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1019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身逃生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安全顶窗。



背景技术:

目前,客车上安装的安全顶窗各式各样,虽然能够实现换气通风、紧急逃生的作用,但是由于结构还不够完善,当客车发生事故时,本就受惊或受伤的乘客不能很快甚至没有能力打开安全顶窗,不利于乘客快速逃生,因此造成了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顶窗,其能够自动打开,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顶窗,包括顶窗底座,顶窗底座上活动设置有顶窗盖,所述的顶窗底座和顶窗盖之间设置有弹开机构,顶窗盖上设置有触发机构,弹开机构和触发机构之间电连接;当触发机构工作时,弹开机构能够将所述的顶窗盖由所述的顶窗底座上弹开。

可选地,所述的触发机构包括触发电源、触发开关和电磁继电器;所述的弹开机构包括弹开开关、弹开电源和多对电磁铁,每对电磁铁中的两个电磁铁分别安装在所述的顶窗底座和顶窗盖上,且每对电磁铁中的两个电磁铁分别与弹开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当触发开关闭合时,电磁继电器作用于弹开开关使其闭合,每对电磁铁中的两个电磁铁产生的电磁力相互排斥,使得顶窗盖由顶窗底座上弹开。

可选地,所述的触发开关包括锥形筒和金属球,锥形筒的边缘处设置有环形滑道;当车辆正常运行时,金属球位于锥形筒的底部,当车辆发生碰撞或侧翻时,金属球进入环形滑道内,触发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可选地,所述的环形滑道包括内部滑道和外部滑道,二者之间形成环形孔;内部滑道的边缘设置有内部金属线圈,外部滑道的边缘设置有外部金属线圈;当所述金属球进入环形滑道后,能够连通内部金属线圈和外部金属线圈;

所述的内部金属线圈和外部金属线圈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的触发电源和电磁继电器。

可选地,所述的锥形筒和环形滑道之间通过回流道连接,回流道用于所述的金属球由环形滑道流入锥形筒内。

可选地,所述的回流道设置在所述的环形滑道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的锥形筒的上方设置有盖子,用于限制所述的金属球滚出所述的锥形筒和所述的环形滑道。

可选地,所述的盖子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凹槽,盖子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环形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设置触发结构和弹开机构,当车辆客车发生碰撞或侧翻时,弹开机构在触发机构的作用下工作,能够自动将顶窗盖由顶窗底座上弹开,从而解决了乘客不能很快甚至没有能力打开安全顶窗的问题,保障了乘客的人身安全。本发明的安全顶窗在遇到交通事故能够自动打开为乘员的逃生和外部救援节约时间,降低因事故导致的伤亡率。

2、通过设置锥形筒、金属球和环形滑道形成触发开关,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自动控制触发开关的闭合和断开。

3、设置回流道,当顶窗盖关闭时,保证金属球能够从环形滑道经过回流道进入锥形筒的底部,以便本发明的安全顶窗在下次使用时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磁铁安装示意图;

图3是触发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触发机构和弹开机构的工作原理图;

图6是盖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含义:1—顶窗底座,2—顶窗盖,3—触发开关,31—锥形筒,32—金属球,33—环形滑道,4—回流道,5—盖子,51—凹槽,52—环形凸起,6—通道,7—锥形筒支架,8—内部金属线圈,9—外部金属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安全顶窗,参见图1,包括顶窗底座1,顶窗底座1上活动设置有顶窗盖2,所述的顶窗底座1和顶窗盖2之间设置有弹开机构,顶窗盖2上设置有触发机构,弹开机构和触发机构之间电连接;当触发机构工作时,弹开机构能够将所述的顶窗盖2由所述的顶窗底座1上弹开。

本实施例中,设置触发结构和弹开机构,当车辆客车发生碰撞或侧翻时,弹开机构在触发机构的作用下工作,能够自动将顶窗盖2由顶窗底座1上弹开,从而解决了乘客不能很快甚至没有能力打开安全顶窗的问题,保障了乘客的人身安全。本发明的安全顶窗在遇到交通事故能够自动打开为乘员的逃生和外部救援节约时间,降低因事故导致的伤亡率。

