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9398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车舱内座椅的性能在减弱车底爆炸波对于人体的伤害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防雷车在碰触地雷爆炸瞬间,强有力的冲击波会冲击到地板,若座椅与地板采用传统的连接形式,冲击波对乘员伤害很大,为实现防雷,防冲击座椅常与车身侧围连接,以减小伤害,然而受制于传统座椅形式,防冲击座椅在布置、设计时均有很大难度。同时防冲击座椅的角度调节十分不便。

经发明人调研发现,现有的防冲击座椅的角度调节主要是通过调校器实现的,但是这种调校器调节的角度有限,调节效果也不理想,而且主要是调节靠背的角度,从而无法调节坐姿。同时,现有的防冲击座椅通常无法折叠,从而在不用时无法通过折叠来节省空间。

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调节角度大,调节效果好且能够折叠的汽车座椅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调节角度大,且坐垫和背椅能够相互独立地进行调节,实现折叠的功能。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包括坐垫、背椅、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坐垫调整机构、背椅调整机构以及头枕保护机构,坐垫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枢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块枢接,背椅的一端与背椅调整机构连接,背椅调整机构远离背椅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卡接,用于调节背椅的角度,背椅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块枢接,坐垫调整机构设置在坐垫的底部并与第一限位块卡接,用于调节坐垫的角度。头枕保护机构包括头枕本体、转动组件以及保护支架,转动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背椅上,转动组件的另一端伸入头枕本体并镶嵌在头枕本体内,使得头枕本体通过转动组件可相对背椅调节转动,保护支架穿过转动组件并架设在头枕本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块设置有滑动孔道,坐垫调整机构包括旋转卡接件和套筒,旋转卡接件的一端伸入套筒并可沿套筒的延伸方向滑动,旋转卡接件的另一端穿过滑动孔道并与第一限位块卡接,套筒固定连接于坐垫的底部并与旋转卡接件相对,旋转卡接件可相对第一限位块沿滑动孔道滑动或卡持于所述滑动孔道内。

进一步地,滑动孔道具有多个限位孔和至少一个滑道,多个限位孔通过滑道依次连通,旋转卡接件选择性地穿过并卡持于其中一个限位孔或穿过滑道进行滑动。

进一步地,旋转卡接件包括按压帽、滑动部和限位部,按压帽的一端与滑动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滑动部远离按压帽的一端与限位部固定连接,限位部远离滑动部的一端伸入套筒并可沿套筒的延伸方向滑动,滑动部的直径与滑道相匹配,用于穿过滑道进行滑动,限位部的直径与每个限位孔相匹配,用于穿过限位孔并卡持于限位孔内。

进一步地,坐垫调整机构还包括第一回位件,第一回位件容置在套筒内,且第一回位件的一端连接于旋转卡接件伸入套筒的一端,第一回位件的另一端连接于套筒远离第一限位块的侧壁。

进一步地,背椅调节组件包括手柄、调节盘和连接轴,手柄的一端与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轴远离手柄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限位块与调节盘并与背椅固定连接,调节盘上具有多个凸起,用于与限位盘卡接。

进一步地,调节盘远离第一限位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回位件,第二回位件的一端抵接于调节盘,另一端抵接于坐垫。

进一步地,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还包括踏板机构,踏板机构包括两个滑动连接板、踏板框架和两个连接杆,两个滑动连接板固定设置在坐垫的底部,踏板框架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两个滑动连接板上,两个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踏板框架的两端,两个连接杆远离踏板框架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

进一步地,踏板框架包括第一连接横杆、第二连接横杆、u形杆和脚踏板,第一连接横杆固定连接于u形杆的两端,第二连接横杆与第一连接横杆平行设置且第二连接杆的两端与u形杆的连接,脚踏板设置在u形杆远离第一连接横杆的端部上。

