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的缝纫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5969阅读:9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通过缝纫部对第1面料片(panel)及第2面料片进行缝纫来构成气囊的、气囊的缝纫构造。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的图5中,记载了如下结构:在对构成气囊的第1布帛(1)及第2布帛(2)进行缝纫时,首先将第1布帛(1)及第2布帛(2)的端缘(1a、2a)彼此在对齐且重合的状态下通过第1针脚(4)缝纫后,在将第2布帛(2)沿着第1针脚(4)折回了180°的状态下,将单层的第1布帛(1)和成为双层的第2布帛(2)通过两条第2针脚(5)进行缝纫。

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的图2中,记载了如下结构:对气囊的乘员侧的布(12)、充气机侧的布(14)与防漏气带(30)以三层重合而成的部分通过由链式线迹(chainstitch)构成的外周缝纫部(16)进行缝纫。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3-969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6697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通常使用于气囊的面料片(布帛)缝纫的链式线迹由将层叠的面料片的两表面之间贯穿的上线、和在露出于面料片单面的上线的一部分绕成链状的下线构成,因此无法避免下线从面料片的单面大幅鼓出。

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气囊的缝纫部中采用专利文献2的气囊的链式线迹的情况下,折叠了的气囊在向车室内展开的过程中,从面料片单面大幅鼓出的链式线迹的链部的彼此会发生摩擦、链部会与气囊的其他部分发生摩擦,期待提高缝纫部针对于此的可靠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实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将气囊的面料片彼此缝纫的缝纫部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提出一种气囊的缝纫构造,通过缝纫部对第1面料片及第2面料片进行缝纫来构成气囊,在该气囊的缝纫构造中,上述第1面料片具备:沿着其端部折回而成的折回部;和与上述折回部重合的缝边部,上述第2面料片在与上述折回部重合的状态下通过第1链式线迹而被缝纫,上述第1链式线迹的链部位于上述折回部与上述缝边部之间。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提出一种气囊的缝纫构造,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缝边部在比上述第1链式线迹靠上述端部的位置被固定于上述折回部。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提出一种气囊的缝纫构造,在技术方案2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缝边部通过第2链式线迹而被缝纫到上述折回部及上述第2面料片上,上述第1链式线迹的链部和上述第2链式线迹的链部隔着上述折回部及上述第2面料片而位于相反侧。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提出一种气囊的缝纫构造,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结构的基础上,上述第1面料片及上述第2面料片通过多个上述第1链式线迹而被缝纫。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结构,第1面料片具备沿着其端部折回而成的折回部、和与折回部重合的缝边部,第2面料片在与折回部重合的状态下通过第1链式线迹而被缝纫,第1链式线迹的链部位于折回部与缝边部之间,因此,通过第1面料片的缝边部覆盖第1链式线迹的链部,由此,能够防止在气囊展开时第1链式线迹的链部与其他部件发生摩擦,从而提高缝纫部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的结构,缝边部在比第1链式线迹靠端部的位置固定于折回部,因此,避免了缝边部从第2面料片浮起而第1链式线迹的链部露出,由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第1链式线迹的链部发生摩擦。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的结构,缝边部通过第2链式线迹而被缝纫于折回部及第2面料片,第1链式线迹的链部和第2链式线迹的链部隔着折回部及第2面料片而位于相反侧,因此,能够通过折回部及第2面料片来防止第1链式线迹的链部与第2链式线迹的链部发生摩擦。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4的结构,第1面料片及第2面料片通过多个第1链式线迹而被缝纫,因此能够通过覆盖多个第1链式线迹的链部的缝边部来防止多个第1链式线迹的链部彼此发生摩擦。

附图说明

图1是气囊的立体图及分解图。(第1实施方式)

图2是图1或图3的2-2线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3是图2的3a方向的向视图及3b方向的向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4是图1或图2的4-4线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5是与图4对应的图。(第2~第5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1气囊

12第1面料片

12a端部

12c折回部

12d缝边部

13第2面料片

14缝纫部

17第1链式线迹

17a第1链式线迹的链部

18第2链式线迹

18a第2链式线迹的链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4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汽车的副驾驶席用的气囊11通过两条缝纫部14、14将中央的第1面料片12和左右一对的第2面料片13、13一体地缝纫而构成,该中央的第1面料片12和左右一对的第2面料片13、13是将布帛裁切成规定形状而成的,在第1面料片12上形成有从充气机(未图示)供给高压气体的气体供给口15,在第2面料片13、13上形成有将剩余的气体排出的排气孔(venthole)16、16。本实施方式在对第1面料片12及第2面料片13进行缝纫的缝纫部14、14方面具有特征。

以下,基于图2~图4对缝纫部14的构造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外表面侧表示完成后的气囊11的外表面侧,内表面侧表示完成后的气囊11的内表面侧。

如图4所示,第1面料片12在沿着其端部12a的折线12b处向内表面侧折回,在端部12a及折线12b之间形成有带状的折回部12c,隔着折线12b而折回部12c的相反侧成为带状的缝边部12d。由此,在缝纫完成后,成为折回部12c及缝边部12d相互重合的状态。第2面料片13以其端部13a的位置与第1面料片12的端部12a的位置一致的方式,与第1面料片12的折回部12c的内表面侧重合,通过两列的第1链式线迹17、17及一列的第2链式线迹18而被缝纫到第1面料片12上。

