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摩擦压簧滚轮电力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902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防摩擦压簧滚轮电力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防摩擦压簧滚轮电力感应装置涉及铁路供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列车运行的牵引除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现更普遍使用的就是电力机车做为牵引动力。电力机车是靠受电弓将列车上方电网的电力引到机车上来。在高速运行时受电弓会产生巨大的运行阻力(主要是风阻,因为目前现有技术的受电弓的外形不具备流畅的空气动力学外形),弓网间的摩耗大维护成本较高,而且接触网易挂上被风卷起的异物,如塑料袋、风筝等,如不及时清理被受电弓刮擦会导致受电弓和接触网损坏,严重时会导致短路甚至引起火灾,严重危害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不足,本申请的目的之一是取消受电弓,降低风阻;

目的之二是减小供电系统的维护成本;

目的之三是避免接触网被异物缠绕带来的风险;

目的之四是提高不平顺路段的通过速度,提高列车运行效率;

目的之五是运行至不平顺区段时可大幅降低意外刮擦产生的冲击对车体造成损坏的可能,提高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防摩擦压簧滚轮电力感应装置

1、防摩擦压簧滚轮电力感应装置,包括:侧走廊1、主变压器2、车底架3、旁承4、轴箱5、转向架构架6、砂箱7、砂管9、次级线圈包10、车轮11、钢轨12、轨枕13、初级线圈包15、滚轮轴21、缓冲弹簧22、滚轮23;

其特征在于:主变压器2在机车车厢内,次级线圈包10位于机车车底下连接机车车底;

初级线圈包15在轨枕13上,位于平行的钢轨12之间的中心线位置;

次级线圈包10的下底面连接有缓冲弹簧22,缓冲弹簧22连接滚轮轴21,滚轮23连接滚轮轴21。

2、防摩擦压簧滚轮电力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次级线圈包10与初级线圈包15为相同的绕组。

3、防摩擦压簧滚轮电力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次级线圈包10和初级线圈包15外部均罩有外壳。

4、防摩擦压簧滚轮电力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次级线圈包10和初级线圈包15外部罩有金属外壳。

5、防摩擦压簧滚轮电力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次级线圈包10和初级线圈包15的外壳侧壁为塑料材料。

6、滚轮23为橡胶材料。

7、滚轮23为橡塑材料。

8、缓冲弹簧22与滚轮23及滚轮轴21的总高不大于20cm。

二、防摩擦压簧滚轮电力感应装置的应用

1、防摩擦压簧滚轮电力感应装置的应用,防摩擦压簧滚轮电力感应装置,包括:侧走廊1、主变压器2、车底架3、旁承4、轴箱5、转向架构架6、砂箱7、砂管9、次级线圈包10、车轮11、钢轨12、轨枕13、初级线圈包15、滚轮轴21、缓冲弹簧22、滚轮23;

主变压器2在机车车厢内,次级线圈包10位于机车车底下连接机车车底;

初级线圈包15在轨枕13上,位于平行的钢轨12之间的中心线位置;

次级线圈包10的下底面连接有缓冲弹簧22,缓冲弹簧22连接滚轮轴21,滚轮23连接滚轮轴21;

现有技术供电系统的应用为:列车运行至分相绝缘器位置时,第一步切断牵引电机、劈相机、通风机等用电设备;第二步切断客车供电;第三步断开主断路器;第四步等待列车以惯性滑过无电区;第五步闭合主断路器;第六步闭合客车供电;第七步闭合牵引电机、劈相机、通风机等用电设备;第八步恢复正常行驶;

现有技术供电系统的应用为:列车运行至分相绝缘器位置时,第一步切断牵引电机、劈相机、通风机等用电设备;第二步切断客车供电;第三步断开主断路器;第四步等待列车以惯性滑过无电区;第五步闭合主断路器;第六步闭合客车供电;第七步闭合牵引电机、劈相机、通风机等用电设备;第八步恢复正常行驶;

其特征在于:首先为初级线圈包15通电形成磁场,停靠在轨道上的列车的次级线圈包10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使列车所需的电力得到供应;

其次取消分相绝缘器,节省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步骤;

当列车运行至不平顺的区段时,滚轮23可接触初级线圈包15的外壳,保护次级线圈包10和初级线圈包15;滚轮23可吸收部分冲击力,剩余的冲击力将被缓冲弹簧22吸收;

