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226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后防护装置,更确切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关于重型车后防护装置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纯机械式的后防护装置,即后防护装置与后保险杠直接刚性连接。这种纯刚性连接的后防护装置不仅影响重型车的通过性,而且会因为车辆在不良道路上行驶而损坏,从而无法保证其防护功能。另外,由于重型车辆的后防护装置距离地面较高,当轿车或SUV等车辆与重型车发生追尾时,易使轿车或SUV等车辆“钻入”重型车后悬部分,无法有效减轻伤亡。

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保证碰撞时后方车辆安全的基础上,又可以提高车辆本身的通过性,保障了车辆正常行驶时其后防护装置不被破坏。目前,部分车辆后防护装置还不能通过车辆后防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此外,目前已研制出的基于机电一体化的可调后防护装置,其成本高,重量大,不适宜于大范围普及和推广。以上现象对车辆安全、后防护装置的寿命及车辆的通过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我们研发了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用于重型车辆后保险杠进行安全调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重型车后防护装置的质量较大、成本较高、结构较复杂、不宜于推广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包括有斜齿轮固定架、台架、驱动电机、控制器、丝杆、轴承支座、支撑杆与保险杠;

所述的驱动电机安装在台架中2根上端横梁的左端,控制器固定安装在台架中第三根上端横梁的内侧,控制器与驱动电机电线连接,斜齿轮固定架安装在驱动电机右侧的2根上端横梁上,轴承支座采用螺栓安装在上端纵梁的后端,丝杆的左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采用法兰盘连接,丝杆的右端通过斜齿轮固定架后采用轴承安装在轴承支座上,支撑杆的上端和斜齿轮固定架中的1号斜齿轮组件与2号斜齿轮组件螺纹连接,支撑杆的下端和保险杠的前端面固定连接,保险杠位于台架的后侧。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斜齿轮固定架安装在驱动电机右侧的2根上端横梁上是指:所述的斜齿轮固定架包括有1号斜齿轮固定架与2号斜齿轮固定架,1号斜齿轮固定架与2号斜齿轮固定架结构相同;1号斜齿轮固定架包括有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1号斜齿轮组件、1号斜齿轮支架与2号斜齿轮支架;2号斜齿轮固定架包括有2号斜齿轮上固定板、2号斜齿轮下固定板、2号斜齿轮组件、3号斜齿轮支架与4号斜齿轮支架;1号斜齿轮支架、2号斜齿轮支架、3号斜齿轮支架与4号斜齿轮支架结构相同;

1号斜齿轮支架安装在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与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的前端之间并采用螺栓固定,2号斜齿轮支架安装在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与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的后端之间并采用螺栓固定,3号斜齿轮支架安装在2号斜齿轮上固定板与2号斜齿轮下固定板的前端之间并采用螺栓固定,4号斜齿轮支架安装在2号斜齿轮上固定板与2号斜齿轮下固定板的后端之间并采用螺栓固定,1号斜齿轮组件安装在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与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之间,1号斜齿轮组件位于1号斜齿轮支架与2号斜齿轮支架之间,2号斜齿轮组件安装在2号斜齿轮上固定板与2号斜齿轮下固定板之间,2号斜齿轮组件位于3号斜齿轮支架与4号斜齿轮支架之间,1号斜齿轮固定架与2号斜齿轮固定架通过1号斜齿轮支架与2号斜齿轮支架和3号斜齿轮支架与4号斜齿轮支架安装在驱动电机右侧的2根上端横梁上。

