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摆动的倚靠组件以及用于其制造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23486发布日期:2018-06-30 07:3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能摆动的倚靠组件以及用于其制造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能摆动的倚靠组件,用于车辆内部空间,所述倚靠组件带有倚靠体,所述倚靠体具有外罩(Bezug)以及用于壳体外壳的接纳部,所述壳体外壳设计成用于保持(Halterung)至少一个饮料容器(Trinkbehältnisse,有时称为喝饮用容器),其中,所述壳体外壳具有环绕的凸缘。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这样的倚靠组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DE 10 2013 204 000 A1已知用于轿车的车辆内部空间的能摆动的倚靠组件。所述倚靠组件是所述轿车的后长椅的背部倚靠件的部件。所述倚靠组件具有倚靠体,所述倚靠体设有以泡沫体形式的衬垫(Polsterung)。所述倚靠体通过形状稳定的框架结构来稳定化,所述框架结构借助于摆动支承件在车辆侧能摆动运动地支承在所述背部倚靠组件的区域中。所述倚靠体设有接纳部,壳体外壳置入到所述接纳部中,所述壳体外壳设置成用于接纳至少一个饮料容器。所述壳体外壳具有盖板(Deckblende),所述盖板关于所述倚靠体的大约水平地向前摆动的臂倚靠位置(Armlehnstellung,有时称为扶手位置)设置在所述倚靠体的上侧的区域中。所述壳体外壳具有底部区域,所述底部区域相对于所述倚靠体的、与所述盖板对置地设置在下侧的区域中的倚靠面弹性地偏移(ausweichend,有时称为屈服)地得到保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分别在开头所提及的类型的能摆动的倚靠组件以及用于其制造的方法,所述能摆动的倚靠组件以及所述方法实现在视觉上有吸引力的、成本适宜的且紧凑的设计方案。

所述任务对于所述能摆动的倚靠组件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即所述凸缘在已装配的状态中在所述接纳部的边缘的区域中遮盖所述外罩,并且所述凸缘形状、材料或力配合地与所述外罩连接。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保证所述外罩在所述倚靠体的上侧的区域中(所述凸缘定位在其中)没有起折皱(Falten wirft)并且固定地与所述凸缘连接。所述壳体外壳本身固定地保持在所述倚靠体的接纳部中,由此实现在所述壳体外壳与所述倚靠体之间的可靠的连接。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以特别有利的方式适用于以中间臂倚靠件(Mittelarmlehne,有时称为中间扶手)形式的倚靠组件,所述中间臂倚靠件在后长椅的区域中能摆动运动地在车辆侧进行支承。所述后长椅是轿车的车辆内部空间的部件。根据本发明的倚靠组件有利地在已摆动到高处的(hochgeschwenkten)静止位置与向前及向下摆动的功能位置之间能摆动运动地支承,在所述静止位置中,所述倚靠组件集成到所述后长椅的背部倚靠件中,在所述功能位置中,所述倚靠体的接纳部的敞开侧向上定向,从而所述壳体外壳的凸缘定位在所述倚靠体的上侧的区域中。这种摆动位置形成臂倚靠位置,在所述臂倚靠位置中,坐在所述后长椅上的人员能够将其臂支撑在所述倚靠体的上侧上。此外,通过使所述壳体外壳在所述倚靠体的这种臂倚靠位置中向上敞开并因此能够从上方触及,可行的是,在所述壳体外壳中放置至少一个饮料容器。所述壳体外壳包括所述凸缘在内优选由热塑性塑料材料制造。

