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玻璃防霜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5043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玻璃防霜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玻璃防霜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冬天早上,车玻璃上通常会结一层厚厚的霜,汽车玻璃结霜的一个原因就是驾驶室内开暖气,温度高,而室外温度低,当驾驶员停车时驾驶室内外温差大,造成玻璃表面凝结水珠,经过一晚上的停放就容易出现结霜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玻璃防霜控制系统,以缓解汽车玻璃的结霜,保证车辆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玻璃防霜控制系统,包括:车身控制器以及与所述车身控制器通过CAN总线连接的空调控制模块、车窗控制模块以及仪表,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车身控制器电连接的点火锁、控制开关;当所述点火锁的ACC 档电接通后,所述车身控制器根据所述空调控制模块信息与所述仪表通信,以使所述仪表提示开通车辆防霜功能;如果检测所述控制开关接通,则所述车身控制器根据所述空调控制模块信息分别与所述空调控制模块与所述车窗控制模块通信,以防止汽车玻璃结霜。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车身控制器电连接的防霜提示灯;当所述控制开关接通后,所述车身控制器控制所述防霜提示灯点亮。

优选地,所述空调控制模块包括:空调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所述空调控制器电连接的车内温度传感器、车外温度传感器、空调内外循环电机、空调出风模式电机、空调冷热风门模式电机、空调鼓风机;所述空调控制器采集所述车内温度传感器值与所述车外温度传感器值,并与所述车身控制器进行CAN通信,以使所述车身控制器在所述车外温度传感器值低于第一设定值,且所述车内温度传感器值高于第二设定值时,控制所述仪表提示开通车辆防霜功能。

优选地,所述车身控制器在所述控制开关接通后,如果检测到所述车外温度传感器值低于第一设定值,且所述车内温度传感器值高于第二设定值,通过CAN总线与所述空调控制器通信,以使所述空调控制器控制所述空调内外循环电机切换到外循环模式,控制所述空调出风模式电机切换到除霜模式,控制所述空调冷热风门模式电机切换到冷风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空调鼓风机打开。

优选地,所述车窗控制模块包括:车窗控制器、左车门玻璃电机、右车门玻璃电机、天窗玻璃电机、左车门车窗、右车门车窗、天窗;所述车窗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左车门玻璃电机、所述右车门玻璃电机、以及所述天窗玻璃电机连接;所述左车门玻璃电机与所述左车门车窗机械连接,以控制所述左车门车窗打开或闭合;所述右车门玻璃电机与所述右车门车窗机械连接,以控制所述右车门车窗打开或闭合;所述天窗玻璃电机与所述天窗机械连接,以控制所述天窗打开或闭合。

优选地,所述车身控制器在所述控制开关接通后,如果检测到所述车外温度传感器值低于第一设定值,且所述车内温度传感器值高于第二设定值,通过CAN总线与所述车窗控制器通信,以使所述车窗控制器分别控制所述左车门玻璃电机、右车门玻璃电机、天窗玻璃电机,从而使所述左车门车窗打开、所述右车门车窗打开、所述天窗打开。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车身控制器通过LIN总线连接的雨量传感器;所述车身控制器实时采集所述雨量传感器值,以确定车外是否下雨;在所述控制开关接通,并且确定车外正在下雨时,所述车身控制通过CAN总线与所述车窗控制器通信,以使所述车窗控制器控制所述左车门车窗、所述右车门车窗以及所述天窗闭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玻璃防霜控制系统,车身控制器根据空调控制模块信息控制仪表是否提示开通车辆防霜功能;在检测到控制开关接通后,车身控制器根据所述空调控制模块信息分别对所述空调控制模块与车窗控制模块进行控制。通过本实用新型,缓解汽车玻璃的结霜,保证车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玻璃防霜控制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玻璃防霜控制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

K1、点火锁 K2、控制开关 L1、防霜提示灯 M1、左车门玻璃电机 M2、右车门玻璃电机 M3、天窗玻璃电机 M4、空调内外循环电机 M5、空调出风模式电机 M6、空调冷热风门模式电机 M7、空调鼓风机 B+、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玻璃防霜控制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包括:车身控制器以及与所述车身控制器通过CAN总线连接的空调控制模块、车窗控制模块以及仪表,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车身控制器电连接的点火锁K1、控制开关K2;当所述点火锁K1的ACC档电接通后,所述车身控制器根据所述空调控制模块信息与所述仪表通信,以使所述仪表提示开通车辆防霜功能;如果检测所述控制开关K2接通,则所述车身控制器根据所述空调控制模块信息分别与所述空调控制模块与所述车窗控制模块通信,以防止汽车玻璃结霜。