当列车运行至不平顺的区段时,第一步断开客车供电减小牵引力,以降低电力负载;第二步等待列车通过不平顺区段;第三步恢复客车供电。

有益效果

1、可省略接触网,完全消除了弓网摩擦,节约维护成本;

2、取消受电弓减少运行阻力;

3、防止被风吹挂到接触网上的异物打坏受电弓危害行车安全;

4、可以防止不平顺线路次级线圈包10与初级线圈包15的刮擦;

5防止较大冲力冲击线圈和车底架,防止损坏车底架,破坏车体结构(车体结构若损坏,意味着车体报废)。

附图说明

图1:防摩擦压簧滚轮电力感应装置与机车的位置示意图

图2:a-a剖视放大图

图3:轨道与初级线圈包位置示意俯视图

图4:ⅰ放大图

图5:ⅱ放大图

图6:ⅲ放大图

图7:ⅳ放大图

图中:1侧走廊、2主变压器、3车底架、4旁承、5轴箱、6转向架构架、7砂箱、9砂管、10次级线圈包、11车轮、12钢轨、13轨枕、15初级线圈包、21滚轮轴、22缓冲弹簧、23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防摩擦压簧滚轮电力感应装置,包括:侧走廊1、主变压器2、车底架3、旁承4、轴箱5、转向架构架6、砂箱7、砂管9、次级线圈包10、车轮11、钢轨12、轨枕13、初级线圈包15、滚轮轴21、缓冲弹簧22、滚轮23;

其特征在于:主变压器2在机车车厢内,次级线圈包10位于机车车底下连接机车车底;

初级线圈包15在轨枕13上,位于平行的钢轨12之间的中心线位置;

次级线圈包10的下底面连接有缓冲弹簧22,缓冲弹簧22连接滚轮轴21,滚轮23连接滚轮轴21。

2、防摩擦压簧滚轮电力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次级线圈包10与初级线圈包15为相同的绕组。

3、防摩擦压簧滚轮电力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次级线圈包10和初级线圈包15外部均罩有外壳。

4、防摩擦压簧滚轮电力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次级线圈包10和初级线圈包15外部罩有金属外壳。

5、防摩擦压簧滚轮电力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次级线圈包10和初级线圈包15的外壳侧壁为塑料材料。

6、滚轮23为橡胶材料。

7、滚轮23为橡塑材料。

8、缓冲弹簧22与滚轮23及滚轮轴21的总高不大于20cm。

实施例2

1、防摩擦压簧滚轮电力感应装置的应用,防摩擦压簧滚轮电力感应装置,包括:侧走廊1、主变压器2、车底架3、旁承4、轴箱5、转向架构架6、砂箱7、砂管9、次级线圈包10、车轮11、钢轨12、轨枕13、初级线圈包15、滚轮轴21、缓冲弹簧22、滚轮23;

主变压器2在机车车厢内,次级线圈包10位于机车车底下连接机车车底;

初级线圈包15在轨枕13上,位于平行的钢轨12之间的中心线位置;

次级线圈包10的下底面连接有缓冲弹簧22,缓冲弹簧22连接滚轮轴21,滚轮23连接滚轮轴21;

现有技术供电系统的应用为:列车运行至分相绝缘器位置时,第一步切断牵引电机、劈相机、通风机等用电设备;第二步切断客车供电;第三步断开主断路器;第四步等待列车以惯性滑过无电区;第五步闭合主断路器;第六步闭合客车供电;第七步闭合牵引电机、劈相机、通风机等用电设备;第八步恢复正常行驶;

现有技术供电系统的应用为:列车运行至分相绝缘器位置时,第一步切断牵引电机、劈相机、通风机等用电设备;第二步切断客车供电;第三步断开主断路器;第四步等待列车以惯性滑过无电区;第五步闭合主断路器;第六步闭合客车供电;第七步闭合牵引电机、劈相机、通风机等用电设备;第八步恢复正常行驶;

其特征在于:首先为初级线圈包15通电形成磁场,停靠在轨道上的列车的次级线圈包10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使列车所需的电力得到供应;

其次取消分相绝缘器,节省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步骤;

当列车运行至不平顺的区段时,滚轮23可接触初级线圈包15的外壳,保护次级线圈包10和初级线圈包15;滚轮23可吸收部分冲击力,剩余的冲击力将被缓冲弹簧22吸收;

当列车运行至不平顺的区段时,第一步断开客车供电减小牵引力,以降低电力负载;第二步等待列车通过不平顺区段;第三步恢复客车供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