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悬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09122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悬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被动悬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悬架组件。
【背景技术】
[0002]悬架系统是车辆行驶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悬架系统的好坏对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有很大影响。惯容器是一个两端点元件,阻尼器可以跨过惯容器与之并联,从而吸收其振动能量,使理想天棚阻尼的被动实现成为可能。近年来,惯容器被应用在车辆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和建筑隔振系统中,研究表明惯容器能够改善各种机械振动网络的隔振性能。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的方法优化惯容器悬架结构及参数。但迄今为止,对被动天棚阻尼悬架的研究还仅限于理论及仿真研究。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悬架组件,解决了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身共振,产生低频频响,导致车辆的行驶不平顺性的问题,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维修方便。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悬架组件,上述组件组装在车身与副车架之间,其技术要点是:第一阻尼器与第一弹簧并联形成一级结构,再与由第二阻尼器、第二弹簧、惯容器并联形成的二级结构串联在一起,该串联结构位于与车身连接的摇臂和与副车架连接的摆臂之间。
[0005]第一阻尼器与第一弹簧并联后的一端连接摇臂,另一端连接摆臂;第二阻尼器、第二弹簧、惯容器并联后的一端连接摇臂,另一端连接副车架。
[0006]所述的摇臂为等臂杠杆结构。
[000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该车辆悬架组件,采用两级串联结构,即第一阻尼器与第一弹簧并联形成一级结构,再与由第二阻尼器、第二弹簧、惯容器并联形成的二级结构串联在一起,该串联结构位于与车身连接的摇臂和与副车架连接的摆臂之间,该结构设计有效抑制了车身共振,改善了车辆的低频频响特性,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得到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000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悬架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序号说明如下:I第一弹簧、2第一阻尼器、3第二阻尼器、4第二弹簧、5惯容器、6车身、7副车架、8摇臂、9摆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以下描述仅作为示范和
[0012]解释,并不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0013]本实施例中的车辆悬架组件,上述组件组装在车身6与副车架7之间,第一阻尼器2与第一弹簧I并联形成一级结构,再与由第二阻尼器3、第二弹簧4、惯容器5并联形成的二级结构串联在一起,该串联结构位于与车身6连接的摇臂8和与副车架7连接的摆臂9之间。
[0014]其中,第一阻尼器2与第一弹簧I并联后的一端连接摇臂8,另一端连接摆臂9;第二阻尼器3、第二弹簧4、惯容器5并联后的一端连接摇臂8,另一端连接副车架7。本实施例中的弹簧采用螺旋式弹簧,其有效圈数为8圈,钢丝直径为11 mm,节距为34 mm。惯容器5采用丝杠旋转式滚珠丝杠惯容器,滚珠丝杠副的规格型号为:FF2D2005R-3-P5。
[0015]摇臂8为等臂杠杆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摇臂只改变悬架作用力的方向,而不改变作用力的大小。实车安装时,杠杆摆角比较小,近似于线性系统。
[0016]本实施例中的车辆悬架组件与传统被动悬架车辆相比,被动天棚阻尼悬架车辆的左后车身加速度增益共振峰值在0.9?2.8频率范围内下降了 34%,在2.8?8Hz范围内也有微幅下降。1.9?3 Hz范围内左后车轮加速度响应没有明显恶化。可见,被动天棚阻尼悬架有效抑制了车身共振,改善了车辆的低频频响特性,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得到显著提升。
[0017]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内的熟练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主权项】
1.一种车辆悬架组件,上述组件组装在车身与副车架之间,其特征在于:第一阻尼器与第一弹簧并联形成一级结构,再与由第二阻尼器、第二弹簧、惯容器并联形成的二级结构串联在一起,该串联结构位于与车身连接的摇臂和与副车架连接的摆臂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悬架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阻尼器与第一弹簧并联后的一端连接摇臂,另一端连接摆臂;第二阻尼器、第二弹簧、惯容器并联后的一端连接摇臂,另一端连接副车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悬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摇臂为等臂杠杆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悬架组件,涉及车辆被动悬架领域。采用两级串联结构,即第一阻尼器与第一弹簧并联形成一级结构,再与由第二阻尼器、第二弹簧、惯容器并联形成的二级结构串联在一起,该串联结构位于与车身连接的摇臂和与副车架连接的摆臂之间,该结构设计有效抑制了车身共振,改善了车辆的低频频响特性,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得到显著提升。
【IPC分类】B60G15/00
【公开号】CN205220268
【申请号】CN201521122115
【发明人】王曦
【申请人】沈阳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