具体地,参见图2和图5,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触发机构包括触发电源e1、触发开关3和电磁继电器m5;所述的弹开机构包括弹开开关s、弹开电源e2和多对电磁铁,每对电磁铁中的两个电磁铁分别安装在所述的顶窗底座1和顶窗盖2上,且每对电磁铁中的两个电磁铁分别与弹开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当触发开关3闭合时,电磁继电器m5作用于弹开开关使其闭合,每对电磁铁中的两个电磁铁产生的电磁力相互排斥,使得顶窗盖2由顶窗底座1上弹开。在本实施例中,触发电源e1、触发开关3和电磁继电器m5通过导线连接。本实施例中,电磁铁设置有两对,分别为m1和m3,m2和m4,其中,m1和m2串联,m3和m4串联,m1和m2串联后并联在弹开电源e2的两端,m3和m4串联后并联在弹开电源e2的两端。弹开开关s串联在m3和m4形成的串联支路上。m1和m2安装在所述的顶窗底座1上,m3和m4安装在顶窗盖2上。当触发开关3闭合后,电磁继电器m5通电吸引弹开开关s闭合,m1、m3、m2、m4均产生电磁力,且m1和m3产生的电磁力相互排斥,m2和m4生的电磁力相互排斥,使得顶窗盖2由所述的顶窗底座1上弹开。

进一步地,参见图3,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触发开关3包括锥形筒31和金属球32,锥形筒31的边缘处设置有环形滑道33;当车辆正常运行时,金属球32位于锥形筒31的底部,当车辆发生碰撞或侧翻时,金属球32进入环形滑道33内,触发开关3处于闭合状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锥形筒31、金属球32和环形滑道33形成触发开关3,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自动控制触发开关3的闭合和断开,使得本发明的安全顶窗2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自动打开,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锥形筒31通过锥形筒支架7安装在顶窗盖2内。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环形滑道33包括内部滑道和外部滑道,二者之间形成环形孔;内部滑道的边缘设置有内部金属线圈8,外部滑道的边缘设置有外部金属线圈9;当所述的金属球32进入环形滑道后,能够连通内部金属线圈8和外部金属线圈9。所述的内部金属线圈8和外部金属线圈9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的触发电源e1和电磁继电器m5。本实施例中,通过金属球32将内部金属线圈8和外部金属线圈9连通,进而使得触发机构工作。

进一步地,参见图4,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锥形筒31和环形滑道33之间通过回流道4连接,回流道4用于所述的金属球32由环形滑道33流入锥形筒31内。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回流道4,目的在于,当顶窗盖2关闭时,保证金属球32能够从环形滑道33经过回流道4进入锥形筒31的底部,以便本发明的安全顶窗2在下次使用时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回流道4设置在所述的环形滑道33的底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顶窗盖2的一侧与所述的顶窗底座1铰接,所述的顶窗盖2由所述的顶窗底座1上弹开时,所述的顶窗盖2的另一侧与所述的顶窗底座1之间形成开口;当顶窗盖2由所述的顶窗底座1上弹开时,顶窗盖2发生倾斜,金属球32由环形滑道33进入回流道4内,并进入锥形筒31内。所述的环形滑道33的底部指的是当顶窗盖2发生倾斜时,环形滑道33靠近顶窗底座1的部分。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锥形筒31的上方设置有盖子5,用于限制所述的金属球32滚出所述的锥形筒31和所述的环形滑道33。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述的盖子5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凹槽51,盖子5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环形凸起52。本实施例中,环形凸起52与所述的环形滑道33之间形成能够使金属球32通过的通道6,保证金属球32能够顺利由锥形筒31进入环形滑道33内。凹槽51的设置目的在于,防止在车辆发生碰撞或侧翻时,金属球32仅在锥形筒31内沿竖直方向跳动,而无法进入到环形滑道33内,通过设置凹槽51,进一步保证金属球32能够沿着锥形筒31的侧壁顺利进入到环形滑道33内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