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调节车辆高度的车辆悬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3212发布日期:2018-06-30 07:2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能够调节车辆高度的车辆悬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悬架装置,其配置为根据驾驶情况和环境状况来调节车辆高度。



背景技术:

最近,已经开发了各种悬架以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车辆内部的噪音环境。

悬架是汽车的主要部件之一,其用于在轮轴和车架或底盘之间进行连接并且吸收在行驶过程中从路面传递的振动或冲击,从而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悬架可以由下臂、上臂、阶梯连杆、弹簧、减振器、球窝接头等组成。

这种悬架由弹簧和减振器支撑以机械地协调车身和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此外,悬架允许轮胎在地面上牢固地接地,使得车辆可以在车辆的高速驾驶期间接近地面。

然而,当车辆在形成有限速路脊的道路上或在泥土路上行驶时,如果车辆低就会存在车辆被路面碰击的风险并且存在如下问题,即如果发生诸如车辆的摇晃或俯仰的行驶情况,则车辆倾斜因此乘坐舒适性和转向能力变差。

因此,为了自动控制车辆的姿态,已经开发并使用了电子地控制减振器的电子控制悬架。此外,已经使用了主动悬架,其通过采用具有优异的响应性能的液压系统以及根据行驶状况控制车身的振动来寻求驾驶稳定性和转向能力。

然而,在传统的液压主动悬架的情况下,因为需要液压泵、油箱、液压管线和缸体,因此存在实现这种主动悬架系统复杂的问题,以及由于液压系统的性质,因而存在燃油经济性下降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问题。

公开于本发明的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涉及提供一种车辆悬架装置,其配置为根据驾驶情况和环境状况来调节车辆高度,增强驾驶性能。

为了实现上面提及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配置为调节车辆高度的车辆悬架装置,其包括:布置在车轮侧的固定装置,其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连通并且沿其周边在内周表面设置有多个固定槽;设置成能够在固定装置内转动的移动装置,其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连通,沿其周边形成有与固定槽相对应的联接槽并且移动装置与减振器联接使得当移动装置转动时减振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布置在固定装置上以传递动力的驱动装置;以及驱动轴,其设置成能够在移动装置内转动以从驱动装置接收动力并因此转动,并且驱动轴设置有固定销,固定销插入到移动装置的联接槽以及固定装置的固定槽中,使得当驱动轴转动时固定销与固定槽脱离并只保持插入到联接槽中。

多个固定槽形成为沿着固定装置的内周表面的周边以预定间隔彼此间隔开,而联接槽形成在移动装置上以与固定槽相同的间隔和数量穿透移动装置。

减振器具有联接到车身的上端部和插入到移动装置中的下端部,在移动装置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有导向螺纹,在减振器的下端部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对应的螺纹,使得当移动装置转动时,减振器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驱动装置包括马达和动力传递部,马达固定到固定装置上,动力传递部的一端部连接到马达,动力传递部的另一端部连接到驱动轴以在马达运行期间转动驱动轴。

驱动轴包括输入轴和支撑轴,输入轴配置为从驱动装置接收动力并转动,支撑轴形成为其宽度比输入轴的宽度小并且从输入轴的上端部突出,其中固定销可以可转动地安装在输入轴或支撑轴上。

固定销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输入轴上的杆部和可转动地布置到杆部的锁定部,锁定部形成为插入到移动装置的联接槽和固定装置的固定槽中。

铰链销形成为从输入轴的上端部突出并且杆部连接到铰链销以围绕铰链销转动。

杆部的长度进行了设定使得杆部转动并且当输入轴转动时沿着输入轴移动,锁定部仅从固定槽脱离。

锁定部的远端部在其两侧形成有接合端部。

根据如上所述的配置为调节车辆高度的车辆悬架装置,通过根据车辆的驾驶情况来调节车辆高度,增强了车辆的驾驶性能。

进一步地,当车辆进入斜坡或经过限速路脊或者土墩时,能够调节车辆高度以防止车辆被路面撞击和损坏。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具有其他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配置为调节车辆高度的车辆悬架装置的视图;

图2为用于显示图1中所示的配置为调节车辆高度的车辆悬架装置的截面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配置为调节车辆高度的车辆悬架装置的装配视图;

图4和图5为用于显示图1中所示的配置为调节车辆高度的车辆悬架装置的运行的示意图。

应理解的是,附图呈现了描述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的一定程度的简化表示,从而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本发明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相同的附图标记涉及本发明的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示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配置为调节车辆高度的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然而,本发明不受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限定或制约。

