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976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驾驶舱内,现阶段在音频方面,为了给乘客提供一个可以独立视听的平台,目前还是通过增加独立耳机的方式来播放音频内容。而佩戴耳机的方法,会增加车内部件且长时间佩戴耳机会引起用户的不适甚至损伤听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乘员的音响使用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和手动式调节机构,所述车辆本体内具有驾驶室,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设置在所述驾驶室内,所述手动式调节机构与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相连,所述手动式调节机构设置成用于调节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的位置和/或朝向。

进一步地,所述手动式调节机构包括手动式位置调节装置,所述手动式位置调节装置设置成用于调节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手动式位置调节装置为平移式调节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手动式位置调节装置包括:X向位置调节装置、Y向位置调节装置和Z向位置调节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手动式调节机构包括朝向调节装置,所述朝向调节装置设置成以转动的方式调节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的朝向。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还包括自锁部,所述自锁部设置成用于锁定调节后的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相对所述手动式调节机构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自锁部设置在所述手动式调节机构与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自锁部包括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所述第一摩擦部设置在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上,所述第二摩擦部设置在所述手动式调节机构上,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与所述手动式调节机构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摩擦部与所述第二摩擦部之间的摩擦阻力实现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自锁部包括自锁件和多个自锁槽,所述多个自锁槽设置在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和所述手动式调节机构中的一个上,所述自锁件设置在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和所述手动式调节机构中的另一个上,所述自锁件可在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相对所述手动式调节机构调节期间配合在任意一个所述自锁槽内,以锁定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相对所述手动式调节机构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包括发声面板和功率放大电路板,所述发声面板和所述功率放大电路板为分体式结构且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通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具有以下优势:

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手动式调节机构,乘员头部的活动区域发生变化时,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定向传输的可听区域可随之变化,保证人耳始终位于可听区域内,提高了乘员的音响使用体验。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自锁部,可以在手动式调节机构调节至合适位置后实现锁止,防止声音定向传输装置随意移动,进而保证人耳始终位于可听区域内,提高了乘员的音响使用体验。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将发声面板和功率放大电路板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可以减小声音定向传输装置在驾驶室内的占用厚度,便于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的布置。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的移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的转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自锁件与自锁槽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自锁件从一个自锁槽向另一个自锁槽移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声音定向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辆,1-内顶壁,2-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1-发声面板,211-发声单元,22-功率放大电路板,3-手动式调节机构,31-手动式位置调节装置,32-朝向调节装置,4-自锁件,5-自锁槽,6-弹簧,7-容纳槽,8-座椅,9-可听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参考图1-图5并结合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可以包括车辆本体、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和手动式调节机构3,车辆本体内可以具有驾驶室,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可以设置在驾驶室内的内顶壁1上,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可以朝向预定区域(例如朝向座椅8上乘员的头部设置)以对座椅8上的乘员定向传输声音(例如音乐、电影、导航指示等)。

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可以包括发声面板21和功率放大电路板22,发声面板21与功率放大电路板22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通讯。

发声面板21与功率放大电路板22可以设置在同一个壳体内,发声面板21与功率放大电路板22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在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需要发出声音时,功率放大电路板22可以将电信号输出给发声面板21,发声面板21可以包括面板本体和设置在面板本体上的多个发声单元211,发声单元211可以包括超声波换能器,发声单元211接收到电信号后,可以利用自身的超声波换能器等将该电信号处理为声波信号输出。

发声面板21可以将声波发射至座椅8上乘员头部所在的可听区域9,声波在传播至可听区域9后可以被座椅8上的乘员所感知,而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的集中性强,位于可听区域9外其他乘员无法听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发出的声音,由此不同座椅8上的乘员可以有彼此相对独立的可听区域9,乘员之间不会相互受到听觉干扰。

如图1和图2所示,手动式调节机构3可以与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相连,手动式调节机构3可以通过使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平移调节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的位置,或者手动式调节机构3可以通过使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转动调节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的朝向,或者手动式调节机构3可以同时使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转动和平移调节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的朝向和位置。

由此,座椅8上的乘员在为提高座椅8的舒适性而调节座椅8的位置和角度,进而使乘员的活动区域发生变化时,乘员可以通过手动调节手动式调节机构3,可以调节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的朝向和/或位置,进而使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定向传输的可听区域9随之变化,保证人耳始终位于可听区域9内,提高了乘员的音响使用体验。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座椅8上的多个乘员可以分别对应一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由此每个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可以将声音传播至不同的可听区域9,且不同的可听区域9不会互相干扰。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手动式调节机构3可以包括手动式位置调节装置31,手动式位置调节装置31可以设置成用于调节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的位置。