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倚靠体设计为泡沫体。所述泡沫体由带有高孔密度的、弹性地屈服的塑料泡沫材料制造。在所述泡沫体中成形(ausgeformt)有用于所述壳体外壳的接纳部。所述泡沫体在所述倚靠体的倚靠位置中用作衬垫,以便同样在所述能摆动的倚靠组件的区域中继续所述背部倚靠组件的衬垫功能。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设置有承载框架,所述倚靠体包围所述承载框架,并且给所述承载框架配属有摆动支承件,所述摆动支承件能够与车辆侧的摆动接纳部连接。所述承载框架由金属制造并且优选具有纵向和横向载体,所述纵向和横向载体与摆动轴连接。所述摆动轴优选设有支承插销区段,所述支承插销区段形成所述倚靠组件的摆动支承件。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在所述壳体外壳的外侧处将至少一个卡锁夹模制成一件式,所述至少一个卡锁夹能够与所述承载框架的配对区段形状配合地连接。优选地,两个卡锁夹模制在所述壳体外壳的对置的端侧处,所述两个卡锁夹从所述壳体外壳的外壁部向外突出。所述卡锁夹优选设计为欧米茄(Omega)-夹,所述欧米茄-夹具有基本上Ω形的横截面,所述横截面向着下侧敞开。所述至少一个卡锁夹能够从上方插上及卡上到所述承载框架的横向载体上,其中,所述横向载体的横截面优选与所述卡锁夹的自由(freien)横截面互补地设计。所述至少一个卡锁夹以有利的方式如下地实施,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卡锁夹在卡上之后也能够再从所述载体框架的配对区段、尤其从所述横向载体脱开(gelöst)。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凸缘在其下侧的区域中设有向下突出的插接销钉,所述插接销钉在所述接纳部的边缘的区域中穿过所述外罩,并且所述插接销钉形状配合地沉入到所述泡沫体中。由此,一方面实现所述外罩在所述泡沫体上的张紧。另一方面使得不仅所述外罩而且所述凸缘相对于所述泡沫体固定。因此,所述插接销钉具有双重功能,因为所述插接销钉一方面将所述外罩止动在所述泡沫体的接纳部的边缘的区域中,以及因为所述插接销钉另一方面确保所述凸缘及由此优选还有所述壳体外壳相对于所述泡沫体的位置止动。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插接销钉在所述凸缘处模制成一件式。在这种设计方案中,所述插接销钉与所述壳体外壳的凸缘共同地制造,其方式为,所述插接销钉尤其在单级的注射成型过程中由与所述凸缘一样的塑料材料制造。在所述注射成型过程中,如果所述壳体外壳一件式地包围所述凸缘,则优选在同时制造所述壳体外壳的情况下使所述插接销钉在所述凸缘处模制成一件式。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泡沫体在所述接纳部的边缘的区域中设有保持在所述泡沫体中的、环绕的张紧框架,所述张紧框架由所述外罩遮盖,并且所述壳体外壳的凸缘与所述张紧框架连接并且在所述接纳部的边缘的区域中遮盖所述外罩。所述张紧框架确保所述壳体外壳在已装配的状态中止动在所述泡沫体的接纳部中。此外,所述外罩以所述外罩的包围所述接纳部的缺口的边缘区域三明治式地保持在所述凸缘与所述张紧框架之间。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外罩被夹入在所述凸缘与所述张紧框架之间。由此实现所述外罩的缺口的边缘区域在所述接纳部的区域中的力配合的止动。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张紧框架具有用于所述凸缘的插接销钉的通道,并且所述插接销钉穿过处于所述张紧框架与所述凸缘之间的外罩。处于所述张紧框架与所述凸缘之间的外罩界定所述外罩的缺口的环绕的边缘区域,所述缺口与所述泡沫体的接纳部的基面相协调。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张紧框架设有装配爪,其相应借助于薄膜铰链在所述张紧框架处模制成一件式并且在从所述张紧框架向着中间突出的初始位置与抓到所述泡沫体的接纳部的壁部中的功能位置之间能摆动地布置。每种固体铰接件都能被视为薄膜铰链。一旦所述壳体外壳从上方起被置入到所述张紧框架中,则该设计方案实现了所述张紧框架的装配爪在所述泡沫体的接纳部的壁部中的强制的锚固(Verankerung)。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壳体外壳设有卡锁和/或插接型材(Steckprofilierungen),所述卡锁和/或插接型材与所述装配爪和/或所述张紧框架的互补的卡锁和/或插接型材共同作用,以便使所述壳体外壳固定在其已置入到所述泡沫体的接纳部中的状态中。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壳体外壳被划分成具有所述凸缘的壳体上部部件和壳体下部部件,其中,所述壳体下部部件嵌入到所述泡沫体中,并且所述壳体上部部件与所述外罩连接,其方式为,所述凸缘环绕地与所述外罩的边缘在所述外罩的用于所述接纳部的缺口的区域中连接。所述壳体下部部件固定在所述泡沫体的接纳部中。所述壳体上部部件固定地与所述外罩连接,从而在将所述外罩拉上(Aufziehen)到所述泡沫体上时通过所述壳体上部部件与所述壳体下部部件的连接能够强制地实现所述外罩的止动和张紧。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壳体上部部件和所述壳体下部部件尤其通过粘合来材料配合地相互连接。替代粘合也能够通过焊接、尤其是超声焊接来实现材料配合的连接。

