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5454阅读:18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的安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后轴属于汽车底盘悬架系统,是影响汽车舒适性、操纵性的重要零部件。通常汽车后轴在车身上的安装方式都为U形的安装支架结构为主,安装支架的开口处为开放结构,这种结构设计导致安装支架的开口处Y向缺少支撑,导致安装支架受力时出现开口处变形,后轴失效等问题;同时由于缺少支撑,使安装支架受力不能有效传递,安装支架受力过大,存在开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轴的连接结构,提高安装支架连接后轴的强度和可靠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轴的连接结构,其中,包括: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连板,所述连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连板的下端面固定设置在后地板纵梁上;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设有用于连接后轴的连接孔;

后门槛内板,所述后门槛内板的底面与所述后地板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后门槛内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一侧板固定连接;

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固定在所述后地板纵梁上,所述第一加强板设有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连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翻边的前段与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翻边的后段与所述后地板纵梁的侧面固定连接;

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过渡板,所述过渡板连接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分别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一翻边的前段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竖板与所述后地板纵梁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渡板与所述述第一翻边的中段固定连接;

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连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加强板的下端面固定在所述后地板纵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三加强板包括主体和位于所述主体两侧的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二加强板远离所述第二侧板一侧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后门槛内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一侧的侧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加强板还包括第五翻边,所述第五翻边固定在所述主体远离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的底面上,所述第五翻边与所述后地板纵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竖板的侧面设有第六翻边,所述过渡板的侧面设有第七翻边,所述第六翻边和所述第七翻边均固定在所述第一翻边远离所述安装支架一侧的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六翻边和所述第七翻边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凹槽区域内的所述第一翻边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竖板设有与所述连接孔孔径相同的支撑孔,所述支撑孔与所述连接孔的位置相重合。

优选地,所述过渡板呈波浪状,所述过渡板的中部设有凹面,所述凹面的两侧设有凸面。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轴的连接结构,其中,包括:安装支架、后门槛内板、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安装支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连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连板的下端面固定设置在后地板纵梁上。第三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远离连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加强板的下端面固定在后地板纵梁上。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可以对安装支架的X方向进行加固,第二加强板可以对安装支架的Y方向进行加固,通过限制安装支架的X向和Y向,可提高安装支架与后地板纵梁连接的可靠性;另外,通过设置第三加强板,可使开口状的安装支架变成封闭状,可避免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受力变形,提高了安装支架连接后轴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轴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第三加强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安装支架、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连板、14-连接孔、2-后门槛内板、3-第一加强板、31-第一翻边、32-第二翻遍、4-第二加强板、41-第一竖板、411-第六翻边、412-支撑孔、42-第二竖板、43-过渡板、431-第七翻边、432-凹面、433-凸面、44-凹槽、5-第三加强板、51-主体、52-第三翻边、53-第四翻边、54-第五翻边、6-后地板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轴的连接结构,其中,包括:安装支架1、后门槛内板2、第一加强板3、第二加强板4和第三加强板5。安装支架1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连板13,连板13连接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连板13的下端面固定设置在后地板纵梁6上,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均设有用于连接后轴的连接孔14。后门槛内板2的底面与后地板纵梁6固定连接,后门槛内板2的侧面与第一侧板11固定连接。第一加强板3固定在后地板纵梁6上,第一加强板3设有第一翻边31、第二翻边32,第一翻边31与连板13的外侧面固定连接,第二翻边32的前段与第二侧板12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翻边32的后段与后地板纵梁6的侧面固定连接。第二加强板4包括第一竖板41、第二竖板42和过渡板43,过渡板43连接第一竖板41和第二竖板42;第一竖板41分别与第二侧板12和第二翻边32的前段固定连接;第二竖板42与后地板纵梁6的侧面固定连接,过渡板43与述第二翻边32的中段固定连接。第三加强板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远离连板1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加强板5的下端面固定在后地板纵梁6上。优选地,安装支架1、第二加强板4和第三加强板5均为一体成型结构,可提高结构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为了提高各部件的连接强度,优选地,各部件之间通过焊接固定。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3可以对安装支架1的X方向进行加固,第二加强板4可以对安装支架1的Y方向进行加固,通过限制安装支架1的X向和Y向,可提高安装支架1与后地板纵梁6连接的可靠性;另外,通过设置第三加强板5,可使开口状的安装支架1变成封闭状,可避免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受力变形,提高了安装支架1连接后轴的强度。

进一步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三加强板5包括主体51和位于主体51两侧的第三翻边52、第四翻边53,第三翻边52与第二加强板4远离第二侧板12一侧的侧面固定连接,第四翻边53与后门槛内板2远离第一侧板11一侧的侧面固定连接。第三翻边52、第二加强板4和第二侧板12为第一处三层焊接结构,第四翻边53、后门槛内板2和第一侧板11为第二处三层焊接结构,三层焊接结构,可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

为了提高第三加强板5对安装支架1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第三加强板5还包括第五翻边54,第五翻边54固定在主体51远离安装支架1的一侧的底面上,第五翻边54与后地板纵梁6固定连接。第五翻边54与后地板纵梁6进行面接触,可更好地加固安装支架1的开口强度,可进一步提高该连接结构的强度。

由于第一加强板3需要同时连接安装支架1、后地板纵梁6和后门槛内板2,因此其具有多处曲面,导致需要第二加强板4与其配合的平面的精度较高,才能与第一加强板3连接。进一步地,可参照图1所示,第一竖板41的侧面设有第六翻边411,过渡板43的侧面设有第七翻边431,第六翻边411和第七翻边431均与第二翻边32远离安装支架1一侧的侧面固定连接。通过第六翻边411和第七翻边431可以分段加工,降低了第二加强板4的精度要求,提高了安装的效率。

进一步地,第六翻边411和第七翻边431之间设有凹槽44,凹槽44的深度大于凹槽44区域内的第二翻边32的长度。通过设置凹槽44,可以方便将第六翻边411和第七翻边431对准第二翻边32,并且便于检测焊接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竖板41设有与连接孔14尺寸相同的支撑孔412,支撑孔412与连接孔14的位置相重合。支撑孔412可与连接孔14同时支撑后轴,提高连接孔14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过渡板43呈波浪状,过渡板43的中部设有凹面432,凹面432的两侧设有凸面433,凹面432和凸面433与后地板纵梁6的上端面具有预设的角度。波浪状的过渡板43可以提高Y向的结构强度,增强了安装支架1的Y向强度。过渡板43从支撑孔412的底端斜向延伸至后地板纵梁6的侧面,过渡板43通过斜向支撑可以更好的支撑安装支架1的Y向受力,类似加强筋的存在,可以更好地支撑第二侧板12,进一步提高该连接结构的强度。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