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支柱上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3847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支柱上安装座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悬架领域,具体涉及前支柱上安装座。



背景技术:

前支柱上安装座是汽车底盘悬架系统的重要弹性元件,见图1,前支柱上安装座1是安装在前支柱减振器2的顶部,其主要作用包括:弹性连接前支柱减振器与车身,避免悬架受力时前支柱减振器的损坏;与前支柱减振器和螺旋弹簧共同作用,缓冲地面对车身的冲击、抑制车轮的振动、隔离路面激励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为悬架系统提供适当的动、静刚度和耐疲劳性,提高整车的操稳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静刚度是该零件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传统的前支柱上安装座结构见图2,其由上限位板3、原外骨架4、原橡胶弹性体5、原内骨架6和轴承7组成,其中原橡胶弹性体5和原外骨架4、原内骨架6硫化结合在一起。这种上安装座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受结构尺寸所限,在进行悬架匹配调校时无法通过调整橡胶弹性体的形状来调整上安装座的静刚度,只能通过调整橡胶弹性体硬度的方式来实现对上安装座静刚度的调整。上安装座与车身之间为金属对金属的接触方式,运动时若二者之间的连接刚性不足,发生微小相对运动时会产生异响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支柱上安装座,使得悬架匹配调校时可以通过调整橡胶弹性体的局部形状来调整上安装座的静刚度,提高上安装座性能的可调性,将上安装座与车身的连接设计为弹性连接,避免运动时可能产生的异响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支柱上安装座包括橡胶弹性体、外骨架、内骨架和下骨架,其中内骨架和下骨架焊接为一体,橡胶弹性体与外骨架和内骨架、下骨架硫化结合在一起。

其改进在于:所述橡胶弹性体在靠近内骨架上端外侧的位置有可调范围为R2~R4的第一圆角,在靠近外骨架上端内侧位置有可调范围为6°~10°的第二圆角,在橡胶弹性体靠近下部的外侧有可调范围为R4~R8的过渡圆弧。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以上三处圆角的合理设计匹配,当减小第一和第二圆角。增大过渡圆弧时,可使上安装座的静刚度增加;反之,增大第一和第二圆角,减小过渡圆弧,则可使上安装座的静刚度减小。在进行悬架匹配调校时,通过调整以上一处或多处尺寸的变化来改变橡胶弹性体的形状、并结合橡胶硬度的调整,可得到所需的静刚度,提高上安装座性能的可调性。

较优地,第一圆角、第二圆角和过渡圆弧的初始值分别为R3、8°和R6。

进一步,所述外骨架外表面与车身接触部位附着有橡胶层,在橡胶层上有多条均布的沟槽。这种设计可以使上安装座外表面与车身的连接为弹性连接,避免了运动时可能产生的异响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前支柱上安装座装配位置示意图。

图2是传统前支柱上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前支柱上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参见图3,前支柱上安装座由橡胶弹性体8、外骨架9、内骨架10和下骨架11组成,其中内骨架10和下骨架11通过点焊焊接为一体,橡胶弹性体8与外骨架9和内骨架10、下骨架11硫化结合在一起。

为了获得静刚度可调性好的效果,在不影响装配尺寸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对橡胶弹性体上的三处圆角的尺寸进行了匹配设计,通过改变上述一处或多处的尺寸均可以实现对上安装座的静刚度的调整。具体是:将橡胶弹性体8在靠近内骨架10上端外侧的位置的第一圆角设计为可调范围为R2~R4,将靠近外骨架9上端内侧位置处的第二圆角设计为可调范围为6°~10°,而将橡胶弹性体8靠近下部的外侧的过渡圆弧16设计为可调范围为R4~R8。其中,第一圆角13、第二圆角14和过渡圆弧16处的初始推荐值分别为R3、8°和R6。在进行悬架匹配调校时,通过调整以上一处或多处尺寸的变化来改变橡胶弹性体8的形状、并结合橡胶硬度的调整,可得到所需的静刚度。

进一步,为了使前支柱上安装座避免运动时产生异响,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座的外骨架9表层附着一定厚度的橡胶层15,由于橡胶层的附着,上安装座与车身之间为弹性接触,可避免二者之间连接刚性不足、发生微小变形时可能产生的异响隐患。

更优化的是参见图4,在橡胶层上还带有均布的多条沟槽12,可以避免橡胶变形、蠕动时产生异响,增强防止异响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