对于开头所提到的类型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泡沫体设有用于壳体外壳的接纳部,以及在所述方法中,所述泡沫体设有外罩),本发明的任务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即所述壳体外壳的凸缘与所述外罩在所述接纳部的边缘区域中连接。此外,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尤其通过力配合或通过材料配合(优选以粘合形式)来实现所述壳体外壳在所述接纳部中的固定。

在所述方法的设计方案中,在所述凸缘处模制有插接销钉,所述插接销钉在将所述壳体外壳置入到所述接纳部中时穿过所述外罩并且沉入到所述泡沫体中。所述插接销钉在所述接纳部的区域中穿过所述外罩的缺口的边缘区域。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在所述接纳部的区域中,张紧框架成型(eingeformt)到所述泡沫体中,并且所述壳体外壳的凸缘在所述壳体外壳置入到所述接纳部中的情况下与所述张紧框架在中间接合(Zwischenfügung)有所述外罩的环绕的边缘的情况下进行连接。由此,在置入所述壳体外壳时产生与所述外罩的缺口的边缘区域的强制的连接。所述张紧框架优选被放入到塑料泡沫工具中,在所述塑料泡沫工具中制造所述泡沫体,从而在所述泡沫体发泡时强制地产生所述张紧框架的成型。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到所述张紧框架处模制有装配爪,所述装配爪在初始状态中自由地向着所述接纳部的中间突出,并且所述装配爪在将所述壳体外壳置入到所述接纳部中时向下及向外受挤压,由此使得所述装配爪穿入到所述泡沫体的接纳部的壁部中。这实现所述倚靠组件的特别简单的制造,因为随着所述壳体外壳从上方的置入,一方面强制地实现所述壳体外壳相对于所述张紧框架的止动,以及另一方面强制地实现所述外罩的边缘区域在所述壳体外壳的凸缘与所述张紧框架之间的固定和张紧。

在所述方法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一旦所述壳体外壳已到达其置入到所述接纳部中的功能位置,则所述壳体外壳在外侧与所述装配爪进行卡锁。相对于所述壳体外壳与所述装配爪的卡锁备选地或补充地,优选也设置有所述壳体外壳与所述张紧框架的卡锁。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壳体外壳作为以具有所述凸缘的壳体上部部件形式的和以盆形的壳体下部部件形式的两个单独的结构部件来制造,接着使所述壳体下部部件嵌入到所述泡沫体的接纳部中,所述壳体上部部件与所述外罩连接,并且将所述外罩拉上到所述泡沫体上,其中,所述壳体上部部件在所述接纳部的区域中与所述壳体下部部件的上边缘连接。所述壳体上部部件与所述壳体下部部件的上边缘的连接优选通过粘合来进行。所述壳体上部部件和所述壳体下部部件或者对接地相互联接或者它们彼此重叠。相应的接触面设有适合的粘合剂薄膜,由此产生期望的粘合。所述壳体上部部件与所述外罩的边缘区域在所述外罩的缺口周围连接。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和特征由权利要求以及由在下面的本发明的、按照附图来示出的优选的实施例的描述来得出。

