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控制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4497发布日期:2018-06-30 03:0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车用控制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车辆的部件。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控制器主要用于输出相应的调节和控制信号,以实现对车内空气环境的控制和调节。汽车空调控制器的部分输入和显示通过控制面板实现,车用控制面板上的按键包括按键帽部和按键滑块部,按键部分容纳于按键容纳部,指示光和背景光固定于按键与PCB板之间,指示光纤固定于按键帽部和按键滑块部之间,这样的结构设置,在按键按下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指示灯在按键中的漏光以及指示灯与背景灯之间窜光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控制面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控制面板,所述车用控制面板包括面板基板、按键、背景灯、指示灯以及指示光纤,所述面板基板与PCB板固定连接,所述按键和所述指示光纤与所述面板基板连接,所述背景灯和所述指示灯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面板基板成形有按键容纳部,至少所述按键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按键容纳部,所述按键包括第一按键,所述按键容纳部包括第一按键容纳部,至少所述第一按键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按键容纳部,所述背景灯与所述按键容纳部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景灯位于所述按键和所述PCB板之间或者所述背景灯固定于所述PCB板并与所述按键对应设置;所述指示光纤包括第一指示光纤,至少部分所述指示灯位于所述第一指示光纤与所述PCB板之间或者所述指示灯固定于所述PCB板,并且部分所述指示灯与所述第一指示光纤对应设置,所述面板基板包括第一容纳部,至少所述第一指示光纤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按键与所述第一指示光纤对应的指示灯对应设置,至少所述第一按键容纳部和所述第一容纳部隔离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控制面板,面板基板成形有按键容纳部和第一容纳部,至少按键的一部分容纳于按键容纳部,按键包括第一按键,按键容纳部包括第一按键容纳部,第一指示光纤部分容纳于第一容纳部,第一按键与第一指示光纤对应的指示灯对应设置,背景灯与按键容纳部对应设置,与第一指示光纤对应的指示灯与第一容纳部对应设置,通过将第一容纳部和第一按键容纳部隔离设置,从而使指示灯与背景灯隔离开,能够有效减少按键按下时指示灯在按键中的漏光以及指示灯与背景灯之间的窜光。

【附图说明】

图1是车用控制面板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车用控制面板的一种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按键的一种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按键的一种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按键的一种背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面板基板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限位条与第一按键组合件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一指示光纤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车用控制面板的零部件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7中的B-B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限位条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限位条的一种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汽车空调领域,控制器是用来控制和调节车内空气环境的装置,而控制器的部分输入和显示功能需要借助车用控制面板来实现,车用控制面板通过面板基板上的一些旋钮以及按键对汽车空调的运行参数进行控制和调节。首先,参见图1和图2,图1是车用控制面板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车用控制面板的一种等轴侧结构示意图。车用控制面板1主要包括面板基板2、旋钮组件3、按键、限位条5、指示光纤以及一些具有装饰作用的部件如面板装饰条13和按键装饰条14等。按键包括按键帽部和按键滑块部,本实施例中,按键包括第一按键6、第二按键4以及第三按键42,第一按键6包括第一按键帽部60和第一按键滑块部61,第一按键6为模式按键,第二按键4包括第二按键帽部40和第二按键滑块部41,第二按键4为温度按键,第三按键42包括第三按键帽部和第三按键滑块部,第三按键42为报警按键;面板基板2为塑料部件,面板基板2成形有按键容纳部、限位部11以及第一容纳部12,按键容纳部包括第一按键容纳部10、第二按键容纳部19和第三按键容纳部20,至少第一按键6的一部分容纳于第一按键容纳部10,至少第二按键4的一部分容纳于第二按键容纳部19,至少第三按键42的一部分容纳于第三按键容纳部20;指示光纤包括第一指示光纤7和第二指示光纤74,至少第一指示光纤7的一部分容纳于第一容纳部12,限位部11与第一容纳部12沿所述面板基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按键容纳部10与第一容纳部12隔离设置;限位条5包括主体部51和连接部52,限位条5部分容纳于限位部11,限位条5通过连接部52与限位部11固定连接;旋钮组件3与第一按键6以及第二按键4配合使用,主要用于调节空调系统运行参数的大小:第一按键6用来控制空调出风口的出风模式,包括4个按键,分别为头部风向模式按键、全身风向模式按键、脚部风向模式按键以及脚部除霜风向模式按键;第二按键4用来于汽车空调的工作模式的选择,主要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除湿模式和除霜模式,第三按键42用于故障提示,第三按键42按下之后,车辆会对外发出故障提示;面板装饰条13与按键装饰条14对车用控制面板1起到装饰作用,使车用控制面板1表面更加美观,提高用户体验度。

