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976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驾驶舱内,现阶段在音频方面,为了给乘客提供一个可以独立视听的平台,目前还是通过增加独立耳机的方式来播放音频内容。而佩戴耳机的方法,会增加车内部件且长时间佩戴耳机会引起用户的不适甚至损伤听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以有效解决车内空间声场的分区利用和用户隐私保护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所述车辆本体包括立柱,所述车辆本体内具有驾驶室;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立柱的内表面上,所述立柱的内表面为位于所述驾驶室内的表面;以及声音定向传输装置,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所述立柱包括A柱;

其中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左侧的所述A柱上且朝向主驾驶的头部位置,另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右侧的所述A柱上且朝向副驾驶的头部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所述立柱包括B柱;

其中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左侧的所述B柱上且朝向主驾驶的头部位置,另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右侧的所述B柱上且朝向副驾驶的头部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所述立柱包括B柱;

其中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左侧的所述B柱上且朝向后排座椅最左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另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右侧的所述B柱上且朝向后排座椅最右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所述立柱包括C柱;

其中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左侧的所述C柱上且朝向后排座椅最左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另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右侧的所述C柱上且朝向后排座椅最右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所述立柱包括A柱11和B柱;

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为四个,其中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左侧的所述A柱上且朝向主驾驶的头部位置,另外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右侧的所述A柱上且朝向副驾驶的头部位置,再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左侧的所述B柱上且朝向后排座椅最左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剩余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右侧的所述B柱上且朝向后排座椅最右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所述立柱包括A柱和C柱;

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为四个,其中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左侧的所述A柱上且朝向主驾驶的头部位置,另外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右侧的所述A柱上且朝向副驾驶的头部位置,再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左侧的所述C柱上且朝向后排座椅最左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剩余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右侧的所述C柱上且朝向后排座椅最右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所述立柱包括B柱和C柱;

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为四个,其中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左侧的所述B柱上且朝向主驾驶的头部位置,另外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右侧的所述B柱上且朝向副驾驶的头部位置,再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左侧的所述C柱上且朝向后排座椅最左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剩余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右侧的所述C柱上且朝向后排座椅最右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所述立柱包括B柱;

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为四个且均设置在所述B柱上,其中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朝向主驾驶的头部位置,另外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朝向副驾驶的头部位置,再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朝向后排座椅最左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剩余一个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朝向后排座椅最右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包括发声面板和功率放大电路板,所述发声面板和所述功率放大电路板为分体式结构且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通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通过在车辆内部设置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并利用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的定向特性,可有效解决车载传统音响固有存在的不能在特定区域产生特定声场,满足车内乘员对声音私密性的需求。

同时,通过在车辆本体的A柱、B柱、C柱或者其任意两个组合上设置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并使其分别朝向车内乘员的头部位置,从而从听觉上建立车内隔离空间,实现车内分区域的私密保护。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在A柱(或B柱、C柱)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辆,1-车辆本体,11-A柱,12-B柱,13-C柱,2-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1-发声面板,211-发声单元,22-功率放大电路板,3-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包括:车辆本体1、安装部3和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

如图4所示,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可以包括发声面板21和功率放大电路板22,发声面板21与功率放大电路板22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通讯。

可选地,发声面板21与功率放大电路板22可以设置在同一个壳体内,当然,发声面板21与功率放大电路板22也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这样,功率放大电路板22可以隐藏布置,而暴露在外面环境布置的发声面板21的厚度、体积较小,布置方便,占用空间小,布置更加灵活。

功率放大电路板22将超声电信号输出给发声面板21,发声面板21包括面板本体和发声单元211(发声单元211包括超声波换能器),如图4所示,发声单元211可以为多个,多个发声单元211可在面板本体上呈多排多列分布,并相互错开布置,发声单元211接收到功率放大电路板22输出的超声电信号后利用自身的超声换能器等将该电信号转变为声波信号输出,从而定向传送给特定区域的车内乘客。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包括:车辆本体1,进一步地,车辆本体1包括立柱(例如A柱11、B柱12和C柱13),车辆100本体1内具有驾驶室;安装部3设置在立柱的内表面上,立柱的内表面为位于驾驶室内的表面;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可设置在安装部3上,由此实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在立柱上的安装固定,连接方便,固定牢靠。

