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驱动式充电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5581发布日期:2018-09-04 23:5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链条驱动式充电机构,属于电动汽车充电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是世界上仅次于石油化工的第二大产业,目前,大部分汽车都以汽油、柴油为燃料,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石油资源,而且汽车尾气中所含的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一氧化碳等造成了大气的严重污染。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居住环境和保障能源供给,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途径。

目前主要有两种节能的途径,一种是以丰田为代表的混合动力汽车,另一种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起步慢,燃料依然为汽油或柴油,不能从本质上解决资源、污染的问题。

由于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拥有量快速增加,电动汽车的充电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普遍使用的是在汽车加油站增建电动汽车充电站(桩)的方式来解决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但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汽车加油站的网点少,特别是在城市的中心区域,汽车加油站的网点更少,难以满足电动汽车充电的需求;其次,由于对电动汽车的充电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汽车加油站的场地有限,难以满足大量电动汽车同时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链条驱动式充电机构,该链条驱动式充电机构可实现安装板自身的微调,使得安装板上的2充电极与车顶的受电极均可以充分稳定接触并保有一定的压力,从而保证充电的效率、可靠性与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链条驱动式充电机构,包括链条仓、设置于链条仓内的左支撑链和右支撑链、支撑链驱动机构和用于与车顶受电极接触的充电极,所述支撑链驱动机构位于链条仓内并分别与左支撑链、右支撑链上端连接,用于驱动左支撑链、右支撑链上下运动,所述左支撑链和右支撑链的下端均与充电极安装连接,所述充电极通过一安装板与左支撑链和右支撑链的下端固定连接;

所述左支撑链和右支撑链下端分别与一固定板连接,此固定板位于安装板正上方并通过至少2个浮动轴与安装板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表面开有至少2个供浮动轴嵌入的凹槽,所述固定板上开有与凹槽对应的通孔,所述浮动轴下端嵌入安装板的凹槽内,浮动轴上端穿过固定板的通孔,所述浮动轴由柱体部和位于柱体部下端的弧形凸起部组成,所述弧形凸起部底面与凹槽底面接触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浮动轴的柱体部上套装有一轴承,此轴承内圈与浮动轴接触连接,轴承外圈与凹槽内壁接触连接。

2. 上述方案中,所述浮动轴的柱体部上套装有一弹簧,此弹簧位于固定板和安装板之间。

3. 上述方案中,所述浮动轴通过一轴座与安装板的凹槽安装连接。

4. 上述方案中,所述安装板的凹槽的形状为圆柱形。

5. 上述方案中,所述浮动轴的柱体部直径与安装板的凹槽内径比值为10:(11~14)。

6. 上述方案中,所述浮动轴的柱体部直径与固定板的通孔内径比值为10: (11~14)。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 本实用新型链条驱动式充电机构,其支撑链驱动机构位于链条仓内并分别与左支撑链、右支撑链上端连接,用于驱动左支撑链、右支撑链上下运动,所述左支撑链和右支撑链的下端均与充电极安装连接,所述充电极通过一安装板与左支撑链和右支撑链的下端固定连接,充电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左右链条向下运动,使得充电极与带充电汽车顶部的受电极电接触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驱动机构带动链条向上运动将链条收纳至链条仓内,充电极位于靠近链条仓下表面的正下方,节约空间并且可以对链条和充电极起到保护作用,避免链条直接裸露在空气中且对充电极有遮挡保护作用,延长其使用寿命。