技术方案中1号斜齿轮支架为倒置的U形板类结构件,1号斜齿轮支架的顶壁上均匀地设置有用于和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与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固定连接的4个螺栓通孔,1号斜齿轮支架的两竖直臂的底端各连接向外伸出的耳座,两耳座分别和两竖直臂的底端垂直连接,两耳座上各设置有1个采用螺栓将1号斜齿轮支架与台架的上端横梁连接的螺栓通孔。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为长条形矩形板类结构件,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的两固定端分别设置有4个螺栓通孔,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两固定端的厚度小于中间板的厚度,两固定端在一侧和中间板分别形成一个起定位作用的台阶,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的另一侧两固定端和中间板共面,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的两固定端设置的4个螺栓通孔和1号斜齿轮支架、2号斜齿轮支架、3号斜齿轮支架或4号斜齿轮支架顶壁上的4个螺栓通孔对正,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一端的一侧沿横向设置有安装丝杆的圆柱面形的1号上凹槽,1号上凹槽的直径大于丝杆的直径,1号上凹槽与一固定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1号斜齿轮组件与1号支撑杆上部螺杆的一个上通孔和一个上圆环凹槽。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为长条形板类结构件,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的两固定端分别设置有4个螺栓通孔,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两固定端的厚度小于中间板的厚度,两固定端在一侧和中间板分别形成一个起定位作用的台阶,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的另一侧两固定端和中间板共面,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两固定端的宽度小于中间板的宽度,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两固定端的宽度和1号斜齿轮支架两垂直臂内侧距离相等;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两固定端上设置的4个螺栓通孔和1号斜齿轮支架、2号斜齿轮支架顶壁上的4个螺栓通孔对正,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一端的一侧沿横向设置有安装丝杆的圆柱面形的1号下凹槽,1号下凹槽的直径大于丝杆的直径,1号下凹槽与一固定端之间设置有一个用于安装1号斜齿轮组件与1号支撑杆上部螺杆的一个下通孔和一个下圆环凹槽;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上的圆柱面形的1号下凹槽与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上的圆柱面形的1号上凹槽对正,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上的一个下通孔和一个下圆环凹槽与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1)上的一个上通孔和一个上圆环凹槽对正。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1号斜齿轮组件与2号斜齿轮组件结构相同;1号斜齿轮组件与2号斜齿轮组件分别包括有1号推力球轴承、斜齿轮与2号推力球轴承;所述的1号推力球轴承与2号推力球轴承采用型号为51107的推力球轴承;所述的斜齿轮的中心处设置一个螺纹孔,该螺纹孔公称直径为30mm,螺距为3.5mm的标准内螺纹,斜齿轮上的螺纹孔与1号支撑杆或2号支撑杆上半部分的螺杆配装,斜齿轮上下两端各设置一个安装1号推力球轴承或2号推力球轴承的圆环形凹槽,圆环形凹槽与螺纹孔同心,圆环形凹槽宽度为5mm,1号推力球轴承与2号推力球轴承安装在斜齿轮两端的圆环形凹槽内。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台架是一个长方体形的框架式结构件,台架包括4根结构相同的立柱、7根结构相同的横梁与6根结构相同的纵梁;其中:7根结构相同的横梁包括有2根顶端横梁、3根上端横梁与2根底端横梁,2根顶端横梁、3根上端横梁与2根底端横梁结构相同,各梁皆采用型号为YZ-1027A的铝型材制成;6根结构相同的纵梁包括有2根顶端纵梁、2根上端纵梁与2根底端纵梁;

所述的4根结构相同的立柱竖直地放置,竖直地放置后的4根结构相同的立柱的中心连线为矩形,4根结构相同的立柱的顶端面与底端面分别处于两个相互平行的水平面内;所述的2根顶端横梁沿矩形长边方向分别放置在2个矩形长边上两个立柱的顶端之间,每根顶端横梁的两端和立柱的顶端之间采用直角连接件与螺栓连接,每根顶端横梁的上表面和两根立柱的顶端面共面;2根上端横梁安装在2根顶端横梁下方的两个立柱之间,每根上端横梁的两端和立柱之间采用直角连接件与螺栓连接,2根上端横梁与2根顶端横梁相互平行,2根上端横梁的上表面共面;2根底端横梁安装在2根上端横梁下方的两个立柱底端之间,2根底端横梁的底端面分别和两个立柱底端面共面,2根底端横梁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立柱底端之间采用直角连接件与螺栓连接;

所述的2根顶端纵梁沿矩形短边纵向方向分别放置在2个矩形短边上两个立柱顶端之间,每根顶端纵梁的两端和立柱的顶端之间采用直角连接件与螺栓连接,每根顶端纵梁的上表面和两根立柱的顶端面共面;2根上端纵梁安装在2根顶端纵梁下方的两个立柱之间,2根上端纵梁与2根顶端纵梁相互平行,2根上端纵梁的上表面和2根上端横梁的上表面共面,每根顶端纵梁的两端和立柱之间采用直角连接件与螺栓连接;2根底端纵梁安装在2根上端纵梁下方的两个立柱底端之间,2根底端纵梁的底端面分别和两个立柱底端面共面,2根底端纵梁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立柱底端之间采用直角连接件与螺栓连接,2根底端纵梁与2根底端横梁的底端面共面;