一种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包括坐垫、背椅、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坐垫调整机构、背椅调整机构和连接机构,坐垫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枢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块枢接,背椅的一端与背椅调整机构连接,背椅调整机构远离背椅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卡接,用于调节背椅的角度,背椅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块枢接,坐垫调整机构设置在坐垫的底部并与第一限位块卡接,用于调节坐垫的角度。连接机构包括背椅连接件和安装连接件,背椅连接件设置在背椅的一侧,安装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将背椅和坐垫都枢接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上,使得背椅和坐垫可相互独立地相对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转动,实现折叠的功能,同时通过坐垫调整机构调整坐垫的角度,通过背椅调整机构调整背椅的角度,使得该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的角度调节范围大。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角度调节范围大,调节方便且具有可折叠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坐垫调节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旋转连接件的连接机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背椅调整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200-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110-坐垫;130-背椅;150a-第一限位块;150b-第二限位块;151-滑动孔道;160-头枕保护机构;161-头枕本体;163-保护支架;170-坐垫调整机构;171-旋转卡接件;1711-按压帽;1713-滑动部;1715-限位部;173-套筒;175-第一回位件;180-背椅调整机构;181-手柄;183-调节盘;185-连接轴;190-踏板机构;191-滑动连接板;193-踏板框架;195-连接杆;210-连接机构;211-背椅连接件;213-安装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100,包括坐垫110、背椅130、第一限位块150a、第二限位块150b、头枕保护机构160、坐垫调整机构170、背椅调整机构180和踏板机构190,坐垫110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150a枢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块150b枢接,背椅130的一端与背椅调整机构180连接,背椅调整机构180远离背椅130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150a卡接,用于调节背椅130的角度,背椅130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块150b枢接。坐垫调整机构170设置在坐垫110的底部并与第一限位块150a卡接,用于调节坐垫110的角度。踏板机构190设置在坐垫110的底部,用于供使用者放腿,同时,该踏板机构190作为联动机构与坐垫110和背椅130连接,减少、衰减地板传导上来的冲击波,减少人体伤害。头枕保护机构160设置在背椅130上,用于保护头部。

头枕保护机构160包括头枕本体161、转动组件(图未示)以及保护支架163,转动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背椅130上,转动组件的另一端伸入头枕本体161并镶嵌在头枕本体161内,使得头枕本体161可通过转动组件相对背椅130调节转动,保护支架163穿过转动组件并架设在头枕本体161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组件包括连接u形板(图未示)和弹性转动件(图未示),连接u形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背椅130上,弹性转动件的一端呈卡齿状,同时在u形板内部固定设置有卡接基台,卡接基台也呈卡齿状并与弹性转动件啮合。弹性转动件的另一端通过一弹簧卡接在穿过转动组件的保护支架163上,同时卡接基台与背椅130固定连接,弹性转动件与头枕本体161固定连接,使得头枕本体161可相对靠背骨架进行调节。具体地,该头枕本体161可在身体靠背方向上进行三级调节。

参见图2,第一限位块150a的一端设置有滑动孔道151,坐垫调整机构170包括旋转卡接件171、套筒173和第一回位件175,旋转卡接件171的一端伸入套筒173并可沿套筒173的延伸方向滑动,旋转卡接件171的另一端穿过滑动孔道151并与第一限位块150a卡接,套筒173固定连接于坐垫110的底部并与旋转卡接件171相对,旋转卡接件171可相对第一限位块150a沿滑动孔道151滑动或卡持于所述滑动孔道151内。第一回位件175容置在套筒173内,且第一回位件175的一端连接于旋转卡接件171伸入套筒173的一端,第一回位件175的另一端连接于套筒173远离第一限位块150a的侧壁。

滑动孔道151具有多个限位孔和至少一个滑道,多个限位孔通过滑道依次连通,旋转卡接件171选择性地穿过其中一个限位孔进行卡持于所述滑动孔道151内或穿过滑道进行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孔的个数为两个,滑道的个数为一个,两个限位孔通过该滑道连通。使得旋转卡接件171可以在两个限位孔中切换,从而使得坐垫110具有两个不同角度的位置可供切换。当然,并不仅仅限于此,此处限位孔的个数也可以是3个或4个等,使得坐垫110的切换角度多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相应地,滑道的个数也可以使2个或者3个等,多个滑道将多个限位孔依次串连起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回位件175为一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在套筒173远离第一限位块150a的侧壁上,另一端抵接在旋转卡接件171伸入套筒173的一端的端面上。在外力作用下,旋转卡接件171从初始位置沿套筒173延伸方向向内滑动,压缩弹簧沿压缩方向进行压缩并积蓄一定的弹性势能;当外力消失后,旋转卡接件171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沿套筒173延伸方向向外滑动并回到初始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第一回位件175并不仅仅限于压缩弹簧,也可以是弹性橡胶或气缸等其他类型的弹性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参见图3,旋转卡接件171包括按压帽1711、滑动部1713和限位部1715,按压帽1711的一端与滑动部1713的一端固定连接,滑动部1713远离按压帽1711的一端与限位部1715固定连接,限位部1715远离滑动部1713的一端伸入套筒173并可沿套筒173的延伸方向滑动,滑动部1713的直径与滑道相匹配,用于穿过滑道进行滑动,限位部1715的直径与每个限位孔相匹配,用于穿过限位孔并卡持于限位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按压帽1711远离滑动部1713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层(图未示),该缓冲层倾覆在按压帽1711远离滑动部1713的一侧端面。具体地,该缓冲层为一橡胶盖,该橡胶盖粘接在按压帽1711的端面上,以减缓按压时的冲击力,提高用手按压该按压帽1711的舒适感。

