接槽,第二空腔内底部设第一滑接块,第一滑接块顶部左侧固设第二滑接块,第二滑接块内设第一动力装置,第一动力装置左侧配合连接与卡接槽相对设置的卡接轴,第一动力装置右侧配合连接第三锥状轮,从而实现本装置的搅拌以及锁接切换实现控制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设备投入降低了制造成本。

2.通过第四锥状轮右侧固设向右侧伸长设置的第三螺状杆,第三螺状杆右侧伸长段经过右侧通贯槽后伸长至右侧导接槽内且与右侧导接槽的右侧内壁转接,第二螺状杆和第三螺状杆螺状纹反向设置,左右两侧导接槽内均滑接向上伸长设置的锁接杆,左右两侧锁接杆底部分别与左右两侧导接槽内的第二螺状杆和第三螺状杆螺状纹配合连接,探至电源线箱顶面外的左右两侧锁接杆上均设向内部伸长设置的锁接头,通过螺状纹反向设置第二螺状杆和第三螺状杆控制左右两侧导接槽内的锁接杆相背或相对移动工作,从而实现自动控制锁紧工作。

3.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实现自动快速安装,提高效率,能实现自动实现切换控制搅拌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充电桩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源线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锁接杆伸长至滑接槽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体4以及设置在所述充电桩体4底部的电源线箱5,所述充电桩体4底面内左右对等设有滑接槽42,每个所述滑接槽42内均设有向内侧伸长设置的锁接槽421,所述电源线箱5顶面对等设有导接槽52,所述电源线箱5内部设有卷盘腔53,所述卷盘腔53上方的所述电源线箱5内设有第一空腔54,所述第一空腔54内底壁设有第一锥状轮541,所述第一锥状轮541底部固定设有向下伸长并通贯所述第一空腔54与所述卷盘腔53之间的所述电源线箱5内的卷盘转接轴531且与所述电源线箱5内转接,所述卷盘转接轴531底部伸长段伸长至所述卷盘腔53内,所述第一锥状轮541右侧顶部契合连接有第二锥状轮542,所述第一空腔54右侧方的所述电源线箱5内设有第二空腔55,所述第二空腔55与所述第一空腔54之间的所述电源线箱5内转接有转接轴543,所述转接轴543与所述第二锥状轮542固定连接,所述转接轴543右侧面内设有卡接槽5431,所述第二空腔55内底部设有第一滑接块551,所述第一滑接块551顶部左侧固设有第二滑接块552,所述第二滑接块552内设有第一动力装置5521,所述第一动力装置5521左侧配合连接有与所述卡接槽5431相对设置的卡接轴5523,所述第一动力装置5521右侧配合连接有第三锥状轮5522,所述第一滑接块551内螺状纹配合连接有向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一螺状杆554,所述第二空腔55右侧上方的所述电源线箱5内设有底部与所述第二空腔55相通贯设置的进槽58,所述充电桩体4前面上部固定嵌设有充电量提示屏402,所述充电量提示屏402下方开设有充电枪口401,所述锁接槽421中设置有触发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滑接块552顶部与所述第二空腔55内顶壁抵压且滑接配合,所述第一动力装置5521左侧的所述卡接轴5523探至所述第二滑接块552左侧面外,所述第一动力装置5521右侧的所述第三锥状轮5522探至所述第二滑接块552右侧面外,从而实现自动搅拌工作以及自动锁接工作的传动控制。

其中,所述第一螺状杆554左侧伸长尾梢与第二动力装置553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553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55左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状杆554右侧伸长尾梢与所述第二空腔55右侧内壁转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搅拌工作以及自动锁接工作的传动切换工作。

其中,所述进槽58内设有向左右两侧伸长设置的通贯槽59,所述通贯槽59左侧伸长段尾梢与左侧所述导接槽52相通贯设置,所述通贯槽59右侧伸长段尾梢与右侧所述导接槽52相通贯设置,所述进槽58内设有第四锥状轮581,所述第四锥状轮581左侧固设有向左侧伸长设置的第二螺状杆521,所述第二螺状杆521左侧伸长段经过左侧所述通贯槽59后伸长至左侧所述导接槽52内且与左侧所述导接槽52的左侧内壁转接,所述第四锥状轮581右侧固设有向右侧伸长设置的第三螺状杆522,所述第三螺状杆522右侧伸长段经过右侧所述通贯槽59后伸长至右侧所述导接槽52内且与右侧所述导接槽52的右侧内壁转接,所述第二螺状杆521和所述第三螺状杆522螺状纹反向设置,左右两侧所述导接槽52内均滑接有向上伸长设置的锁接杆523,左右两侧所述锁接杆523底部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导接槽52内的所述第二螺状杆521和所述第三螺状杆522螺状纹配合连接,探至所述电源线箱5顶面外的左右两侧所述锁接杆523上均设有向内部伸长设置的锁接头5231,通过螺状纹反向设置第二螺状杆521和所述第三螺状杆522控制左右两侧所述导接槽52内的锁接杆523相背或相对移动工作,从而实现电源线箱5与充电桩体4的快速对接以及自动锁紧工作,提高效率。