第3根上端横梁安装在2根上端纵梁之间,也安装在另外2根上端横梁之间,第3根上端横梁和2根上端纵梁垂直,第3根上端横梁的上表面和2根上端纵梁与另外2根上端横梁的上表面共面,第3根上端横梁的两端和2根上端纵梁之间采用直角连接件与螺栓连接,第3根上端横梁与处于后端的上端横梁的距离小于第3根上端横梁与处于前端的上端横梁的距离。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撑杆包括有1号支撑杆与2号支撑杆,1号支撑杆与2号支撑杆结构相同,1号支撑杆与2号支撑杆的上半部分为螺杆,螺杆上加工有外螺纹,螺杆的结构与斜齿轮上的螺纹孔的结构相同;1号支撑杆与2号支撑杆下半部分是由长方体形杆件组成的L形直角杆,直角杆处加装一个用于加固的斜杆,1号支撑杆与2号支撑杆的顶端安装有定位帽,圆柱体形的定位帽沿轴向设置有螺纹盲孔,内螺纹其与螺杆上的螺纹结构相同,深度为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中的驱动电机采用闭环控制可以精确的调控保险杠上升或下降的高度;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工作可靠,保险杠可实现离地高度的连续性调节,适用车型范围广;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坚固耐用,寿命长;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带有自锁装置,可靠性强;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成本低、质量小、安装简便、功耗低、反应速度快以及便于市场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结构组成的轴测投影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在图1基础上旋转180度后结构组成的轴测投影视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中传动部分结构组成的分解式主视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中传动部分结构组成的分解式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中丝杠与斜齿轮啮合分解式轴测投影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中斜齿轮组件的分解式轴测投影视图;

图6-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中2号斜齿轮上固定板的主视图;

图6-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中2号斜齿轮上固定板的右视图;

图7-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中2号斜齿轮下固定板的主图;

图7-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中2号斜齿轮下固定板右视图;

图中:1-1.1号斜齿轮支架,1-2.2号斜齿轮支架,1-3.3号斜齿轮支架,1-4.4号斜齿轮支架,2.台架,3.驱动电机,4-1.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2.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3.2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4.2号斜齿轮下固定板,5.控制器,6.丝杆,7.轴承支座,8-1.1号支撑杆,8-2.2号支撑杆,9.保险杠,10.轴承,11.角度传感器,12-1.1号推力球轴承,12-2.2号推力球轴承,13.斜齿轮,13-1.1号斜齿轮组件,13-2.2号斜齿轮组件,14.直角连接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包括有斜齿轮固定架、台架2、驱动电机3、控制器5、丝杆6、轴承支座7、支撑杆与保险杠9;

所述的斜齿轮固定架包括有1号斜齿轮固定架与2号斜齿轮固定架,1号斜齿轮固定架与2号斜齿轮固定架结构相同。1号斜齿轮固定架包括有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1、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2、1号斜齿轮组件13-1、1号斜齿轮支架1-1与2号斜齿轮支架1-2;2号斜齿轮固定架包括有2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3、2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4、2号斜齿轮组件13-2、3号斜齿轮支架1-3与4号斜齿轮支架1-4。

所述的1号斜齿轮组件13-1与2号斜齿轮组件13-2结构相同,1号斜齿轮组件13-1与2号斜齿轮组件13-2分别包括有1号推力球轴承12-1、斜齿轮13与2号推力球轴承12-2。

所述的1号斜齿轮支架1-1、2号斜齿轮支架1-2、3号斜齿轮支架1-3与4号斜齿轮支架1-4结构相同,皆为倒置的U形板类结构件;以1号斜齿轮支架1-1为例:

参阅图1,所述的1号斜齿轮支架1-1的顶壁上均匀地设置有4个螺栓通孔,1号斜齿轮支架1-1的两竖直臂的底端向外各伸出20mm长的耳座,两耳座分别和两竖直臂的底端垂直连接,两耳座上各设置有1个螺栓通孔,采用螺栓将1号斜齿轮支架1-1与台架2的上端纵梁相连接。1号斜齿轮支架1-1通过其顶壁并采用螺栓、螺母和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1与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2的一端固定连接,1号斜齿轮支架1-1的顶壁安装在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1与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2的一端之间;同理,2号斜齿轮支架1-2通过其顶壁并采用螺栓、螺母安装在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1与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2的另一端之间;3号斜齿轮支架1-3通过其顶壁并采用螺栓、螺母安装在2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3与2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4的一端之间;4号斜齿轮支架1-4通过其顶壁并采用螺栓、螺母安装在2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3与2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4的另一端之间。