结合参见图3、图4和图5,图3是第一按键的一种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一按键的一种等轴侧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一按键的一种背视结构示意图。第一按键6包括第一按键帽部60和第一按键滑块部61,第一按键6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第一按键帽部60与第一按键滑块部61一体成型,第一按键帽部60表面有指示字符,第一按键滑块部61的至少一个侧面设有第一按键导向部62,第一按键导向部62沿第一按键滑块部61的径向向第一按键滑块部61的外周凸出形成的筋部,第一按键容纳部10设有与第一按键导向部62对应的第一按键导向槽,第一按键导向部62与第一按键导向槽间隙配合,实现第一按键6在第一按键容纳部10的上下滑动,第一按键滑块部61的侧面设置至少一个卡扣部64,第一按键容纳部10设置有与卡扣部64对应的卡扣槽,第一按键6在第一按键容纳部10上下滑动时,卡扣部64在卡扣槽内滑动,卡扣部64滑动到卡扣槽顶部时,卡扣部64与卡扣槽卡接,第一按键6到达按键滑动上限位,第一按键帽部60与第一按键容纳部10上表面接触时,第一按键6到达按键滑动下限位。

参见图6,图6是面板基板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面板基板2成形有按键容纳部、限位部11以及第一容纳部12。按键容纳部包括第一按键容纳部10,第二按键容纳部19和第三按键容纳部20;第一按键6部分容纳于第一按键容纳部10;第二按键4部分容纳于第二按键容纳部19,第二按键4包括第二按键帽部40和第二按键滑块部41,第二按键滑块部41的至少一个侧面设有第二按键导向部43,第二按键容纳部19设有与第二按键导向部43对应的第二按键导向槽,第二按键导向部43与第二按键导向槽间隙配合,实现第二按键4在第二按键容纳部19的上下滑动,第二按键帽部40与第二按键滑块部41分别独立成型,第二按键帽部40与第二按键滑块部41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二按键帽部40与第二按键滑块部41之间成形有第二容纳部,第二容纳部用于容纳第二指示光纤74,第二指示光纤74通过第二容纳部固定于第二按键4,第二指示光纤74与第二按键4一一对应设置;按下第二按键4,该第二按键4对应的第二指示光纤74对应的指示灯亮,第二按键容纳部19的底部设置有一凸台,用于对第二按键滑块部41进行限位;第三按键42部分容纳于第三按键容纳部20,第三按键42包括第三按键帽部和第三按键滑块部,第三按键帽部与第三按键滑块部一体成型,第三按键滑块部的至少一个侧面设有第三按键导向部,第三按键容纳部20设有与第三按键导向部对应的第三按键导向槽,第三按键导向部与第三按键导向槽间隙配合,实现第三按键42在第三按键容纳部20的上下滑动;第三按键42主要用于车辆的故障提示,当车辆出现故障时,按下第三按键42,车灯会出现双闪等情况,给出车辆故障的信号,第三按键42的结构与第一按键6的结构相似,按键帽部和按键滑块部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但是第三按键42没有对应的指示光纤。按键与按键容纳部的连接方式为卡扣连接,按键通过按键容纳部固定于面板基板2。