2. 本实用新型链条驱动式充电机构,其固定板位于安装板正上方并通过至少2个浮动轴与安装板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表面开有至少2个供浮动轴嵌入的凹槽,所述固定板上开有与凹槽对应的通孔,所述浮动轴下端嵌入安装板的凹槽内,浮动轴上端穿过固定板的通孔,所述浮动轴由柱体部和位于柱体部下端的弧形凸起部组成,所述弧形凸起部底面与凹槽底面接触连接,固定板与浮动轴的设置,使得固定有充电极的安装板可以在三维空间内做微小摆动,当地面起伏导致车顶的2个受电极不在同一平面时,通过安装板自身的微调,使得安装板上的2充电极与车顶的受电极均可以充分稳定接触并保有一定的压力,从而保证充电的效率、可靠性与稳定性;其次,其浮动轴的柱体部上套装有一弹簧,此弹簧位于固定板和安装板之间,弹簧的设置,具有良好的 缓冲作用,在充电极与受电极接触时保证其之间压力稳定的同时提供一定的缓冲力,以确保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对电极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链条驱动式充电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链条驱动式充电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链条仓;2、左支撑链;3、右支撑链;4、支撑链驱动机构;5、受电极;6、充电极;7、安装板;8、固定板;9、浮动轴;91、柱体部;92、弧形凸起部;10、凹槽;11、轴承;12、轴座;1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链条驱动式充电机构,包括链条仓1、设置于链条仓1内的左支撑链2和右支撑链3、支撑链驱动机构4和用于与车顶受电极5接触的充电极6,所述支撑链驱动机构4位于链条仓1内并分别与左支撑链2、右支撑链3上端连接,用于驱动左支撑链2、右支撑链3上下运动,所述左支撑链2和右支撑链3的下端均与充电极6安装连接,所述充电极6通过一安装板7与左支撑链2和右支撑链3的下端固定连接;

所述左支撑链2和右支撑链3下端分别与一固定板8固定连接,此固定板8位于安装板7正上方并通过至少2个浮动轴9与安装板7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板7上表面开有至少2个供浮动轴9嵌入的凹槽10,所述固定板8上开有与凹槽10对应的通孔,所述浮动轴9下端嵌入安装板7的凹槽10内,浮动轴9上端穿过固定板8的通孔,所述浮动轴9由柱体部91和位于柱体部91下端的弧形凸起部92组成,所述弧形凸起部91底面与凹槽10底面接触连接。

上述浮动轴9的柱体部91上套装有一轴承11,此轴承11内圈与浮动轴9接触连接,轴承11外圈与凹槽10内壁接触连接;上述浮动轴9的柱体部91上套装有一弹簧13,此弹簧13位于固定板8和安装板7之间。

实施例2:一种链条驱动式充电机构,包括链条仓1、设置于链条仓1内的左支撑链2和右支撑链3、支撑链驱动机构4和用于与车顶受电极5接触的充电极6,所述支撑链驱动机构4位于链条仓1内并分别与左支撑链2、右支撑链3上端连接,用于驱动左支撑链2、右支撑链3上下运动,所述左支撑链2和右支撑链3的下端均与充电极6安装连接,所述充电极6通过一安装板7与左支撑链2和右支撑链3的下端固定连接;

所述左支撑链2和右支撑链3下端分别与一固定板8固定连接,此固定板8位于安装板7正上方并通过至少2个浮动轴9与安装板7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板7上表面开有至少2个供浮动轴9嵌入的凹槽10,所述固定板8上开有与凹槽10对应的通孔,所述浮动轴9下端嵌入安装板7的凹槽10内,浮动轴9上端穿过固定板8的通孔,所述浮动轴9由柱体部91和位于柱体部91下端的弧形凸起部92组成,所述弧形凸起部91底面与凹槽10底面接触连接。

上述浮动轴9通过一轴座12与安装板7的凹槽10安装连接;上述安装板7的凹槽10的形状为圆柱形;上述浮动轴9的柱体部91直径与安装板7的凹槽10内径比值为10:13;上述浮动轴9的柱体部91直径与固定板8的通孔内径比值为10:13。

采用上述链条驱动式充电机构时,其体积小、结构简单并且可以对链条和充电极起到保护作用,避免链条直接裸露在空气中且对充电极有遮挡保护作用,延长其使用寿命;其次,固定板与浮动轴的设置,使得固定有充电极的安装板可以在三维空间内做微小摆动,当地面起伏导致车顶的2个受电极不在同一平面时,通过安装板自身的微调,使得安装板上的2充电极与车顶的受电极均可以充分稳定接触并保有一定的压力,从而保证充电的效率、可靠性与稳定性;再次,弹簧的设置,具有良好的 缓冲作用,在充电极与受电极接触时保证其之间压力稳定的同时提供一定的缓冲力,以确保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对电极造成损坏。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