所述的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1与2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3结构相同,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2与2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4结构相同。

参阅图6-1与图6-2,所述的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1为长条形矩形板类结构件,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1的两固定端分别设置有4个螺纹(栓)通孔,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1两固定端的厚度小于中间板的厚度,即两固定端在一侧和中间板分别形成一个台阶,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1的另一侧两固定端和中间板共面,其作用是和1号斜齿轮支架1-1、2号斜齿轮支架1-2、3号斜齿轮支架1-3或4号斜齿轮支架1-4相配合时起定位作用;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1两固定端设置的4个螺纹(栓)通孔和1号斜齿轮支架1-1、2号斜齿轮支架1-2、顶壁上的4个螺栓(纹)通孔对正,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1一端的一侧沿横向设置有安装丝杆6的圆柱面形的1号上凹槽,1号上凹槽的直径大于丝杆6的直径,1号上凹槽与一固定端之间设置有一个上通孔和一个上圆环凹槽,上圆环凹槽与上通孔同心,外圆与中间圆组成的圆环凹槽用于安装1号斜齿轮组件13-1中的1号推力球轴承12-1或2号推力球轴承12-2,小直径孔用于安装1号支撑杆8-1上部的螺杆;本实施例中小直径孔的直径为32mm,使1号支撑杆8-1上部的螺杆无阻碍地插入,外圆的直径为51mm,沿轴向大直径圆的高度为5mm。

所述的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2为长条形板类结构件,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2的两固定端分别设置有4个螺纹(栓)通孔,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2两固定端的厚度小于中间板的厚度,即两固定端在一侧和中间板分别形成一个台阶,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2的另一侧两固定端和中间板共面,其作用是和1号斜齿轮支架1-1、2号斜齿轮支架1-2相配合时起定位作用,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2两固定端的宽度小于中间板的宽度,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2两固定端的宽度和1号斜齿轮支架1-1、2号斜齿轮支架1-2、3号斜齿轮支架1-3或4号斜齿轮支架1-4两垂直臂内侧距离相等;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2两固定端上设置的4个螺纹(栓)通孔和1号斜齿轮支架1-1、2号斜齿轮支架1-2顶壁上的4个螺栓(纹)通孔对正,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2一端的一侧沿横向设置有安装丝杆6的圆柱面形的1号下凹槽,1号下凹槽的直径大于丝杆6的直径,1号下凹槽与一固定端之间设置有一个下通孔和一个下圆环凹槽,下圆环凹槽与下通孔同心,圆环凹槽用于安装1号斜齿轮组件13-1中的1号推力球轴承12-1或2号推力球轴承12-2,下通孔用于安装1号支撑杆8-1上部的螺杆;本实施例中小直径孔的直径为32mm,使1号支撑杆8-1上部的螺杆无阻碍地插入,外圆的直径为51mm,沿轴向大直径圆的高度为5mm;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2上的圆柱面形的1号下凹槽与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1上的圆柱面形的1号上凹槽对正,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2与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1配合装在一起,圆柱面形的1号下凹槽与圆柱面形的1号上凹槽合起来便是安装丝杆6的空间;

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2上的下阶梯孔与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1上的上阶梯孔对正,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2上的下阶梯孔与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1上的上阶梯孔合起来便是安装1号斜齿轮组件13-1的空间。

所述的台架2是一个长方体形的框架式结构件,台架2是将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安装在车上的固定端,台架2包括4根结构相同的立柱、7根结构相同的横梁与6根结构相同的纵梁。其中:7根结构相同的横梁包括有2根顶端横梁、3根上端横梁与2根底端横梁,2根顶端横梁、3根上端横梁与2根底端横梁结构相同,各梁皆采用型号为YZ-1027A的铝型材制成;6根结构相同的纵梁包括有2根顶端纵梁、2根上端纵梁与2根底端纵梁。

所述的4根结构相同的立柱竖直地放置,竖直地放置后的4根结构相同的立柱的中心连线为矩形,4根结构相同的立柱的顶端面与底端面分别处于两个相互平行的两个水平面内。

所述的2根顶端横梁沿矩形长边(横向)方向分别放置在2个矩形横(长)边上两个立柱的顶端之间,每根顶端横梁的两端和立柱的顶端之间采用直角连接件与螺栓连接,每根顶端横梁的上表面和两根立柱的顶端面共面;

2(第一、第二)根上端横梁安装在2根顶端横梁下方的两个立柱之间,每根上端横梁的两端和立柱之间采用直角连接件与螺栓连接,2根上端横梁与2根顶端横梁相互平行,2根上端横梁的上表面共面;

