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开关的盖和用于车辆的开关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6540发布日期:2018-07-20 19:17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文件大体涉及开关,且更确切地讲,涉及用于开关的盖。



背景技术:

需要接近第二排和第三排座椅的车辆一般使用倾翻开关将座椅的靠背向前折叠以适于从后排座椅进入和离开。在两门车辆中,倾翻开关一般位于前排座椅中的座位上,而在微型面包车、SUV和跨界车中,倾翻开关一般位于后排座椅中的座位上,其具有通过后侧或滑动侧门通向第三座排的入口。

无论何种车型,倾翻开关一般位于靠近车门的座椅靠背的上角或下角。这对位于座椅后面的乘客或准备进入车辆的乘客提供了共用通道。鉴于这种开关的突出位置,开关需要具有对应于车辆内部整体外观的美学外观。更重要的是,鉴于这种开关的布置,开关需要包含最小化无意的用户操纵的盖。

因此,需要一种盖,其最小化用户对开关的无意操纵并且不应减损车辆内部的美学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开关的盖,以至少实现在不减损车辆内部的美学外观的情况下最小化用户对开关的无意操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开关的盖,包括:主体,主体具有用于接收开关的通孔;以及由主体支撑的固位器,每个固位器具有面向通孔的凹槽和从固位器的底部表面的边缘向上延伸到凹槽的下边缘的引导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固位器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引导表面是弧形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引导表面包括至少两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固位器位于通孔的相对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外表面具有波状外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固位器包括从底部表面延伸到顶部表面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并且其中,顶部表面延伸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开关的盖,包括:波状主体,波状主体具有用于接收开关的通孔;以及由波状主体支撑的第一固位器和第二固位器,第一固位器和第二固位器中的每个包括顶部表面、底部表面、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面向通孔的凹槽、以及从底部表面向内延伸到凹槽的下边缘的引导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固位器和第二固位器的引导表面包括至少两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两段中的每段是平坦的且至少两段形成弧形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两段的最上部基本上与底部表面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开关组件,包括:开关,开关具有从车辆的表面延伸的基部;第一柔性构件和第二柔性构件,第一柔性构件和第二柔性构件在正常位置从基部向外延伸;以及盖,盖包括具有孔的主体和由主体支撑的第一固位器和第二固位器,开关延伸穿过孔,第一固位器和第二固位器中的每个包括面向孔的凹槽和从主体的底部表面朝向基部向上延伸的引导表面,用于在放置盖时使第一柔性构件和第二柔性构件中的一个柔性构件从正常位置弯曲到弯曲位置,并且其中,当盖放置为使得第一柔性构件和第二柔性构件中的一个柔性构件保持在凹槽中时,一个柔性构件返回到正常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盖的底部表面的外形设定成匹配车辆的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固位器与第二固位器相对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固位器和第二固位器中的每个包括从底部表面延伸到顶部表面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并且其中,凹槽从第一侧壁延伸到第二侧壁。

根据本文描述的目的和益处,提供一种用于开关的盖。盖可广泛地描述为包括具有用于接收开关的通孔的主体和由主体支撑的固位器。固位器中的每个具有面向通孔的凹槽和从固位器的底部表面的边缘向上延伸至凹槽的下边缘的引导表面。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固位器一体成型。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个引导表面为弧形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引导表面包括至少两段。

在又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固位器定位在通孔的相对侧上。

在又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外表面具有波状外形。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成形的外表面为椭圆形的。

在一个附加的可能实施例中,固位器包括从底部表面延伸至顶部表面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并且其中,顶部表面延伸到侧壁之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凹槽从第一侧壁延伸至第二侧壁。

根据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一种用于开关的盖包括具有用于接收开关的通孔的成形主体和由主体支撑的第一固位器和第二固位器。第一固位器和第二固位器中的每个包括顶部表面、底部表面、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面向通孔的凹槽、以及从底部表面向内延伸至凹槽的下边缘的引导表面。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固位器和第二固位器的引导表面包括至少两段。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段为平坦的且至少两段形成弧形形状。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段的最上部基本垂直于底部表面。