图1以分解图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能摆动的倚靠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2以透视的图示示出根据图1的倚靠组件的、没有倚靠体和外罩的子区域,

图3示出穿过根据图1的倚靠组件的纵向剖面,

图4示出根据图3的图示的放大的局部IV,

图5示出穿过根据图1至3的倚靠组件的横截面,

图6示出根据图5的图示的放大的局部VI,

图7以分解图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能摆动的倚靠组件的另外的实施方式,

图8a至8c以局部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图7的倚靠组件的不同的装配步骤,

图9以分解图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能摆动的倚靠组件的另外的实施方式,

图10以透视图示从斜下方示出根据图9的倚靠组件的张紧框架和壳体外壳,

图11以分解图示示出按照根据本发明的、能摆动的倚靠组件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外罩和倚靠体,以及

图12以完整的分解图示示出根据图11的倚靠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按照在DE 10 2013 204 000 A1中的图1和2所示出的那样,轿车在车辆内部空间中具有后长椅,所述后长椅在车辆中间的区域中设有能摆动的倚靠组件。按照图1至12所示出的且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倚靠组件相对于根据DE 10 2013 204 000 A1的倚靠组件备选地能够置入到所述后长椅的背部倚靠组件的相应的缺口中并且在下沉到所述背部倚靠组件的缺口中的倚靠位置与向前及向下大约水平地定向的功能位置之间能摆动地支承。在根据本发明的根据按照图1至12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倚靠组件的已装配的状态中,相应的倚靠组件固定在车辆处地保持在所述后长椅的背部倚靠组件的区域中,其中,所述倚靠组件的摆动轴沿车辆横向方向延伸。所述摆动轴在根据图1至12的所有实施方式中通过承载框架1、1a、1b、1c的横向载体2、2a、2b、2c来形成,所述横向载体在其对置的端部处设有摆动支承插销,所述摆动支承插销未更详细地表示并且也被称为支承插销区段。一旦所述倚靠组件在车辆侧得到装配,则所述摆动支承插销与在所述后长椅的区域中的相应的、固定在车辆处的配对支承部共同作用。根据图1至12的每个倚靠组件的承载框架1、1a、1b、1c分别具有两个彼此平行地间隔开的纵向载体11,所述纵向载体经由形成相应的摆动轴2、2a、2b、2c的横向载体相互连接。所述承载框架由金属构成。

此外,根据图1至12的所有实施方式的共同点在于,除了承载框架1、1a、1b、1c和配属于所述承载框架1、1a、1b、1c的摆动轴2、2a、2b、2c以外,分别设置有以泡沫体3、3a、3b、3c形式的倚靠体以及由纺织的、柔性的面材料(Flächenmaterial)构成的外罩5、5a、5b、5c。此外,在每个泡沫体3、3a、3b、3c中集成有接纳部4、4a、4b、4c,一件式或多件式的壳体外壳7、7a、7b、7c能够置入到所述接纳部中,所述壳体外壳用于接纳及保持一个或两个饮料容器。相应的壳体外壳7、7a、7b、7c由热塑性塑料构成并且优选以注射成型方法来制造。相应的泡沫体3、3a、3b、3c由弹性地屈服的塑料泡沫材料制造成一件式,所述塑料泡沫材料尤其在所述倚靠组件的倚靠位置中实现弹性地屈服的衬垫功能。在所有实施方式中,相应的承载框架1、1a、1b、1c集成在所述泡沫体3中。这通过将所述承载框架1、1a、1b、1c带入到用于制造所述泡沫体3、3a、3b、3c的工具模(Werkzeugform)中来实现。相应的摆动轴2、2a、2b、2c由所述泡沫体3如下地进行泡沫包围(umschäument),使得对置的摆动支承插销在对置的侧上从所述泡沫体3中伸出。