需要说明的是,点火锁K1由电源B+供电,而电源B+可以是车辆蓄电池。进一步,点火锁K1包括:ON档、ST档、ACC档以及LOCK档,本实施例中,当钥匙打到点火锁ACC档时,使点火锁K1的ACC档电接通;当钥匙打到点火锁LOCK档时,可以钥匙直接从点火锁K1拔出;本实用新型中,如果点火锁打到LOCK档位拔出时,则车辆防结霜功能不开启,仪表不进行提醒。

为了进一步提示开通车辆防霜功能,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与所述车身控制器电连接的防霜提示灯L1;当所述控制开关K2接通后,所述车身控制器控制所述防霜提示灯L1点亮。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开关K2可以自复位开关,当按下所述控制开关K2后,控制开关K2接通,同时,防霜提示灯L1点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仪表或/和防霜提示灯L1提示是否开通车辆防霜功能;驾驶员在得到仪表或/和防霜提示灯的指示后,可以通过按动控制开关K2确定开通车辆防霜功能,进一步,车身控制器检测到控制开关K2接通后,分别与空调控制模块与车窗控制模块进行CAN通信,以实现汽车玻璃的防霜。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空调控制模块包括:空调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所述空调控制器电连接的车内温度传感器、车外温度传感器、空调内外循环电机M4、空调出风模式电机M5、空调冷热风门模式电机M6、空调鼓风机M7;所述空调控制器采集所述车内温度传感器值与所述车外温度传感器值,并与所述车身控制器进行CAN通信,以使所述车身控制器在所述车外温度传感器值低于第一设定值,且所述车内温度传感器值高于第二设定值时,控制所述仪表提示开通车辆防霜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设定值与第二设定值可以根据不同环境与人体主观感受进行设定,比如第一设定值为2℃,第二设定值为15℃。

所述车身控制器在所述控制开关K2接通后,如果检测到所述车外温度传感器值低于第一设定值,且所述车内温度传感器值高于第二设定值,通过CAN总线与所述空调控制器通信,以使所述空调控制器控制所述空调内外循环电机M4切换到外循环模式,控制所述空调出风模式电机M5切换到除霜模式,控制所述空调冷热风门模式电机M6切换到冷风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空调鼓风机M7打开。需要说明的是,使空调内外循环电机M4 切换到外循环模式,可以使车辆外面的冷空气与车内控制进行对流;使空调出风模式电机M5切换到除霜模式,可以使车外的冷空气往挡风玻璃吹,给车内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野;使所述空调冷热风门模式电机M6切换到冷风状态,防止将车外的热风带入驾驶室内部;同时将空调鼓风机M7打开并打开到最大档位吹风,可以将室外的冷空气源源不断的吹到驾驶室内部,使驾驶室内部迅速降低温度。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车窗控制模块包括:车窗控制器、左车门玻璃电机M1、右车门玻璃电机M2、天窗玻璃电机M3、左车门车窗(图中未示)、右车门车窗(图中未示)、天窗(图中未示);所述车窗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左车门玻璃电机M1、所述右车门玻璃电机M2、以及所述天窗玻璃电机M3连接;所述左车门玻璃电机M1与所述左车门车窗机械连接,以控制所述左车门车窗打开或闭合;所述右车门玻璃电机M2与所述右车门车窗机械连接,以控制所述右车门车窗打开或闭合;所述天窗玻璃电机M3与所述天窗机械连接,以控制所述天窗打开或闭合。

所述车身控制器在所述控制开关K2接通后,如果检测到所述车外温度传感器值低于第一设定值,且所述车内温度传感器值高于第二设定值,通过CAN总线与所述车窗控制器通信,以使所述车窗控制器分别控制所述左车门玻璃电机、右车门玻璃电机、天窗玻璃电机,从而使所述左车门车窗打开、所述右车门车窗打开、所述天窗打开。

进一步,为了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如图2所示,还包括:与所述车身控制器通过LIN总线连接的雨量传感器;所述车身控制器实时采集所述雨量传感器值,以确定车外是否下雨;在所述控制开关接通,并且确定车外正在下雨时,所述车身控制通过CAN总线与所述车窗控制器通信,以使所述车窗控制器控制所述左车门车窗、所述右车门车窗以及所述天窗闭合。通过本实用新型,如果遇到下雨的情况下,雨量传感器检测到外面雨量情况,当开通防结霜功能后,不开启天窗、左车门车窗、右车门车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玻璃防霜控制系统,通过车内温度传感器与车外温度传感器确定车内外的温度,从而确定车辆是否容易结霜;并在车辆玻璃容易结霜时,通过仪表或防霜提示灯提示操作员或驾驶员;驾驶员或操作员在确定需要除霜或需要开通车辆防霜功能时,通过控制开关开通,以使车身控制器通过与空调控制模块与车窗控制模块通信,实现汽车玻璃防结霜功能。通过本实用新型,缓解了汽车玻璃的结霜,保证车辆安全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