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装整卸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4902阅读:2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装整卸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车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整装整卸车辆。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整装整卸车示意图,该车辆主要包括二类底盘1、H架2、副车架3、吊钩臂4、举升臂5、锁止钩6、托盘7、尾部支撑8、稳定器9、电液系统10。现有技术的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缺陷:

1.同类同尺寸的车辆在装卸过程中,箱式托盘钩挂点的运动轨迹线过高,导致车辆在恶劣工况时,倾覆力矩的力臂大,车辆整体易发生倾覆,因此必须安装稳定器9,保证装卸稳定性要求。

2.产品结构复杂,操作程序繁琐,装卸效率低下。

3.上装装卸系统总重量大,可以与之匹配的底盘选型范围窄,不能很好的适应多种底盘。

4.现有产品的吊钩臂油缸的拉力力臂小,均需要采用至少两根吊钩臂油缸同步驱动,才能满足驱动吊钩臂的拉力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装卸效率高的整装整卸车辆。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整装整卸车辆,包括二类底盘、安装在二类底盘上的上装装卸系统、托盘,所述上装装卸系统包括安装在二类底盘上的副车架总成、铰接于副车架总成上的举升臂、铰接于举升臂上的吊钩臂、用于驱动举升臂的举升臂油缸、用于驱动吊钩臂的吊钩臂油缸;

所述举升臂油缸一端与副车架总成连接、另一端与举升臂连接;

所述吊钩臂油缸一端与吊钩臂铰接、另一端与举升臂铰接;

所述举升臂与副车架总成的铰接点D位于中后桥中心线H的前方。

进一步的,所述举升臂为三角形,吊钩臂与举升臂的铰接点B位于三角形的上顶点,吊钩臂油缸与举升臂的铰接点A位于三角形的前顶点,铰接点D位于三角形的后顶点;

A、B的连线与B、D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10°,150°];

A、B的连线与A、D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20°,40°];

A、D的连线与B、D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0°,30°];

A、B的连线与A、D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大于A、D的连线与B、D的连线之间的夹角。

优选的,A、B的连线与B、D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25°,145°];

A、B的连线与A、D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20°,35°];

A、D的连线与B、D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0°,25°]。

现有技术中,举升臂与副车架的铰接点位于中后桥中心线H上或者之后,AD两点的距离短,BD两点的距离长,导致运动轨迹线过高。

上述方案中,通过优化举升臂铰接点D相对于中后桥中心线H的位置,以及铰接点A、B、D的相对位置和角度,使得与现有的同类同尺寸产品相比,箱式托盘钩挂点轨迹线的高度下降,进而使得箱式托盘与副车架总成的后接触点相对中后桥中心线H的距离缩短,使得车辆在装卸箱式托盘过程中遇到最恶劣工况时,倾覆力矩的力臂L变小。相比现有技术,因为倾覆力矩的减小,从而可以去除稳定器,满足装卸的稳定性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副车架总成包括副车架、设置于副车架上的锁止钩、设置于副车架后端的支撑滚轮。

优选的,所述二类底盘包括越野底盘、安装在底盘上的电液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吊钩臂油缸只有一个。通过优化结构,将吊钩臂油缸铰点A前移,使得吊钩臂油缸的最大拉力力臂增大,单根吊臂油缸即可满足装卸作业时的拉力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1、通过合理的铰接点布置,简化了原装卸机构的组成,去除了H架、尾部支撑、稳定器等机构,只需吊钩臂(及其控制油缸)、举升臂(及其控制油缸)、副车架总成即能完成装卸作业要求,结构简便。

2、吊钩臂油缸铰点A的合理布置,实现了吊臂油缸的单缸作业。

3、上装装卸系统重量减轻,更加轻便,对底盘最大总质量参数要求相应的有了大幅的下降,选型范围增大,车辆的扩展具备更大的可行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整装整卸车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装整卸车辆结构图。

图3为上装装卸系统结构图。

图中:1-二类底盘,2-H架,3-副车架,4-吊钩臂,5-举升臂,6-锁止钩,7-托盘,8-尾部支撑,9-稳定器,10-电液系统,20-上装装卸系统,21-副车架总成,22-举升臂油缸,23-吊钩臂油缸,213-支撑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上、下、前、后等)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进行描述的,并不对本专利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2~3所示,一种整装整卸车辆,包括二类底盘1、安装在二类底盘1上的上装装卸系统20、托盘7。所述二类底盘1包括越野底盘、安装在底盘上的电液系统10。

所述上装装卸系统20包括安装在二类底盘1上的副车架总成21、铰接于副车架总成21上的举升臂5、铰接于举升臂5上的吊钩臂4、用于驱动举升臂5的举升臂油缸22、用于驱动吊钩臂4的一个吊钩臂油缸23。

所述举升臂油缸22一端与副车架总成21连接、另一端与举升臂5连接。

所述吊钩臂油缸23一端与吊钩臂4铰接、另一端与举升臂5铰接。

所述举升臂5与副车架总成21的铰接点D位于中后桥中心线H的前方。

所述举升臂5为三角形,吊钩臂4与举升臂5的铰接点B位于三角形的上顶点,吊钩臂油缸23与举升臂5的铰接点A位于三角形的前顶点,铰接点D位于三角形的后顶点。

A、B的连线与B、D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10°,150°]。进一步优选的为[125°,145°]。

A、B的连线与A、D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20°,40°]。进一步优选的为[20°,35°]。

A、D的连线与B、D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0°,30°]。进一步优选的为[10°,25°]。

A、B的连线与A、D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大于A、D的连线与B、D的连线之间的夹角。

所述副车架总成21包括副车架3、设置于副车架3上的锁止钩6、设置于副车架后3端的支撑滚轮213。

通过优化举升臂5铰接点D相对于中后桥中心线H的位置,以及铰接点A、B、D的相对位置和角度,使得与现有的同类同尺寸产品相比,箱式托盘7钩挂点轨迹线C的高度下降,进而使得箱式托盘7与副车架总成21的后接触点F相对中后桥中心线H的距离缩短,使得车辆在装卸箱式托盘7过程中遇到最恶劣工况时,倾覆力矩的力臂L变小。相比现有技术,因为倾覆力矩的减小,从而可以去除稳定器9,满足装卸的稳定性要求。于此同时,吊钩臂油缸23铰接点A相对于现有技术同类同尺寸的产品更加前移,使得吊钩臂油缸23的最大拉力力臂增大,单根吊臂油缸23即可满足装卸作业时的拉力要求。经过一系列优化,使得整个结构更简化,重量更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