所述外罩5、5a、5b、5c与所述泡沫体3的三维的、几何结构的形状相协调并且被拉上到所述泡沫体3上且固定在所述泡沫体上。

此外,所有实施方式的共同点在于,相应的壳体外壳7、7a、7b、7c不仅在相应的泡沫体3、3a、3b、3c的相应的接纳部4、4a、4b、4c中进行固定、也就是说位置止动,而且在所述外罩5、5a至5c在所述外罩5的缺口6、6a、6b、6c的边缘区域中的张紧下与相应的外罩5、5a、5b、5c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边缘区域环形地环绕地设计。所述缺口6、6a、6b、6c与所述泡沫体3、3a、3b、3c的相应的接纳部4、4a、4b、4c的边缘轮廓在其上侧的区域中相协调。此外,每个壳体外壳7、7a、7b、7c在其上侧的区域中具有环绕的凸缘8、8a、8b、8c,所述凸缘在所述壳体外壳7、7a、7b、7c的已装配的状态中从上侧起定位在所述外罩5、5a至5c的缺口6、6a至6c的边缘区域上并且使所述外罩压靠所述泡沫体3、3a、3b、3c的接纳部4、4a、4b、4c的边缘轮廓。

在下面根据图1至12详细地描述不同的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6的能摆动的倚靠组件具有承载框架1,在所述承载框架中,两个纵向载体11通过两个彼此平行地间隔开的横向载体10来相互连接。一个横向载体10定位在所述纵向载体11的与所述摆动轴2对置的端部区域处并且固定地与所述纵向载体11连接。另一纵向载体10相对于端侧的纵向载体10有一间距地定位并且固定地与所述纵向载体11连接,所述间距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相应于所述壳体外壳7的长度。这两个横向载体10柱状地实施。所述壳体外壳7在所述凸缘8的下方有间距地在对置的端侧上分别具有卡锁夹13,其设计为欧米茄-夹。所述卡锁夹13在外侧在所述壳体外壳7的环绕的壁部的端侧处模制成一件式。所述卡锁夹13具有管或槽横截面,所述管或槽横截面沿所述载体框架1的横向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管或槽横截面相应向下敞开。这两个卡锁夹13界定欧米茄形的横截面。这两个卡锁夹13设置成连同所述壳体外壳7在所述承载框架1的这两个横向载体10上进行卡锁(图2和4)。

所述壳体外壳7的凸缘8侧向地向外从所述壳体外壳7的环绕的壁部的上边缘向外突出并且与所述壁部实施成一件式。多个、在所述凸缘8的周缘上分布地布置的插接销钉12从所述凸缘8的下侧向下突出,所述插接销钉在置入所述壳体外壳7时穿过在所述外罩5的缺口6的边缘区域中的相应的孔并且被压入到所述泡沫体3的接纳部4的边缘轮廓的上环型肩台中。由此在将所述壳体外壳7置入到所述泡沫体3的接纳部4中时强制地使所述外罩5的缺口6的边缘区域一同向下牵拉并且压靠所述接纳部4的边缘区域的环型肩台。由此使所述外罩5得到张紧并且相对于所述接纳部4固定。补充地,所述卡锁夹13卡上在所述横向载体10上,由此使得所述壳体外壳7相对于所述承载框架1并由此也相对于所述泡沫体3得到固定。因此,根据图1至6的倚靠组件能够在所述壳体外壳7在所述泡沫体3中的固定下以及在所述外罩5(尤其在所述缺口6的边缘区域中相对于所述泡沫体3)的同时的张紧和卡夹下无工具地进行装配。

