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高度的拉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402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高度的拉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调节高度的拉手,属于汽车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交车是一种常见的公共交通工具,由于公交车乘客众多,为方便乘客站立,公交车上都设有拉手,但现有拉手多为固定高度的拉手,不能调节高度,且安装高度较高,一些身材矮小的乘客够不到拉手,或者需要伸直手臂来够到拉手,导致手臂疲劳,存在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拉手,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可调节高度的拉手,该拉手通过固定装置悬挂在公交车或者地铁内部的横杆下方,用于乘客站立乘车手抓使用,所述固定装置抱紧横杆固定,所述固定装置通过拉手吊绳连接拉手,该拉手包括拉手本体,所述拉手本体靠近上边缘位置设置有拉手孔,所述拉手本体靠近下边缘设置有手持孔,所述拉手本体包括两根竖向管和一根调节管,两根竖向管的相向一侧均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其中一根竖向管的定位孔均与另一根竖向管的定位孔等高度,所述调节管包括伸入到两根竖向管内的竖向腔和连接两根竖向腔的底腔,所述竖向腔内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顶部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底腔内设置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能够控制伸缩机构弹出插入定位孔和收缩回到竖向腔。

所述竖向腔的顶部的宽度扩大,所述伸缩机构位于该扩大部位,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上滑块和下滑块,所述上滑块的一端插入到定位孔中,另一端通过弹簧抵触竖向腔的内壁,所述下滑块呈直角梯形形状,直角梯形形状的下滑块的直角边与连杆固定连接,直角梯形形状的下滑块的斜面与上滑块的斜面接触贴合,所述上滑块包括用于插在定位孔中的定位段和与下滑块的斜面贴合接触的滑动段,拉杆上移带动下滑块同步上移,上滑块在下滑块的斜面上移动,上滑块移动到竖向腔内部,拉动底腔,调节管能够上下变化位置。

所述控制杆包括两根等规格的旋转杆,两根旋转杆的一端通过活动轴销连接,旋转杆的该端设置有长条孔,所述活动轴销贯穿在两根旋转杆的长条孔中,另一端与对应的连杆底端连接,两根旋转杆的中部均设置有固定轴销,所述旋转杆能够围绕各自的固定轴销旋转。

所述底腔的末端下方设置有按钮孔,所述按钮孔中设置有按钮,所述底腔的两端均设置有朝向对应的竖向腔的轴向中线延伸的防晃围挡,所述连杆位于在防晃围挡中间,所述防晃围挡的下方设置有四个弹簧套杆,防晃围挡的弹簧套杆垂直投影到按钮的位置也设置有弹簧套杆,上下垂直对应的每组弹簧套杆均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抵触着防晃围挡,下端抵触着按钮,所述旋转杆从相邻的弹簧之间的穿过。

所述防晃围挡的四个弹簧套杆呈矩形排列,两个弹簧套杆位于旋转杆的一侧,另外两个弹簧套杆位于旋转杆的另一侧。

所述按钮位于底腔内的四周设置有挂耳,所述挂耳挂在按钮孔四周的底腔内壁上,所述按钮呈“凸”字形状,按钮的顶部抵触着旋转杆。

所述拉手本体的两侧面均设置有透明卡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调节管的一侧按钮被施力向上按时,对应侧的连杆受力,以对应的固定轴销为圆心转动,压住连杆,使滑块产生竖向位移,挤压滑块,使滑块产生水平向位移,从外套管的定位孔中退出,同时连杆另一端通过活动轴销传力给连杆,使连杆以固定轴销为圆心转动,产生与相对侧对称的运动,从而使另一侧的滑块也退出定位孔。按下按钮的同时向下拉动调节管,到下一个定位孔时,滑块弹出,自动锁死,继续按下按钮向下拉动伸缩管,可使伸缩管再降低一个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按钮控制调节管,调节拉手高度,适合不同身高的人使用,改善拉手舒适度,减小安全风险,不用时可收起,避免他人碰头,方便快捷;透明卡套内放置宣传广告片,吸引厂家制作,减少公交公司投资,并可反复利用,增加收益,可用于公共汽车、地铁等。实用性强,方便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调节管处于最高位置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调节管按下按钮时连杆状态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拉手处于中间位置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按钮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调节管处于最低位置的剖面图,

图8是图7中的A-A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列表:1-拉手本体,2-调节管,3-固定装置,4-拉手吊带,5-横杆,6-按钮,7-下滑块,8-弹簧,9-连杆,10-固定轴销,11-活动轴销,12-长条孔,13-上滑块,14-旋转杆,15-防晃围挡,16-透明卡套,17-竖向管,18-定位孔,19-竖向腔,20-底腔,21-弹簧套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结合附图可见,本可调节高度的拉手,该拉手通过固定装置3悬挂在公交车或者地铁内部的横杆5下方,用于乘客站立乘车手抓使用,所述固定装置3抱紧横杆5固定,所述固定装置3通过拉手吊绳4连接拉手,本可调节高度的拉手,包括拉手本体1,所述拉手本体1靠近上边缘位置设置有拉手孔,所述拉手本体1靠近下边缘设置有手持孔,所述拉手本体1包括两根竖向管17和一根调节管2,两根竖向管17的相向一侧均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18,其中一根竖向管17的定位孔18均与另一根竖向管17的定位孔18等高度,所述调节管2包括伸入到两根竖向管17内的竖向腔19和连接两根竖向腔19的底腔20,所述竖向腔19内设置有连杆9,所述连杆9的顶部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底腔20内设置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能够控制伸缩机构弹出插入定位孔18和收缩回到竖向腔19。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悬挂在地铁或者公交车内的横杆5下方,用于乘客手握住,乘客的手掌的前半部分伸入到手持孔,抓住调节管2的底腔20,便于站稳。需要调节底腔20的高度时,通过控制杆调节伸缩机构,变化竖向管17在拉手本体1的高度,进而变化底腔20的高度。