根据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一种用于车辆的开关组件包括具有从车辆的表面延伸的基部的开关、在正常位置从基部向外延伸的第一柔性构件和第二柔性构件、以及盖。盖包括具有开关延伸穿过的孔的主体和由主体支撑的第一固位器和第二固位器。第一固位器和第二固位器中的每个包括面向孔的凹槽和从主体的底部表面朝向基部向上延伸的引导表面,用于在放置盖期间将第一柔性构件和第二柔性构件中的一个从正常位置朝向基部弯曲至弯曲位置,从而第一柔性构件和第二柔性构件中的一个在盖放置成使得该柔性构件的上部保持在凹槽内时返回至正常位置。

在一个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盖的底部表面的外形设定成匹配车辆的表面。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盖为椭圆形的。

在又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个引导表面为弧形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引导表面包括至少两段。

在又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固位器与第二固位器相对定位。

在又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固位器和第二固位器中的每个包括从底部表面延伸至顶部表面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且其中,凹槽从第一侧壁延伸至第二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开关的盖能够在不减损车辆内部的美学外观的情况下最小化用户对开关的无意操纵。

在下面的描述中,示出和描述了盖以及包含该盖的用于车辆的开关组件的若干实施例。然而应认识到,盖和开关组件能够具有其他不同的实施例,并且其若干细节能够在各种显而易见的方面进行修改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和描述的概念。因此,附图和说明应视为说明性而非限制性。

附图说明

附图包含在本文中并且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例示了盖和用于车辆的开关组件的若干方面,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来解释其中的某些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具有安装其上的开关组件的车辆座椅的部分立体图;

图2为安装至车辆座椅的表面的开关的立体图;

图3为安装至车辆座椅的表面的开关组件的立体图;

图4为与开关的柔性构件接合的开关组件的盖的固位器的立体图;

图5A为在组装期间安装至接收盖的车辆座椅的表面的开关的截面视图,其示出柔性构件位于正常位置中;

图5B为在组装期间安装至接收盖的车辆座椅的表面的开关的截面视图,其示出柔性构件位于弯曲位置中;以及

图5C为安装至车辆座椅的表面的开关的截面视图,其示出在组装时柔性构件锁定在位于固位器中的凹槽内的适当位置。

现在将详细参考盖和开关组件的当前优选的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图1,其示出了具有开关组件12的典型车辆座椅10,其中开关组件12位于座椅的靠背16的后表面14上。开关组件12包括盖18和开关20。在所述实施例中,开关20为倾翻开关,用于将座椅10的靠背16折叠至向前或折叠位置。在该位置中,提供从后排座椅(未示出)的进口和出口。车辆座椅10可位于前排座椅、第二排座椅或第三排座椅中,这取决于特定车辆和/或车型。

无论何种车型,倾翻开关20一般位于靠近车辆的门(未示出)的座椅靠背16的上角22或下角24上。如图所示,所述实施例中的倾翻开关20位于上角22中。这为位于座椅10后面的乘客或准备进入车辆的乘客提供共用通道。

如图2所示,开关20包括从座椅10的后表面14延伸的基部26。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关可从车辆或其他位置中的任何表面延伸。在所述实施例中,开关20为具有摇杆28的摇杆开关,其与沿开关的上部32支撑的支轴30枢转接合。第一柔性构件34和第二柔性构件36从开关20的基部26延伸。

如图4可能最佳所示,柔性构件34、36大体为平坦的塑料件,其具有基本垂直于基部26延伸的第一段38、向上并远离基部延伸的第二段40、基本向上弯曲并朝向基部转回的第三段42、以及在第一或正常位置基本垂直于基部的第四段44。在所述实施例中,柔性构件34、36沿相反方向延伸。