在根据图7和8a至8c的能摆动的倚靠组件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外壳7a相对于张紧框架14固定,所述张紧框架定位在所述泡沫体3a的接纳部4a的边缘轮廓的环型肩台的区域中并且在制造所述泡沫体3a时一同得到成型。所述张紧框架14根据椭圆的类型环形地设计并且具有多个、在其周缘上分布地布置的装配爪15,所述装配爪在所述壳体外壳7a置入之前大约水平地向着所述接纳部4的中间突出(见图8a)。相应的装配爪15在由热塑性塑料制造的张紧框架14处模制成一件式,其中,相应的装配爪15借助于薄膜铰链与所述张紧框架14连接。所述薄膜铰链界定用于相应的装配爪15的摆动铰接。所述装配爪15具有向下或向外伸的爪销(Krallzapfen),所述爪销在相应的装配爪从其水平的初始位置向下摆动时强制地压入到所述泡沫体3a的接纳部4a的壁部中(见图8b和8c)。按照图8a至8c能够看出,在所述壳体外壳7a从上方起置入到所述接纳部4a中之前,所述外罩5a的缺口6a的边缘区域定位在所述张紧框架14的上方。在将所述壳体外壳7a置入到所述接纳部4a中时,所述壳体外壳7a的底部强制地将所述装配爪15向下及向外压入到所述接纳部4a的壁部中。附加地,所述壳体外壳7a的凸缘8a的下侧将所述外罩5a的边缘区域从上方起压到所述张紧框架14上,由此产生所述外罩5a的边缘区域的卡夹。所述壳体外壳7a补充地在其外侧的区域中设有卡锁型材,所述卡锁型材使所述壳体外壳7a相对于所述装配爪15以及相对于所述张紧框架14止动在已置入的最终位置中。由此确保所述壳体外壳7a在所述轿车的行驶运行中不能够再从所述接纳部4a中向上脱开。

在根据图9和10的实施方式中,同样将环形的张紧框架14b在所述接纳部4b的边缘轮廓的环型肩台的区域中成型到所述泡沫体3b中并由此固定在所述泡沫体3b中。所述张紧框架14b具有卡锁型材17以及插接型材18,其中,所述卡锁型材17设计为卡锁缺口,并且所述插接型材设计为圆形的插接通道。所述壳体外壳7b在其外侧处直接在所述凸缘8b的下方具有多个互补的卡锁型材16,所述卡锁型材设计为卡锁凸起部。此外,所述凸缘8b具有插接销钉12b,所述插接销钉从所述凸缘8b的下侧向下突出,并且所述插接销钉设计为与所述张紧框架14b的插接通道互补的插接型材。

为了完成所述倚靠组件使所述外罩5b如下地拉上到所述泡沫体3b上,使得所述外罩5b的缺口6b的环绕的边缘区域定位在所述张紧框架的上方。接着,将所述壳体外壳7b从上方起置入到所述接纳部4b中,由此强制地使所述插接销钉12b在所述凸缘8b的下侧的区域中穿过所述外罩5b的边缘区域,并且使所述外罩5b的边缘区域压靠所述张紧框架14b。因此,所述外罩5b的边缘区域一方面夹入在所述张紧框架14b与所述凸缘8b之间。另一方面,所述边缘区域通过穿过所述边缘区域且沉入到所述张紧框架14b的插接型材18中以及接着穿入到所述泡沫体中的插接销钉12b补充地还形状配合地相对于所述张紧框架14b并由此相对于所述泡沫体3b固定。

在根据图11和12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倚靠组件的壳体外壳被划分成具有所述凸缘8c的壳体上部部件以及盆形的壳体下部部件。为了装配所述倚靠组件将所述壳体下部部件7c置入到所述接纳部4c中并且材料配合地或力配合地固定在该处。带有所述凸缘8c的壳体上部部件与所述外罩5c的缺口6c的边缘区域粘合,其中,所述凸缘8c安放在所述缺口6c的边缘区域的上侧上。接着,将所述外罩5c拉上到所述泡沫体3c上,由此强制地使所述壳体上部部件同所述凸缘8c对齐地且直接地定位在所述壳体下部部件7c的上边缘的上方。带有所述凸缘8c的壳体上部部件的下边缘以及所述壳体下部部件7c的上边缘对接地环绕地相互贴靠。相应的接触面设有粘合剂层,由此使所述壳体上部部件和所述壳体下部部件相互粘合并因此彼此相对地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