2根底端横梁安装在2根上端横梁下方的两个立柱底端之间,2根底端横梁的底端面分别和两个立柱底端面共面,2根底端横梁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立柱底端之间采用直角连接件与螺栓连接。

所述的2根顶端纵梁沿矩形短边(纵向)方向分别放置在2个矩形纵(短)边上两个立柱顶端之间,每根顶端纵梁的两端和立柱的顶端之间采用直角连接件与螺栓连接,每根顶端纵梁的上表面和两根立柱的顶端面共面;

2根上端纵梁安装在2根顶端纵梁下方的两个立柱之间,2根上端纵梁与2根顶端纵梁相互平行,2根上端纵梁的上表面和2根上端横梁的上表面共面,每根顶端纵梁的两端和立柱之间采用直角连接件与螺栓连接;

2根底端纵梁安装在2根上端纵梁下方的两个立柱底端之间,2根底端纵梁的底端面分别和两个立柱底端面共面,2根底端纵梁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立柱底端之间采用直角连接件与螺栓连接,2根底端纵梁与2根底端横梁的底端面共面。

第3根上端横梁安装在2根上端纵梁之间,也安装在另外2(第一、第二)根上端横梁之间,第3根上端横梁和2根上端纵梁垂直,第3根上端横梁的上表面和2根上端纵梁与另外2(第一、第二)根上端横梁的上表面共面,第3根上端横梁的两端和2根上端纵梁之间采用直角连接件与螺栓连接,第3根上端横梁与第1根上端横梁的距离小于第3根上端横梁与第2根上端横梁的距离。

所述的驱动电机3为闭环步进电机,电机输出轴与丝杆6通过法兰盘连接并保证丝杆6在水平方向上转动而不移动。

所述的控制器5为意法半导体集团开发的型号为STM32F103的微控制器,采用ARM Cortex-M内核,时钟频率72MHz。微控制器通过蓝牙串口通信接收图像处理器(PC机)发送的车牌高度信息。微控制器通过PWM(脉冲宽度调制)输出特定频率、宽度和数量的脉冲,由上述脉冲控制驱动电机3的工作与否。通过角度传感器11检测驱动电机3的转动角度,将保险杠9的位置信息反馈至微控制器,与目标位置进行比较,判断保险杠9是否在正确的高度。角度传感器11输出量为模拟量(模拟电压),间接反映保险杠9的高度。微控制器使用3.3v直流电源供电。角度传感器11使用3.3v直流电源供电。接收行车电脑处理过后得到的后方车辆车牌高度和后车车距,经处理后控制驱动电机3的转速和转角,从而使保险杠9上下运动。

参阅图1,所述的丝杆6的左端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采用法兰盘连接,丝杆6的右端通过斜齿轮固定架后采用轴承安装在轴承支座7上,且保证丝杆6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的回转轴线共线,以满足工作要求。丝杆6类似于蜗杆,其轴面模数为4、压力角为20度,螺旋角为18度,丝杆6与1号斜齿轮组件13-1与2号斜齿轮组件13-2啮合连接。

参阅图1,所述的轴承支座7底端设置两个螺栓孔,用于采用螺栓将其固定在上端纵梁的后端,轴承支座7上端设置有安装轴承10的盲孔,盲孔的回转轴线与轴承支座7的底端面平行,并和丝杆6的回转轴线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的回转轴线共线,轴承10的外圈与轴承支座7上端的盲孔内壁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对轴承10起固定作用。

所述的支撑杆包括有1号支撑杆8-1与2号支撑杆8-2;支撑杆的作用是支撑保险杠9,1号支撑杆8-1与2号支撑杆8-2的上端为螺杆,实施例中上端螺杆公称直径为30mm,螺距为3.5mm,螺纹长度为210mm,用于保险杠9上下调节200mm。支撑杆的顶部安装有圆柱体形的定位帽,定位帽上沿轴向设置有螺纹盲孔,内螺纹与螺杆标准一致,深度为10mm。定位帽的作用是限制保险杠9的支撑杆8的最低高度,1号支撑杆8-1与2号支撑杆8-2下端是由长方体形杆件组成的L形直角形杆件,最下端处即直角杆处附加一个斜杆进行加固。

所述的后保险杠9是相同矩形横截面的直杆类结构件,其横向末端是圆角形状,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后保险杠结构。