这样,车内乘员可分别在对应的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的一定角度范围内听到正常的音量效果,而对除自己之外的其他人来说,音量很小甚至没有声音,从而实现对车内空间声场的分区利用以及对用户的隐私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设置在左侧的A柱11上,且朝向主驾驶的头部位置布置,另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设置在右侧的A柱11上,且朝向副驾驶的头部位置设置,从而使设置在左侧A柱11上的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发出的声波信号主要传送至主驾驶的头部活动区域,设置在右侧A柱11上的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发出的声波信号主要传送至副驾驶的头部活动区域,进而使主驾驶和副驾驶均能听到正常的音量效果,且主驾驶区域和副驾驶区域互不影响,从而满足车内乘员对声音私密性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设置在左侧的B柱12上,且朝向主驾驶的头部位置布置,另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设置在右侧的B柱12上,且朝向副驾驶的头部位置设置,从而使设置在左侧B柱12上的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发出的声波信号主要传送至主驾驶的头部活动区域,设置在右侧B柱12上的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发出的声波信号主要传送至副驾驶的头部活动区域,进而使主驾驶和副驾驶均能听到正常的音量效果,且主驾驶区域和副驾驶区域互不影响,从而满足车内乘员对声音私密性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中,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设置在左侧的B柱12上,且朝向后排座椅最左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设置,另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设置在右侧的B柱12上,且朝向后排座椅最右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设置,从而使设置在左侧B柱12上的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发出的声波信号主要传送至后排座椅最左侧乘员的头部活动区域,设置在右侧B柱12上的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发出的声波信号主要传送至后排座椅最右侧乘员的头部活动区域,进而使后排座椅最左侧乘员和后排座椅最左侧乘员均能听到正常的音量效果,且互不影响,从而满足车内乘员对声音私密性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中,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设置在左侧的C柱13上,且朝向后排座椅最左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设置,另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设置在右侧的C柱13上,且朝向后排座椅最右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设置,从而使设置在左侧C柱13上的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发出的声波信号主要传送至后排座椅最左侧乘员的头部活动区域,设置在右侧C柱13上的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发出的声波信号主要传送至后排座椅最右侧乘员的头部活动区域,进而使后排座椅最左侧乘员和后排座椅最左侧乘员均能听到正常的音量效果,且互不影响,从而满足车内乘员对声音私密性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中,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可以为四个,其中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设置在左侧的A柱11上且朝向主驾驶的头部位置,另外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设置在右侧的A柱11上且朝向副驾驶的头部位置,再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设置在左侧的B柱12上且朝向后排座椅最左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剩余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设置在右侧的B柱12上且朝向后排座椅最右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这样主驾驶、副驾驶以及后排乘客均能接收到来自对应的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发送的声波信号,且音量效果互相不受影响,从而满足车内乘员对声音私密性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中,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可以为四个,其中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设置在左侧的A柱11上且朝向主驾驶的头部位置,另外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设置在右侧的A柱11上且朝向副驾驶的头部位置,再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设置在左侧的C柱13上且朝向后排座椅最左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剩余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设置在右侧的C柱13上且朝向后排座椅最右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这样主驾驶、副驾驶以及后排乘客均能接收到来自对应的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发送的声波信号,且音量效果互相不受影响,从而满足车内乘员对声音私密性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第七种实施例中,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可以为四个,其中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设置在左侧的B柱12上且朝向主驾驶的头部位置,另外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设置在右侧的B柱12上且朝向副驾驶的头部位置,再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设置在左侧的C柱13上且朝向后排座椅最左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剩余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设置在右侧的C柱13上且朝向后排座椅最右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这样主驾驶、副驾驶以及后排乘客均能接收到来自对应的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发送的声波信号,且音量效果互相不受影响,从而满足车内乘员对声音私密性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第八种实施例中,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可以为四个,四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均设置在B柱12上,具体地,其中两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安装在左侧B柱12上,且共用一个安装部3,由此可减少安装部3的数量,有利于减轻车辆本体1的质量,并且其中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朝向主驾驶的头部位置,另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朝向后排座椅最左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剩余两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安装在右侧B柱12上,且共用一个安装部3,由此可减少安装部3的数量,有利于减轻车辆本体1的质量,并且其中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朝向副驾驶的头部位置,剩余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朝向后排座椅最右侧乘坐区域的头部位置,这样主驾驶、副驾驶以及后排乘客均能接收到来自对应的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发送的声波信号,且音量效果互相不受影响,从而满足车内乘员对声音私密性的需求,同时四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均设置在B柱12上,可使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的布局合理,使车辆本体1的结构紧凑。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通过在车辆100内部设置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并利用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的定向特性,可有效解决车载传统音响固有存在的不能在特定区域产生特定声场,满足车内乘员对声音私密性的需求。

同时,通过在车辆本体1的A柱11、B柱12、C柱13或者其任意两个组合上设置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并使其分别朝向车内乘员的头部位置,从而从听觉上建立车内隔离空间,实现车内分区域的私密保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