其中,所述触发装置包括触发器422和提示灯423,所述触发器422分别设置在所述锁接槽421中的内侧壁上,所述提示灯423固定设置在所述充电桩体4左侧面上,所述触发器422和所述提示灯423电联接,当所述锁接头5231与所述触发器422相碰时,所述提示灯423亮起,说明所述锁接头5231完全与所述锁接槽421配合固定。

初始状态时,第一滑接块551位于第二空腔55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第一动力装置5521右侧的第三锥状轮5522顶部右侧与伸长至第二空腔55内的第四锥状轮581底部左侧契合连接,同时,使第一动力装置5521左侧的卡接轴5523最大程度远离卡接槽5431,此时,左侧导接槽52内的锁接杆523位于左侧导接槽52内的最左侧位置,同时,右侧导接槽52内的锁接杆523位于右侧导接槽52内的最右侧位置。

当需要使用时,首先将充电桩体4移动到电源线箱5的顶部上方,同时使充电桩体4底面内的滑接槽42与电源线箱5顶面内的导接槽52处于相对位置,此时,向下移动充电桩体4,使电源线箱5顶部的锁接杆523以及锁接头5231逐渐伸长至滑接槽42内,直至如图4所示锁接杆523的顶面以及锁接头5231的顶面与所述滑接槽42内顶壁顶压滑接,此时,充电桩体4底面与电源线箱5顶面抵压接,同时,使左右两侧的锁接头5231分别与左右两侧的锁接槽421处于相对状态,然后通过第一动力装置5521带动第三锥状轮5522转,由第三锥状轮5522带动第四锥状轮581以及第四锥状轮581左右两侧的第二螺状杆521和第三螺状杆522转,并由第二螺状杆521和第三螺状杆522分别带动左右两侧导接槽52内的锁接杆523相对移动,此时,使得左右两侧的锁接杆523带动锁接头5231逐渐滑入左右两侧的锁接槽421内,直至左侧锁接杆523移动到左侧导接槽52内的最右侧位置时,右侧锁接杆523移动到右侧导接槽52内的最左侧位置时,此时,使左右两侧的锁接头5231完全插入左右两侧的锁接槽421内,然后控制第一动力装置5521停止转,此时通过第二动力装置553控制第一螺状杆554转,使由第一螺状杆554带动第一滑接块551以及第一滑接块551顶部的第二滑接块552逐渐沿第二空腔55内的左侧方向滑接,直至第一滑接块551顶部的第二滑接块552移动到第二空腔55内的最左侧位置时,此时,第一动力装置5521左侧的卡接轴5523完全伸长至卡接槽5431内,同时控制第二动力装置553停止转,然后通过第一动力装置5521带动卡接轴5523转,由卡接轴5523带动转接轴543以及第二锥状轮542转,并由第二锥状轮542带动第一锥状轮541以及第一锥状轮541底部的卷盘转接轴531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空腔内底壁设第一锥状轮,第一锥状轮底部固定设向下伸长并通贯第一空腔与卷盘腔之间的电源线箱内的卷盘转接轴且与电源线箱内转接,卷盘转接轴底部伸长段伸长至卷盘腔内,第一锥状轮右侧顶部契合连接第二锥状轮,第一空腔右侧方的电源线箱内设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之间的电源线箱内转接转接轴,转接轴与第二锥状轮固定连接,转接轴右侧面内设卡接槽,第二空腔内底部设第一滑接块,第一滑接块顶部左侧固设第二滑接块,第二滑接块内设第一动力装置,第一动力装置左侧配合连接与卡接槽相对设置的卡接轴,第一动力装置右侧配合连接第三锥状轮,从而实现本装置的搅拌以及锁接切换实现控制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设备投入降低了制造成本。

2.通过第四锥状轮右侧固设向右侧伸长设置的第三螺状杆,第三螺状杆右侧伸长段经过右侧通贯槽后伸长至右侧导接槽内且与右侧导接槽的右侧内壁转接,第二螺状杆和第三螺状杆螺状纹反向设置,左右两侧导接槽内均滑接向上伸长设置的锁接杆,左右两侧锁接杆底部分别与左右两侧导接槽内的第二螺状杆和第三螺状杆螺状纹配合连接,探至电源线箱顶面外的左右两侧锁接杆上均设向内部伸长设置的锁接头,通过螺状纹反向设置第二螺状杆和第三螺状杆控制左右两侧导接槽内的锁接杆相背或相对移动工作,从而实现自动控制锁紧工作。

3.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实现自动快速安装,提高效率,能实现自动实现切换控制搅拌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