参见图4,背椅130调节组件包括手柄181、调节盘183和连接轴185,手柄181的一端与连接轴185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轴185远离手柄181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限位块150a与调节盘183并与背椅130固定连接,调节盘183上具有多个凸起,用于与限位盘卡接。

调节盘183呈圆盘状,多个凸起均布在调节盘183靠近第一限位块150a的一侧表面,第一限位块150a的顶部还设置有卡接口,转动调节盘183,可使其中一个凸起伸入该卡接口与第一限位块150a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盘183远离限位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回位件(图中未标号),第二回位件的一端抵接于调节盘183,另一端抵接于坐垫110。优选地,第二回位件采用压缩弹簧。在使用过程中,按下手柄181,带动调节盘183从初始位置沿远离第一限位块150a的方向滑动,使得伸入卡接口的凸起退出卡接口,再将手柄181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带动调节盘183转动一定角度,使得另一个凸起与卡接口相对,放开手柄181,调节盘183在第二回位件的弹力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使得另一个凸起伸入卡接口并与第一限位块150a卡接,达到切换背椅130角度的目的。

参见图5,踏板机构190包括两个滑动连接板191、踏板框架193和两个连接杆195,两个滑动连接板191固定设置在坐垫110的底部,踏板框架193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两个滑动连接板191上,两个连接杆195的一端分别铰接于踏板框架193的两端,两个连接杆195远离踏板框架193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限位块150a和第二限位块150b。

踏板框架193包括第一连接横杆、第二连接横杆、u形杆和脚踏板,第一连接横杆固定连接于u形杆的两端,第二连接横杆与第一连接横杆平行设置且第二连接杆195的两端与u形杆的连接,脚踏板设置在u形杆远离第一连接横杆的端部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100可安装在侧壁上,并将踏板机构190与坐垫110和背椅130连接,减少、衰减地板传导上来的冲击波,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100特别适用于安装在具有强烈震动的特种车辆内,以保障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踏板机构190与坐垫110和背椅130联动,踏板机构190可随着坐垫110和背椅130的折叠而收起,并且在收起的过程中,不会影响放置在座椅下面的物品。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100,其工作原理如下:当需要调节坐垫110角度时,按下按压帽1711,带动限位部1715脱离限位孔并沿套筒173延伸方向滑动,使得滑动部1713可沿滑道滑动至另一个限位孔,压缩弹簧沿压缩方向进行压缩并积蓄一定的弹性势能;当外力消失后,限位部1715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沿套筒173延伸方向向外滑动,使得限位部1715卡接在另一个限位孔中,达到切换坐垫110角度的目的。当需要调整背椅130角度时,按下手柄181,带动调节盘183从初始位置沿远离第一限位块150a的方向滑动,使得伸入卡接口的凸起退出卡接口,再将手柄181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带动调节盘183转动一定角度,使得另一个凸起与卡接口相对,放开手柄181,调节盘183在第二回位件的弹力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使得另一个凸起伸入卡接口并与第一限位块150a卡接,达到切换背椅130角度的目的。当需要折叠座椅时,同时切换坐垫110和背椅130的角度,使得二者相向转动,达到折叠的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100,可相互独立地对坐垫110和背椅130进行角度调节,调节角度广且调节方便,同时具有可折叠的功能。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20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连接机构210。

连接机构210包括背椅连接件211和安装连接件213,背椅连接件211设置在背椅130的一侧,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安装连接件2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块150a和第二限位块150b固定连接,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背椅连接件211与安装连接件213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孔,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200,通过在背椅130上设置背椅连接件211,在第一限位块150a和第二限位块150b之间设置安装连接件213,使得该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200能够稳固地安装在例如汽车底板等外部设备上,提高了该悬臂防冲击联动座椅200的兼容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