图1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配置为调节车辆高度的车辆悬架装置的视图,图2为用于显示图1中所示的配置为调节车辆高度的车辆悬架装置的截面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配置为调节车辆高度的车辆悬架装置的装配视图,图4和图5为用于显示图1中所示的配置为调节车辆高度的车辆悬架装置的运行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一种配置为调节车辆高度的车辆悬架装置包括:布置在车轮10侧的固定装置100,其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连通并且沿其周边在内周表面设置有多个固定槽120;设置成能够在固定装置100内转动的移动装置200,其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连通,沿其周边形成有与固定槽120相对应的联接槽 220,并且移动装置200与减振器500联接使得当移动装置转动时减振器50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布置在固定装置100上以传递动力的驱动装置300;以及驱动轴400,其设置成能够在移动装置200内转动以从驱动装置300接收动力并因此转动,并且驱动轴400设置有固定销420,固定销420插入到移动装置200的联接槽220以及固定装置100的固定槽120中,使得当驱动轴转动时固定销从固定槽120脱离并只保持插入到联接槽220中。

在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固定装置100联接到车轮10侧并形成为圆筒形状,而移动装置200可以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装置100 内。在该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联接到车身20的减振器500可以可转动地连接到移动装置200,其中减振器500可以设置有弹簧连接结构。也就是说,移动装置200可以配置为通过减振器500吸收从车轮10传递的振动。当减振器500通过移动装置200的转动而上下移动时,可以调节车辆高度。

为此,设置了用于传递动力的驱动装置300,并且减振器500配置为当驱动轴400与移动装置200一起转动而由此移动装置200转动时沿上下方向移动,其中驱动轴400从驱动装置300接收动力并转动。

如图3所示,减振器500具有联接到车身20的上端部和插入到移动装置200中的下端部,在移动装置200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有导向螺纹240,在减振器500的下端部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对应的螺纹520,使得当移动装置200转动时,减振器500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也就是说,移动装置200与减振器500通过螺纹彼此连接,使得减振器500的下端部支撑在移动装置200的导向螺纹240上并且当移动装置200转动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移动装置200和减振器500形成以滚珠丝杠的方式连接的结构,其中移动装置200用作螺母,减振器500用作螺杆轴,使得当移动装置200转动时减振器500上下移动。

为了迫使移动装置200响应于车辆的驾驶情况和周围环境而转动,设置了驱动装置300,其中驱动装置300通过驱动轴400连接到移动装置200和固定装置100。

多个固定槽120沿着固定装置100的周边形成在其内周表面上,而联接槽220沿着移动装置200的周边形成。在该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多个固定槽120可以形成为沿着固定装置100的内周表面的周边以预定的间隔彼此间隔开,而联接槽220形成在移动装置200上以与固定槽120相同的间隔和数量穿透移动装置。以这种方式,沿着周边形成多个固定槽120和多个联接槽220,使得形成有如下所述的固定销420 的驱动轴400的转动位置可以固定在不同的位置。

可以插入到固定槽120和联接槽220中的固定销420可以可转动地布置在驱动轴400上,其中当固定销420插入固定装置100的固定槽120和移动装置200的联接槽220中时,移动装置200的转动被限制在固定装置100,而当驱动轴400从驱动装置300接收动力并随之转动时,固定销420跟随驱动轴400并与驱动轴一起转动,因此固定销 420从固定槽120脱离,从而允许移动装置200的转动。

此处应当注意的是,当驱动轴400转动时,固定销420与固定槽 120分离但保持插入到移动装置200的联接槽220中,使得移动装置 200和驱动轴400一起转动。以这种方式,当驱动轴400从驱动装置 300接收动力并随之转动时,移动装置200与驱动轴400一起在相同方向转动,通过螺纹连接到移动装置200的减振器500接收移动装置200 的转动力并且上下转动,从而可以调节车辆高度。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300可以包括马达320和动力传递部340,马达320布置成固定到固定装置100,动力传递部340的一个端部连接到马达320,另一端部连接到驱动轴400,从而在马达320 运行期间转动驱动轴400。

在本例中,驱动装置300的马达320可以在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 (ECU)的控制下运行,马达320和动力传递部340可以通过齿轮装置或通过链条彼此连接以传递动力。马达320可以设置有当马达320 运行时转动的齿轮,具有与马达的齿轮相对应的齿轮的动力传递部340 可以一体地联接到驱动轴400,因此动力传递部340的齿轮和马达320 的齿轮彼此啮合,使得当马达320运行时驱动轴400可以与动力传递部340一起转动。