第一容纳部12与限位部11沿面板基板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按键容纳部10与第一容纳部12隔离设置,第一指示光纤7部分容纳于第一容纳部12,限位条5部分容纳于限位部11;限位部11还包括横梁21,横梁21隔离第一容纳部12和限位部11,横梁21的两端与限位部11的侧壁连接且一体成型,限位条5包括主体部51和连接部52,横梁21与连接部52卡接,实现限位条5与限位部11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按键帽部60与第一按键滑块部61一体成型,第三按键帽部与第三按键滑块部一体成型,这种结构可以有效避免按键帽部和按键滑块部的不良接触,减少按键按下时发生卡滞卡死现象的概率,提高用户的使用手感;使按键结构更简单,简化了加工过程,方便按键的安装和拆卸,同时还可以减少生产时的开模数量,有利于降低成本;此外,按键导向部和按键导向槽相互配合的结构,避免按键的误装和错装,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降低时间成本。

结合参见图7,图7是限位条与第一按键组合件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限位条5位于第一按键6与面板装饰条13之间,限位条5部分容纳于限位部11,限位部11与第一容纳部12间隔设置,限位条5包括主体部51和连接部52,主体部51成形有连通孔50,连通孔50用于限位条5和第一指示光纤7的连接,横梁21沿面板基板2长度方向设置,为限位部11的一部分,连接部52与横梁21卡接;横梁21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低于限位部11上表面所在平面,横梁21的下表面所在平面高于限位部11下表面所在平面;相邻限位部11之间为第一容纳部12,第一指示光纤7部分容纳于第一容纳部12,第一指示光纤7与第一容纳部12对应设置,第一容纳部12和限位部11均沿面板基板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从而使第一指示光纤7和限位条5能够与面板基板2固定连接。

参见图8,图8是第一指示光纤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第一指示光纤7包括安装部70、固定部71和凸起部72。安装部70的侧壁与固定部71的上表面连接处成型有台阶部73,凸起部72位于固定部71的某一侧壁,安装部70穿过连通孔50,固定部71的表面露出于主体部51,台阶部73与主体部51卡接,实现第一指示光纤7与限位条5的连接,第一容纳部12成形有容纳孔,凸起部72穿过容纳孔使固定部71与第一容纳部12的侧壁卡接,实现第一指示光纤7与第一容纳部12的固定连接。

参见图9,图9是车用控制面板的零部件结构装配示意图。限位条5包括主体部51和连接部52,主体部51成形有连通孔50。安装部70穿过连通孔50,且安装部70表面露出于主体部51,使第一指示光纤7与限位条5固定连接,第一指示光纤7对应的指示灯发出的光能够顺利传输到车用控制面板1表面;固定部71的侧壁设置凸起部72,第一容纳部12成形有容纳孔,凸起部72穿过容纳孔使固定部71与第一容纳部12侧壁卡接,实现第一指示光纤7与第一容纳部12的连接;第一指示光纤7通过安装部70和凸起部72分别与限位条5和面板基板2连接。当然,零部件与车用控制面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多种多样,并不仅限于卡扣和卡槽。本实施例中采用卡扣卡槽相互配合的方式对车用控制面板1的各零部件进行组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能够简化车用控制面板的加工和组装的过程,有利于降低成本。

限位条5和第一按键6装配于面板基板2,并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于面板基板2;限位条5主要用于对第一指示光纤7进行固定;第一指示光纤7与第一容纳部12对应设置,第一指示光纤7与第一按键6对应设置,第一按键6按下,第一指示光纤7对应的指示灯亮,与第一指示光纤7对应的第一容纳部12中有指示光输出,车用控制面板1呈现出指示光效;第二按键帽部40和第二按键滑块部41之间成形有第二容纳部,第二容纳部用于容纳第二指示光纤74,第二指示光纤74与第二容纳部一一对应设置,第二指示光纤74与第二按键4对应设置,第二指示光纤74与第一指示光纤7容纳位置不同,形状略有不同,但作用相同,都用来传输指示光。