进一步地,手动式位置调节装置31可以为平移式调节装置,平移式调节装置可以为与声音定向传输装置连接的伸缩杆。

进一步地,手动式位置调节装置31可以包括X向(车辆100的前后方向)位置调节装置、Y向(车辆100的左右方向)位置调节装置和Z向(车辆100的竖直方向)位置调节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

例如,乘员在向前调节座椅8时,可以手动利用手动式位置调节装置31将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向前移动同样距离。乘员在向后调节座椅8时,可以手动利用手动式位置调节装置31将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向后移动同样距离。

乘员在向左调节座椅8时,可以手动利用手动式位置调节装置31将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向左移动同样距离。乘员在向右调节座椅8时,可以手动利用手动式位置调节装置31将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向右移动同样距离。

如图1所示,乘员在向上调节座椅8时,可以手动利用手动式位置调节装置31将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向上移动同样距离。乘员在向下调节座椅8时,可以手动利用手动式位置调节装置31将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向下移动同样距离。

由此,乘员在调节座椅8时,进而使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定向传输的可听区域9可以随座椅8的调节随之变化,保证人耳始终位于可听区域9内,提高了乘员的音响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手动式调节机构3可以包括朝向调节装置32,朝向调节装置32设置成以转动的方式调节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的朝向。

例如,如图2所示,乘员在顺时针调节座椅8的靠背时,可以手动利用朝向调节装置32将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顺时针转动相同角度。乘员在逆时针调节座椅8的靠背时,可以手动利用朝向调节装置32将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逆时针转动相同角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朝向调节装置32可以包括两个转动轴线既不共线也不平行的转轴,每个转轴可以分别使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朝向不同方向旋转,进而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可以向各个角度旋转。

由此,乘员在调节座椅8时,进而使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定向传输的可听区域9可以随座椅8的调节随之变化,保证人耳始终位于可听区域9内,提高了乘员的音响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手动式调节机构3还可以包括自锁部(如图3和图4所示),自锁部设置成用于锁定调节后的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与手动式调节机构3的相对位置。由此,可保证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的朝向的稳定性,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自锁部设置在手动式调节机构3与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之间。

可选地,自锁部可以包括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第一摩擦部设置在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上,第二摩擦部设置在手动式调节机构3上,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与手动式调节机构3之间通过第一摩擦部与第二摩擦部之间的摩擦阻力实现锁定。由此,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可以保持在特定的朝向,以满足特定方向的乘员需求。

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摩擦系数较大的衬垫作为第一摩擦部和第二摩擦部,并将该衬垫粘贴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与手动式调节机构3的接合部,由此可以实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与手动式调节机构3之间位置的锁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自锁部可以包括:自锁件4和多个自锁槽5,多个自锁槽5设置在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和手动式调节机构3中的一个上,自锁件4设置在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和手动式调节机构3中的另一个上,自锁件4可在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相对手动式调节机构3转动期间插入并定位配合在任意一个自锁槽5内,以锁定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相对手动式调节机构3的位置。

具体参照图3-图4所示,多个自锁槽5设置在转向调节装置32上,自锁件4设置在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上。自锁槽5呈半球形槽,自锁件4与自锁槽5配合的半球形,自锁件4的一端(例如上端)适于与自锁槽5配合,另一端(例如下端)设置有弹簧6,弹簧6处于压缩状态,在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自锁件4弹性地抵压自锁槽5,由此实现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与转向调节装置32的位置锁定,避免了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在不受力条件下不受控制地任意旋转。在用户手动调节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的朝向的过程中,自锁槽5的槽壁将自锁件4向下挤压,进而自锁件4挤压弹簧6,最终自锁件4会被挤出自锁槽5,并部分地被挤压到放置弹簧6的容纳槽7内,从而实现自锁件4的旋转,并使自锁件4进入另一个特定的自锁槽5内,这样乘员便可以随意调整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的朝向。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发声面板21和功率放大电路板22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且发声面板和功率放大电路板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通讯。由此,发声面板21和功率放大电路板22可以布置在驾驶室内的不同位置,例如功率放大电路板22可以布置在仪表板内等不易触碰的位置,发声面板21可以布置在驾驶室的表面以方便朝向乘员传递声音,进而可以减小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在驾驶室内的占用厚度,便于声音定向传输装置2的布置。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