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枕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150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头颈枕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颈枕支架结构,尤其指一种可固定于车内座椅头枕支柱处,提供使用者头部、颈部的依靠及支撑的支架,且亦可供可携式电子产品通过此支架固定于座椅背后使用。



背景技术:

携带型电子产品(如智能型手机、平板型计算机等),为目前人们通讯或娱乐的工具,驾驶人在车辆行驶中使用携带型电子产品,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但是乘客于车内使用携带型电子产品,则能打发乘车中无聊的时间。为了方便后座乘客使用携带型电子产品,设计可安装于座椅头枕支柱的支架结构,用以辅助固定携带型电子产品。

再者,汽车内的前座结构,通常包括座椅与头枕两部份,驾驶员或乘客坐在前座,通常仅背部紧靠座椅,头部呈悬空或轻微靠着头枕,长途开车或乘车就容易让人产生疲劳,若是颈部有适当的支撑,会让人感觉到更舒适。另外在长途乘车中,若能适时于车内短暂休息,养精畜锐,会让人注意力更为集中,对行车安全是有帮助的。但一般座椅于头枕处,并无其他辅助结构可供依靠,人们坐在座椅上,睡眠中容易摇头晃脑,无法获得舒适地休息。虽然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可供安装于座椅处的头枕或颈部枕等产品,但并没有将两者整合在一起的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头颈枕支架结构,能安装固定于车内座椅头枕支柱处,适时提供使用者头部或颈部的支撑,而且若另外再安装一夹持装置,则可将可携式电子产品固定于支架结构处,而于车内更方便使用,提供一多功能的产品。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固定支架、一旋转臂、以及一软垫枕,该固定支架能安装固定于车内座椅头枕支柱处;该旋转臂枢接于该固定支架一端,并被限制仅能旋转开启至特定角度,该旋转臂具有一弯曲状的延伸区段;该软垫枕包括一弹性垫及一外衬布,该弹性垫包覆该延伸区段,该外衬布包覆于该弹性垫最外层。

本实用新型头颈枕支架结构是安装于车内座椅头枕支柱处,当该旋转臂向该固定支架方向紧靠,该软垫枕会位于座椅与头枕之间,使该软垫枕可作为使用者颈部的支撑枕,让驾驶员或乘客因颈部被支撑而感觉舒适。当该旋转臂向外转动至定点后,该软垫枕所在方向垂直于该固定支架,此时该软垫枕可作为支撑使用者头部侧边的枕头,让头部有所依靠,方便驾驶员或乘客于车内短暂睡眠。

较佳地,该固定支架包括一轨道件及至少两个夹持单元,该固定支架是由该轨道件的一端与该旋转臂枢接,该两个夹持单元安装于该轨道件,并能沿该轨道件作线性移动。

较佳地,该轨道件上下具有呈对称分布并排的多个插槽,另设有至少一插件,该插件型体呈U字型,当该插件插置于两个该插槽内会同时卡制着一个该夹持单元,使该夹持单元固定于该轨道件上。

较佳地,该夹持单元包括有一主夹持件、一活动夹持件、以及一旋钮,该活动夹持件安装于该主夹持件处,仅能作线性的移动,该旋钮则与该活动夹持件相配合,当旋转该旋钮时,该活动夹持件会向另一主夹持件靠近或远离,达到夹紧或放松的目的。

较佳的,该夹持单元是由该主夹持件套置于该轨道件,使该夹持单元能沿该轨道件作线性移动。

较佳的,该固定支架进一步包括有一扣接件,该扣接件安装于该轨道件,且沿该轨道件作线性移动,该扣接件在该轨道件的位置是在该两个夹持单元之间,该扣接件具有一凸出的扣接块,该扣接块的形状是配合欲结合此处的对象而定。

本实用新型头颈枕支架结构,经适当地调整旋转臂的位置,就能让软垫枕作为颈部支撑枕或作为支撑头部侧边的枕头,为驾驶员或乘客在乘车或车内短暂睡眠中,带来更舒适地的感受。而于后座的乘客利用支架的辅助,可于后座使用携带型电子产品,给乘客带来极大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启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折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支架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头颈枕支架结构安装于座椅头枕支柱,作为颈部支撑枕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头颈枕支架结构安装于座椅头枕支柱,作为头部支撑枕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供一夹持装置配合使用的立体图。

1固定支架

11轨道件

111插槽

12夹持单元

120配合孔

13夹持单元

130配合孔

131主夹持件

1311夹持面

132活动夹持件

1321夹持面

14插件

141插块

15扣接件

151扣接块

152颈部区

16轴件

161凸块

2旋转臂

21枢接座

22延伸区段

3软垫枕

31弹性垫

32外衬布

51支柱

52头枕

53座椅

6夹持装置

7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标及组件符号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得熟习该项技艺者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如图1及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开启及收折状态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头颈枕支架结构包括一固定支架1、一旋转臂2、以及一软垫枕3。该固定支架1用以安装固定于车内座椅头枕支柱处,该旋转臂2枢接于该固定支架1一端,该软垫枕3包覆该旋转臂2的局部区段。借此,当该旋转臂2向该固定支架1方向紧靠,该软垫枕3可作为颈部的支撑枕;当该旋转臂2向外转动至定点后,该软垫枕3所在方向垂直于该固定支架1,该软垫枕3就可作为支撑头部侧边的枕头。