图3中示出了完整的开关组件12同时以虚线示出盖18。如图所示,盖18包括主体46,主体46具有用于在组装期间接收开关20的通孔。主体46可为具有在模制过程中形成的通孔的模制塑料或类似材料。当然,在替代实施例中,通孔可在模制之后钻取。一旦组装好开关组件12,开关基部26则被盖18隐藏且至少一部分摇杆28延伸到盖的上表面48上方。在所述实施例中,这使得开关20的用户可接触摇杆28,或在替代实施例中,可按压按钮或其他致动器用于致动开关。

如图所示,主体46的底部表面50的外形设定成匹配座椅10的表面14。主体46的外表面52还因触觉和美观原因来成形。更具体地,成形的外表面52在座椅表面14和主体46以及主体和上表面48以及摇杆28之间至少提供平滑过渡。当然,在替代实施例中,所述实施例的成形表面50和52可根据开关延伸的表面以及开关和致动器的类型而改变。

盖进一步包括由主体46支撑的第一固位器54和第二固位器56。在所述实施例中,第一固位器54和第二固位器56单独成型并且附接至盖18的主体46。替代地,固位器可与盖一体成型。第一固位器54和第二固位器56位于通孔和开关基部26的相对侧并且用于使用第一柔性构件34和第二柔性构件36将盖18固定在开关20上方的适当位置处。

在所述实施例中,第一固位器54和第二固位器56基本相同并且在盖18内面向彼此。因此,将只详细说明第一固位器54。如图4所示,第一固位器54包括由面向通孔的多个肋57部分限定的凹槽56。在所述实施例中,凹槽56从第一侧壁58延伸至第二侧壁60,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只沿一部分固位器54延伸。固位器54进一步包括顶部表面64、底部表面66和引导表面68。如图所示,在所述实施例中,引导表面68包括三个肋57中的每个肋的一部分。

在所述实施例中,引导表面68从底部表面66或底部表面的边缘70向内延伸至凹槽56的下边缘72。换句话说,引导表面68从主体46的底部表面66朝向基部26向上延伸。如图所示,所述实施例中的引导表面68通过三个肋57中的每个肋上的三个平坦段形成。第一段74从底部表面66朝向基部26向上延伸,第二段76以比第一段更陡的角度向上延伸,并且第三段78基本垂直于基部延伸并终止在凹槽56的下边缘72处。这三段一起形成具有弧形形状的引导表面68。当然,其他实施例可包括更多或更少段或可包括平滑或部分平滑的弧形形状。虽然引导表面68的实际形状可采用多种形式,但其目的都保持相同,即,在将盖18放置于开关20上时引导或弯曲柔性构件34。

如图5A至图5C所示,开关20在放置盖18之前附接至座椅10。如图5A所示,盖18位于开关20上方,从而摇杆28和一部分基部26可接收在盖内部。在盖18朝向后表面14下降时,第一固位器54和第二固位器56的引导表面68接触第一柔性构件34和第二柔性构件36,使其从如图5B所示的正常位置弯曲。该正常位置为柔性构件处于自然或未偏置位置中的位置。

在盖18继续朝向后表面14下降时,柔性构件34、36继续朝向基部26弯曲至弯曲位置。在所述实施例中,当第三段42靠近凹槽58的下边缘72时,到达最大弯曲位置。一旦盖18下降通过该点,引导表面68接触柔性构件34、36的第二段40,使得柔性构件返回至正常位置。在该位置,柔性构件34、36部分地位于凹槽58内,且柔性构件的第四段44靠近凹槽的上边缘,如图5C所示。在该位置,盖18基本锁定在部分环绕至少一部分开关20的位置。

前述内容是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它并不旨在穷举或将实施例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明显的修改和变化。在根据公平、合法、公正获得专利权的范围来解释时,应认为所有这些修改和变化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