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监测控温的座椅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2244发布日期:2019-01-22 22:53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监测控温的座椅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领域温控系统,更加确切的说,属于一种半导体领域座椅空调的监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汽车都是利用汽车空调来调节车室内的温度,汽车空调一旦打开在整个车室内都会被同时加热或降温,有时为提高舒适性,希望选择某一特定区域加热或者降温,但是这是汽车空调系统无法满足的要求。例如在炎热的夏季,当停车后汽车经过烈日一段时间的照射,汽车座椅表面温度可高达50多度,当用户回到车上时,打开汽车空调系统,依然可以感受到座椅表面发烫,在乘坐时十分难受。除此之外,夏季温度过高容易使人出汗,尤其一般汽车座椅存在通气性较差以及不能及时排汗散热等问题,当驾驶人员长时间驾驶汽车时,在靠背出及坐垫处容易出汗而且湿气不能及时排除,影响车内人员的舒适度。

本领域现有的汽车座椅空调专利,有部分座椅空调只能加热没有制冷功能;有的直接采用风管连接汽车空调系统,将其导入座椅内;也有部分座椅空调是采用了半导体制冷系统,但是在热电制冷装置失灵或者用户入睡的情况下,根本不能达到自动调节空气流量和温度大小的作用,也无法保护用户的使用安全和节能功效。

本发明专利针对汽车半导体空调领域,对汽车座椅表面进行温度调节以及排汗通风,在炎热的夏季对座椅表面区域进行降温排汗通风,而在寒冷的冬季对座椅表面区域供热保暖,针对传统汽车座椅提出改进,以满足用户对汽车座椅区域的热舒适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用于控制调节座椅空调温度的系统,该系统会包括:一个乘客座椅,主要分为靠背部和坐垫部两部分,并且在座椅内部会有一些空气管道置于其中,至少有空气通道置于座椅内部,能够给座椅表面顺利输送空气,座椅内部还有能够支撑管路的弹性支承结构;一个半导体制冷系统,能够及时的提供所需的冷风或者热风;一个温度传感器,能够及时准确的监测反馈在座椅表面接收到的温度信号;一个检测控制电路,用于根据用户需求选择制冷或制热模式以及相应挡位,能够及时接受温度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达到保护、舒适和节能的作用。

半导体制冷系统包括风机、散热片、半导体制冷片、进出导风管、可弯曲伸缩风管、柔性软管;利用进口导风管将新风在风机作用下导入热电装置中,经过热电装置的加热或冷却,而后依次通过可伸缩弯曲风管、柔性软管、座椅表面气孔输送到座椅表面;热电装置系统供电采用车载电源,由监测控制电路来控制热电装置的正常运行。

一个座椅包括一个靠背部和一个坐垫部,其中在每个靠背部和坐垫部都有连接着座椅的空气通道的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

在坐垫部和靠背部表层分别有蛇形布置柔性管道,在柔性管道上方有若干小孔均匀布置,小孔孔径垂直于坐垫表面。

在坐垫部和靠背部各有一个温度传感器,置于其中间小孔的正上方,位于柔性软管和坐垫或靠垫的中间。

温度传感器监测座椅表面的温度信号,控制电路将接收的温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控制热点系统的开关及档位切换。

当所监测到的座椅表面温度高于预定阈值温度,控制电路将迅速停止半导体制冷系统的工作,以达到保护用户的安全。

为满足用户舒适度的要求,根据设定的舒适温度范围来控制挡位切换,当监测到温度高于舒适温度的阈值,自动切换挡位至中档或抵挡;当检测到温度低于舒适温度的阈值时,自动切换挡位至高档。

半导体制冷系统采用车载电源供电,当持续运行高档时,耗能相对高些,在满足客户舒适性前提下将高档切换至中档或低档,可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可控制调节的座椅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可控制调节的座椅空调的制热模式逻辑图。

图3为可控制调节的座椅空调的制冷模式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所示,为可控制调节的座椅空调系统的示意图。座椅空调包括座椅部分和热点系统,座椅部分分为座椅坐垫部(1)、座椅靠背部(5),在座椅靠背部(5)有靠背部表层(4),靠背部表层(4)有适宜空气流过的弹性柔软材料,例如乙烯基、布等,坐垫部(1)有坐垫部表层(2),其中有同上述材料。

如图1中所示,在靠背部表层(4)和坐垫部表层(2)中分别布置有柔性导风管管(6),在柔性导风管管的一个出风口的正上方,布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3),温度传感器(3)接收并监测从热点装置输送来的空气温度,并将所监测到的温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ECU(9)。

如图1中所示,热电系统包括风机(8)、制冷片和散热器(7)、柔性导风管(6)、控制电路ECU(9)。通过进口导风管将新风导入风机(8)中,风机(8)再将导入的新风通过风机出风管输送至散热器(7)中,然后通过柔性导风管(6)将制冷所需的冷风(制热所需的热风)输送座椅表面,将多余的废气制冷时的热风(制热时的冷风)排除座椅内;控制电路ECU(9)直接通过开关直接控制着热电装置的工作模式,并且通过温度传感器(3)传递过来的电信号控制调节着热点装置的工作模式。

如图2中所示,首先设定一个高温保护的预定阈值预定高温阈值Tm;其次,用户进入车室内,打开座椅空调加热开关(步骤10),当选则制冷片和风扇以高档运行(步骤11),在开始运行后,热风被输送到座椅表面,温度传感器(3)开始监测并且判断预定高温阈值Tm与测得座椅表面温度Tc的大小(步骤12),如果监测到座椅表面温度Tc小于预定高温阈值Tm,说明热电系统的使用是正常的,并没有失灵,将继续以高档加热模式运行(14);如果监测到座椅表面温度Tc大于或等于预定高温阈值Tm(步骤17),说明热点系统失灵导致出口热风温度过高,立即断开制冷片和风机运行(步骤18),以达到高温保护的效果。

如图2中所示制热时的温控逻辑图,首先设定一个令人舒适的温度范围在Tb~Ta。当监测出热电系统没有失灵或出口热风温度没有过高,开始监测并判断舒适温度阈值Ta与座椅表面温度Tc之间的大小(步骤20),如果判断Tc≤Ta(步骤15),说明制热量还不足够,制冷片和风机将继续以高档工作;如果判断Tc>Ta(步骤19),说明制热量已经足够,不需要继续以高档运行,将自动切换至中档或者低档(步骤16),这样不仅满足了舒适度,而且节省能源。

如图3中所示的制冷时的温控逻辑图,用户打开制冷开关(步骤21),选择制冷片和风机以高档模式工作(步骤22),温度传感器(3)开始监测并判断预定舒适温度Tb与测得座椅表面温度Tc之间的大小(步骤25),如果判断Tc>Tb(步骤23),说明热电系统制冷量不够,还需继续以高档继续运行(步骤22);如果判断Tc≤Tb(步骤26),说明冷风温度已经低于舒适温度的最小值,制冷片和风机将以中档或者低档运行(步骤24),这样一方面达到了舒适性的要求,另一方面还可以节能。

最后,以上实施方案仅以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而非仅限于此,即并非每个说明方式仅一种独立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