如图2及图3所示,对第1面料片12的缝边部12d、第1面料片12的折回部12c及第2面料片13以三层重合而成的部分进行缝纫的第2链式线迹18,由将第1面料片12及第2面料片13贯穿的上线19、和在突出于第2面料片13的内表面侧的上线19的一部分绕成链状的下线20构成。上线19在第1面料片12的外表面侧及第2面料片13的内表面侧露出,与之相对,下线20仅在第2面料片13的内表面侧露出,该露出的部分构成第2链式线迹18的链部18a。

第1链式线迹17的上线19仅将第1面料片12的折回部12c及第2面料片13以两层重合而成的部分贯穿,而没有将第1面料片12的缝边部12d贯穿,在这一点与前述的第2链式线迹18不同。另外,第2链式线迹18的链部18a位于第2面料片13的内表面侧,与之相对,第1链式线迹17的链部17a位于第1面料片12的折回部12c的外表面侧。

缝纫部14的缝纫作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将第1面料片12及第2面料片13的端部12a、13a彼此对齐并重合,对第1面料片12的折回部12c及第2面料片13从第2面料片13的内表面侧通过两列的第1链式线迹17、17进行缝纫。其结果为,第1链式线迹17、17的链部17a、17a形成于第1面料片12的折回部12c的外表面侧。

接着,将第1面料片12在折线12b处折回了180°之后,对第1面料片12的缝边部12d、第1面料片12的折回部12c及第2面料片13从第1面料片12的缝边部12d的外表面侧通过第2链式线迹18进行缝纫。其结果为,第2链式线迹18的链部18a露出于第2面料片13的内表面侧,另外,两列的第1链式线迹17、17的链部17a、17a被第1面料片12的缝边部12d从外表面侧覆盖。

此外,在折叠了的气囊11通过从充气机供给的高压气体而膨胀并在车室内展开时,气囊11的第1面料片12及第2面料片13的作为主要缝纫部的第1链式线迹17、17的链部17a、17a从第1面料片12的折回部12c比较高地鼓出,因此具有其链部17a、17a彼此会发生摩擦、或者链部17a、17a会与气囊11的其他部分或仪表板的一部分发生摩擦的可能性。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主要缝纫部的第1链式线迹17、17的链部17a、17a被第1面料片12的缝边部12d覆盖而受到保护,因此能够防止在气囊11展开时与其他部分发生摩擦,从而缝纫部14的可靠性提高。而且,第1面料片12的缝边部12d通过辅助性质的第2链式线迹18而被缝纫到第1面料片12的折回部12c及第2面料片13上,因此,能够通过第2链式线迹18防止缝边部12d从第1面料片12的折回部12c卷起,从而进一步提高缝纫部14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第1链式线迹17、17的链部17a、17a和第2链式线迹18的链部18a隔着第1面料片12的折回部12c及第2面料片13而位于相反侧,所以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第1链式线迹17、17的链部17a、17a与第2链式线迹18的链部18a发生摩擦。另外若两列的第1链式线迹17、17相邻地配置,则其链部17a、17a彼此发生摩擦的可能性变高,但通过用第1面料片12的缝边部12d将其覆盖而能够防止摩擦。

【第2~第6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5对本发明的第2~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具备一列的第2链式线迹18,但图5的(a)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具备两列的第2链式线迹18、18。

另外,第1实施方式具备两列的第1链式线迹17、17,但图5的(b)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具有一列的第1链式线迹17。

另外,第1实施方式具备两列的第1链式线迹17、17及一列的第2链式线迹18,但图5的(c)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具备一列的第1链式线迹17及两列的第2链式线迹18、18。

另外,第1实施方式中第2面料片13相对于第1面料片12向相反方向延伸,但图5的(d)所示的第5实施方式中第2面料片13相对于第1面料片12向相同方向延伸,且对第1面料片12的缝边部12d及折回部12c进行缝纫的第2链式线迹18的链部18a位于缝边部12d侧。

另外,第1实施方式中第2链式线迹18对第1面料片12的缝边部12d、第1面料片12的折回部12c及第2面料片13进行缝纫,但图5的(e)所示的第6实施方式中第2链式线迹18不对第2面料片13进行缝纫,而仅对第1面料片12的缝边部12d及第1面料片12的折回部12c进行缝纫。

根据这些第2~第6实施方式,也能够实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尤其根据图5的(e)所示的第6实施方式,由于第2链式线迹18的链部18a被第2面料片13覆盖,所以能够进一步有效地保护该链部18a。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副驾驶席用的气囊11,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副驾驶席用的气囊11以外的任意气囊。

另外,构成气囊11的面料片的数量只要为两张以上则是任意的,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其中的至少两张面料片的缝纫部。

另外,作为辅助性质的缝纫部的第2链式线迹18也能够以链式线迹以外的任意线迹或粘结等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