结合参见图10和图11,图10是图7中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限位条5包括主体部51和连接部52,主体部51成形有连通孔50,连通孔50的个数与第一指示光纤7的个数相等;主体部51与面板基板2卡接,连接部52伸入限位部11,连接部52的尾部53呈倒钩形,限位条5至少包含2个连接部52,连接部52以限位条5的中垂线为基准向两端对称分布,限位条5通过尾部53与横梁21卡接,实现限位条5与面板基板2的连接;连通孔50用于限位条5和第一指示光纤7的连接,第一指示光纤7的安装部70穿过连通孔50,台阶部73与主体部51卡接,固定部71侧壁设置凸起部72,第一容纳部12成形有容纳孔,凸起部72穿过容纳孔使固定部71与第一容纳部12的侧壁卡接,实现第一指示光纤7与第一容纳部12的连接;第一容纳部12下方设置有与第一指示光纤7对应的指示灯8,指示灯8通过焊接或者其他方式固定于PCB板9,PCB板9位于面板基板2下方,与面板基板2固定连接。

结合参见图11,图11是图7中的B-B截面结构示意图。第一按键6包括第一按键帽部60和第一按键滑块部61,第一按键帽部60与第一按键滑块部61一体成型,第一按键帽部60与面板基板2直接接触,第一按键帽部60卡接在面板基板2表面,第一按键6对应的第一按键容纳部10下方设置有背景灯18,背景灯18通过焊接或其它连接方式固定于PCB板9,背景灯18的外周向设置有隔离部17,隔离部17的顶端伸入到第一按键容纳部10,隔离部17顶端朝向按键方向的表面开口,使背景灯18发出的光沿隔离部17径向从隔离部顶端的开口传输到车用控制面板1,隔离部17为遮光材料;轻触开关16用来实现按键功能,按键按下,轻触开关16闭合,指示灯8亮,车用控制面板1呈现出指示光效;按键再次按下,轻触开关16断开,指示灯8灭,车用控制面板1的指示光效消失;车用控制面板1通电时,背景灯18处于常亮状态,车用控制面板1总是呈现背景光效;隔离部17用于隔离背景灯18发出的背景光,使背景灯18发出的背景光只能沿隔离部17径向朝第一按键6的方向传输,减少了背景光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另外,第一按键容纳部10与第一容纳部12隔离设置,也使得指示灯8和背景灯18被隔离,有效减小指示灯和背景灯之间发生窜光现象的概率。

结合参见图12和图13,图12是限位条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限位条的一种等轴侧结构示意图。限位条5主要包括主体部51和连接部52,主体部51的表面成形有连通孔50,连通孔50用于第一指示光纤7和限位条5的连接;主体部51的侧面成形有工艺孔22,用于出模抽芯;主体部51卡接于面板基板2的表面,连接部52伸入限位部11,连接部52的尾部53呈倒钩形,连接部52以限位条5的中垂线为基准向两端对称分布,限位条5至少包含2个连接部52,连接部52通过尾部53的倒钩结构与限位部11的横梁21卡接,实现限位条5与限位部11的固定连接,安装部70穿过连通孔50,台阶部73与主体部51卡接,凸起部72穿过容纳孔,固定部71与第一容纳部12的侧壁卡接,第一指示光纤7通过限位条5固定于第一容纳部12,连接部52的尾部53的倒钩结构与横梁21卡接,保证了限位条5与限位部12连接的可靠和稳定;限位条5包含多个连接部52,连接部52的倒钩形的尾部53在与横梁21卡接时,限位条5受到横梁21的均匀向下的拉力,使台阶部73与主体部51的连接更加紧凑,也使第一指示光纤7与第一容纳部12的连接更稳定,限位条5在承受较大的压力时不易损坏,这种限位条结构简单,方便第一指示光纤7的安装和拆卸,有利于降低第一指示光纤的更换成本。

