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运输车的防火控制系统及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983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用于运输车的防火控制系统及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危险化学品储存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运输车的防火控制系统及运输车。



背景技术: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鉴于危险化学品的此类特性,我们需要一个专门的运输车来运输危险化学品。

现有的专门用来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在运输时,氧气浓度可能会升高,氧气作为一种助燃剂,当危险化学品遇到高温燃烧,由于氧含量比重较大,会加速燃烧,更由于危险化学品是存在爆炸或者助燃等性质的物品,会更一步加大火势,产生巨大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运输车的防火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避免运输车内的危险品着火。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运输车的防火控制系统,包括总控制器、制氮装置、连接管、第一控制阀、车门检测组件、氧电极探头;其中,所述制氮装置、第一控制阀、车门检测组件、氧电极探头均与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连接管与制氮装置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安装于连接管上;所述车门检测组件安装于运输车的车厢内且靠近于车门设置,以用于检测车门的开关状态,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总控制器;所述氧电极探头安装于车厢内,用于检测车厢内部的氧浓度,并将检测数据发送至总控制器。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利用氧电极探头来检测车厢内的氧气浓度,并在车厢处于关闭状态时,若氧气浓度高于预设的上限值,则向车厢进行供氮,以降低氧气浓度,起到防火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氧电极探头设置有两组,分别安装于车厢的上、下部。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得检测结果更加精确。

优选地,所述车门检测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接近开关,以及对应设置于车门上的检测体。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接近开关感应到检测体时,则表示车门已经关闭。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车,能够有效地避免车厢内的危险品着火。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运输车,包括车头、车体、车厢、及上述方案所述的防火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制氮装置安装于车头、车厢之间;所述连接管的一端通入到车厢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车厢包括外厢体、内厢体;所述氧电极探头安装于内厢体中;所述连接管的一端通入到内厢体的内部;内厢体朝向车门的一侧呈敞口设置,且在敞口的边缘设置有一圈第一气囊, 第一气囊与内厢体密封连接;所述车门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均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一连接管连通,且第二连接管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总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通过对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充气,使两者发生膨胀并紧密贴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氮气的泄漏。

优选地,第一气囊朝向车门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环形磁条;第二气囊的外表面固定有第二环形磁条;第一环形磁条的侧壁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总控制器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运输车的侧视图;

图2为实施例1中运输车的后视图;

图3为实施例2中车厢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1、车头;2、车体;3、车厢;5、第一控制阀;6、车门;7、接近开关;8、检测体;9、氧电极探头;10、内厢体;11、第二连接管;12、第二控制阀;13、第一连接管;14、制氮装置;15、第一环形磁条;16、第二气囊;17、第二环形磁条;18、外厢体;19、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运输车,包括车头1、车体2以及车厢3;其中,车头1、车厢3之间安装有制氮装置14,制氮装置14的出气端通过第一连接管13与车厢3内部连通;该第一连接管13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5。

车厢3的内壁的上部、下部分别设置一组氧电极探头9,氧电极探头9与总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检测氧气浓度,并将检测数据发送至总控制器。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车厢3的尾部铰接有两个对开的车门6,车厢3的内顶壁上且对应两侧车门6的合拢处设置有两个接近开关7,接近开关7与总控制器电连接,两个车门6的顶部对应地设置有可被接近开关7检测到的检测体8。进而,利用接近开关7来检测车门6是否关门,并将相应的检测信号发送至总控制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在车门6关闭的情况下,总控制器通过两组氧电极探头9获取车厢3内的氧浓度数据,当氧浓度高于预设的上限值(例如18%)时,总控器控制制氮装置14启动,同时开启第一控制阀5,进而向车厢3内充入氮气;当车厢3内的氧浓度低于预设的下限值(例如13%)时,总控制器控制制氮装置14停机,同时关闭第一控制阀5,进而停止向车厢3内充入氮气。

当车门6打开时,车厢3与外部进行空气交换,使得车厢3内的氧浓度快速上升并高于预设的上限值,此时总控制器通过接近开关7获知车门6已经处于打开状态,进而不控制制氮装置14启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车厢3安装有包裹装置,用于将车厢3内的危险品自动地进行包裹,具体如下:

参照图3,车厢3分为外厢体18、内厢体10两部分,其中,内厢体10用于存放危险品,并且与外厢体18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以方便安装其它的一些部件。制氮装置14上的第一连接管13伸入到内厢体10的内部。同时,氧电极探头9也安装于内厢体10中。

内厢体10朝向车门6的一侧呈敞口设置,且在敞口的边缘设置有一圈第一气囊(环形), 第一气囊与内厢体10密封连接。第一气囊朝向车门6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环形磁条15,相应地,在车门6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气囊16,第二气囊16的外表面固定有第二环形磁条17。第一环形磁条15的侧壁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9(薄膜式),压力传感器19与总控制器电连接。上述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16均通过第二连接管11与第一连接管13连通,且第二连接管11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12,第二控制阀12与总控制器电连接。

因此,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当车门6关闭时,总控制器控制制氮装置14、第一控制阀5开启,向内厢体10充入氮气,直到两组氧电极探头9均检测到内厢体10中的氧气深度低于上限值,总控制器再控制第一控制阀5关闭;之后,控制第二控制阀12开启,以通过第二连接管11向第一气囊、第二气囊16充气。当第一气囊、第二气囊16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第一环形磁条15与第二环形磁条17靠近并紧密吸合;吸合后,压力传感器19受到挤压,将压力信号发送至总控制器,总控制器立即控制制氮装置14、第二控制阀12关闭。如此一来,第一气囊、第二气囊16便与内厢体10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密封空间,使得氮气基本不会泄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