另一方面,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轴400包括输入轴440和支撑轴460,输入轴440从驱动装置300接收动力并转动,支撑轴460 形成为其宽度比输入轴440的宽度小并且从输入轴440的上端部突出,其中固定销420可以可转动地安装在输入轴440或支撑轴460上。

在本例中,固定销420可以包括可以可转动地安装在输入轴440 上的杆部422和可以可转动地布置到杆部442的锁定部424,锁定部 424形成为插入到移动装置200的联接槽220和固定装置100的固定槽 120中。

如上所述,驱动轴400包括输入轴440和支撑轴460,输入轴440 从驱动装置300接收动力并转动,支撑轴460形成为从输入轴440的上端突出并且具有比输入轴440小的宽度。因此,当固定销420的杆部422在输入轴440上转动到适当的程度时与支撑轴460接触,从而限制其过度转动。在本例中,为了允许杆部422在输入轴440上转动,铰链销442形成为从输入轴440的上端部突出并且杆部422连接到铰链销442以围绕铰链销442转动。

由于杆部422可以可转动地连接到锁定部424,所以当杆部422 在输入轴440上转动时,锁定部424也可以保持插入到移动装置200 的连接槽220或固定装置100的固定槽120中。

此外,可以对杆部422的长度进行设定使得当输入轴440转动时杆部442沿着输入轴440转动并且移动,锁定部424仅从固定槽120 脱离。也就是说,如果杆部422的长度形成得太长,则在杆部422与输入轴440一起转动的时候,连接到杆部422的锁定部424可能不会与固定槽120脱离,而如果杆部422的长度形成得太短,则存在当输入轴440转动时,锁定部424与固定槽120和联接槽220都脱离的问题。因此,杆部422的长度设定为使得锁定部424仅能够从固定槽120 脱离。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锁定部424的远端部在其两侧形成有接合端部426。接合端部426可以包括可弹性变形的板簧,其中当锁定部 424插入到固定槽120中时,接合端部426保持与固定槽120的内部接触,从而可以减少由于冲击引起的噪音。此外,当输入轴440转动时,接合端部426可以构造成卡合到移动装置200,因此当驱动装置300 运行时,连接到杆部422的锁定部424从固定槽120脱离。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配置为调节车辆高度的车辆悬架装置的操作。

如图4所示,当车辆高度固定时,设置在驱动轴400上的固定销 420的锁定部424插入到固定装置100的固定槽120和移动装置200 的联接槽220中,从而限制移动装置200的转动。也就是说,随着移动装置200的转动受到固定销420的限制,联接到车身20侧的减振器 500的上下运动也受到限制,因此保持车辆高度不变的状态。

在本例中,如图5所示,当调节车辆高度时,驱动装置300运行而输入轴440转动。此时,随着可转动地连接到输入轴440的杆部422 沿着输入轴的转动方向与输入轴440一起移动,以及可转动地连接到杆部422的锁定部424沿着杆部422移动,锁定部424从固定装置100 的固定槽120脱离。此处应该注意的是,杆部422与形成在输入轴440 上的支撑轴460接触,因此杆部的转动受到限制,同时锁定部424保持仅插入到移动装置200的联接槽220,从而移动装置200沿与输入轴 440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转动。

结果,插入到移动装置200中的减振器500沿着移动装置200的导向螺纹240转动并且上下移动。由于减振器500以这种方式上下移动,所以能够调节车身20的高度。例如,其可以配置为使得在驱动装置300沿向前的方向转动时车辆的高度上升,而在驱动装置300沿向后的方向转动时车辆的高度下降。

根据如上所述的配置为调节车辆高度的车辆悬架装置,通过根据车辆的驾驶情况来调节车辆高度,增强了车辆的驾驶性能。此外,当车辆进入斜坡或经过限速路脊或者土墩时,可以调节车辆高度以防止车辆被路面撞击和损坏。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部”、“下部”、“内”、“外”、“上”、“下”、“上方”、“下方”、“向上”、“向下”、“前”、“后”、“背后”、“内侧”、“外侧”、“向内地”、“向外地”、“内部的”、“外部的”、“内”、“外”、“向前”和“向后”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特征。

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非意欲穷尽,或者将本发明严格限制为所公开的具体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能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