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及其推拉窗及其下固定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542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及其推拉窗及其下固定型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及其推拉窗及其下固定型材。



背景技术:

在客车、卡车等商用车上一般都设置有活动窗,尤其是在司机窗处,活动窗的设置不仅便于通风,而且也方便司机进行缴费。而推拉窗因为成本低、使用及维修方便等优点在车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车辆上使用的推拉窗结构一般如图1所示,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窗1和活动窗2,活动窗设置在固定窗的上方内侧,与固定窗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一段距离,重叠部分之间设置有间隙。活动窗与固定窗之间通过下固定型材3连接。所述下固定型材包括型材本体36,下固定型材通过设置在型材本体上部的导轨与活动窗导向连接,所述型材本体具有导水内腔6,所述下固定型材的上壁面上设置有连通活动窗与固定窗之间的间隙和导水内腔6的上部排水孔32,所述下固定型材朝向车体外侧的外侧壁面上设置有连通导水内腔6和车体外侧的侧面排水孔33,所述上部排水孔和侧面排水孔互相连通。这样在有雨水或洗车的时候,水会顺着活动窗与固定窗之间的间隙流到下固定型材上,并通过下固定型材上的上部排水孔32、导水内腔6、侧面排水孔33排到车外,很好的解决了推拉窗的排水问题。但是,这种推拉窗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车辆处于高速行驶过程中,因车体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差,上部排水孔32和侧面排水孔33处会产生高速流动的气流,导致排水孔处会产生较强的噪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以实现排水功能,又没有风噪产生的下固定型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下固定型材的推拉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推拉窗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下固定型材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型材本体,所述型材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活动窗导向安装的导轨,所述型材本体具有导水内腔,所述下固定型材上设置有分别与导水内腔连通的上部排水孔和侧面排水孔,所述导水内腔的两个竖向侧壁上悬伸有相互交错的内阻板,各个内阻板之间形成连通上部排水孔和侧面排水孔的迷宫型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阻板水平悬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阻板倾斜向下悬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阻板的倾斜角度为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阻板为弧形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推拉窗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下固定型材,所述下固定型材包括型材本体,所述型材本体上通过导轨导向安装有活动窗,所述型材本体具有导水内腔,所述下固定型材上设置有分别与导水内腔连通的上部排水孔和侧面排水孔,所述导水内腔的两个竖向侧壁上悬伸有相互交错的内阻板,各个内阻板之间形成连通上部排水孔和侧面排水孔的迷宫型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阻板水平悬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阻板倾斜向下悬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阻板的倾斜角度为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阻板为弧形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推拉窗,所述推拉窗包括下固定型材,所述下固定型材包括型材本体,所述型材本体上通过导轨导向安装有活动窗,所述型材本体具有导水内腔,所述下固定型材上设置有分别与导水内腔连通的上部排水孔和侧面排水孔,所述导水内腔的两个竖向侧壁上悬伸有相互交错的内阻板,各个内阻板之间形成连通上部排水孔和侧面排水孔的迷宫型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阻板水平悬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阻板倾斜向下悬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阻板的倾斜角度为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阻板为弧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下固定型材在导水内腔中设置有内阻板,内阻板将该内腔中的从上部排水孔到侧面排水孔之间的气流通道阻隔成迷宫型通道,在不影响排水孔排水功能的情况下,增加了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流动阻力,大大降低了上部排水孔和侧面排水孔处的气流的流动速度,从而消除因气流在较小通道内高速流动而产生的噪音问题。

进一步的,内阻板设置成向下倾斜一定角度,可以加速水流动。但倾角不易过大,否者内阻板的端部与相邻内阻板的底部间隔会较小,反而影响水流动。故倾角以3°较好。

进一步的,内阻板设置成弧形板,可以增加对气流的流动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推拉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推拉窗的具体实施例1中推拉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推拉窗的具体实施例2中下固定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推拉窗的具体实施例3中下固定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推拉窗的具体实施例1中推拉窗的俯视图。

图中:1、固定窗;2、活动窗;3、下固定型材;31、导轨;32、上部排水孔;33、侧面排水孔;34、挡板;35、内阻板;36、型材本体;4、活动窗托架;5、密封条;6、导水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实施方式中,规定推拉窗朝向车身外部的一侧为前侧,朝向车身内部的一侧为后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的具体实施例,包括推拉窗,推拉窗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2所示,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窗1和活动窗2,活动窗2设置在固定窗的上方后侧,与固定窗1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一段距离,重叠部分之间设置有间隙。

固定窗1的上部沿固定窗1的长度方向上固定有下固定型材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固定型材3包括型材本体36,所述型材本体36的上方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的导轨31,导轨31上设置有可沿导轨31水平移动的活动窗托架4。所述活动窗托架4的下方后侧设置有用于与导轨31导向配合的导向插槽,上方前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活动窗2的活动窗插槽。活动窗2固定在活动窗托架4上并通过活动窗托架4在下固定型材3上水平移动。所述型材本体36的上方在导轨31的后侧还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的挡板34,挡板34的高度高出导轨31约10mm,起到对活动窗托架4的导向辅助作用。

所述型材本体36内设置有导水内腔6,型材本体36的上壁面对应固定窗1与活动窗2的间隙处设置有用于将间隙中的水排入导水内腔6的上部排水孔32,型材本体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将导水内腔6中的水排出的侧面排水孔33。所述上部排水孔32和侧面排水孔33彼此相互连通。

所述导水内腔6的两个竖向侧壁上悬伸有相互交错的内阻板35,相邻内阻板35之间的间隙为3-5mm不等,每个内阻板35的端部距离其相对的侧壁的距离为5mm左右,所述内阻板35将上部排水孔32和侧面排水孔33之间的气流通道设置成迷宫型通道。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推拉窗越大,上述尺寸可以适当的加大,以适应较大排水量的需求。

此外,所述活动窗托架4与导轨31之间设置有密封条5,起到气密封的作用。所述下固定型材3经过电泳处理以实现较好的防腐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推拉窗实现消除排水孔风噪问题的基本原理是:首先,排水孔产生风噪的原因是,车辆在高速运行时,气体快速流经车身表面,在车身表面形成负压区。而此时车内的气压较高。车内气流通过下固定型材上的结构尺寸狭小的上部排水孔32和侧面排水孔33高速流出,形成噪声。在这个过程中,影响空气流动速度的主要因素为车厢内外的气压差以及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流动阻力。本实用新型中的下固定型材通过在导水内腔6设置内阻板35将上部排水孔32和侧面排水孔33之间的气流通道设置成迷宫型通道,且通道尺寸较小,增加的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流动阻力,大大降低了气流的流动速度,从而消除因气流在较小通道内高速流动而产生的噪音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推拉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时,雨水在重力作用下,可从下固定型材中顺畅的流出。而空气,由于迷宫式的内阻板结构,形成较大的内阻,空气流量将大大减少,因此不会产生风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内阻板35也可以设置成向下倾斜一定角度,以加速水流动。但倾角不易过大,否者内阻板的端部与相邻内阻板的底部间隔会较小,反而影响水流动。故倾角以3°较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内阻板35还可以设置成横断面为弧形的弧形板,以增强对气流的阻力。但是该结构不利于水流的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推拉窗的具体实施例,其具体结构与上述一种车辆中推拉窗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下固定型材的具体实施例,其具体结构与上述一种车辆中下固定型材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