图3是本实用新型调节管2处于最高位置的剖面图,结合附图可见,所述竖向腔19的顶部的宽度扩大,所述伸缩机构位于该扩大部位,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上滑块13和下滑块7,所述上滑块13的一端插入到定位孔18中,另一端通过弹簧8抵触竖向腔19的内壁,所述下滑块7呈直角梯形形状,直角梯形形状的下滑块7的直角边与连杆9固定连接,直角梯形形状的下滑块7的斜面与上滑块13的斜面接触贴合,所述上滑块13包括用于插在定位孔18中的定位段和与下滑块7的斜面贴合接触的滑动段,拉杆上移带动下滑块同步上移,上滑块13在下滑块7的斜面上移动,上滑块13移动到竖向腔19内部,拉动底腔20,调节管2能够上下变化位置。拉杆向上顶下滑块7,下滑块7上移推动上滑块13朝向竖向腔19内移动,进而拉动底腔20,竖向腔19就能同步移动。

所述控制杆包括两根等规格的旋转杆14,两根旋转杆14的一端通过活动轴销11连接,旋转杆14的该端设置有长条孔12,所述活动轴销11贯穿在两根旋转杆14的长条孔12中,另一端与对应的连杆9底端连接,两根旋转杆14的中部均设置有固定轴销10,所述旋转杆14能够围绕各自的固定轴销10旋转。当有一根旋转杆14的的末端被向上推动,该根旋转杆14围绕其固定轴销10旋转,另一个末端向下移动,带动另一根与其活动轴销11连接的旋转杆14旋转,进而带动另一端的拉杆向上移动,推动另一个竖向管17内的上滑块13和下滑块移动,缩回到竖向管17内,通过拉动底腔20调节高度。

所述底腔20的末端下方设置有按钮孔,所述按钮孔中设置有按钮6,所述底腔20的两端均设置有朝向对应的竖向腔19的轴向中线延伸的防晃围挡15,所述连杆9位于在防晃围挡中间,图8是图7中的A-A处局部放大图,结合附图可见,所述防晃围挡15的下方设置有四个弹簧套杆21,防晃围挡15的弹簧套杆21垂直投影到按钮的位置也设置有弹簧套杆,上下垂直对应的每组弹簧套杆21均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抵触着防晃围挡15,下端抵触着按钮6,所述旋转杆14从相邻的弹簧之间的穿过。所述防晃围挡的四个弹簧套杆呈矩形排列,两个弹簧套杆位于旋转杆的一侧,另外两个弹簧套杆位于旋转杆的另一侧,所述按钮6呈“凸”字形状,按钮6的顶部抵触着旋转杆14。防晃围挡15确保拉杆在移动过程中竖向直线移动,同时,提供一个能够设置弹簧套杆的位置。弹簧8在被按钮推动后,按钮推动旋转杆旋转,进而推动连杆上移,推动上滑块缩回到竖向腔内。乘客使用时,手抓住底腔20,大拇指挤压按钮6,即可启动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过程。同时挂耳能防止按钮6从按钮6孔中掉出来。

所述底腔20的末端下方设置有按钮6孔,所述按钮6孔中设置有按钮6,所述按钮6的顶部抵触着旋转杆14,所述按钮6的底端位于底腔20外部。

所述拉手本体1的两侧面均设置有透明卡套16。透明卡套16内用于插广告卡片或者公益宣传卡片,且能重复使用,更换不同的信息的广告卡片或者公益宣传卡片。

参见图4,按下按钮6时旋转杆14状态剖面图。调节管2的一侧按钮6被施力按下时,旋转杆14左端受力,以固定轴销10为圆心转动,左端压住连杆9,使下滑块7产生竖向位移,挤压上滑块13,使上滑块13产生水平向位移,从定位孔18中退出,同时旋转杆14右端通过活动轴销11传力给右侧的旋转杆14,使右侧的旋转杆14以右侧的固定轴销10为圆心转动,产生与左侧对称的运动,从而使右侧的上滑块13也退出定位孔18。按下按钮6的同时向下拉动调节管2,到第二个定位孔18时,上滑块13弹出,自动锁死(参见图5),继续按下按钮6向下拉动调节管2,可使调节管2再降低一个高度(参见图7)。

拉手的使用:

乘客使用拉手时,按下按钮6,同时向下拉动调节管2,到第二个定位孔18时,调节管2自动锁住,此时拉手已降低一级高度,继续按下按钮6同时向下拉动调节管2,可使调节管2再降低一级高度。乘客使用完毕时,将调节管2退回最高定位孔18,可避免他人碰头。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