本实施例中,由于车用控制面板1的功能已给定,对应的按键和旋钮组件的功能也被限制。各零部件的具体装配过程如下:首先,将第二指示光纤74卡接于第二按键帽部40,并将第二按键滑块部41装入第二按键容纳部19,将装有第二指示光纤74的第二按键帽部40卡扣在第二按键滑块部41上,扣紧即可;将第三按键42装入第三按键容纳部20中并扣紧;将第一按键6的各按键按照顺序依次装入第一按键容纳部10中并扣紧;最后,将安装部70穿过连通孔50,使台阶部73与主体部51卡接,完成第一指示光纤7与限位条5的连接,再将装有第一指示光纤7的限位条5装入限位部11中,连接部52与横梁21卡接并扣紧,使限位条5与面板基板2的连接稳定可靠,完成装配。将第一指示光纤7独立于第一按键6,装配于第一容纳部12,由第一容纳部12和限位条5对第一指示光纤7进行限位,使得第一指示光纤7易于安装,同时由于第一容纳部12的阻隔,与第一按键6对应的指示灯8的发光区域被限制在第一容纳部12,有效降低了与第一按键6对应的指示灯8发出的光和背景灯18发出的光在传输过程中的交叉和混淆,且由于限位条5与车用控制面板1均为遮光部件,第一指示光纤7部分容纳于第一容纳部12内,与第一指示光纤7对应的指示灯8发出的光只能沿第一容纳部12的径向传播,从而有效避免了与第一按键6对应的指示灯8和背景灯18之间的窜光,并能够降低与第一按键6对应的指示灯8在第一按键6按下时发生漏光的风险。当然,车用控制面板1各组件的装配顺序是可以调换的。也可以先对第一指示光纤7和限位条5进行装配,之后再对按键逐个装配,完成车用控制面板1的零部件的装配过程。第一按键6实现第一指示光纤7对应的指示灯的开关,第二按键4实现第二指示光纤74对应的指示灯的开关,使车用控制面板1呈现出不同位置的指示光效果;面板装饰条13、按键装饰条14与指示灯8的指示光相互配合,使车用控制面板的外观更加美观,光效果显示更加多元,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本实施例中,面板基板分别成形有按键容纳部和第一容纳部,按键容纳部包括第一按键容纳部,将部分指示灯固定于第一容纳部和PCB板之间,将背景灯固定于按键容纳部和PCB板之间,且背景灯与指示灯均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固定于PCB板,使第一容纳部和第一按键容纳部相互隔离,从而使指示灯与背景灯相互隔离,有效减小了指示灯与背景灯之间发生窜光现象的概率;同时在面板基板设置限位条和限位部来对第一指示光纤进行限位,将第一指示光纤独立于按键,使指示光能够顺利传输到车用控制面板,降低了指示灯在按键按下过程中发生漏光的风险,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度。

在本实施例中,旋钮组件3只包括一层旋钮,并且没有按键功能,旋钮组件3旋转来调节空调运行参数的大小,第二按键帽部40和第二按键滑块部41分别独立成型,第二容纳部成形于第二按键帽部40和第二按键滑块部41之间;当然,在其他应用中,旋钮组件3也可以是旋钮按键结构或双层旋钮结构;第二按键帽部40和第二按键滑块部41也可以设计为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此时,面板基板可以进一步成形有第二容纳部或在第二按键容纳部19内成形第二容纳部,使第二指示光纤74独立于第二按键4,第二指示光纤74仍与第二按键4一一对应设置。另外,本实施例中,限位条5与限位部11分别为两个独立的结构,限位条5通过尾部53的倒钩形结构与限位部11的横梁21卡接,实现限位条5与限位部11的固定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稳定可靠,能够使限位条5承受较大的压力而不易损坏,设计简单,便于第一指示光纤7的拆装和更换;同样的,在其它应用场合,也可以先将第一指示光纤7固定于第一容纳部12,再将限位条5和限位部11一体注塑成型,也可以达到同样的固定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