接着就各构件的结构作一简单的说明:该固定支架1包括一轨道件11、两个夹持单元12、13。该固定支架1是由该轨道件11的一端与该旋转臂2枢接。该两个夹持单元12、13安装于该轨道件11,能沿该轨道件11作线性移动(如图3所示)。该轨道件11断面必须不为圆形,型体呈直线的长条型,该夹持单元12、13具有相对形状的配合孔120、130供该轨道件11通过。另外为了进一步固定其中一该夹持单元12或夹持单元13的位置,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轨道件11剖面型体似一H字型,于上、下中间凹陷处具有并排的多个插槽111。该固定支架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插件14,该插件14型体呈U字型,具有向下延伸的两插块141(如图1所示),单一插块141的宽度等于该插槽111的宽度。两插块141之间的宽度等于单一个夹持单元12或单一个夹持单元13的宽度,或是大约等于该插槽111宽度的整倍数,在本实施中两插块141之间的宽度约等于三个插槽111的宽度。在本实施中,是由该插件14以两插块141插置于两插槽111内,两插块141之间将卡制着该夹持单元12,进而固定该夹持单元12于该轨道件11上的位置,但并不以此为限,同理也可仅卡制该夹持单元13,就能固定该夹持单元13于该轨道件11上的位置。该插件14的数量可为两个,用以同时固定该夹持单元12及夹持单元13。

该夹持单元12、夹持单元13两者的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仅就该夹持单元13作说明。如图1、图3所示,该夹持单元13包括一主夹持件131、一活动夹持件132及一旋钮133。该主夹持件131套置于该轨道件11外围,使之仅能作线性移动,前述该配合孔130是形成于该主夹持件131处。该活动夹持件132安装于该主夹持件131,仅能作横向线性的移动。该旋钮133则与该活动夹持件132相配合,通过内部的螺纹,当转动该旋钮133就能顺利带动该活动夹持件132移动。该主夹持件131具有弧形的夹持面1311,该活动夹持件132也具有相对的弧形夹持面1321,欲夹持时,是利用面对面的该夹持面1311与夹持面1321夹持于座椅头枕支柱。

为了让携带型电子产品能固定于该固定支架1上使用,该固定支架1进一步包括有一扣接件15,该扣接件15安装于该轨道件11,能沿该轨道件11作线性移动。因此该扣接件15亦具有配合该轨道件11外型的配合孔150。该扣接件15于该轨道件11的位置是在该两个夹持单元12、13之间,该扣接件15另具有一凸出的扣接块151(如图2所示),该扣接块151形状是配合欲结合此处的对象而定。在本实施例中,该扣接块151呈方型框体,框体局部外壁形成尺寸较小的颈部区152,该颈部区152用以被卡制,借此让其他对象能结合于该扣接块151处。

该旋转臂2枢接于该轨道件11的一端,并被限制仅能旋转开启至一特定角度。此结构是该轨道件11一端具有一轴件16,该旋转臂2相对处具有形状相配合的枢接座21。该轴件16被安装于该枢接座21中间位置,如此两者能相对地转动。另外该轴件16的外壁另凸出一凸块161。该凸块161所在处,即为该旋转臂2所能开启的最大角度位置处。该旋转臂2远离枢接处另具有一呈弯曲状的延伸区段22,该延伸区段22大部份区段皆被该软垫枕3所包覆,该延伸区段22是用以支撑该软垫枕3的强度。

如图4所示,该软垫枕3包括一弹性垫31及一外衬布32,该弹性垫31为具有弹性且透气的材料所构成,例如泡棉、惰性泡棉、乳胶、棉花等。该弹性垫31包覆着该延伸区段22大部份区段。该外衬布32为一布料或透气布,包覆于该弹性垫31的最外层,进一步避免该弹性垫31脱离该延伸区段22。

接着就本实用新型实际的使用情形作说明: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头颈枕支架结构安装于车内座椅处的立体图。支柱51是用以支撑头枕52于座椅53上。该固定支架1由座椅53后方靠近,以该夹持单元12、夹持单元13分别夹持于支柱51处,由于该夹持单元12、13皆可在该轨道件11作线性移动,故能调整至最佳位置,之后再将该插件14插置于该插槽111,即可将该夹持单元12固定于该轨道件11上的位置,确保该固定支架1被固定于该支柱51处。如图5所示,将该旋转臂2向该固定支架1方向紧靠,该软垫枕3位于车内座椅53与该头枕52之间,如此就能让该软垫枕3作为一颈部支撑枕,让驾驶员或乘客坐在座椅上时,因颈部被支撑而感觉更舒适。

如图6所示,使用者将该旋转臂2向外转动至定点后,该软垫枕3所在方向是垂直于该固定支架1,让该软垫枕3可作为支撑头部侧边的枕头,方便让驾驶员或乘客短暂睡眠时,头部有所依靠。在本实施例中,因安装位置的关系,会使该软垫枕3于图面的左侧位置,但并不以此为限。若将该固定支架1翻转180度重新安装于该支柱51处,该软垫枕3则会在右侧。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是采用上下对称方式设计,因此以不同方向安装于支柱51处,则不会妨碍其正常运作。

接着就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使用方式作一说明,如图7所示,主要是利用该固定支架1能固定于车内支柱51处,也能让该后座的乘客使用可携带型电子产品,例如手机7。此时须配合将一夹持装置6以背面的卡槽(图中未画出)安装于该扣接件15的该扣接块151。再由该夹持装置6夹持一手机7,如此乘客就能于后座观赏手机拨放的影片或使用手机。

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头颈枕支架结构,经适当地调整该旋转臂2的位置,就能让软垫枕3作为颈部支撑枕或作为支撑头部侧边的枕头,为驾驶员或乘客在乘车或车内短暂睡眠中,带来更舒适地的感受。而于后座的乘客利用支架的辅助,可于后座使用携带型电子产品,如此带来极大的方便性。

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