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轿车移车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846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轿车移车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移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移车板,特别是一种便携式轿车移车板。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居民的轿车保有量持续增加,而停车位有限,使得一些无处停放的轿车停到了阻碍其它车辆正常通行的位置,由此极易使被堵车的驾驶人产生不快的情绪,为了快速移走挡路的轿车,迫切需要一种方便、实用的移车板,借助于通常使用的千斤顶,以解决移车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便携式轿车移车板,使用折叠式结构,减少存放空间;设置倒八字形机架,减少千斤顶的顶升距离,利于将便携式轿车移车板放入车轮正下方,在4个车轮下方均放置便携式轿车移车板后,即可快速移走挡道车辆,以最低成本解决移车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轿车移车板,包括前轮、前连杆、机架、后轮、后连杆,所述机架中部设置有倒八字凹槽,所述机架底部设有底板;所述机架前部设有销轴一,所述前轮设有前轮架,所述前轮架后端通过销轴一与机架绞接,所述前轮架前部至少一侧设有销轴二,所述前连杆一端通过销轴二与前轮架绞接,所述前连杆另一端左侧开有U型卡槽,所述底板前端与销轴二同侧设有销轴三,所述销轴三的外径小于U型卡槽的开口,所述前连杆可绕销轴二转动,U型卡槽套接销轴三,卡住前轮;所述后轮、后连杆与前轮、前连杆的结构相同,位于机架的后部,沿A-A截面对称分布。

在上述的便携式轿车移车板中,所述底板为薄板材料,上表面至少设有1个条状凸起,在两侧各设有1条状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把千斤顶放置于靠近车轮的轿车纵梁顶升位置下方,使用千斤顶起升轿车,使车轮离开地面至工作高度,此时把已装配好的便携式轿车移车板放置于车轮的正下方,然后千斤顶复位,车轮就放置到便携式轿车移车板上;把复位后千斤顶移至另一车轮的轿车纵梁顶升位置,重复上述动作,把便推携式轿车移车板放置于其它3个车轮的下方,此时就可进行移车作业;轿车移位后,再把千斤顶依次放置于靠近车轮轿车纵梁顶升位置下方,起升轿车,依次把便携式轿车移车板从车轮下取出,然后千斤顶复位,完成移车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折叠式结构,减少存放空间;设置倒八字形机架,减少千斤顶的顶升距离,利于将便携式轿车移车板放入车轮正下方,在4个车轮下方均放置便携式轿车移车板后,即可快速移走挡道车辆,以最低成本解决移车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便携式轿车移车板工作原理图;

图2是图1中I部放大视图;

图3是图2中A-A截面放大视图。

图中,1、车轮;2、便携式轿车移车板;3、千斤顶;4、轿车纵梁;5、机架;6、销轴一;7、前轮架;8、销轴二;9、前连杆;10、前轮;11、销轴三;12、底板;13、后连杆;14、后轮;501、倒八字形凹槽;901、U型卡槽;1201、条状凸起;1202、条状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轿车移车板,包括前轮10、前连杆9、机架5、后轮14、后连杆13,所述机架5中部设置有倒八字凹槽501,所述机架5底部设有底板12;所述机架5前部设有销轴一6,所述前轮10设有前轮架7,所述前轮架7后端通过销轴一6与机架5绞接,所述前轮架7前部至少一侧设有销轴二8,所述前连杆9一端通过销轴二8与前轮架7绞接,所述前连杆9另一端左侧开有U型卡槽901,所述底板12前端与销轴二8同侧设有销轴三11,所述销轴三11的外径小于U型卡槽901的开口,所述前连杆9可绕销轴二8转动,U型卡槽901套接销轴三11,卡住前轮10;所述后轮14、后连杆13与前轮10、前连杆9的结构相同,位于机架5的后部,沿A-A截面对称分布。

所述底板12为薄板材料,上表面至少设有1个条状凸起1201,在两侧各设有1条状凹槽120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把千斤顶3放置于靠近车轮1的轿车纵梁4顶升位置下方,使用千斤顶3起升轿车,使车轮1离开地面至工作高度,此时把已装配好的便携式轿车移车板2放置于车轮1的正下方,然后千斤顶3复位,车轮1就放置到便携式轿车移车板2上;把复位后千斤顶3移至另一车轮的轿车纵梁4顶升位置,重复上述动作,把便推携式轿车移车板2放置于其它3个车轮的下方,此时就可进行移车作业;轿车移位后,再把千斤顶3依次放置于靠近车轮1轿车纵梁4顶升位置下方,起升轿车,依次把便携式轿车移车板2从车轮下取出,然后千斤顶3复位,完成移车作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车轮1、便携式轿车移车板2、千斤顶3、轿车纵梁4、机架5、销轴一6、前轮架7、销轴二8、前连杆9、前轮10、销轴三11、底板12、后连杆13、后轮14、倒八字形凹槽501、U型卡槽901、条状凸起1201、条状凹槽120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