所述的轴承10为滚动轴承,其内圈与丝杆6末端固定连接,使丝杆6可以无阻碍转动,也增大了丝杆6载荷强度。

所述的角度传感器11与丝杆6连接,可以测量丝杆6转动的角度,进而可以测量出保险杠9离地高度。角度传感器11固定在台架2中上端纵梁内侧端面的中部。

所述的1号斜齿轮组件13-1与2号斜齿轮组件13-2分别包括有1号推力球轴承12-1、斜齿轮13与2号推力球轴承12-2。

所述的1号推力球轴承12-1与2号推力球轴承12-2采用型号为51107的推力球轴承,内径35mm,外径52mm,宽度12mm,作用是使斜齿轮13在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1与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2或2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3与2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4之间可以无阻碍转动;1号斜齿轮组件13-1安装在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1与1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2之间,1号斜齿轮组件13-1位于1号斜齿轮支架1-1与2号斜齿轮支架1-2之间,2号斜齿轮组件13-2安装在2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3与2号斜齿轮下固定板4-4之间,2号斜齿轮组件13-2位于3号斜齿轮支架1-3与4号斜齿轮支架1-4之间。

所述的斜齿轮13,其模数为4、压力角为20度;斜齿轮13的正中心处设置一个螺纹孔,该螺纹孔公称直径为30mm,螺距为3.5mm的标准内螺纹,斜齿轮13与1号支撑杆8-1或2号支撑杆8-2上端的螺杆配合,斜齿轮13上下两端各设置一个圆环形凹槽,圆环形凹槽与螺纹孔同心,圆环形凹槽宽度为5mm,1号推力球轴承12-1或2号推力球轴承12-2嵌入圆环形凹槽内,将1号推力球轴承12-1或2号推力球轴承12-2外端与1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1或2号斜齿轮上固定板4-3刚性或者接触连接,从而把斜齿轮13固定并包裹严密,防止灰尘、泥沙等外界因素对斜齿轮13工作环境的干扰。

参阅图1,驱动电机3固定在台架2中2根上端横梁的左端,控制器5与驱动电机3相连接,并控制驱动电机3转动的角度和转速,驱动电机3输出轴与丝杆6采用法兰盘连接,丝杆6与斜齿轮13相啮合,在斜齿轮13中央设置有螺纹孔,该螺纹孔公称直径为30mm,内螺纹的螺距为3.5mm,此螺纹孔和下端连接保险杠9的1号支撑杆8-1或2号支撑杆8-2上端的螺杆的外螺纹配合。即先将连接保险杠9的1号支撑杆8-1或2号支撑杆8-2上端的螺杆旋入斜齿轮13的内螺纹孔中,再将螺纹杆的下端旋入上端设置有螺纹盲孔的L形直角杆中。而且1号支撑杆8-1与2号支撑杆8-2的L形直角杆和保险杠9对称刚性连接,驱动电机3带动丝杆6转动,使得两个斜齿轮13同向转动,且转动速度与角度相同,斜齿轮13通过螺纹杆连接带动和1号支撑杆8-1与2号支撑杆8-2下端的直角形杆刚性连接的保险杠9上下运动,从而调节保险杠9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齿轮螺杆连接式重型车后防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行车摄像头采集图像信息并进行初步处理,经MATLAB软件处理得到后方车辆保险杠高度及两车距离,并传给行车电脑经过进一步分析,将后车保险杠高度信号和目前保险杠9高度进行比较,若后车保险杠高度低于本车保险杠9的高度,控制器5接收到行车电脑发出的后保险杠9高度信号及下降信号后,控制器5控制驱动电机3正向转动,驱动电机3带动丝杆6同步转动,丝杆6与2个斜齿轮13啮合而使斜齿轮13转动,斜齿轮13自身转动的同时带动和保险杠9相连接的1号支撑杆8-1与2号支撑杆8-2上部螺杆从2个斜齿轮13的螺纹孔中旋出,由此带动保险杠9向下运动以达到预定高度。若后车保险杠高度高于本车保险杠9的高度,控制器5收到上升信号,控制驱动电机3反向转动,通过丝杆6和2个斜齿轮13传动,带动与保险杠9连接的1号支撑杆8-1与2号支撑杆8-2上部螺杆从螺纹孔中旋进,由此带动保险杠9向上运动,达到预定高度。若后方视野无车辆,则行车电脑将保险杠9的目前高度与保险杠9默认高度进行比较,控制器给驱动电机3发出相应信号,从而使保险杠9达到原始高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