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移门防夹条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4750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移门防夹条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滑移门防夹条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有些汽车,特别是MPV上,设置滑移门,以节省两侧空间,方便人员上下车。为了避免滑移门在关闭时夹手,一般均在滑移门上设置防夹条。

现有防夹条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将防夹传感器与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结合在一起,再与金属支架结合成一体,通过螺栓安装在车门本体上;该安装方式生产效率低,零件单品质量重,美观性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第二种结构形式,这种是将防夹条传感器与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结合在一起,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通过卡接方式直接安装至车门本体上,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设置泡管与前门接触。但该设计的防夹条泡管易被前门磨损,耐用性差。更重要的是,连接防夹条传感器的线束需穿入车门,因此车门上留有线束孔,为保护线束,线束孔通常用胶塞堵住,防夹条线束从胶塞中穿过。这种方式会造成部分线束外露,线束容易损坏,并且美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无外露的滑移门防夹条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移门防夹条总成,包括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防夹条传感器、防夹条线束,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固定于滑移门钣金,用于保护防夹条传感器,防夹条线束一端连接防夹条传感器,且从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开孔穿出,再穿过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进入车门内,所述滑移门防夹条总成还包括用以盖设于防夹条线束上的防夹条线束盖板。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夹条线束盖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全部遮盖防夹条线束在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开孔与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之间的部分。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夹条线束盖板还包括设于板体内侧的多个导向部,多个导向部用于将防夹条线束导向至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有三个,分别为第一导向部、第二导向部、第三导向部,其中第一导向部用于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开孔与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区域之间线束的导向,第二导向部用于将线束导向至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区域,第三导向部用于将线束导向至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垂直方向。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夹条线束盖板在板体内侧还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用以与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定位的定位片,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用以与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卡接配合的卡接片。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设有保护罩本体,所述保护罩本体具有横向部以及由横向部两端平行向后延伸形成的外纵向部及内纵向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还包括钢带,所述钢带嵌设于所述保护罩本体中。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还包括唇边,所述唇边由所述外纵向部向外延伸形成,用以缩小滑移门与前门之间的配合间隙。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纵向部内侧向内延伸形成多个倒刺,倒刺用以抵接于滑移门钣金。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夹条线束盖板包括板体以及设于板体内侧的多个导向部,多个导向部用于将防夹条线束导向至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有三个,分别为第一导向部、第二导向部、第三导向部,其中第二导向部用于将线束导向至内板线束过孔区域,第三导向部用于将线束导向至内板线束过孔垂直方向。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夹条线束盖板在板体内侧还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卡接片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定位片,组装后卡接片与定位片均位于内板线束过孔周缘位置,卡接片与内板线束过孔卡接配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上下两端设有卡接结构,通过卡接结构与滑移门钣金卡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防夹条线束盖板对防夹条线束的遮盖,有利于滑移门开门后,整体的商品性、美观性提高,同时能对防夹条线束起到保护作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移门防夹条总成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防夹条总成中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与滑移门钣金及前门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防夹条总成中防夹条线束盖板从内往外看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防夹条总成与滑移门钣金从外往内看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滑移门防夹条总成包括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1、防夹条传感器2、防夹条线束盖板3、防夹条线束4。

如图2、图3所示,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1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防夹条传感器2。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1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唇边11、钢带12、保护罩本体13。唇边11、保护罩本体13由橡胶材料EPDM一体注塑挤出成型而成,且成型于钢带12上,使钢带12嵌设于保护罩本体13中,保证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1卡入滑移门后,有足够的保持力使防夹条总成在车辆行驶的各个工况下不会与滑移门钣金5剥离或者脱落。唇边11外缘与保护罩本体13前端的表面还设有氨基甲酸乙酯涂层,以提高耐磨性能。

保护罩本体13具有横向部131以及由横向部131两端平行向后延伸形成的外纵向部132及内纵向部133,横截面呈开口向后的U形,以方便防夹条总成直接卡入滑移门钣金5,使其快速方便安装。横向部131前端形成有空腔134,用于容纳防夹条传感器2。内纵向部133内侧向内延伸形成多个倒刺135,倒刺135在组装后可抵接滑移门钣金5,使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1与滑移门钣金5可靠配合。

唇边11由外纵向部132向外延伸并进一步朝前内方反折形成,在与滑移门钣金5装配后,靠近末端的位置抵接在外纵向部132上。唇边11设计为当滑移门与前门6关闭后,唇边11与前门6之间留有较小间隙,以保证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1不会与前门6钣金干涉、磨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会与前门6钣金摩擦发出异响,提高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1的耐用性。唇边11因由外纵向部132向外延伸形成,故可缩小滑移门与前门6之间的配合间隙。并且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1与前门6钣金之间缝隙较小,更为美观。

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1上下两端设有卡接结构14,用以与滑移门钣金5卡接固定。

防夹条传感器2插入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1的空腔131中。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它结构(如槽)来收容和保护防夹条传感器2。

防夹条线束4一端连接防夹条传感器2,且从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1的开孔穿出,再穿过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51,进入车门内,与车门内线束连接。

防夹条线束盖板3的主要作用是遮盖防夹条线束4,使滑移门打开后,车门美观性好。如图5所示,防夹条线束盖板3一端(图5之右端)由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1抵接固定,另一端(图5之左端)通过卡接方式与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51固定,全部遮盖防夹条线束4在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1开孔与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51之间的部分。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防夹条线束盖板3还可通过螺合、粘合等方式固定,也可部分遮盖防夹条线束4在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1开孔与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51之间的部分。

图4为本实施例防夹条总成中防夹条线束盖板从内往外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防夹条线束盖板3包括板体31以及设于板体31内侧的第一导向部32、第二导向部33、第三导向部34以及卡接部。

第一导向部32用于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开孔与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区域之间线束的导向,第二导向部33用于将线束导向至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区域,第三导向部34用于将线束导向至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垂直方向。防夹条线束从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出来后,穿过第一导向部32,将线束导向和固定,之后穿过第二导向部33,将线束导向至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51区域,之后穿过第三导向部34,将线束导向至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51垂直方向,第三导向部34同时具备卡紧线束功能。

卡接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用以与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51卡接配合的卡接片351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用以与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51定位的定位片352,组装后卡接片351与定位片352均位于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51周缘位置,卡接片351与滑移门内板线束过孔51卡接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通过防夹条线束盖板3对防夹条线束4的遮盖,有利于滑移门开门后,整体的商品性、美观性提高,同时能对防夹条线4束起到保护作用。并且,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安装方便、耐用。通过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1唇边11与前门6的间隙设定,可以在满足滑移门外观要求的前提下,提高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的耐用性。通过防夹条传感器保护罩1钢带12的设置,可以满足防夹条总成良好的装配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